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65306閱讀:571來源:國知局

本發明屬于種子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的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利用種衣劑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是防治地下害蟲及農作物土傳、種傳病害的經濟簡便的方法之一。種衣劑是一種用于作物或其他植物種子處理的、具有成膜特性的農藥制劑,它能夠在種子表面固化形成稱為種衣的膜。種衣劑在土壤中吸水膨脹而不被溶解,允許種子正常發芽所需的水分和空氣通過,所含的農藥和種肥等物質緩慢釋放,能夠殺滅地下害蟲、苗期害蟲,具有防治苗期病害和系統性病害、提高種子發芽率、促進種苗健康生長等功效。相比常規的噴霧、噴粉和土壤處理,種子處理技術是植物病蟲害防治中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

稻象甲echinocnemussquameus(billberg)又稱稻根象甲。50年代中期該蟲是我國稻作主要害蟲,江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蘇等省危害較重,60、70年代只是零星發生。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稻象甲的種群數量在長江流域及以南稻區有回升趨勢。90年代上海、浙江、廣西等省稻象甲均為水稻主要害蟲,貴州、江蘇等省也有嚴重危害油菜、小麥、棉花的報道。成蟲危害水稻莖葉,幼蟲危害根系,以幼蟲危害為主。成蟲以管狀喙咬食秧苗心葉,受害輕的心葉抽出后呈現一排小孔,嚴重時斷葉斷心,形成“無頭苗”,造成缺苗缺叢;危害3葉以后大苗,于齊水處蛀食,使心葉抽出可見“橫排孔”;無水時在距泥面2-3cm處蛀洞,使心葉失水枯死。幼蟲孵化后先咬食葉鞘組織,爾后很快入土群聚于土下6cm內危害幼嫩須根,輕者稻株葉尖枯黃,生長緩慢,狀如缺肥、坐兜,影響水稻長勢,雖可抽穗,但成穗不齊。嚴重時造成水稻成片枯萎、枯死,或穗小,谷粒細長,減產嚴重。

氯蟲苯甲酰胺是有杜邦公司發現并開發的,屬鄰甲酰氨基苯甲酰胺類殺蟲劑,主要是激活蘭尼堿受體,釋放平滑肌和橫紋肌細胞內貯存的鈣離子,引起害蟲肌肉調節衰弱、麻痹而致死,幾乎對所有重要的鱗翅目害蟲都有防治效果,其高效的殺幼蟲活性與持效性提供了杰出的作物保護效果,且應用時間靈活,對作物十分安全。吡蟲啉是煙堿類超高效殺蟲劑,具有廣譜、高效、低毒、低殘留,害蟲不易產生抗性,對人、畜、植物和天敵安全等特點,并有觸殺、胃毒和內吸等多重作用。害蟲接觸藥劑后,中樞神經正常傳導受阻,使其麻痹死亡。產品速效性好,藥后1天即有較高的防效,殘留期長達25天左右。藥效和溫度呈正相關,溫度高,殺蟲效果好。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

懸浮種衣劑是種衣劑的一種,是由農藥原藥、成膜劑、濕潤劑、分散劑、增稠劑、著色劑、填料和水經濕法粉碎而制成的一種可流動的穩定的均勻懸浮液。由于其使用方便、安全,在眾多種類的種衣劑中倍受青睞。

之前對稻象甲的防治主要依靠有機氯農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其種群數量控制在較低水平。但禁用有機氯農藥后,推廣了殺蟲雙、甲胺磷、殺螟松、ddvp、敵百蟲、樂果等農藥品種,對稻象甲的兼治作用大為降低。目前在我國防治稻象甲的農藥登記品種以氯蟲苯甲酰胺、擬菊酯類等成分為主,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均為莖葉防治,農藥利用率低且耗時耗力。因此能否通過種子處理的方法防治稻象甲且同時兼治其他害蟲,值得深入研究。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目的: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該懸浮種衣劑能夠有效防治稻象甲的同時還能兼治水稻上的其他害蟲。

本發明還提供該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的應用。

技術方案: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如本發明所述的一種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按質量百分數計包括30%-60%主要成分、10%-20%的助劑、余量為水;其中所述主要成分包括重量比為(10-40):(5-20)的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的混合物。

作為優選,所述的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的重量比為(2-3):1。

進一步地,所述懸浮種衣劑還包括蕓苔素內酯,占水稻懸浮種衣劑總重量的0.01-0.02%。利用藥劑處理水稻種子,種子因藥劑脅迫可能會對其發芽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加入一定量的蕓苔素內酯可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時對其秧苗素質有極大的提高。

進一步地,所述懸浮種衣劑還包括氫氧化銅,占水稻懸浮種衣劑總重量的0.2-0.5%。

其中,所述助劑選自濕潤分散劑、成膜劑、著色劑、增稠劑、防凍劑、防腐劑和消泡劑。

所述濕潤分散劑包括聚醋酸乙烯酯與聚乙烯醇的聚合物、丙烯酸乙酯與醋酸乙烯的聚合物、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脂肪酸、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烷基磺酸鹽、芳基磺酸鹽、脂肪酸聚乙二醇、十二烷基苯磺酸鹽、聚氧乙烯基酚甲醛縮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萘或烷基萘甲醛縮合物磺酸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磺酸鹽、木質素及其衍生物磺酸鹽、脂肪酸乙烷加成物磷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對多種分散劑進行篩選,選取其中表現出較好的分散性和包衣均勻度的乳化分散劑。適用的分散劑可以是聚醋酸乙烯酯與聚乙烯醇的聚合物、丙烯酸乙酯與醋酸乙烯的聚合物。

所述成膜劑有為阿拉伯膠、動物膠、果膠、黃原膠、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鈉、羥丙基纖維素、海藻酸鈉、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成膜劑是讓種衣劑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和種衣牢度的關鍵助劑,選取表現出較好的粘度及熱貯、冷貯性的成膜劑。適用的成膜劑可以是重量比為6:4的聚乙烯醋酸酯和聚乙烯樹脂。

所述著色劑為堿性玫瑰精、水性玫紅、酸性大紅、fluoresceinred5b、red-8110、red-131、fgr-131。適用的著色劑為堿性玫瑰精。

所述增稠劑為黃原膠、阿拉伯膠、甲基纖維素、羧甲基纖維素、羥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纖維素、丙烯酸鈉、海藻酸鈉、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鈉、硅酸鎂鋁、膨潤土。優選黃原膠、硅酸鎂鋁。

所述防凍劑有防凍劑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己二醇、尿素、硫酸銨、氯化鈉、氯化鈣,從價格及效果優選選擇乙二醇作為防凍劑。

所述防腐劑為苯甲酸、苯甲醛、苯甲酸鈉、苯甲酸鉀、山梨酸、水楊酸鈉、2-羥基聯苯、對羥基苯甲醛1,2-苯并噻唑啉-3-酮中,優選苯甲酸鉀。

所述消泡劑為有機硅酮類、c8-10的脂肪醇、c10-20的飽和脂肪酸及其酯類,優選有機硅酮類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本發明所述的防治稻象甲的懸浮種衣劑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飛虱、稻薊馬和稻縱卷葉螟中的應用。

其中,所述在防治水稻稻象甲兼治稻飛虱、稻薊馬和稻縱卷葉螟時,每公斤水稻種子,懸浮種衣劑的用量為6-9g。

本發明所述懸浮種衣劑的制備方法為:按組分稱取吡蟲啉、氯蟲苯甲酰胺、蕓苔素內酯原藥;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原藥,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增加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懸浮液的顆粒細度達到d50為2-3μm,d90<8μm,即得符合標準產品。本發明所制備的懸浮種衣劑為鮮亮紅色、可流動的懸浮液,低溫、熱貯穩定性合格,熱貯分解率小于5%,懸浮率大于90%,濕篩試驗98%通過45μm標準篩,顆粒細度d50為2-3μm。

有益效果:由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的懸浮種衣劑以氯蟲苯甲酰胺與吡蟲啉復配作為有效成分,,兩者之間具有明顯的增效作用,對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與殺蟲雙、甲胺磷、殺螟松、ddvp、敵百蟲、樂果等農藥相比可在減少用藥量的同時提高對稻象甲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長;同時對苗期灰飛虱、稻薊馬防治效果好,秧苗移栽大田后對稻縱卷葉螟有超過90天以上的控制時長。

(2)本發明的水稻種子經過處理后成膜性好、包衣均勻、懸浮率高、安全低毒,藥效好、持效長、經濟安全,可以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農藥利用率,使用后可解決田間稻象甲為害問題,同時兼治秧苗期飛虱、薊馬危害,減少前中期螟蟲類害蟲危害,一定程度上可降低農藥使用量及使用次數減少,省工省本。

(3)本發明的水稻懸浮種衣劑中含有蕓苔素內酯的添加使水稻發芽整齊,秧苗素質高,抗逆性強。

(4)本發明水稻懸浮種衣劑中還可以包括氫氧化銅,該原料僅使用很小的量,當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的水稻懸浮種衣劑用量很少時,能顯著增加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的水稻懸浮種衣劑的防治效果,能夠廣泛應用于水稻種子處理領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配方:

按質量百分比:吡蟲啉20%、氯蟲苯甲酰胺10%、蕓苔素內酯0.01%、聚醋酸乙烯酯與聚乙烯醇的聚合物5%、聚乙烯醋酸酯6%、聚乙烯樹脂4%、堿性玫瑰精1.5%、黃原膠0.5%、乙二醇1%、苯甲酸鉀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為水。

制備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即得到3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實施例2

配方:

按質量百分比:吡蟲啉30%、氯蟲苯甲酰胺15%、蕓苔素內酯0.02%、丙烯酸乙酯與醋酸乙烯的聚合物7%、聚乙烯醋酸酯3%、聚乙烯樹脂2%、水性玫紅1%、硅酸鎂鋁0.5%、乙二醇1%、苯甲酸鉀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為水。

制備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即得到45%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實施例3

配方:

按質量百分比:吡蟲啉40%、氯蟲苯甲酰胺20%、蕓苔素內酯0.01%、聚醋酸乙烯酯與聚乙烯醇的聚合物10%、聚乙烯醋酸酯3%、聚乙烯樹脂2%、堿性玫瑰精2.5%、黃原膠1.5%、乙二醇0.5%、苯甲酸鉀0.5%、聚二甲基硅氧烷0.5%、余量為水。

制備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即得到6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實施例4

配方:

按質量百分比:吡蟲啉25%、氯蟲苯甲酰胺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聚丙烯酸鈉2%、堿性玫瑰精0.5%、阿拉伯膠0.5%、尿素0.5%、山梨酸0.5%、聚二甲基硅氧烷1%,余量為水。

制備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即得到3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實施例5

配方:

按質量百分比:吡蟲啉10%、氯蟲苯甲酰胺15%、蕓苔素內酯0.01%、丙烯酸乙酯與醋酸乙烯的聚合物5%、聚丙烯酸鈉5%、堿性玫瑰精2.5%、黃原膠2.5%、乙二醇2.5%、苯甲酸鉀0.5%、c8的脂肪醇2%、余量為水。

制備方法:

按照上述配方,取水,加入濕潤分散劑,混合;加入著色劑,混合;加入吡蟲啉和氯蟲苯甲酰胺,混合,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加入蕓苔素內酯和成膜劑,混合;加入增稠劑、防腐劑、防凍劑和消泡劑,經第二剪切、均質、過濾,即得到25%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懸浮種衣劑。

實施例6

與實施例1配發和制備方法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配方加入氫氧化銅,占水稻懸浮種衣劑總重量的0.5%,制備時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和成膜劑一起加入。

實施例7

與實施例1配發和制備方法相同,不同之處在于在配方加入氫氧化銅,占水稻懸浮種衣劑總重量的0.2%,制備時經第一剪切,砂磨后和成膜劑一起加入。

試驗例1

選擇實施例1、2、3的水稻懸浮種衣劑處理水稻種子,調查不同用量藥劑對秧苗期飛虱及稻薊馬的防治效果。

具體試驗如下:

以南粳9108為試驗對象,每畝用種量為5kg,先將水稻種子放入網袋清水浸種兩天兩夜,拎出網袋懸空瀝干水分,持續時間為12小時左右,將實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種子按照3g、6g、9g進行拌種,混拌均勻靜置6個小時后播種。播種后15d和20d,分別調查1m2秧苗上灰飛虱和薊馬數量。具體方法為:利用直徑為30cm的白色瓷盆輕觸秧苗,使得秧苗上的灰飛虱成蟲進入盆內,迅速記錄此時盆內灰飛虱成蟲數量,每個處理重復5次。稻薊馬調查方法為:選取1m2的秧苗,逐個葉片記錄葉面中稻薊馬的數量,每個處理重復3次;同時設置主要成分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單劑進行拌種,用量分別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10%吡蟲啉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進行拌種;對照藥劑選擇10%吡蚜酮,在播種后的10d葉面噴霧40g/畝用量的吡蚜酮制劑,噴霧前及噴霧后的第15d和第20d分別記錄秧苗上飛虱及薊馬數量;同時設置不做任何處理的空白對照,結果如表1。

表1不同藥劑配比及用量對秧苗灰飛虱及薊馬的防除效果

由表1可知,實施例3制備的制得6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對飛虱及薊馬防治效果最好。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3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在相同使用劑量下效果明顯好與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10%吡蟲啉懸浮劑,并且遠好于兩者的疊加效果。同時本發明制備的水稻懸浮種衣劑每公斤水稻種子用量為6-9g時效果最好。

試驗例2

選擇實施例1、2、3的水稻懸浮種衣劑處理水稻種子,調查不同用量藥劑對大田稻象甲的防治效果。

具體試驗如下:

以南粳9108為試驗對象,每畝用種量為5kg,先將水稻種子放入網袋清水浸種兩天兩夜,拎出網袋懸空瀝干水分,持續時間為12小時左右,將實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種子按照3g、6g、9g進行拌種,混拌均勻靜置6個小時后播種。秧苗28d后移栽至大田,待水稻葉片長至3-4葉片時,調查5m2葉片上稻象甲為害癥狀,記錄為害葉片數量,每個處理重復3次。設置主要成分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單劑進行拌種,用量分別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10%吡蟲啉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進行拌種;同時設置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單劑進行莖葉噴霧防治處理,用量分別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g/畝、10%吡蟲啉懸浮劑40g/畝。設置不做任何處理的空白對照,結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藥劑配比及用量對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由表2可知,實施例3制備的制得6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對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最好。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3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在相同使用劑量下效果明顯好與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10%吡蟲啉懸浮劑,并且遠好于兩者的疊加效果。同時本發明制備的水稻懸浮種衣劑每公斤水稻種子用量為6-9g時效果最好。試驗例3

選擇實施例1、2、3的水稻懸浮種衣劑處理水稻種子,調查不同用量藥劑對田間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

具體試驗如下:

以南粳9108為試驗對象,每畝用種量為5kg,先將水稻種子放入網袋清水浸種兩天兩夜,拎出網袋懸空瀝干水分,持續時間為12小時左右,將實施例1、2、3每公斤水稻種子按照3g、6g、9g進行拌種,混拌均勻靜置6個小時后播種。在播種后的60d、90d分別調查各個處理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單劑進行拌種,用量分別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10%吡蟲啉懸浮劑9g每公斤種子進行拌種;同時設置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單劑進行莖葉噴霧防治處理,用量分別為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20g/畝、10%吡蟲啉懸浮劑40g/畝。設置不做任何處理的空白對照。以葉面噴霧在播種后的53d即稻縱危害高峰期進行防治。防治后7d進行定點取樣調查,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調查20穴,共計調查100穴稻白葉數,以對照區白葉率計算保葉效果,結果見表3。計算公式如下:

白葉率(%)=(白葉數/調查總葉數)×100

保葉效果(%)=[(對照區白葉率-防治區白葉率)/對照區白葉率)]×100

表3不同藥劑配比及用量對田間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實施例3制備的制得6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田間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效果最好。本發明實施例1制備的30%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在相同使用劑量下效果明顯好與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和10%吡蟲啉懸浮劑,并且遠好于兩者的疊加效果。同時本發明制備的水稻懸浮種衣劑每公斤水稻種子用量為6-9g時效果最好。

試驗例4

選擇實施例2、3的水稻懸浮種衣劑處理水稻種子,調查蕓苔素內酯添加對種子出芽及整個秧苗素質的影響。

具體試驗如下:

以南粳9108為試驗對象,每畝用種量為5kg,先將水稻種子放入網袋清水浸種兩天兩夜,拎出網袋懸空瀝干水分,持續時間為12小時左右,將實施例2.4每公斤水稻種子按照3g、6g、9g進行拌種,混拌均勻靜置6個小時。從每個處理組挑出籽粒飽滿的水稻種子各100粒,平鋪在濕潤的濾紙片上,至于28℃培養箱中,7天后調查各處理發芽率,重復3次。上述拌種后的種子正常播種,待播種后25d,對秧苗的株高、根系長度、鮮重進行考察,結果見表4。

表4蕓苔素內酯添加對種子出芽及整個秧苗素質的影響

由表4可見,利用藥劑處理水稻種子,種子因藥劑脅迫可能會對其發芽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通過加入一定量的蕓苔素內酯可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同時對其秧苗素質有極大的提高。

試驗例5

同試驗例2的方案,不同之處在于應用的本發明實施例1、實施例6和實施例7所得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水稻懸浮種衣劑,考察添加氫氧化銅后對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的差異,其中實施例1不含氫氧化銅,實施例6和7含有;結果如下表5:

表5不同藥劑配比及用量對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由表5可見,本發明水稻懸浮種衣劑添加氫氧化銅,該原料僅使用很小的量,尤其當含有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的水稻懸浮種衣劑用量很少時(每公斤種子使用3-6g時),能顯著增加氯蟲苯甲酰胺和吡蟲啉的水稻懸浮種衣劑對大田稻象甲的防除效果。

綜上所述,以上1-5試驗例說明,吡蟲啉與氯蟲苯甲酰胺以一定的比例進行復配并作為水稻種子處理劑進行使用,可有效防治水稻稻象甲的發生,同時對水稻苗期飛虱和稻薊馬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此外,利用該復配劑進行種子處理對大田稻縱卷葉螟的控制時長可達到90天以上,從播種至90天的這段時間內可免除對稻縱卷葉螟的防治,有效節省農藥的使用量及使用次數。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进贤县| 略阳县| 安达市| 大悟县| 三河市| 邓州市| 象山县| 沙坪坝区| 武隆县| 双鸭山市| 东乌| 乡城县| 揭东县| 微博| 盱眙县| 梁平县| 汾西县| 广宁县| 麟游县| 深泽县| 西乌珠穆沁旗| 丹江口市| 西青区| 长治县| 临泉县| 武冈市| 中西区| 库尔勒市| 墨竹工卡县| 涿鹿县| 榆树市| 长春市| 伊金霍洛旗| 五大连池市| 屯留县| 酒泉市| 澄城县| 城步| 宁陕县| 桃江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