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紅楓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術:
紅楓(美國紅楓),落葉大喬木,生長較快,成年樹高12~18米,冠幅12米,能適應多種范圍的土壤類型生長。春天開花,花紅色,因其秋季色彩奪目,樹冠整潔,被廣泛應用于公園、小區、街道栽植,既可以園林造景又可以做行道樹,深受人們的喜愛,是近幾年我國引進的美化、綠化城市園林的理想珍稀樹種之一。美國紅楓屬于引進品種,價格相對比較高,由于它優良的特色,近兩年來被廣泛的應用在綠化中,但是國內的氣候條件和種植管理技術卻有所欠缺,造成移栽種植后的存活率比較低,病蟲害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并且生長速度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因此,提高紅楓的成活率對實現更高的價值具有積極的意義。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提高了紅楓的成活率,能夠擴大紅楓的種植范圍,種植的紅楓,不僅根系發達,抗風抗倒,而且抵抗力強,生命力旺盛。
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地勢高、光照好、土層厚、肥沃疏松且ph值為6.5~7.5的砂壤土作為種植地;
(2)、整地
深耕30~35cm,將土壤耙細,去除土壤中碎石,第一年栽種大豆,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桿燒成秸稈灰,再將秸稈灰灑在種植地上,再次深耕30~35cm,并澆透水;
第二年的1月~2月,翻耕土壤,深度為60~70cm,每畝施入底肥150~250kg,耙細整平;
(3)、選擇扦插枝條
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進行剪穗,將剪下的枝椏剪成8~10cm長的扦插枝條,保留2~3個芽和2~4片葉片,將扦插枝條的上端剪平,下部斜剪;
(4)、扦插枝條預處理
將步驟(3)得到的扦插枝條的基部浸入10~1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0~15min,浸入深度為5~10cm,然后放入生根劑中浸泡5~8cm,準備扦插;
(5)、扦插
準備扦插基質,將步驟(4)預處理后的扦插枝條埋入扦插基質中,埋入深度為扦插枝條長度的2/3;
(6)、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采用噴灑方式進行澆水,扦插后5天內,白天每1~2h噴灑一次水,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3~5s;扦插后7~15天,每3~5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5~10s;15天后,每6~7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15~20s;
80%以上的扦插枝條生根后,疏松土壤,保持通氣良好,并通風煉苗,得到幼苗,準備移栽;
(7)、移栽
在步驟(2)的種植地中開挖定植穴,控制行距為1.2~1.4m,株距為1.5~2m,深度為30~35cm,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根系發達的幼苗,幼苗干徑為3~8cm,起苗移栽入定植穴,填土夯實,澆透水;
(8)、日常管理
肥水管理:每隔5~10天澆一次水,每30~4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
病蟲害防治:使用稀釋后的殺蟲劑噴灑葉子正面和背面。
其中,所述步驟(2)中的底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河砂30~40份、珍珠巖28~29份、蛭石細粉23~25份、活性炭細粉18~19份、谷殼碳16~17份、大豆餅13~15份、骨粉10~11份、硝酸鉀8~10份、硼酸7~8份和硝酸鈣3~5份。
其中,所述步驟(2)中施加底肥前7~8天進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處理劑通過均勻撒施的方式施加到土壤里進行土壤消毒,翻耕土壤后覆蓋白色地膜,3~4天揭膜。
其中,所述土壤處理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石灰氮20~25份、硫酸亞鐵20~22份、辛硫磷顆粒劑18~19份和多菌靈13~15份。
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生根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α-萘乙酸8~10份、吲哚乙酸8~10份、煙葉殘渣7~8份、三七提取物5~6份、蝦殼粉3~4份、甜菜堿1~3份、苧麻葉1~3份和水30~60份。
其中,所述三七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用清水將三七沖洗干凈,然后放入90~100℃水蒸煮15~30min,取出并做切片處理,單片厚度控制為5~10mm,切片后投入到盛有麥麩的砂鍋中,加熱保持溫度為80~90℃,不斷炒拌至三七表面呈深黃色后取出粉碎,過50~80目篩,再放入其總質量5~10倍的濃度為55~6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回流提取1~2h后,即得所述三七提取物。
其中,所述步驟(5)中的扦插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珍珠巖40~43份、麥麩38~39份、草木灰35~36份、蛭石32~33份、菜餅28~29份、棉籽26~27份、稻殼粉24~25份、硅藻土20~21份、尿素16~17份和水50~60份。
其中,所述步驟(8)中的殺蟲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苦楝皮提取物10~20份、苦皮藤素10~20份、煙草堿10~15份、馬錢子堿2~10份、龍膽草2~8份、黃連2~6份、魚腥草1~4份、蒼耳子1~3份和水200~300份。
其中,所述步驟(6)中起苗前1~2天剪去幼苗側枝葉片和頂端主芽側葉,保留頂端主芽,再在傷口用醫用酒精涂抹,并用黑薄膜包裹,扎上透氣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提高了紅楓的成活率,能夠擴大紅楓的種植范圍,種植的紅楓,不僅根系發達,抗風抗倒,而且抵抗力強,生命力旺盛,具體如下:
(1)、本發明選地時,第一年栽種大豆,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桿燒成秸稈灰,再將秸稈灰灑在種植地上,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氮元素,初期移栽紅楓后,更容易吸收,使紅楓根系快速吸收營養供給養分,促使快速生長;
(2)、本發明在施加底肥前7~8天進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處理劑通過均勻撒施的方式施加到土壤里進行土壤消毒,除草、殺菌和殺蟲,主要用于防止苗木病蟲害,特別是地下害蟲,降低病蟲害的發生,提高成活率;
(3)、本發明根據紅楓的生長發育特性在整地時施底肥,不僅可以調節土壤的酸堿度,且有豐富的微量元素,能夠提高紅楓的植株抗病能力,有助于紅楓幼苗的生長發育;
(4)、本發明中將扦插枝條進行預處理,浸入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使得紅楓不易染病,提高了紅楓的成活率,再配合生根劑,使得紅楓的根部不易損傷,使得紅楓保持較高的生長速度,有益于快速大范圍栽培;
(5)、本發明將扦插枝條放入生根劑中浸泡,增加了新生根數量,提高了扦插枝條的成活率,其中在生根劑中添加三七提取物,對三七進行了水焯、炒制處理,祛除了其中的有害成分,并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種類和含量,最終制取的提取物能對活性氧和自由基有較高的清除作用,不僅可以增強葉片細胞的活性,而且還提高葉片的光合特性,同時能協助調控扦插枝條的激素水平;
(6)、本發明方法簡單,便于實際推廣,提高紅楓的成活率,能夠擴大紅楓的種植范圍,種植的紅楓,不僅根系發達,抗風抗倒,而且抵抗力強,生命力旺盛,而且使得楓葉顏色特別的艷麗,楓葉的葉片能夠達到15厘米,提高了紅楓的品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地勢高、光照好、土層厚、肥沃疏松且ph值為6.5的砂壤土作為種植地;
(2)、整地
深耕30cm,將土壤耙細,去除土壤中碎石,第一年栽種大豆,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桿燒成秸稈灰,再將秸稈灰灑在種植地上,再次深耕30cm,并澆透水;
第二年的1月~2月,翻耕土壤,深度為60cm,每畝施入底肥150kg,耙細整平;
(3)、選擇扦插枝條
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進行剪穗,將剪下的枝椏剪成8cm長的扦插枝條,保留2個芽和2片葉片,將扦插枝條的上端剪平,下部斜剪;
(4)、扦插枝條預處理
將步驟(3)得到的扦插枝條的基部浸入10%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0min,浸入深度為5cm,然后放入生根劑中浸泡5cm,準備扦插;
(5)、扦插
準備扦插基質,將步驟(4)預處理后的扦插枝條埋入扦插基質中,埋入深度為扦插枝條長度的2/3;
(6)、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采用噴灑方式進行澆水,扦插后5天內,白天每1h噴灑一次水,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3s;扦插后7天,每3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5s;15天后,每6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15s;
80%以上的扦插枝條生根后,疏松土壤,保持通氣良好,并通風煉苗,得到幼苗,準備移栽;
(7)、移栽
在步驟(2)的種植地中開挖定植穴,控制行距為1.2m,株距為1.5m,深度為30cm,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根系發達的幼苗,幼苗干徑為3cm,起苗移栽入定植穴,填土夯實,澆透水;
(8)、日常管理
肥水管理:每隔5天澆一次水,每3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
病蟲害防治:使用稀釋后的殺蟲劑噴灑葉子正面和背面。
其中,所述步驟(2)中的底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河砂30份、珍珠巖28份、蛭石細粉23份、活性炭細粉18份、谷殼碳16份、大豆餅13份、骨粉10份、硝酸鉀8份、硼酸7份和硝酸鈣3份。
其中,所述步驟(2)中施加底肥前7天進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處理劑通過均勻撒施的方式施加到土壤里進行土壤消毒,翻耕土壤后覆蓋白色地膜,3天揭膜。
其中,所述土壤處理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石灰氮20份、硫酸亞鐵20份、辛硫磷顆粒劑18份和多菌靈13份。
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生根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α-萘乙酸8份、吲哚乙酸8份、煙葉殘渣7份、三七提取物5份、蝦殼粉3份、甜菜堿1份、苧麻葉1份和水30份。
其中,所述三七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用清水將三七沖洗干凈,然后放入90℃水蒸煮15min,取出并做切片處理,單片厚度控制為5mm,切片后投入到盛有麥麩的砂鍋中,加熱保持溫度為80℃,不斷炒拌至三七表面呈深黃色后取出粉碎,過50目篩,再放入其總質量5倍的濃度為55%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回流提取1h后,即得所述三七提取物。
其中,所述步驟(5)中的扦插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珍珠巖40份、麥麩38份、草木灰35份、蛭石32份、菜餅28份、棉籽26份、稻殼粉24份、硅藻土20份、尿素16份和水50份。
其中,所述步驟(8)中的殺蟲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苦楝皮提取物10份、苦皮藤素10~份、煙草堿10份、馬錢子堿2份、龍膽草2份、黃連2份、魚腥草1份、蒼耳子1份和水200份。
其中,所述步驟(6)中起苗前1天剪去幼苗側枝葉片和頂端主芽側葉,保留頂端主芽,再在傷口用醫用酒精涂抹,并用黑薄膜包裹,扎上透氣孔。
實施例2
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地勢高、光照好、土層厚、肥沃疏松且ph值為7.5的砂壤土作為種植地;
(2)、整地
深耕35cm,將土壤耙細,去除土壤中碎石,第一年栽種大豆,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桿燒成秸稈灰,再將秸稈灰灑在種植地上,再次深耕35cm,并澆透水;
第二年的1月~2月,翻耕土壤,深度為70cm,每畝施入底肥250kg,耙細整平;
(3)、選擇扦插枝條
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進行剪穗,將剪下的枝椏剪成10cm長的扦插枝條,保留3個芽和4片葉片,將扦插枝條的上端剪平,下部斜剪;
(4)、扦插枝條預處理
將步驟(3)得到的扦插枝條的基部浸入1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5min,浸入深度為10cm,然后放入生根劑中浸泡8cm,準備扦插;
(5)、扦插
準備扦插基質,將步驟(4)預處理后的扦插枝條埋入扦插基質中,埋入深度為扦插枝條長度的2/3;
(6)、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采用噴灑方式進行澆水,扦插后5天內,白天每2h噴灑一次水,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5s;扦插后15天,每5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10s;15天后,每7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20s;
80%以上的扦插枝條生根后,疏松土壤,保持通氣良好,并通風煉苗,得到幼苗,準備移栽;
(7)、移栽
在步驟(2)的種植地中開挖定植穴,控制行距為1.4m,株距為2m,深度為35cm,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根系發達的幼苗,幼苗干徑為8cm,起苗移栽入定植穴,填土夯實,澆透水;
(8)、日常管理
肥水管理:每隔10天澆一次水,每40天追施一次有機肥;
病蟲害防治:使用稀釋后的殺蟲劑噴灑葉子正面和背面。
其中,所述步驟(2)中的底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河砂40份、珍珠巖29份、蛭石細粉25份、活性炭細粉19份、谷殼碳17份、大豆餅15份、骨粉11份、硝酸鉀10份、硼酸8份和硝酸鈣5份。
其中,所述步驟(2)中施加底肥前8天進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處理劑通過均勻撒施的方式施加到土壤里進行土壤消毒,翻耕土壤后覆蓋白色地膜,4天揭膜。
其中,所述土壤處理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石灰氮25份、硫酸亞鐵22份、辛硫磷顆粒劑19份和多菌靈15份。
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生根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α-萘乙酸10份、吲哚乙酸10份、煙葉殘渣8份、三七提取物6份、蝦殼粉4份、甜菜堿3份、苧麻葉3份和水60份。
其中,所述三七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用清水將三七沖洗干凈,然后放入100℃水蒸煮30min,取出并做切片處理,單片厚度控制為10mm,切片后投入到盛有麥麩的砂鍋中,加熱保持溫度為90℃,不斷炒拌至三七表面呈深黃色后取出粉碎,過80目篩,再放入其總質量10倍的濃度為60%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回流提取2h后,即得所述三七提取物。
其中,所述步驟(5)中的扦插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珍珠巖43份、麥麩39份、草木灰36份、蛭石33份、菜餅29份、棉籽27份、稻殼粉25份、硅藻土21份、尿素17份和水60份。
其中,所述步驟(8)中的殺蟲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苦楝皮提取物20份、苦皮藤素20份、煙草堿15份、馬錢子堿10份、龍膽草8份、黃連6份、魚腥草4份、蒼耳子3份和水300份。
其中,所述步驟(6)中起苗前2天剪去幼苗側枝葉片和頂端主芽側葉,保留頂端主芽,再在傷口用醫用酒精涂抹,并用黑薄膜包裹,扎上透氣孔。
實施例3
一種紅楓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
選擇地勢高、光照好、土層厚、肥沃疏松且ph值為7的砂壤土作為種植地;
(2)、整地
深耕32cm,將土壤耙細,去除土壤中碎石,第一年栽種大豆,待大豆收獲后將大豆桿燒成秸稈灰,再將秸稈灰灑在種植地上,再次深耕33cm,并澆透水;
第二年的1月~2月,翻耕土壤,深度為65cm,每畝施入底肥200kg,耙細整平;
(3)、選擇扦插枝條
選擇當年生半木質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枝條,進行剪穗,將剪下的枝椏剪成9cm長的扦插枝條,保留2個芽和3片葉片,將扦插枝條的上端剪平,下部斜剪;
(4)、扦插枝條預處理
將步驟(3)得到的扦插枝條的基部浸入12%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滅菌13min,浸入深度為7cm,然后放入生根劑中浸泡6cm,準備扦插;
(5)、扦插
準備扦插基質,將步驟(4)預處理后的扦插枝條埋入扦插基質中,埋入深度為扦插枝條長度的2/3;
(6)、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采用噴灑方式進行澆水,扦插后5天內,白天每1.5h噴灑一次水,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4s;扦插后10天,每4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8s;15天后,每6.5h噴灑一次,每次噴灑持續時間為18s;
80%以上的扦插枝條生根后,疏松土壤,保持通氣良好,并通風煉苗,得到幼苗,準備移栽;
(7)、移栽
在步驟(2)的種植地中開挖定植穴,控制行距為1.3m,株距為1.6m,深度為32cm,選取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根系發達的幼苗,幼苗干徑為5cm,起苗移栽入定植穴,填土夯實,澆透水;
(8)、日常管理
肥水管理:每隔8天澆一次水,每35天追施一次有機肥;
病蟲害防治:使用稀釋后的殺蟲劑噴灑葉子正面和背面。
其中,所述步驟(2)中的底肥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河砂35份、珍珠巖28.5份、蛭石細粉24份、活性炭細粉18.5份、谷殼碳16.5份、大豆餅14份、骨粉10.5份、硝酸鉀9份、硼酸7.5份和硝酸鈣4份。
其中,所述步驟(2)中施加底肥前7天進行土壤消毒,采用土壤處理劑通過均勻撒施的方式施加到土壤里進行土壤消毒,翻耕土壤后覆蓋白色地膜,4天揭膜。
其中,所述土壤處理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石灰氮22.5份、硫酸亞鐵21份、辛硫磷顆粒劑18.5份和多菌靈14份。
其中,所述步驟(4)中的生根劑生根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α-萘乙酸9份、吲哚乙酸9份、煙葉殘渣7.5份、三七提取物5.5份、蝦殼粉3.5份、甜菜堿2份、苧麻葉2份和水45份。
其中,所述三七提取物的制備方法為:用清水將三七沖洗干凈,然后放入95℃水蒸煮20min,取出并做切片處理,單片厚度控制為8mm,切片后投入到盛有麥麩的砂鍋中,加熱保持溫度為85℃,不斷炒拌至三七表面呈深黃色后取出粉碎,過70目篩,再放入其總質量8倍的濃度為58%的乙醇溶液中,浸泡回流提取1.5h后,即得所述三七提取物。
其中,所述步驟(5)中的扦插基質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珍珠巖41.5份、麥麩38.5份、草木灰35.5份、蛭石32.5份、菜餅28.5份、棉籽26.5份、稻殼粉24.5份、硅藻土20.5份、尿素16.5份和水55份。
其中,所述步驟(8)中的殺蟲劑包括以下份計的原料:苦楝皮提取物15份、苦皮藤素15份、煙草堿12份、馬錢子堿8份、龍膽草6份、黃連4份、魚腥草3份、蒼耳子2份和水250份。
其中,所述步驟(6)中起苗前1天剪去幼苗側枝葉片和頂端主芽側葉,保留頂端主芽,再在傷口用醫用酒精涂抹,并用黑薄膜包裹,扎上透氣孔。
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