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城市綠化澆灌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植被澆灌設備。
背景技術:
城市綠化澆灌設備,保證城市綠化帶的必需設施。城市綠化帶的綠色植物的水分、養料、防蟲劑、防凍劑以及土壤添加劑,都需要通過城市綠化澆灌設備,將水溶液澆灌到綠化帶中。但是目前城市綠化澆灌設備主要采用管道灌溉加移動澆灌車的混合澆灌方式,其需要巨大的管道及供水系統來支撐,而移動澆灌車的澆灌噴頭比較單一,無法應對不同植被的供水需求,而且采用大噴頭灌溉的方式,水浪費現象嚴重,不利于節水環保。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植被澆灌設備,其采用兩種澆灌噴頭,以應對不同植被的供水需求,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節水環保,同時具有造霧功能,能夠凈化植被周圍的空氣。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植被澆灌設備,包括澆灌車,所述澆灌車上方設置有儲水罐,所述儲水罐靠近澆灌車方向的底部架設有加熱片,所述儲水罐遠離澆灌車方向的頂部連通有投料倉,所述儲水罐遠離澆灌車方向的頂部設置有溫度計,所述儲水罐豎直方向的一個側面連通有進水管,所述儲水罐遠離進水管方向的側面連通有灑水管和抽水管,所述抽水管遠離儲水罐的一端連接有高壓水泵,所述高壓水泵遠離抽水管的一側通過水管連接有噴霧管。
優選地,所述高壓水泵固定在澆灌車上,所述澆灌車內部置有電源,所述澆灌車底部設有滾輪。
優選地,所述儲水罐外壁鑲嵌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沿澆灌車的水平方向依次設置有加熱開關,水泵開關和水頭旋鈕。
優選地,所述灑水管遠離儲水罐的一端連接有灑水噴頭。
優選地,所述噴霧管與澆灌車的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噴霧管靠近儲水罐的一端架設有支撐架,所述支撐架遠離噴霧管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澆灌車上;所述噴霧管遠離儲水罐的一端連接有超細霧化噴頭。
優選地,所述投料倉內放置肥料、土壤添加劑、防蟲劑以及防凍劑等固體顆粒或是水溶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在儲水罐側面設置抽水管和灑水管,灑水管連接灑水噴頭,抽水管連接高壓水泵、噴霧管及超細霧化噴頭,實現了澆灌車的兩種噴水模式,灑水噴頭由于水量較大,可用于灌木類植物根莖部的澆灌,超細霧化噴頭水量較小,可用于草皮及灌木類植物樹冠部的澆灌;從而使澆灌車能夠應對不同植被的供水需求,結構簡單,操作方便。
2.通過在儲水罐底部設置加熱片,儲水罐頂部設溫度計,能夠控制水溫,適用各種天氣條件,同時加熱儲水罐,提高水溫,能夠提供高壓水泵、噴霧管及超細霧化噴頭的造霧能力,使其能夠凈化植被周圍的空氣。
3.通過在儲水罐頂部設置投料倉,投料倉內放置肥料、土壤添加劑、防蟲劑以及防凍劑等固體顆粒或是水溶液,并通過加熱,能夠保證肥料及添加劑的功效,實現澆灌車的噴水、施肥、防蟲、防凍及土壤改良等一系列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出的植被澆灌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澆灌車、2儲水罐、3加熱片、4投料倉、5溫度計、6進水管、7灑水管、8抽水管、9高壓水泵、10噴霧管、11電源、12滾輪、13控制面板、14加熱開關、15水泵開關、16水頭旋鈕、17灑水噴頭、18支撐架、19超細霧化噴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所述澆灌車1上方設置有儲水罐2,所述儲水罐2靠近澆灌車1方向的底部架設有加熱片3,所述儲水罐2遠離澆灌車1方向的頂部連通有投料倉4,所述儲水罐2遠離澆灌車1方向的頂部設置有溫度計5,所述儲水罐2豎直方向的一個側面連通有進水管6,所述儲水罐2遠離進水管6方向的側面連通有灑水管7和抽水管8,所述抽水管8遠離儲水罐2的一端連接有高壓水泵9,所述高壓水泵9遠離抽水管8的一側通過水管連接有噴霧管10。
所述高壓水泵4固定在澆灌車1上,所述澆灌車1內部置有電源11,所述澆灌車1底部設有滾輪12。
所述儲水罐2外壁鑲嵌有控制面板13,所述控制面板13沿澆灌車1的水平方向依次設置有加熱開關14,水泵開關15和水頭旋鈕16。
所述灑水管7遠離儲水罐2的一端連接有灑水噴頭17。
所述噴霧管10與澆灌車1的水平方向平行,所述噴霧管10靠近儲水罐2的一端架設有支撐架18,所述支撐架18遠離噴霧管10的一端固定連接在澆灌車1上;所述噴霧管10遠離儲水罐2的一端連接有超細霧化噴頭19。
所述投料倉4內放置肥料、土壤添加劑、防蟲劑以及防凍劑等固體顆粒或是水溶液。
本發明的工作過程:儲水罐中,由進水管進水,由投料倉添加肥料等添加劑,開啟加熱開關,加熱片開始加熱,由溫度計監控溫度,一段時間后,達到目標溫度;水從儲水罐中,由灑水管流入灑水噴頭對植物根莖附近的土壤進行澆灌;水從儲水罐中,經抽水管,開啟水泵開關,調整水頭旋鈕,控制高壓水泵的水頭,水經由高壓水泵加壓后,流經噴霧管至超細霧化噴頭,開始造霧,并對植物的樹冠部分及草皮進行澆灌,同時對周圍空氣進行凈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