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真菌植株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
背景技術:
靈芝,外形呈傘狀,菌蓋腎形、半圓形或近圓形,為多孔菌科真菌靈芝的子實體。經化學分析,靈芝子實和菌絲體中均含有多糖、多種氨基酸、有機鍺、甾類和三萜類,藥理研究表明,靈芝具有保肝、解毒、強心、安神、止痛及治耳鳴、益肺氣、利關節等功能。
現有的靈芝栽培方法主要有椴木栽培和袋料栽培兩種栽培方法。袋料栽培的方法是指將培養基放入塑料袋中,采取兩頭或一頭接種出芝的方式。椴木栽培的方法是指采用適生樹種截成段栽培靈芝的方法,這種栽培方法培養出來的靈芝形狀比較粗壯,外形更像野生靈芝,靈芝中的營養成分更多,但是椴木栽培方法需經常砍伐樹木,培養成本較高。為此,袋料栽培方法可有效解決樹木砍伐的問題,減少靈芝的培養成本,但是,靈芝在生長過程中,受到塑料袋薄膜層的阻擋容易偏離原本的生長方向,從而造成生長出的靈芝形狀扭曲不規則,及影響靈芝的外觀,又為后續加工帶來較多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以解決在袋料栽培中,生長出的靈芝形狀扭曲不規則的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技術方案是: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包括培養基配制、培養基裝袋、培養基滅菌、接種、發菌管理和出芝管理,將培養基裝袋步驟中包括:
a、準備食用菌袋;
b、整形,在食用菌袋的兩端插入若干大豆秸稈,使大豆秸稈將食用菌袋的兩端撐起,食用菌袋的中部凹陷,形成隆起腔;
c、裝袋,將制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到食用菌袋中,并使培養基將隆起腔填滿;
將接種步驟中,先使用小刀在隆起腔頂部沿隆起腔方向劃出開口,開口的寬度為2-3cm,然后在開口處投放菌種,待菌種投放完畢后,最后使用膠帶將開口粘住密封;
將出芝管理步驟中,待靈芝菌種出芽15天后,將膠帶撕下。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為:1、大豆秸稈不僅可以將食用菌袋的兩端撐起形成隆起腔,起到了支撐的作用,并且也可以作為培養基的一部分,為靈芝的生長提供養料。2、將菌種投放在隆起腔中,限制了靈芝的生長位置,從而方便在靈芝生長的頂部開設開口,當靈芝的菌絲長大后,通過將膠帶撕下,使開口露出,靈芝便可以從開口處長出,食用菌袋不會限制靈芝菌絲的生長,從而使靈芝筆直生長,并且粘、取膠帶,操作簡單方便。3、開口寬度2-3cm為最佳的開口大小,開口過小,靈芝不易從開口中長出,開口過大,膠帶粘接不方便,密封性較差。
進一步,步驟c中,在培養基將隆起腔填滿之后,在食用菌袋的頂部壓放一個截面為梯形的壓塊。壓塊可下壓食用菌袋的頂部,使食用菌袋中部下沉,中部的培養基不斷向食用菌袋兩側擠壓,從而使食用菌袋的兩側不斷隆起,能夠防止了隆起腔向培養基中部移動,從而防止隆起腔消失。并且,壓塊下壓,還可以將培養基中的水分等營養物質向兩側擠壓,確保了隆起腔中的營養成分。
進一步,培養基配制中,培養基固體部分含有:玉米芯、靈芝渣、黃豆豆餅、蔗糖和石膏粉,培養基攪拌時,加入濃度為0.2%的冰醋酸,并加入石灰,將培養基的ph值調節為8。因大豆秸稈在食用菌袋中起到支撐作用的同時,也會提供一定的養料,故培養基中無需添加大豆秸稈了。0.2%的冰醋酸可防止滅菌不徹底,引起雜菌污染。石灰可提高培養基的ph值,降低了污染率,并且石灰價格比較低廉,容易購買。
進一步,培養基滅菌步驟中,將食用菌袋置于滅菌室內進行滅菌,放置食用菌袋時,使相鄰食用菌袋之間具有間隙。食用菌袋之間保持距離有利于食用菌袋之間通風,并且,食用菌袋之間不易隱藏細菌,使殺菌更徹底。
進一步,發菌管理步驟中,控制室溫為25-28℃,當室溫高于28℃時,增加控制室通風的次數。通過通風可加快發菌室中的空氣流動,從而降低了溫度。
進一步,出芝管理步驟中,保持大棚內溫度為20-28℃,且將大棚內的濕度控制為60-95%。靈芝在大棚的生長空間更加寬闊,靈芝更易于生長。
進一步,壓塊上設有若干通孔。風可以通過通孔流入到兩個隆起腔之間,便于降溫,防止隆起腔溫度過高,利于靈芝的生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食用菌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標記包括:食用菌袋1、大豆秸稈2、膠帶3、壓塊4、通孔41。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包括:
1、培養基配制,將玉米芯、靈芝渣、黃豆豆餅、蔗糖和石膏粉混合攪拌,在培養基攪拌時,加入濃度為0.2%的冰醋酸,并加入石灰,調節培養基的ph值為8;
2、培養基裝袋,包括:
a、準備食用菌袋1,食用菌袋1的長度為8m,寬度為0.5m,高度為0.5m,并進行消毒滅菌;
b、整形,在食用菌袋1的兩端插入若干大豆秸稈2,使大豆秸稈2將食用菌袋1的兩端撐起,食用菌袋的中部凹陷,形成隆起腔,隆起腔的高度為0.2-0.3m;
c、裝袋,將制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到食用菌袋1中,并使培養基將隆起腔填充滿,在培養基的頂部壓上端面為梯形的壓塊4,壓塊4的小端向下,在壓塊4上開設若干通孔41;
3、培養基滅菌,滅菌徹底與否是栽培靈芝成敗的關鍵,滅菌時食用菌袋1與食用菌袋1之間留有空隙,高壓滅菌要放凈冷空氣,以免造成加壓滅菌不徹底,當壓力達到0.137兆帕壓力時,保持1.5小時,自然降落,常壓滅菌待溫度升到100℃時維持11個小時,自然冷卻,待冷卻到30度以下便可接種;
4、在接種步驟中,四人一組,一人使用小刀在隆起腔頂部沿隆起腔方向劃出開口,開口的寬度為2cm,兩人負責在開口處投放菌種,待菌種投放完畢后,另外一個人負責使用膠帶3將開口粘住密封;
5、在發菌管理步驟中,在靈芝栽培中,如果室溫超過28℃和料溫超過30℃,需通過增加控制室通風降溫次數,使溫度穩定在25℃;此外,室內保持黑暗;
6、在出芝管理步驟中,待靈芝菌種滿袋后,將膠帶3撕下,保持大棚內溫度為20℃,且將大棚內的濕度控制為60%。
實施例2
如圖1所示,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包括:
1、培養基配制,將玉米芯、靈芝渣、黃豆豆餅、蔗糖和石膏粉混合攪拌,在培養基攪拌時,加入濃度為0.2%的冰醋酸,并加入石灰,調節培養基的ph值為8;
2、培養基裝袋,包括:
a、準備食用菌袋1,食用菌袋1的長度為8m,寬度為0.5m,高度為0.5m,并進行消毒滅菌;
b、整形,在食用菌袋1的兩端插入若干大豆秸稈2,使大豆秸稈2將食用菌袋1的兩端撐起,食用菌袋的中部凹陷,形成隆起腔,隆起腔的高度為0.2-0.3m;
c、裝袋,將制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到食用菌袋1中,并使培養基將隆起腔填充滿,在培養基的頂部壓上端面為梯形的壓塊4,壓塊4的小端向下,在壓塊4上開設若干通孔41;
3、培養基滅菌,滅菌徹底與否是栽培靈芝成敗的關鍵,滅菌時食用菌袋1與食用菌袋1之間留有空隙;高壓滅菌要放凈冷空氣,以免造成加壓滅菌不徹底,當壓力達到0.137兆帕壓力時,保持1.5小時,自然降落;常壓滅菌待溫度升到100℃時維持11個小時,自然冷卻,待冷卻到30度以下便可接種;
4、在接種步驟中,四人一組,一人使用小刀在隆起腔頂部沿隆起腔方向劃出開口,開口的寬度為2.5cm,兩人負責在開口處投放菌種,待菌種投放完畢后,另外一個人負責使用膠帶3將開口粘住密封;
5、在發菌管理步驟中,在靈芝栽培中,如果室溫超過28℃和料溫超過30℃,需通過增加控制室通風降溫次數,使溫度穩定在26℃;此外,室內保持黑暗;
6、在出芝管理步驟中,待靈芝菌種滿袋后,將膠帶3撕下,保持大棚內溫度為24℃,且將大棚內的濕度控制為80%。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一種靈芝的培養方法,包括:
1、培養基配制,將玉米芯、靈芝渣、黃豆豆餅、蔗糖和石膏粉混合攪拌,在培養基攪拌時,加入濃度為0.2%的冰醋酸,并加入石灰,調節培養基ph值為8;
2、培養基裝袋,包括:
a、準備食用菌袋1,食用菌袋1的長度為8m,寬度為0.5m,高度為0.5m,并進行消毒滅菌;
b、整形,在食用菌袋1的兩端插入若干大豆秸稈2,使大豆秸稈2將食用菌袋1的兩端撐起,食用菌袋的中部凹陷,形成隆起腔,隆起腔的高度為0.2-0.3m;
c、裝袋,將制備好的培養基裝入到食用菌袋1中,并使培養基將隆起腔填充滿,在培養基的頂部壓上端面為梯形的壓塊4,壓塊4的小端向下,在壓塊4上開設若干通孔41;
3、培養基滅菌,滅菌徹底與否是栽培靈芝成敗的關鍵,滅菌時食用菌袋1與食用菌袋1之間留有空隙;高壓滅菌要放凈冷空氣,以免造成加壓滅菌不徹底,當壓力達到0.137兆帕壓力時,保持1.5小時,自然降落;常壓滅菌待溫度升到100℃時維持11個小時,自然冷卻,待冷卻到30度以下便可接種;
4、在接種步驟中,四人一組,一人使用小刀在隆起腔頂部沿隆起腔方向劃出開口,開口的寬度為3cm,兩人負責在開口處投放菌種,待菌種投放完畢后,另外一個人負責使用膠帶3將開口粘住密封;
5、在發菌管理步驟中,在靈芝栽培中,如果室溫超過28℃和料溫超過30℃,需通過增加控制室通風降溫次數,使溫度穩定28℃;此外,室內保持黑暗;
6、在出芝管理步驟中,待靈芝菌種滿袋后,將膠帶3撕下,保持大棚內溫度為28℃,且將大棚內的濕度控制為95%。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發明所省略描述的技術、形狀、構造部分均為公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