本發明涉及桂花栽培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
背景技術:
桂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于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國特產茶,它香氣柔和、味道可口,為大眾所喜愛。此外,桂花茶可養顏美容,舒緩喉嚨,改善多痰、咳嗽癥狀,還可治療十二指腸潰瘍、胃寒胃疼和口臭等,這其中最主要的功效還是化痰潤肺。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桂花,大多都是采用人工栽培,且一般采用大田或者溫室種植,桂花的抗逆性較差,而為了提高生產效益,往往添加過量的化學肥料和生長激素,則導致桂花苗木在種植過程中往往受到病蟲害的侵擾,尤其是根結線蟲病,其發病率可達90%以上,治理方式主要是噴灑殺蟲劑,該方法見效并不是太好,且誘導根結線蟲產生了抗藥性,有些種植戶不惜加大使用量,然而并沒用明顯的效果,還造成極大的環境污染。而野生桂花大多生長山地環境下,移植不便,成活率相對較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本發明可避免環境污染,且生產成本低,取材方便,栽培的桂花抗逆性好,發病率低,便于移植,成活率高。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扦插育苗:①插條剪取:選擇優良健壯的桂花母樹上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為母枝,對母枝用2000~3000倍多菌靈稀釋液進行殺菌消毒;然后從母枝上剪取插條,插條長5~10厘米,插條的上切口為垂直平面切口,切面平滑,插條的下切口為w形狀的斜面切口,切面粗糙,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3片綠葉;②插條處理:將插條長度50%的下端部分插入營養液中浸泡2~3天;所述營養液質量組成如下:吲哚乙酸0.1~0.3份、矮壯素0.1~0.3份、蔗糖3~5份、薄荷汁3~6份;③準備苗床:選擇土壤疏松、排水通暢、肥沃的溪邊地,作為苗床地,深翻30~35厘米,制成苗床;然后將扦插培株基質施入苗床中,培株基質厚度6~8厘米,壓實,并用3000~5000倍多菌靈稀釋液對苗床進行殺菌消毒;所述扦插培株基質質量組成如下:腐殖土20~30份、草木灰3~6份、廢陶粒1~3份、地表土6~8份;④扦插:在5~6月份,將處理后的插條插入苗床,插條與水平面角度呈40°~50°,插條株距5~7厘米,育苗35~45天后,將桂花種苗出圃移植。
步驟(2),移植壯苗:①場地選擇:選擇立面朝北、東方向、坡度為40°~70°的石灰巖山地作為栽種場地;②打孔: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地立面打出種植孔,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角度呈10°~20°;③壯苗基質制作:由營養基質、石灰石顆粒、地表土按質量比1~2:3~5:20~30配制,所述營養基質質量組成如下:羊糞30~40份、落葉15~20份、草木灰5~10份、過磷酸鉀5~10份;④桂花種苗種植:將壯苗基質裝至與孔口齊平,壯苗基質上挖孔,將桂花種苗1~2棵栽種在種植孔中,圍繞每棵桂花種苗堆土,堆高3~5厘米;1~2年后移至容器種植。
步驟(3),容器種植:①栽培袋制作:采用兩塊麻布縫合而成,底面面積為1000~2000厘米2,側面高為40~80厘米,底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中的一種;所述底面和側面由一根縫合線可拆卸式縫合而成;所述縫合線為麻線;②栽培基質制作:由栽培基質質量組成如下:淤泥40~60份、地表土15~20份、河沙5~10份、草木灰5~10份、復合肥5~10份;③移栽:將栽培基質裝至袋口下方5~10厘米,在已裝袋的栽培基質上挖孔,將壯苗后的桂花栽種在栽培袋中,每袋種植桂花1~3棵;④栽培袋的擺放:種植好桂花的栽培袋之間挨緊放置,周邊用地表土培土10~20厘米,袋與袋之間的縫隙用地表土塞滿。
優選地,步驟(2)所述種植孔為直徑30~35厘米,深30~40厘米的圓形柱孔。
優選地,步驟(2)所述種植孔的行間距為10~15厘米。
進一步優選地,步驟(2)所述的營養基質由下述步驟制得:將羊糞30~40份、落葉15~20份、草木灰5~10份混合,經20~30天的堆積發酵,發酵過程中翻堆2~4次使發酵堆溫升至60℃~70℃,發酵結束后攤曬使水分含量降低到10%~20%,拌入過磷酸鉀5~10份混勻。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生產成本低,取材方便;
(2)栽培的桂花抗逆性好,線蟲發病率低;
(3)減少了殺滅線蟲等病蟲害的殺蟲劑的用量,環境更加友好;
(4)采用容器栽培,便于移動、移栽,成活率高。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將有助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應當指出的是,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扦插育苗:①插條剪取:選擇優良健壯的桂花母樹上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為母枝,對母枝用2000倍多菌靈稀釋液進行殺菌消毒;然后從母枝上剪取插條,插條長5厘米,插條的上切口為垂直平面切口,切面平滑,插條的下切口為w形狀的斜面切口,切面粗糙,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片綠葉;②插條處理:將插條長度50%的下端部分插入營養液中浸泡3天;所述營養液質量組成如下:吲哚乙酸0.1份、矮壯素0.1份、蔗糖3份、薄荷汁3份;③準備苗床:選擇土壤疏松、排水通暢、肥沃的溪邊地,作為苗床地,深翻30厘米,制成苗床;然后將扦插培株基質施入苗床中,培株基質厚度6厘米,壓實,并用3000倍多菌靈稀釋液對苗床進行殺菌消毒;所述扦插培株基質質量組成如下:腐殖土20份、草木灰3份、廢陶粒1份、地表土6份;④扦插:在5~6月份,將處理后的插條插入苗床,插條與水平面角度呈40°,插條株距5厘米,育苗35天后,將桂花種苗出圃移植。
步驟(2),移植壯苗:①場地選擇:選擇立面朝北、東方向、坡度為40°的石灰巖山地作為栽種場地;②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地立面打出直徑30厘米,深30厘米的圓形柱種植孔,所述種植孔的行間距為10厘米;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角度呈10°;③壯苗基質制作:將羊糞30份、落葉15份、草木灰5份混合,經20天的堆積發酵,發酵過程中翻堆2次使發酵堆溫升至60℃,發酵結束后攤曬使水分含量降低到10%,拌入過磷酸鉀5份混勻得營養基質,將營養基質、石灰石顆粒、地表土按質量比1:3:20配制得壯苗基質;④桂花種苗種植:將壯苗基質裝至與孔口齊平,壯苗基質上挖孔,將桂花種苗1棵栽種在種植孔中,圍繞每棵桂花種苗堆土,堆高3厘米;2年后移至容器種植。
步驟(3),容器種植:①栽培袋制作:采用兩塊麻布縫合而成,底面面積為1000厘米2,側面高為40厘米,底面形狀為圓形;所述底面和側面由一根縫合線可拆卸式縫合而成;所述縫合線為麻線;②栽培基質制作:由栽培基質質量組成如下:淤泥40份、地表土15份、河沙5份、草木灰5份、復合肥5份;③移栽:將栽培基質裝至袋口下方5厘米,在已裝袋的栽培基質上挖孔,將壯苗后的桂花栽種在栽培袋中,每袋種植桂花1棵;④栽培袋的擺放:種植好桂花的栽培袋之間挨緊放置,周邊用地表土培土10厘米,袋與袋之間的縫隙用地表土塞滿。
實施例2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扦插育苗:①插條剪取:選擇優良健壯的桂花母樹上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為母枝,對母枝用2500倍多菌靈稀釋液進行殺菌消毒;然后從母枝上剪取插條,插條長8厘米,插條的上切口為垂直平面切口,切面平滑,插條的下切口為w形狀的斜面切口,切面粗糙,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2片綠葉;②插條處理:將插條長度50%的下端部分插入營養液中浸泡2天;所述營養液質量組成如下:吲哚乙酸0.2份、矮壯素0.2份、蔗糖4份、薄荷汁5份;③準備苗床:選擇土壤疏松、排水通暢、肥沃的溪邊地,作為苗床地,深翻30厘米,制成苗床;然后將扦插培株基質施入苗床中,培株基質厚度7厘米,壓實,并用4000倍多菌靈稀釋液對苗床進行殺菌消毒;所述扦插培株基質質量組成如下:腐殖土25份、草木灰4份、廢陶粒2份、地表土7份;④扦插:在5~6月份,將處理后的插條插入苗床,插條與水平面角度呈40°~50°,插條株距6厘米,育苗40天后,將桂花種苗出圃移植。
步驟(2),移植壯苗:①場地選擇:選擇立面朝北、東方向、坡度為50°的石灰巖山地作為栽種場地;②打孔: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地立面打出直徑32厘米,深35厘米的圓形柱種植孔,所述種植孔的行間距為12厘米;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角度呈15°;③壯苗基質制作:將羊糞35份、落葉18份、草木灰8份混合,經25天的堆積發酵,發酵過程中翻堆3次使發酵堆溫升至65℃,發酵結束后攤曬使水分含量降低到15%,拌入過磷酸鉀8份混勻得營養基質,將營養基質、石灰石顆粒、地表土按質量比1:5:25配制得壯苗基質;④桂花種苗種植:將壯苗基質裝至與孔口齊平,壯苗基質上挖孔,將桂花種苗1棵栽種在種植孔中,圍繞每棵桂花種苗堆土,堆高4厘米;1.5年后移至容器種植。
步驟(3),容器種植:①栽培袋制作:采用兩塊麻布縫合而成,底面面積為1500厘米2,側面高為60厘米,底面形狀為圓形、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中的一種;所述底面和側面由一根縫合線可拆卸式縫合而成;所述縫合線為麻線;②栽培基質制作:由栽培基質質量組成如下:淤泥50份、地表土18份、河沙7份、草木灰8份、復合肥7份;③移栽:將栽培基質裝至袋口下方7厘米,在已裝袋的栽培基質上挖孔,將壯苗后的桂花栽種在栽培袋中,每袋種植桂花2棵;④栽培袋的擺放:種植好桂花的栽培袋之間挨緊放置,周邊用地表土培土15厘米,袋與袋之間的縫隙用地表土塞滿。
實施例3
本實施例涉及一種桂花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扦插育苗:①插條剪取:選擇優良健壯的桂花母樹上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的枝條為母枝,對母枝用3000倍多菌靈稀釋液進行殺菌消毒;然后從母枝上剪取插條,插條長10厘米,插條的上切口為垂直平面切口,切面平滑,插條的下切口為w形狀的斜面切口,切面粗糙,剪去下部葉片,上部留3片綠葉;②插條處理:將插條長度50%的下端部分插入營養液中浸泡2天;所述營養液質量組成如下:吲哚乙酸0.3份、矮壯素0.3份、蔗糖5份、薄荷汁6份;③準備苗床:選擇土壤疏松、排水通暢、肥沃的溪邊地,作為苗床地,深翻35厘米,制成苗床;然后將扦插培株基質施入苗床中,培株基質厚度8厘米,壓實,并用5000倍多菌靈稀釋液對苗床進行殺菌消毒;所述扦插培株基質質量組成如下:腐殖土30份、草木灰6份、廢陶粒3份、地表土8份;④扦插:在5~6月份,將處理后的插條插入苗床,插條與水平面角度呈50°,插條株距7厘米,育苗45天后,將桂花種苗出圃移植。
步驟(2),移植壯苗:①場地選擇:選擇立面朝北、東方向、坡度為70°的石灰巖山地作為栽種場地;②打孔:用機械打孔器,在其山地立面打出直徑35厘米,深40厘米的圓形柱種植孔,所述種植孔的行間距為15厘米;要求種植孔角度與水平面角度呈20°;③壯苗基質制作:將羊糞40份、落葉20份、草木灰10份混合,經30天的堆積發酵,發酵過程中翻堆4次使發酵堆溫升至70℃,發酵結束后攤曬使水分含量降低到20%,拌入過磷酸鉀10份混勻得營養基質,將營養基質、石灰石顆粒、地表土按質量比2:5:30配制得壯苗基質;④桂花種苗種植:將壯苗基質裝至與孔口齊平,壯苗基質上挖孔,將桂花種苗1棵栽種在種植孔中,圍繞每棵桂花種苗堆土,堆高5厘米;1年后移至容器種植。
步驟(3),容器種植:①栽培袋制作:采用兩塊麻布縫合而成,底面面積為2000厘米2,側面高為80厘米,底面形狀為圓形;所述底面和側面由一根縫合線可拆卸式縫合而成;所述縫合線為麻線;②栽培基質制作:由栽培基質質量組成如下:淤泥60份、地表土20份、河沙10份、草木灰10份、復合肥10份;③移栽:將栽培基質裝至袋口下方10厘米,在已裝袋的栽培基質上挖孔,將壯苗后的桂花栽種在栽培袋中,每袋種植桂花3棵;④栽培袋的擺放:種植好桂花的栽培袋之間挨緊放置,周邊用地表土培土20厘米,袋與袋之間的縫隙用地表土塞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生產成本低,羊糞、草木灰、石灰石可以就地取材,較之野生桂花生長速度更快;
(2)仿野生栽培的桂花較之大田等栽培方式,抗逆性好,線蟲發病率低;
(3)減少了殺滅線蟲等病蟲害的殺蟲劑的用量,環境更加友好。
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在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做出各種變形或修改,這并不影響本發明的實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