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植物家禽混養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吊瓜與家禽混養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吊瓜,又名栝樓,因其成熟后為黃色內部為稀漿故別名屎冬瓜,為葫蘆科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生長在海拔100-1800米氣候溫潤的山谷密林和坡地灌叢中,博采山水之“靈氣”。是一種名貴的中藥材,現代研究和權威機構檢測吊瓜籽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等。其皮、籽、根均可入藥,具有潤肺化痰、降火止咳、寬胸散結、消腫祛毒、潤腸通便功效。
發明者認為利用吊瓜自然生長規律,并結合人為因素改變吊瓜林間的枝條交叉錯節、組織密布,進而使其形成一個苗木“圍墻”,使其能夠代替磚砌圍墻的功能,并在該“圍墻”內進行家禽養殖,家禽也不會損壞水果,家禽的糞便給吊瓜提供營養元素,吊瓜成熟后給家禽喂食,促進家禽的成長,并能夠提高吊瓜質量和產量,降低勞動強度和施肥次數,形成生態混養種植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目前還很少見到,或者由于管理不當,成效并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鑒于上述對現有技術的分析,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吊瓜與家禽混養種植方法,采用科學的方法將吊瓜藤搭建成網狀家禽養殖圈,將家禽放養其中,形成生態有效的植物家禽混養模式。
鑒于上述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如下的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吊瓜與家禽混養種植方法,通過吊瓜的高密度種植,加上橫桿穿插吊瓜藤間空隙,并利用吊瓜藤編織密閉天網,使密閉天網與地面形成網狀家禽養殖圈,并將吊瓜掛果層置于天網上端距離天網層40cm處,使得掛果層與天網層形成通風層,并將網狀家禽養殖圈根據基地的大小,等分劃分,并在網狀家禽養殖圈放養家禽,家禽糞便給吊瓜提供營養元素,吊瓜成熟后給家禽喂食,形成生態混養種植模式。
優選的,所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方便的帶沙土地,進行深翻,深度為70公分,將墑按照4米寬整細耙平,在整平的墑中間30公分深度處埋設根滴灌溉系統,出水口間距為1.3米,按行距5米株距1.5米整地,每行距離苗遠1.5米處開排水溝;
(2)吊瓜林建立:在根滴灌溉系統出水口旁樹立碳纖維桿,用鋼絲相連,5月初把種和根埋在根滴灌溉網的出水口旁,將基地四周圍按照株距10cm栽種一周,并以十字方格的形式將從中間等分劃分為四塊的模式栽種,株距為10cm,再將四塊等分分為八塊,株距為10cm栽種,定植窩深0.4米直徑0.4米,窩內施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用細土混合填平,上面覆蓋地膜保溫,種植好種根后打開灌溉系統足量進行灌溉,種根發芽長成小苗,小苗不斷長大,組織人員及時摘去卷須,待長到1.3米高度摘去頂心,頂心以下留2個芽,其余的芽剪去,待芽長出側枝,分兩側進行綁縛,注意苗與苗之間不要交叉,小苗要做到及時供水,保持濕潤,也要防止水澇,及時防治病蟲害;
(3)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建立:待吊瓜枝條長度達到1.8-2m時,采用直徑1cm的竹竿,作為橫桿在吊瓜株間穿插,并用綁帶綁緊,橫桿與橫桿之間的間距為3cm,穿插捆綁至吊瓜苗高1.5m處為止,并將分支枝條斜向穿插于間隙間,使得吊瓜苗通過橫桿的穿插形成網狀家禽養殖圈,并在圈頂端對吊瓜枝條進行修剪,一根主枝條留下一個直立生長分支和一個水平生長分支,并按照常規培養方法進行吊瓜林的培養,并通過綁帶將水平生長的分支進行枝條與枝條間的捆綁,繼續培養1年,限制其掛果;待其水平生長分支長度達到2m時,并以每三條分支合為一處纏繞豎立,形成掛果層立柱,立柱高40cm再用綁帶連接各立柱頂端,并將直立生長分支拉下與綁帶和各枝條穿插,形成邊長為10cm的格間距;繼續剪枝管理吊瓜林,到授粉時間進行人工授粉,逐步使其掛果,即形成含有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吊瓜林;并在網狀家禽養殖圈內放養家禽,即可將吊瓜種植與家禽混養種植。
優選的,所述的網狀家禽養殖圈,其在天網上端,掛果層下端設置有透明的遮液瓦,四周遮液瓦底端設置有溝渠,溝渠成傾斜狀。
優選的,所述的網狀家禽養殖圈,至少在其底端四周設置有一個地下通道,溝渠的傾斜底端流向地下通道。
優選的,所述的遮液瓦,其設置與水平面呈30-60°的角度。
優選的,所述的遮液瓦,其設置與水平面呈為45°的角度。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對吊瓜進行病蟲害防治,具體為:每隔15天噴灑1000ppm的枯草芽孢桿菌溶液,取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兌成溶液每隔10-15天噴灑一次,吊瓜掛果后做到每隔7天噴灑一次,日常管理中,每隔10-20天噴灑一次1000ppm的魚藤酮溶劑,在昆蟲交配季節在每個吊瓜株藤下放置一個混合有肥皂水和昆蟲性外激素溶液的容器。
優選的,所述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后,每1kg的研磨混合液加50kg的水,浸泡1h后,取出殘渣,每畝噴灑50kg的浸泡液。
優選的,所述家禽為雞、鴨、鵝、鴿子或鵪鶉中的任一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通過對吊瓜林的種植密度進行控制,并利用吊瓜的枝條與穿桿結合的方式,編織成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四壁,并在壁間柔軟條狀嫩枝穿插編織,使得網狀家禽養殖圈四周縫隙較小,并且穩固,再將吊瓜林等分成多塊家禽養殖圈,并留下通道;再采用吊瓜枝條編織成吊瓜林天網,并在天網上端留下掛果層,使得天網與掛果層間形成通風層,使得吊瓜掛果期能夠充分通風而不被損壞,確保吊瓜的質量,使得家禽糞便供給吊瓜養分,促進吊瓜林的成長,待吊瓜成熟時,可將吊瓜與家禽飼料參雜在一起喂給家禽,對家禽的成長起到保健效果。
(2)本發明中通過在掛果層與天網層間設置設置透明的遮液瓦、遮液瓦底端設置有溝渠,并至少在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四個角的一個角上設置有地下通道,遮液瓦的四周溝渠流并向其傾斜,防止噴灑藥液過程中,對家禽的傷害,也防止下雨天來不及更換家禽養殖圈而淋壞家禽。
(3)本發明在吊瓜的日常管理中采用根滴灌溉系統為吊瓜進行灌溉,使吊瓜根部保持濕潤,又防止水澇;另外還采用生物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能有效減少種植過程中農藥的使用,減少藥物對吊瓜的污染以及對家禽的健康影響,實現綠色、環保、健康的混養種植理念,種植出來的吊瓜品質優良,產量增加;家禽也生病率降低,成長健壯,肉質鮮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發明的最優方案而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一種吊瓜與家禽混養種植方法,通過吊瓜的高密度種植,加上橫桿穿插吊瓜藤間空隙,并利用吊瓜藤編織密閉天網,使密閉天網與地面形成網狀家禽養殖圈,并將吊瓜掛果層置于天網上端距離天網層40cm處,使得掛果層與天網層形成通風層,并將網狀家禽養殖圈根據基地的大小,等分劃分,并在網狀家禽養殖圈放養家禽,家禽糞便給吊瓜提供營養元素,吊瓜成熟后給家禽喂食,形成生態混養種植模式。
上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選地整地: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排水方便的帶沙土地,進行深翻,深度為70公分,將墑按照4米寬整細耙平,在整平的墑中間30公分深度處埋設根滴灌溉系統,出水口間距為1.3米,按行距5米株距1.5米整地,每行距離苗遠1.5米處開排水溝;
(2)吊瓜林建立:在根滴灌溉系統出水口旁樹立碳纖維桿,用鋼絲相連,5月初把種和根埋在根滴灌溉網的出水口旁,將基地四周圍按照株距10cm栽種一周,并以十字方格的形式將從中間等分劃分為四塊的模式栽種,株距為10cm,再將四塊等分分為八塊,株距為10cm栽種,定植窩深0.4米直徑0.4米,窩內施腐熟農家肥或有機肥,用細土混合填平,上面覆蓋地膜保溫,種植好種根后打開灌溉系統足量進行灌溉,種根發芽長成小苗,小苗不斷長大,組織人員及時摘去卷須,待長到1.3米高度摘去頂心,頂心以下留2個芽,其余的芽剪去,待芽長出側枝,分兩側進行綁縛,注意苗與苗之間不要交叉,小苗要做到及時供水,保持濕潤,也要防止水澇,及時防治病蟲害;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對吊瓜進行病蟲害防治,具體為:每隔15天噴灑1000ppm的枯草芽孢桿菌溶液,取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兌成溶液每隔10天噴灑一次,吊瓜掛果后做到每隔7天噴灑一次,日常管理中,每隔10天噴灑一次1000ppm的魚藤酮溶劑,在昆蟲交配季節在每個吊瓜株藤下放置一個混合有肥皂水和昆蟲性外激素溶液的容器。其中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后,每1kg的研磨混合液加50kg的水,浸泡1h后,取出殘渣,每畝噴灑50kg的浸泡液。
(3)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建立:待吊瓜枝條長度達到1.8-2m時,采用直徑1cm的竹竿,作為橫桿在吊瓜株間穿插,并用綁帶綁緊,橫桿與橫桿之間的間距為3cm,穿插捆綁至吊瓜苗高1.5m處為止,并將分支枝條斜向穿插于間隙間,使得吊瓜苗通過橫桿的穿插形成網狀家禽養殖圈,在天網上端,掛果層下端設置有透明的遮液瓦,遮液瓦與水平面呈30°的角度,四周遮液瓦底端設置有溝渠,溝渠成傾斜狀;至少在其底端四周設置有一個地下通道,溝渠的傾斜底端流向地下通道。在圈頂端對吊瓜枝條進行修剪,一根主枝條留下一個直立生長分支和一個水平生長分支,并按照常規培養方法進行吊瓜林的培養,并通過綁帶將水平生長的分支進行枝條與枝條間的捆綁,繼續培養1年,限制其掛果;待其水平生長分支長度達到2m時,并以每三條分支合為一處纏繞豎立,形成掛果層立柱,立柱高40cm再用綁帶連接各立柱頂端,并將直立生長分支拉下與綁帶和各枝條穿插,形成邊長為10cm的格間距;繼續剪枝管理吊瓜林,到授粉時間進行人工授粉,逐步使其掛果,即形成含有網狀家禽養殖圈的吊瓜林;并在網狀家禽養殖圈內放養家禽,即可將吊瓜種植與家禽混養種植。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和實施例1中的不同之處在于以下幾點:
a、所述步驟(2)中采用的生物防治方法對吊瓜進行病蟲害防治,具體為:每隔15天噴灑1000ppm的枯草芽孢桿菌溶液,取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兌成溶液每隔15天噴灑一次,吊瓜掛果后做到每隔7天噴灑一次,日常管理中,每隔20天噴灑一次1000ppm的魚藤酮溶劑,在昆蟲交配季節在每個吊瓜株藤下放置一個混合有肥皂水和昆蟲性外激素溶液的容器。其中樟樹葉和種子研磨成汁液后,每1kg的研磨混合液加50kg的水,浸泡1h后,取出殘渣,每畝噴灑50kg的浸泡液。
b、所述步驟(3)中遮液瓦與水平面呈45°的角度。
本實施例中的其他技術特征均和實施例1中的相同。
上述實施例中的家禽可以為雞、鴨、鵝、鴿子或鵪鶉中的任一種。
按照上述實施例的混養種植方法來實驗,實驗證明種植出來的吊瓜品質優良,產量增加,其中吊瓜籽的產量每畝提高了30公斤;家禽的生病率降低了15%,成長健壯,肉質鮮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