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中藥材種植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白及種苗大田移栽方法。
背景技術:
白及[bletillastriata(thunb.exa.murray)rchb.f.]為蘭科白及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8-60cm;假鱗莖扁球形,上面具荸薺似的環帶,富粘性;莖粗壯,勁直;葉4-6枚,狹長圓形或披針形,長8-29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收狹成鞘并抱莖;花序具3-10朵花,常不分枝或極罕分枝;花序軸或多或少呈“之”字狀曲折;花苞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2.5cm,開花時常凋落;花大,紫紅色或粉紅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長,狹長圓形,長25-30mm,寬6-8mm,先端急尖;花瓣較萼片稍寬;唇瓣較萼片和花瓣稍短,倒卵狀橢圓形,長23-28mm,白色帶紫紅色,具紫色脈;唇盤上面具5條縱褶片,從基部伸至中裂片近頂部,僅在中裂片上面為波狀;蕊柱長18—20mm,柱狀,具狹翅,稍弓曲;花期4-5月。
白及常野生于丘陵、低山溪邊以及陰蔽草叢或者林下濕地,分布于我國秦嶺以南省區以及日本等地;以塊莖入藥,具有補肺止血、消腫生肌等功效,同時也廣泛應用于醫藥、美容、涂料和印染等行業;近年來,由于需求量大,人工野生白及受到嚴重的私挖濫采,資源量急劇減少,已經列入世界瀕危植物保護物種,且已被《中國植物紅皮書—稀有瀕危植物》第1冊收錄,同時也被寫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保護種類。
實際生產中,人工白及栽培長期處于“就地采收—就地留種—就地再栽培”的原始循環狀態,白及品質逐年退化;近年來,白及種苗組培已經成為白及大規模種植的重要種苗來源之一,但是,白及種苗大田栽培存活率較低,生長周期較長,特別是組培苗大田栽培第一年生長極其緩慢,對提高組培技術在白及產業發展中的利用,緩解白及野生資源日益匱乏的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優化白及組培苗大田移栽方法,是白及優質種苗大規模種植的必要前提。
cn201410666249.6公開了“一種白芨的規模化高產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種苗的繁殖、煉苗、大田移栽、生長期管理、次年生長期的管理及采收。同時,將微生物技術與生態種植技術相結合,使用em原露能分泌與合成大量的有機酸、氨基酸、酶、活性激素、抗氧化酵素扥,快速的促進植物的生長、分解了藥物的殘留,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新陳代謝,縮短了種植的周期和提高了白芨的產量。
cn20151067431.7公開了“一種無公害白芨的高產栽培方法”,主要利用蘭科根瘤菌或者蘭科菌根菌經過人工培養后的有益共生菌營養液與腐殖土進行繁殖發酵后制得營養土,營養土與種植溝內的土壤混合后,進行組培苗的田地移栽,進而有效的促進了白芨新根的產生和塊莖的肥大,同時使用em防蟲液完全避免了病蟲害的發生。
cn201410364717.4公開了一種“白芨組培育苗方法”,主要由環境消毒、外植體準備、培養基準備、播種、培養室培養、大棚煉苗、林下煉苗、移植大田和收獲九個步驟組成。其主要特征為培養土分為底層培養土和上層培養土,底層植料的制取:挖取松樹林里的腐殖土,添加農家肥及磷酸家和磷肥,使得農家肥及磷酸鉀和磷肥混合漚制一個月形成發酵肥即為底層培養土,培養盤裝好3公分底層培養土后將椰殼粉鋪在底層培養土上面厚3公分即為培養土。
cn201611244428.6公開了“一種白芨組培苗移栽馴化技術”,主要是通過將沙土用大鍋炒熱至80℃以上來殺死寄生蟲卵,并將冷卻后的沙土撒入成長至5cm左右高的白芨組培苗瓶中,然后再組培室培養15-30d即完成馴化,這種方式可以不用清洗組培苗,保護了幼苗根部,也節省了人工。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種白及種苗大田移栽方法,以規范白及標準化栽培技術,提高白及種苗大田栽培存活率;本方法具有簡單實用、成本低和管理方便的優點,適用于大規模推廣栽培,是一種繁殖率高、生長速度快和成活率高的白及組培種苗移栽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①選地整地
a、作為白及的規范化生產基地,必須符合gap種植對土壤、大氣和水質的要求;
b、選好地后深翻;
②株行距
定植按行距25cm、株距25cm,每畝定植馴化苗7000-8000株,定植深度約3-4cm,定植后3h內澆透定植水,10d左右再澆水一次。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
①提供了一套白及種苗大田移栽方法,避免了白及組培種苗存活率較低,規范化生產技術體系缺乏的問題,同時將白及種植基地建設環境及土壤的要求做了明確界定。
②提供了一套白及大田栽培土地整理及栽培的完整措施,提出了不同土壤條件土地整理、底肥施用及栽培行間距的具體要求,提高了組培馴化苗的大田栽培成活率和大田栽培效率,有效解決了規模化生產中技術及標準缺乏的問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詳細說明:
白及種苗大田移栽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①選地整地
a、作為白及的規范化生產基地,必須符合gap種植對土壤、大氣和水質的要求;根據其生長對土壤的要求,選擇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和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土壤;
b、選好地后深翻20cm以上,翻土時每畝撒7袋、每袋500克的顆粒劑辛硫磷混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蟲,開寬1-1.2m、高20cm的墑,再將表層土壤整細耙平,如土壤偏瘦,視情況每畝施200-400kg有機肥或堆肥,不能施化學性肥料,有機肥撒到墑面即可,有機肥上面再撒一層厚約5cm左右的腐質土,自然松散,不能壓實,作用是增加透氣性,同時壓住雜草生長;
②株行距
定植按行距25cm、株距25cm,每畝定植馴化苗7000-8000株,定植深度約3-4cm,定植后3h內澆透定植水,10d左右再澆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