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效地膜破膜裝置。
背景技術:
地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綠色、銀色薄膜,用于地面覆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在種植技術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種子發芽時,為了避免地膜阻擋幼苗的生長,需要在地膜上掏孔,現有的掏孔機參照申請號為201310352015.X的發明專利,其提供了一種地膜苗孔定位打孔機,該機的電機安裝在機架下方,電機的轉軸連接變速器,在機架上方安裝有燙頭安裝輥、墊輥、壓輥和導膜輥,壓輥位于墊輥上方,導膜輥位于壓輥兩側,燙頭安裝輥位于墊輥一側,壓輥的兩端分別安裝有軸固定塊,軸固定塊安裝在壓力調節螺桿下,在墊輥的一端軸頭,安裝有兩個鏈輪,一個連接變速器,一個連接燙頭安裝輥,在燙頭安裝輥上,安裝有多個固定環,固定環用螺釘固定,固定環上安裝有連接軸,連接軸的前端活動套裝苗孔燙印頭,苗孔燙印頭與固定環之間安裝有緩沖回位彈簧,在苗孔燙印頭后端外側面上,安裝有加熱塊,加熱塊兩端的電極用電線連接燙頭安裝輥一端的滑環,滑環通過滑塊與外電源連接。
上述打孔機采用燙頭將地膜融化,會產生有害氣體,不利于操作人員的健康,且結構復雜,需要電力驅動,耗能高,還可能會燙傷農作物幼苗,應用受到限制。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地膜破膜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高效地膜破膜裝置,包括轉軸和一對推桿,所述轉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于推桿,且轉軸上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破膜機構,
所述破膜機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所述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套接于轉軸上且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之間設置有間距,所述第一圓盤的邊緣設置有多段弧形的第一切割刃,第二圓盤的邊緣設置有多段弧形的第二切割刃,所述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的邊緣均呈鋸齒形,且每段第一切割刃在第二圓盤上的投影與一段第二切割刃重合,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的兩端分別通過切割刀片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破膜機構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接于轉軸,所述套筒的兩端設置有垂直于套筒的固定桿,兩固定桿之間設置有定位絲桿,所述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套接于兩固定桿之間的套筒上并與套筒滑動配合,所述定位絲桿貫穿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所述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的兩側設置有與定位絲桿螺紋配合的調節螺母。
進一步地,所述套筒與轉軸滑動配合且套筒通過螺釘安裝于轉軸。
進一步地,所述轉軸為空心軸。
進一步地,兩推桿之間設置有連接桿。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的邊緣之間設置有圓柱形的擋泥板。
進一步地,所述破膜機構為4到8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將本裝置自然放置于地膜上,且使每個破膜機構位于一列種植坑上方,拉動或推動推桿,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在地膜上滾動前進,位于一端的切割刀片將種植坑前端的地膜割開,得到前切割口,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將種植坑左右兩側的地膜割開,得到左右切割口,位于另一端的切割刀片將種植坑后端的地膜割開,得到后切割口,前切割口、左右切割口和后切割口圍成矩形的切割口,切割口內的地膜被切掉并脫落,完成打孔。本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一個人即可操作,不需要電力驅動,實施成本低;能夠同時對多列種植坑上的地膜進行打孔,打孔效率高;且由于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之間設置有間距,繞開了作物幼苗,避免作物幼苗受到損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破膜機構的側視剖視圖;
圖3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附圖標記:1—轉軸;2—推桿;3—第一圓盤;4—第二圓盤;5—第一切割刃;6—第二切割刃;7—切割刀片;8—套筒;9—固定桿;10—定位絲桿;11—調節螺母;12—連接桿;13—擋泥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效地膜破膜裝置,包括轉軸1和一對推桿2,所述轉軸1的兩端通過軸承安裝于推桿2,拉動或推動推桿2時,轉軸1能夠輕松地轉動;轉軸1上設置有多個均勻分布的破膜機構,
所述破膜機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所述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套接于轉軸1上且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之間設置有間距,所述第一圓盤3的邊緣設置有多段弧形的第一切割刃5,第二圓盤4的邊緣設置有多段弧形的第二切割刃6,所述第一切割刃5和第二切割刃6的邊緣均呈鋸齒形,以便于輕易地割開地膜;每段第一切割刃5在第二圓盤4上的投影與一段第二切割刃6重合,兩切割刃同時切割,使切割口對稱。第一切割刃5和第二切割刃6的兩端分別通過切割刀片7相連。
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采用不銹鋼材質,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之間的間距根據打孔大小確定,相鄰兩段第一切割刃5之間的距離根據農作物的種植間距確定,相鄰兩破膜機構之間的距離根據行距確定。使用時,將本裝置自然放置于地膜上,且使每個破膜機構位于一列種植坑上方,拉動或推動推桿2,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在地膜上滾動前進,位于一端的切割刀片7將種植坑前端的地膜割開,得到前切割口,第一切割刃5和第二切割刃6將種植坑左右兩側的地膜割開,得到左右切割口,位于另一端的切割刀片7將種植坑后端的地膜割開,得到后切割口,前切割口、左右切割口和后切割口圍成矩形的切割口,切割口內的地膜被切掉并脫落,完成打孔。本裝置,結構簡單,制作成本低;使用方便,一個人即可操作,不需要電力驅動,實施成本低;能夠同時對多列種植坑上的地膜進行打孔,打孔效率高;且由于第一切割刃和第二切割刃之間設置有間距,繞開了作物幼苗,避免作物幼苗受到損傷。
所述破膜機構包括套筒8,所述套筒8套接于轉軸1,所述套筒8的兩端設置有垂直于套筒8的固定桿9,兩固定桿9之間設置有定位絲桿10,所述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套接于兩固定桿9之間的套筒8上并與套筒8滑動配合,所述定位絲桿10貫穿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所述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的兩側設置有與定位絲桿10螺紋配合的調節螺母11。通過旋轉調節螺母11,能夠調節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之間的距離,從而調整打孔的大小,實用性更強。
所述套筒8與轉軸1滑動配合且套筒8通過螺釘安裝于轉軸1。套筒8與轉軸1滑動配合,能夠調節相鄰兩套筒8之間的距離,再通過螺釘固定,以適用于不同行距的作物的地膜打孔。
所述轉軸1為空心軸。轉軸1可采用鋼管,以減輕重量,使用時更加省力。
為了便于操作,兩推桿2之間設置有連接桿12。
為了防止泥土進入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之間,所述第一圓盤3和第二圓盤4的邊緣之間設置有圓柱形的擋泥板13。
優選的,所述破膜機構為4到8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