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水稻稻飛虱防治
技術領域:
,具體是涉及一種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現有的用于水稻稻飛虱防治的殺蟲組合物,例如中國專利“cn103583552a”公開了一種“用于防治稻飛虱的組合物”,其中有效成分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吡蚜酮,其中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和吡蚜酮的重量比為,高效反式氯氰菊酯:吡蚜酮=5:1-15:1。另外,中國專利“cn103053568a”公開了一種“防治水稻稻飛虱的復配殺蟲劑”,其中有效成分為噠螨酮和仲丁威兩種組分,其中,噠螨酮和仲丁威的質量比為4:1~1:128。發明人經過長期試驗驗證,該上述幾種殺蟲組合物主要存在如下缺陷:1)、通過對上述幾種殺蟲組合物公開的幾種具體配比進行試驗,發現對水稻稻飛虱無法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2)、針對上述幾種殺蟲組合物所公開的幾種劑型,經過試驗驗證發現均存在不同問題的缺陷。例如,制成的可濕性粉劑容易引起產品粘結,不易在水中分散懸浮,或堵塞噴頭,在噴霧器中道理沉淀等現象,造成噴灑不勻,易使作物局部產生藥害,其主要原因在于助劑和填料的選擇均存在不同的缺陷。3)、復配問題,通過對上述幾種殺蟲組合物公開的幾種具體配比進行毒力試驗、熱貯穩定性試驗以及共毒系數測定發現,均無法達到明顯的加成增效作用。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該可分散油懸浮劑設計合理,對水稻稻飛虱的防治效果佳,且可實現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的明顯增效作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至少由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制成:溴氰蟲酰胺是杜邦公司繼氯蟲酰胺之后成功開發的第二代魚尼丁受體抑制劑類殺蟲劑,氰蟲酰胺是通過改變苯環上的各種極性基團而成,具有更高效,適用作物更廣泛,可有效防治鱗翅目、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蟲。呋蟲胺是最新一代超級煙堿類殺蟲劑。其與現有的煙堿類殺蟲劑的化學結構可謂大相徑庭,它的四氫呋喃基取代了以前的氯代吡啶基、氯代噻唑基,并不含鹵族元素。同時,在性能方面也與煙堿有所不同,殺蟲譜更廣,故而,目前人們將其稱為“呋喃煙堿”。本發明的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其有益效果表現在:1)、本發明制備的可分散油懸浮劑在懸浮率、濕篩試驗等以及熱貯穩定性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其他配比所制備的產品。2)、通過實驗驗證,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以1:4配比混用所復配的40%時的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可起到明顯加成增效作用范圍,而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劑,均無法達到明顯加成增效作用范圍。同時,不同配比的實際毒性并未隨著理論毒性的增強而提升,實際毒性和理論毒性之間并無有規律性的變化。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將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攪拌后經膠體磨初研磨,再經砂磨機細磨,取樣分析,合格后過濾、計量、包裝、入庫。本發明的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制備方法,制備工藝較為簡便,易于工業化生產。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較為詳細的說明。但是,實施例內容僅是對本發明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
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發明的構思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一、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制備,以及各實施例所制備的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結果、熱貯穩定性試驗結果。實施例140%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制備方法:將原料抽入配制釜混合攪拌后經膠體磨初研磨,再經砂磨機細磨,取樣分析,合格后過濾、計量、包裝、入庫。實施例239%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成分重量份溴氰蟲酰胺8呋蟲胺31亞甲基雙萘磺酸鈉6黃原膠2十二烷基硫酸銨2乳化劑60215油酸甲酯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338%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441%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成分重量份溴氰蟲酰胺9呋蟲胺32亞甲基雙萘磺酸鈉6黃原膠2十二烷基硫酸銨2乳化劑60215油酸甲酯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542%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成分重量份溴氰蟲酰胺9呋蟲胺33亞甲基雙萘磺酸鈉6黃原膠2十二烷基硫酸銨2乳化劑60215油酸甲酯補足至100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640%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各組分及其重量份如下: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實施例1~6所制備的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產品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產品熱貯穩定性試驗結果如表2所示。表16個實施例制備產品各項技術指標的檢測結果表26個實施例制備產品熱貯穩定性試驗結果通過表1和2可以看出,實施例1和6制備的產品在懸浮率、濕篩試驗等以及熱貯穩定性等方面均明顯優于其他實施例所制備的產品。二、毒理學資料溴氰蟲酰胺:毒性ld50(mg/kg):大鼠急性經口大于5500,急性經皮大于2500。對兔眼睛和皮膚輕微刺激。無致畸、致突變、致癌作用。呋蟲胺:對哺乳動物十分安全,其急性經口ld50為雄性大鼠2450mg/kg,雌性大鼠2275mg/kg;雄性小鼠2840mg/kg,雌性小鼠2000mg/kg。對大鼠急性經皮ld50>2000mg/kg(雌、雄)。無致畸、致癌和致突變性。對水生生物也十分安全。三、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的室內生物活性(毒力)測定。1引言呋蟲胺和溴氰蟲酰胺復合成的是通過脊柱神經傳遞和觸殺胃毒作用的系統性殺蟲劑,可以快速被植物吸收廣泛散布,對煙堿乙酰膽堿受體有興奮作用,殺蟲擊倒速度較快,持效期較長,防治水稻稻飛虱效果較好?,F就呋蟲胺與溴氰蟲酰胺兩種藥劑混用后對水稻稻飛虱的聯合作用及最佳配比進行測試。2材料與方法2.1供試藥劑及混用配方設計:1.呋蟲胺,安徽美蘭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溴氰蟲酰胺,安徽美蘭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2混用配方設計以實施例1-6共6實施例所給出的配比進行設計。2.3供試昆蟲稻飛虱從合肥市肥西縣小廟鎮拐崗村水稻田中隨機采集稻飛虱若蟲,挑選生長發育正常,蟲體活躍大小相對一致,生活力強的個體若蟲作毒力測定試蟲。2.4測定方法定量稱取原藥稀釋后按比列配置混劑。先將藥劑以丙酮為溶劑制成母液,貯藏于冰箱中備用。以母液用丙酮稀釋,將藥劑設計成5-6個系列濃度。將稻飛虱放入培養皿(1頭/培養皿)中,用微量點滴儀將藥液點滴于稻飛虱胸部背面。在正式測定之前,先進行計量范圍測定的預備試驗。測定時,每個濃度處理20頭幼蟲,并用丙酮作空白對照。在26℃恒溫箱中培養24小時后檢查結果。根據總蟲數死亡蟲數計算死亡率,用對照死亡率進行校正。以死亡率值和劑量對數進行直線回歸,計算ld50值,計算共毒系數(c.t.c)3結果3.1呋蟲胺與溴氰蟲酰胺混用對水稻稻飛虱幼蟲的毒力呋蟲胺與溴氰蟲酰胺以6種不同比列混用對水稻稻飛虱幼蟲的毒力測定,數據顯示,在被測定的各個不同配比中,實施例6的毒力最高,ld50為3.30565/頭;實施例1的毒力次之,ld50為3.28756/頭,其他配比的毒力均不太理想(實施例2-5所示的配比的ld50依次為4.85533/頭、5.66481/頭、5.36292/頭、5.25036/頭)。3.2呋蟲胺與溴氰蟲酰胺混用的聯合作用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混用的聯合作用反應用共毒系數(c.t.c)表示,聯合作用反應分為三種類型,即拮抗作用(c.t.c<70)、相加作用(c.t.c70~150)和增效作用(c.t.c>150)。在被測定的6個混用制劑中,實施例1和6屬于增效作用范圍,共毒系數分別達到178.2、180.5,其它配比混用的制劑,均為相加作用(實施例2-5所示的配比的共毒系數依次為78、88、75、70)。綜上所述,實施例1和6的復配比例的聯合作用屬于明顯加成增效作用,而其他實施例的聯合作用基本屬于加成作用。同時,通過實施例6的實驗可以看出,在復配可分散油懸浮劑中添加了少量的環桑皮色烯素后,可使溴氰蟲酰胺和呋蟲胺的復配聯合作用進一步提升。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