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363266閱讀:1109來源:國知局
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與流程

本發明屬于茭白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茭白是一種無性繁殖的水生宿根禾本科作物,俗稱:茭筍、茭瓜。其生育期較長、適應性強、不擇土壤,一般的水田、低洼地、淺水塘、溝河邊有水的地方皆可種植。在茭白的生長發育過程中,要求有溫暖濕潤的生長發育環境,氣溫不能低于5℃以下時茭白不能萌發。其肉質莖含糖4%,蛋白質1.5%,富含多種維生素,是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綠色食品。

目前種植茭白的方法主要包括:1、選種:一般要求種性強,上市集中,經過幾次精選的田塊作種苗。其茭墩內無雜株、無雄株。具體的操作方式是:在茭白收獲之后,從大田中挖起茭墩,選擇帶老莖一根的茭根,用快刀切割下帶泥的小墩茭白根做種苗,每畝大田準備1200—1300個茭墩備用。一般選好、分好的茭墩堆置時間不宜過長,最好在大田整理好后,再從其它大田中進行茭墩分苗、選苗后及時移栽。2、施足基肥:茭白需肥量大,施足肥,才能高產。而基肥是基礎,基肥施用上以有機料為主,如土雜肥、廄肥,每畝可施2噸,普鈣40—50公斤、鉀肥10—15公斤,然后耕粑,使田平泥化,保持淺水層1—2天,準備移栽。3、移栽:將選好、分好的茭苗,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按照預定的距離拉繩條栽,栽植茭苗深度以老莖和茭白苗基部插入泥中不致浮起為度,種植過深分蘗不旺,空耗種苗的養分而長根。栽植行距一般80--100cm、株距55—60cm,等行距種植,每畝確保1200—1300穴種苗。4、田間管理。該種植方法茭白產量高,茭白質優,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但是該種植方法在移栽前,在茭田上開挖種植孔,再在種植孔中種植茭白,開挖的種植孔之間的間距基本相同,使得相鄰兩株種苗之間的種植間距基本相同,而種植在種植孔中的種苗存在種株的大小,容易出現兩株較大的種苗左右相鄰種植,使得種植空間不足,容易導致兩株較大的種苗死亡,又容易出現兩株較小的種苗左右相鄰種植,使得種植空間浪費。而且在移栽過程中,逐株將種苗種植到種植孔中,增加勞動力,增加移栽時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將種苗種植到種植盆中,并將種植盆抬離茭田一定高度,種植盆與茭田之間留有操作空間,能根據種苗的大小,調整相鄰兩個種植盆之間的距離,再將種植盆的位置固定住,根據種植盆的設置位置,在茭田的相應位置處設置種植孔,能根據種苗的大小調整種苗種植空間,充分利用茭田種植空間,保證苗種正常生長,而且在移栽過程中,將多個種植盆同時種植到相應的種植孔中,節省勞動力,縮短移栽時間,增加種苗存活率。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a)茭田及茭白品種選擇;

(b)茭田施肥及種株選育;

(c)種苗移栽:選擇外觀完整的種植盆放置到茭田處,選用茭田中肥沃的土壤填入到種植盆中,同時對種植盆中的土壤施加肥料,再在種植的種株旁拉出高度為20cm的水平線,將水平線作為參考線,選擇種苗高度處于水平線高度處的所有種苗,并將符合要求的種苗逐一種植到種植盆中,然后進行適量澆水;

(d)茭田處搭設定位架:先在移栽的茭田區域中開挖深度在35-45cm的種植溝,再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在種植溝的兩端分別安裝固定架,固定架的高度為種植盆高度加30-40cm的種植高度,再將設有卡槽的木條采用鐵絲相互連接,然后將相互連接的木條整體架設在固定架之間,并在固定架的通孔和木條的通孔之間通入固定桿,再采用鐵絲將最外端的木條與固定架連接,完成定位架搭設;

(e)茭田處搭設支撐架:根據定位架的位置,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在定位架對面位置設置支撐架,支撐架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低于木條中卡槽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一根木條對應設置兩個支撐架,完成支撐架搭設;

(f)將種植盆裝入到定位架與支撐架之間:先將單個支撐架上墊入木板,木板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等于木條中卡槽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再將相鄰兩塊木板固定連接,將種植盆套設到卡扣中,再將卡扣移入到卡槽中,卡扣的另一邊壓在木板上,再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從左往右逐個移入種植盆,種植盆與種植溝上下對應,然后根據種植盆中的種苗的大小,將相應的卡扣在卡槽中移動,調整相鄰兩個種植盆之間的間距,然后逐個將種植盆與木條進行固定;

(g)種植溝中開挖種植孔:在種植盆的通孔的中心處下拉豎直線,豎直線的端部接觸到土壤表面,豎直線的端部為中心,開挖種植孔,種植孔的直徑大于種植盆盆口外徑,種植孔的開挖深度小于種植盆的高度;

(h)將種植盆移至種植孔中:在相互連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的外端向上施力,將木板和木條上的種植盆整體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和支撐架,然后在相互連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的外端向下施力,將處于同一木板和木條上的種植盆移至相對應的種植孔中,然后在種植盆中及種植盆兩側回填土壤,土壤覆蓋種植盆、木板和木條;

(i)田間管理。

進一步,步驟(a)中,茭田選擇區域的海拔在500-1000m,且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優良的生存環境能保證茭白正常生長,有利于提高產量,再在茭田處設置灌溉水管,將灌溉水管與附近水庫連接,便于對茭白進行灌溉,茭白品種選擇滿足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熟期適中的良種。

進一步,步驟(b)中,對茭田的中線左邊開始翻耕作業,按照順時針進行翻耕,并由中間向兩邊擴展,翻耕深度為20-30cm,這樣可避免重復翻耕,加快翻耕速度,翻耕過程中施加腐熟農家肥,在中間留下犁壟,兩邊留下犁溝,然后在茭田上施加糞便肥料,可增加茭田肥沃程度,施肥完成后,進行選種種植,茭白長足后,選擇結茭率高、結茭早、茭肉粗壯、外觀整齊的單株作為種株,再在選擇的種株上做上標記,提高種株的移栽的存活率和茭白質量。

進一步,步驟(f)中,事先木板的兩端開孔,再在相鄰兩塊木板的孔之間通入連接繩,實現相鄰兩塊木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步驟(f)中,將壓板扣到木條上,并將壓板底部的限位柱通入到種植盆上的限位孔中,實現種植盆與木條固定連接。

進一步,步驟(g)中,種植孔的直徑大于種植盆盆口外徑6-8cm,保證種植盆能完全放入到種植孔中,種植孔的開挖深度小于種植盆的高度4-6cm,避免回填土深度過高將種株壓斷。

進一步,步驟(i)中,對茭白苗進行刪減處理,再對茭田進行化學除草,接著對茭田進行灌溉,并保持適應高度水位,然后對茭田進行科學施肥,提高茭白產量。

本發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移栽前,選擇種苗高度高度20cm的種苗,保證種苗高度一致,再將種苗逐一種植到種植盆中,然后進行適量澆水,種苗生存空間單獨分開,互不干擾。然后采用定位架和支撐架共同對種植盆作用,采用固定架確定種植盆與茭田之間的高度,將種植盆套設到卡扣中,再將卡扣移入到木條的卡槽中,卡扣的另一邊壓在木板上,采用相互連接的木條對種植盆的一端進行支撐,采用相互連接的木板對種植盆的另一端進行支撐,木板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等于木條中卡槽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可將種植盆抬離茭田一定高度,同時保持種植盆水平設置,保證種植盆與茭田之間存在充足的操作空間,同時保證種植盆中的水分分布均勻。根據種苗的大小,將卡扣在卡槽和木板之間移動,調整相鄰兩個種植盆之間的距離,種植盆位置調整結束后,將種植盆逐個與木條進行固定,根據種植盆的設置位置,在種植盆的通孔的中心處下拉豎直線,豎直線的端部接觸到土壤表面,豎直線的端部為中心,開挖種植孔,就可將上方的種植盆種植到相應的種植孔中,能根據種苗的大小調整種苗種植空間,充分利用茭田種植空間,保證苗種正常生長。在移栽過程中,在相互連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的外端向上施力,將木板和木條上的種植盆整體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和支撐架,然后在相互連接的木板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的外端向下施力,將處于同一木板和木條上的種植盆移至相對應的種植孔中,可將多個種植盆同時種植到相應的種植孔中,節省勞動力,縮短移栽時間,增加種苗存活率。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中種植盆裝入到定位架與支撐架之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種植盆與卡扣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中壓板與木條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中支撐架與木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至圖4所示,為本發明一種茭白的種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茭田及茭白品種選擇:茭田選擇區域的海拔在500-1000m,且光照充足、土層深厚,優良的生存環境能保證茭白正常生長,有利于提高產量。再在茭田處設置灌溉水管,將灌溉水管與附近水庫連接,便于對茭白進行灌溉,茭白品種選擇滿足產量高、品質優、抗病性強、熟期適中的良種。

(b)茭田施肥及種株選育:對茭田的中線左邊開始翻耕作業,按照順時針進行翻耕,并由中間向兩邊擴展,翻耕深度為20-30cm,這樣可避免重復翻耕,加快翻耕速度。翻耕過程中施加腐熟農家肥,在中間留下犁壟,兩邊留下犁溝。然后在茭田處加固,再茭田上施加糞便肥料,可增加茭田肥沃程度,施肥完成后,進行選種種植,茭白長足后,選擇結茭率高、結茭早、茭肉粗壯、外觀整齊的單株作為種株,再在選擇的種株上做上標記,提高種株的移栽的存活率和茭白質量。

(c)種苗移栽:選擇外觀完整的種植盆7放置到茭田處,選用茭田中肥沃的土壤填入到種植盆7中,同時對種植盆7中的土壤施加肥料,肥料以有機料為主,如土雜肥、廄肥。再在種植的種株旁拉出高度為20cm的水平線,將水平線作為參考線,選擇種苗高度處于水平線高度處的所有種苗,并將符合要求的種苗逐一種植到種植盆7中,然后進行適量澆水。

(d)茭田處搭設定位架1:先在移栽的茭田區域中開挖深度在35-45cm的種植溝,再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在種植溝的兩端分別安裝固定架3。固定架3的高度為種植盆7高度加30-40cm的種植高度,保證充足的操作空間。再將設有卡槽10的木條2采用鐵絲相互連接,然后將相互連接的木條2整體架設在固定架3之間,并在固定架3的通孔和木條2的通孔之間通入固定桿4,再采用鐵絲將最外端的木條2與固定架3連接,完成定位架1搭設。

(e)茭田處搭設支撐架5:根據定位架1的位置,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在定位架1對面位置設置支撐架5,支撐架5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低于木條2中卡槽10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一根木條2對應設置兩個支撐架5,完成支撐架5搭設。

(f)將種植盆7裝入到定位架1與支撐架5之間:先將單個支撐架5上墊入木板9,木板9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等于木條2中卡槽10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再將相鄰兩塊木板9固定連接,事先木板9的兩端開孔,再在相鄰兩塊木板9的孔之間通入連接繩,實現相鄰兩塊木板9固定連接。將種植盆7套設到卡扣6中,再將卡扣6移入到卡槽10中,卡扣6的另一邊壓在木板9上。再沿著種植溝長度方向,從左往右逐個移入種植盆7,種植盆7與種植溝上下對應。然后根據種植盆7中的種苗的大小,將相應的卡扣6在卡槽10中移動,調整相鄰兩個種植盆7之間的間距,然后逐個將種植盆7與木條2進行固定。將壓板8扣到木條2上,并將壓板8底部的限位柱11通入到種植盆7上的限位孔12中,實現種植盆7與木條2固定連接。

(g)種植溝中開挖種植孔:在種植盆7的通孔的中心處下拉豎直線,豎直線的端部接觸到土壤表面,豎直線的端部為中心,開挖種植孔,種植孔的直徑大于種植盆7盆口外徑,種植孔的開挖深度小于種植盆7的高度。種植孔的直徑大于種植盆7盆口外徑6-8cm,保證種植盆7能完全放入到種植孔中,種植孔的開挖深度小于種植盆7的高度4-6cm,避免回填土深度過高將種株壓斷。

(h)將種植盆7移至種植孔中:在相互連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2的外端向上施力,將木板9和木條2上的種植盆7整體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3和支撐架5,然后在相互連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2的外端向下施力,將處于同一木板9和木條2上的種植盆7移至相對應的種植孔中,然后在種植盆7中及種植盆7兩側回填土壤,土壤覆蓋種植盆7、木板9和木條2。

(i)田間管理:對茭白苗進行刪減處理,及時去除瘦弱苗、多余苗。再對茭田進行化學除草,茭苗栽植成活后至封行期間,使土壤活化,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土壤溫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茭苗,一般除草每周2-3次。接著對茭田進行灌溉,保持適應高度水位。定植后的生長前期保持4-6cm的淺水區域,有利于提高地溫,促進發根和分蘗。到分蘗后期,將水位加深到12-15cm,以抑制無效分蘗的發生,進入孕茭期,及時利用高山冷水連續串灌,促進孕茭,水位應加深到15-18cm。然后對茭田進行科學施肥,提高茭白產量。為使茭苗大田通風透光良好,要及時拔除株叢內過密的弱分蘗(小苗),同時用泥填入株中間,使植株向四周展開生長;在生長發育后期及時將植株外圍的黃葉老葉剝去。一般茭白在5月份陸續成熟,成熟時茭莖變粗變圓,心葉短縮,采收期長達至10月,可間隔5-7天采收一次,采收時應注意清潔田園,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本發明在移栽前,選擇種苗高度高度20cm的種苗,保證種苗高度一致,再將種苗逐一種植到種植盆7中,然后進行適量澆水,種苗生存空間單獨分開,互不干擾。然后采用定位架1和支撐架5共同對種植盆7作用,采用固定架3確定種植盆7與茭田之間的高度,將種植盆7套設到卡扣6中,再將卡扣6移入到木條2的卡槽10中,卡扣6的另一邊壓在木板9上,采用相互連接的木條2對種植盆7的一端進行支撐,采用相互連接的木板9對種植盆7的另一端進行支撐,木板9頂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等于木條2中卡槽10的底面與地面之間的高度,可將種植盆7抬離茭田一定高度,同時保持種植盆7水平設置,保證種植盆7與茭田之間存在充足的操作空間,同時保證種植盆7中的水分分布均勻。根據種苗的大小,將卡扣6在卡槽10和木板9之間移動,調整相鄰兩個種植盆7之間的距離,種植盆7位置調整結束后,將種植盆7逐個與木條2進行固定,根據種植盆7的設置位置,在種植盆7的通孔的中心處下拉豎直線,豎直線的端部接觸到土壤表面,豎直線的端部為中心,開挖種植孔,就可將上方的種植盆7種植到相應的種植孔中,能根據種苗的大小調整種苗種植空間,充分利用茭田種植空間,保證苗種正常生長。在移栽過程中,在相互連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上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2的外端向上施力,將木板9和木條2上的種植盆7整體抬高10-15cm,然后拆除固定架3和支撐架5,然后在相互連接的木板9的外端向下施力,同時在相互連接的木條2的外端向下施力,將處于同一木板9和木條2上的種植盆7移至相對應的種植孔中,可將多個種植盆7同時種植到相應的種植孔中,節省勞動力,縮短移栽時間,增加種苗存活率。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但本發明的技術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發明為基礎,為解決基本相同的技術問題,實現基本相同的技術效果,所作出的簡單變化、等同替換或者修飾等,皆涵蓋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中。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湖县| 石渠县| 绥芬河市| 永靖县| 贺兰县| 霍邱县| 苗栗市| 克拉玛依市| 绥德县| 高雄县| 罗平县| 曲阜市| 呼玛县| 白沙| 鲜城| 昌黎县| 金川县| 阳泉市| 潮安县| 常州市| 永靖县| 政和县| 长丰县| 朝阳区| 永顺县| 盐池县| 建湖县| 凭祥市| 礼泉县| 张北县| 合川市| 巴林右旗| 青神县| 聂荣县| 安西县| 准格尔旗| 兖州市| 闸北区| 隆化县| 湖州市| 驻马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