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含有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殺蟲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364129閱讀:676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農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同時含有活性成分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殺蟲組合物。



背景技術:

近年來,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殺蟲劑進行科學復配,用以擴大殺蟲譜或者提高防治效果,得到廣泛運用。如阿維菌素與殺蟲單、吡蟲啉與殺蟲單、毒死蜱與殺蟲單、噻嗪酮與殺蟲單等復配的農藥已在農業生產中得到應用。

水稻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水稻螟蟲及稻飛虱是水稻種植中的主要害蟲,其中又以稻縱卷葉螟、二化螟和褐飛虱、白背飛虱危害為甚。

稻縱卷葉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是我國水稻產區的主要害蟲之一,廣泛分布于各稻區。它以幼蟲為害水稻,綴葉成縱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葉肉,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響水稻正常生長,甚至枯死;分蘗期至拔節期受害,分蘗減少,植株縮短,生育期推遲;孕穗后特別是抽穗到齊穗期劍葉被害,影響開花結實,空殼率提高,千粒重下降。一般減產2-3成,重的達5成以上,大發生時稻葉一片枯白,甚至顆粒無收。

稻縱卷葉螟是一種遷飛性害蟲,自北而南—年發生1~11代;稻縱卷葉螟自2003年在我國發生全國性暴發以來,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年發生面積在3億畝次以上。表現為:峰次增加,主遷峰增加;發生范圍擴大,面積增加;田間世代重疊嚴重,危害時間長;江南、長江中下游、西南東北部連年重發。

水稻稻飛虱(riceplanthopper)屬同翅目飛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飛虱、白背飛虱和灰飛虱三種。危害較重的是褐飛虱和白背飛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飛虱為主,后期以褐飛虱為主;中晚稻以褐飛虱為主。

稻飛虱對水稻的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長受阻,嚴重時稻叢成團枯萎,甚至全田死稈倒伏外,產卵也會刺傷植株,破壞輸導組織,妨礙營養物質運輸并傳播病毒病。

目前,防治水稻螟蟲和飛虱的復配殺蟲劑品種很多,主要有對稻飛虱防治效果較好的吡蟲啉、啶蟲脒與防治螟蟲效果較好的殺蟲單、三唑磷等殺蟲劑復配的配方。

然而,由于煙堿類農藥如吡蟲啉、啶蟲脒的抗性增長很快,隨著使用時間的積累,防治效果不斷下降,畝用藥量顯著增加,不但提高了治蟲成本,而且加重了對環境的影響。

特別是吡蟲啉、啶蟲脒不但有高抗性,而且還對自然界中傳播花粉的蜂群毒殺嚴重,因此減少了自然界中的蜂群傳播植物花粉,阻斷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鏈條,給自然生態多樣性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吡蟲啉能否能繼續使用,在農業管理部門和農藥管理部門產生了激烈的爭論。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發表公告稱,將重新設定吡蟲啉、啶蟲脒等煙堿類農藥的毒性判定標準。加拿大蟲害防治管理機構(pmra)將對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的環境風險進行重新評審。美國環保署早在2009年就開始公開對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進行復審。巴西環保署(ibama)也將重新評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或延緩害蟲產生抗藥性,擴大害蟲防治范圍,做到一次施藥,兼治多種害蟲,提供一種殺蟲譜廣又具有增效作用顯著的殺蟲組合物。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達到:

一種含有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殺蟲組合物,該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其中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質量比為1:1~50。

本發明組合物中的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配比可根據具體施用情況在合理范圍內進行調整,例如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二者的重量比為1:(1~50)、1:(2~45)、1:(2~40)、1:(2~35)、1:(2~30)、1:(2~25)、1:(2~20)、1:(2~15)、1:(2~10)、1:(5~50)、1:(5~45)、1:(5~40)、1:(5~35)、1:(5~30)、1:(5~25)、1:(5~20)、1:(5~15)、1:(5~10)、1:(10~40)、1:(10~30)、1:(10~20)、1:(20~30)等。在一些優選方案中,二者的重量比可以為1:50、1:45、1:40、1:39、1:38、1:37、1:36、1:35、1:34、1:33、1:32、1:31、1:30、1:29、1:28、1:27、1:26、1:25、1:24、1:23、1:22、1:21、1:20、1:19、1:18、1:17、1:16、1:15、1:14、1:13、1:12、1:11、1:10、1:9、1:8、1:7、1:6、1:5、1:4、1:3、1:2、1:1等。

本發明組合物中有效成分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質量含量可以為5~90%,優選5~80%,進一步優選20~80%,更進一步優選30~50%。

本發明的組合物可以以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為活性成分,配以農藥助劑,制成農藥上可接受的劑型,例如可溶粉劑、可濕性粉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顆粒劑、水劑等。

本含有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殺蟲組合物可應用于防治鱗翅目害蟲和剌吸式口器害蟲對農作物蟲害方面,特別是應用于防治水稻螟蟲和飛虱對農作物的危害方面。

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為新型丁烯酸內酯類化合物,具有全新化學結構,作用機理新穎,對蜜蜂毒性低,可用于許多作物,有效防治主要刺吸式口器害蟲,是害蟲抗性治理的重要工具。氟吡呋喃酮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時,既做到快速、高效,又對環境友好,毒性低。尤其是氟吡呋喃酮對蜜蜂安全,克服了新煙堿類仿生殺蟲劑的致命缺陷,因此,氟吡呋喃酮未來市場值得期待。

氟吡呋喃酮可用于許多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高粱、蔬菜、果樹、咖啡、可可等作物,高選擇性地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如飛虱、蚜蟲、粉虱、木虱、葉蟬、介殼蟲、甲蟲、潛葉蠅、粉蚧、軟蚧、柑橘木虱、象甲和薊馬等。對包括幼蟲和成蟲在內的所有生長時期皆有效。施藥量為:50~100ga.i./hm2。對抗新煙堿類殺蟲劑的害蟲效果特別好,且對蜜蜂安全,并有助于作物生長,提高作物品質。

殺螟丹(cartap)是人工合成的沙蠶毒素的類似物,進入昆蟲體內迅速轉化為沙蠶毒素或二氫沙蠶毒素。該藥為乙酰膽堿競爭性抑制劑,具有較強的觸殺、胃毒和內吸傳導作用,對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殺螟丹屬仿生型農藥,對天敵影響小,無抗性,無殘毒,不污染環境,是害蟲綜合治理較理想的藥劑。該藥劑能有效地防治水稻、蔬菜、小麥、玉米、茶葉、果樹等作物上的多種害蟲,特別是對水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三化螟等有特效。對水生生物低毒。

綜上所述,這兩種藥劑都是安全、環保型農藥,但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兩種藥劑單獨使用時各有優缺點,如殺螟丹對鱗翅目害蟲如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效果好,對稻飛虱等剌吸式口器害蟲效果差,而氟吡呋喃酮對刺吸式口器害蟲如稻飛虱等表現出優異的防治效果,但對鱗翅目害蟲防治效果差。

利用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為活性成份,按照本發明所表述的不同配比,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的農藥劑型加工用農藥助劑,以本領域內技術人員公知農藥劑型加工方法,可以加工成各種農藥劑型。

本發明的含有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的殺蟲組合物具有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在于:1、擴大了殺蟲范圍,做到一次施藥,多種害蟲兼治;2、持效期長,抗性增長慢;3、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安全;4、使用復合制劑,兩種殺蟲劑的用量均比單一使用時降低,從而提高了殺蟲效果,增加了安全性,減少了環境污染。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的詳細描述來進一步闡明本發明,但并不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僅僅作示例說明。

實施例1: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不同配比對水稻稻縱卷葉螟的共毒系數測定

為了確認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混配,是具有增效作用、相加作用還是拮抗作用,我們首先對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進行了配方篩選研究,將室內生測的對象定為在我國水稻生產中危害最嚴重的二化螟,具體測定情況以及結果如下:

根據中國農業部農藥檢定所提供的數據,氟吡呋喃酮防治稻飛虱的推薦劑量為5-7克有效成份/畝,殺螟丹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的推薦劑量為45-54克有效成份/畝,以此為依據,試驗設計配比為1∶1,1∶2,1∶5,1∶10,1∶20,1∶30,1∶40,1∶50,共8個處理,另設氟吡呋喃酮、殺螟丹兩個單劑處理。

試驗用藥采用95%氟吡呋喃酮原藥和95%殺螟丹原藥,使用溶劑將原藥溶解,根據設定的配比濃度,配制成所需濃度藥液備用。

室內生測方法為:采用毛細管微量點滴法,毛細管微量點滴器容積為1.0μl。用微量點滴器將藥液逐頭點滴于稻縱卷葉螟3齡幼蟲的背面,每一濃度處理30頭左右的幼蟲,每5頭幼蟲放入一個直徑為9cm的培養皿,皿內置少量飼料供取食,另用丙酮點滴30頭幼蟲作為對照。經處理后的幼蟲仍放在飼養室內,48h后檢查死亡率。數據用spss軟件統計處理。求出毒力回歸式、致死中濃度、相關系數等,并用孫云沛法求出共毒系數。

混配制劑的聯合毒力采用孫云沛的共毒系數方法表示:

混配制劑的理論毒力指數tti=σ(某藥的毒力指數ati×在混劑中該藥有效成份的百分率)。

兩種有效成份復配后的增效作用判斷標準:

當ctc大于120時為增效作用,小于80時為拮抗作用,80~120時為加和作用。

試驗測定出氟吡呋喃酮對稻縱卷葉螟的致死中濃度為92.86μg/ml,殺螟丹對稻縱卷葉螟的致死中濃度為29.36μg/ml。設定氟吡呋喃酮對稻縱卷葉螟的毒力指數為100,則殺螟丹對稻縱卷葉螟的毒力指數為316.28。各不同配比處理稻縱卷葉螟的毒力指數、共毒系數見表1。

表1:氟吡呋喃酮、殺螟丹不同配比對稻縱卷葉螟的毒力測定結果

分析上述數據結果表明,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按上述不同比例復配時,所述復配配方在1:2-1:40時的共毒系數均大于120,表明均具有增效作用。說明將兩種有效份復配后,能夠有較好的增效作用。當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的比例為1∶10、1:20時,共毒系數達到200以上,其中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的比例為1∶10時,共毒系數達到218,為所有配方中最高,增效作用最為顯著。

實施例2: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不同配比對水稻稻飛虱的共毒系數測定

為了確認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混配對剌吸式口器害蟲,是具有增效作用、相加作用還是拮抗作用,我們又用以上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混配的8個配方,對水稻稻飛虱進行了室內毒力測定。選用水稻稻飛虱3齡若蟲,測定方法采用浸漬法。

將試蟲放入已用濾紙折好的漏斗中,用移液槍取如上藥液3ml至漏斗內,使試蟲在藥液中保持30秒,取出后放于濾紙上吸去多余的藥液,將試蟲轉入玻璃養蟲管(直徑1.8cm,高8cm)中放入適量含水量(約為18%)的濕土及新鮮的水稻葉片,塞上膠塞以防止該蟲逃逸。5天后調查試蟲死亡情況,死亡標準為熟練技術人員用毛筆輕觸蟲體,不動,或不能正常爬動者計為死亡。

試驗測定出氟吡呋喃酮對稻飛虱的致死中濃度為9.38μg/ml,殺螟丹對稻飛虱的致死中濃度為55.83μg/ml,設定氟吡呋喃酮對稻飛虱的毒力指數為100,則殺螟丹對稻飛虱的毒力指數為17.42。各不同配比處理對稻飛虱的毒力指數、共毒系數見表2:

表2:氟吡呋喃酮、殺螟丹不同配比對水稻稻飛虱的室內毒力測定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混配1:2-1:40時對水稻稻飛虱3齡若蟲均有增效作用。其中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重量比為1∶20時,共毒系數達到212.55,增效作用最為顯著。

綜合上述兩表的毒力測定結果數據,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不同比例混配,當兩者比例為1∶2到1∶40時,對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1:10、1:20的配比的增效作用最為顯著。本發明不單單是為了降低農藥使用量,更重要的是擴大殺蟲譜,做到一次施藥,多種害蟲兼治,節省農本,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

為此我們選用以下幾個配比進行了樣品試制,并開展了藥效試驗。

以下以具體制劑實施例用以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絕非僅僅限于以下這些實施例。配方中百分比均為重量百分比。

實施例3:40%氟吡呋喃酮·殺螟丹可濕性粉劑

實施例4:50%氟吡呋喃酮·殺螟丹可溶粉劑

實施例5:80%氟吡呋喃酮·殺螟丹水分散粒劑

實施例6:5%氟吡呋喃酮·殺螟丹顆粒劑

實施例7:20%氟吡呋喃酮·殺螟丹水劑

實施例8:30%氟吡呋喃酮·殺螟丹懸浮劑

將氟吡呋喃酮與殺螟丹各種不同配比制得的以上六個實施例,進行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的田間藥效試驗,同時通過與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劑、50%殺螟丹可溶粉劑的效果對比,驗證復配后的增效效果。試驗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時間為2016年9月3日,試驗共八個處理,每個處理三個重復,小區隨機排列,小區面積9*5m2,所有小區的種植習慣均與當地的種植習慣相同。

調查標準為:按5點取樣法,每小區隨機5點取樣,每點調查5叢,共25叢。于施藥前和施藥后第1、7、15天分別調查25叢水稻的稻縱卷葉螟幼蟲及稻飛虱若蟲的數量,做好詳細記錄,計算防治效果。具體數據(數據為三個重復的平均值)見表3。

表3:氟吡呋喃酮、殺螟丹單劑以及復配制劑對水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的田間藥效試驗結果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氟吡呋喃酮和殺螟丹不同配比復配后,在使用相同的有效成份劑量下,對水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的綜合防治效果要明顯高于兩種單劑,所有配方均有明顯的增效作用。當配方中殺螟丹含量高時,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較好,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相對較差一些,當配方中氟吡呋喃酮含量高時,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略有下降,但對稻飛虱的防治效果較好。這一結果也真實反映了這兩個藥劑的特性。從上表數據看出,復配制劑在藥后7天的防效要高于藥后1天的防效,藥后15天的防效略低于藥后7天的防效。與單劑相比,復配制劑的防效均有提高。綜上所述,復配制劑擴大了殺蟲譜,延長了持效期,減少了用藥次數,節省了用工,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減少了用藥量,降低了農民用藥成本。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固镇县| 黔西县| 顺义区| 钦州市| 渭南市| 宁晋县| 灯塔市| 米易县| 武城县| 泸州市| 邛崃市| 楚雄市| 丁青县| 金乡县| 巴彦淖尔市| 邵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年辖:市辖区| 邵阳市| 晴隆县| 疏附县| 滕州市| 彭水| 滕州市| 西乡县| 霸州市| 阳高县| 宜宾县| 博罗县| 犍为县| 营口市| 湖口县| 万山特区| 榕江县| 安顺市| 江达县| 西藏| 民勤县| 临漳县| 永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