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漁具技術領域,具體的講涉及一種立式爆炸魚鉤。
背景技術:
爆炸魚鉤即組鉤、炸彈鉤、吸入鉤、集團鉤,由多枚釣鉤組成,包裹在餌料團中使用。由于其誘餌充足,具有持久的誘魚效果,加上釣鉤多,增加了魚上鉤的機會。目前常見的爆炸魚鉤結構采用多個釣鉤與多根魚線分別連接,多根魚線的另一端打結后與魚竿釣線連接,使用時將多個釣鉤和魚線整體埋入餌料團中。由于這種結構過于簡單,包裹爆炸魚鉤的餌料團投入水中后快速沉底,難以形成有效的誘餌面;對釣餌的粘度、硬度要求嚴格,否則在甩投時容易出現餌料分散;爆炸魚鉤炸開后自身缺乏有效重量,釣鉤受水流等影響漂出誘餌區域,不能取得釣魚的效果。中國專利號為201620356702.8、授權公告號為CN205511749U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新型爆炸魚鉤;構成該魚鉤的結構,包括立柱、固定于其一端部的浮漂,所述立柱另一端部與用于承托餌料團的配重底托的重心連接,在所述立柱連接的配重底托頂部表面設有多根爆炸魚線。該結構的爆炸魚鉤和其他結構的魚鉤一樣,由于所設置的多根魚線,在回收過程中會出現抓草或勾在水底雜物上,造成魚鉤的損壞或報廢。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結構優化、在回收過程中能夠避免出現抓草或勾在水底雜物上、造成魚鉤損壞或報廢的新型爆炸魚鉤。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立式爆炸魚鉤,包括立柱、固定于其一端部的浮漂和魚鉤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另一端部設置有內部分為上、中、下三段的筒體機構;所述筒體機構的頂部設置有所述魚鉤機構伸拉進出孔,所述筒體機構中固定有中心設置有與所述伸拉進出孔對應的中心柱孔的連接支架,所述連接支架下段設置有能夠滑動的、其外側固定有鉛墜的滑動閉鎖套;在所述筒體機構中段設置有能夠實現所述中心柱孔大小變化的開關機構;在所述的中心柱孔中設置有滑動球體,該滑動球體上側與所述的魚鉤機構連接、下側設置有能夠與魚竿的釣線連接的吊環。
構成上述一種新型立式爆炸魚鉤的附加技術特征還包括:
——所述的開關機構由與所述筒體機構對應的連接支架的中部環向設置有至少一個直徑大于所述中心柱孔直徑的徑向壁孔,在該徑向壁孔中設置有可以滾動的球體;
——所述的開關機構由與所述筒體機構對應的連接支架的中部環向設置有至少一個徑向壁孔,在該壁孔中設置有可以滑動的插銷;
——所述徑向壁孔為斜向設置;
——所述筒體機構的內壁為對應其上、中、下三段的臺階式;其中所述中段的直徑與所述滑動閉鎖套的直徑對應;
——所述滑動閉鎖套的上端部為斜面結構;
——構成所述筒體機構上段與所述連接支架通過銷釘連接固定;
——所述的魚鉤機構由多根長度一致、分為若干組的爆炸魚線構成;
——所述浮漂為內部中空的半球體結構,所述中空部位設置有浮力球,所述浮漂的球心與所述立柱的連接部位設置進水口,所述浮漂的球面頂部設置出氣口;
——所述筒體機構底部為魚餌托環結構。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立式爆炸魚鉤,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其一,由于構成該魚鉤的筒體機構的頂部設置有魚鉤機構伸拉進出孔,并在筒體機構中固定有能夠實現魚鉤機構伸拉開關機構,因此,在使用時可以使得魚鉤機構裹附在魚餌中,收回魚鉤時魚鉤機構能夠收入筒體機構中,有效避免了魚鉤機構在收回時出現抓草或勾在水底雜物上,造成魚鉤的損壞或報廢現象的發生;其二,該魚鉤在拋入水中后餌料團不會迅速沉底并保持站立,餌料團分解形成有效的誘餌面,具有結構優化的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式爆炸魚鉤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立式爆炸魚鉤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立式爆炸魚鉤的結構示意圖。構成該立式爆炸魚鉤的結構包括立柱1、固定于其上端部的浮漂2和魚鉤機構3;其中,立柱的下端部設置有內部分為上段41、中段42和下段43三段構成的底部為魚餌托環44的筒體機構4,筒體機構的頂部(最好是頂部周圈)設置有構成魚鉤機構魚鉤31的伸拉進出孔45,在筒體機構中固定有中心設置有與伸拉進出孔對應的中心柱孔51的連接支架5,該連接支架對應于所述筒體機構的下段設置有能夠沿其側壁上下滑動的滑動閉鎖套52、且該滑動的滑動閉鎖套的外側上固定有鉛墜53;在筒體機構中段對應的連接支架的中部環向(如圖2所示)設置有三個直徑大于中心柱孔直徑的徑向壁孔54,在該徑向壁孔中設置有可以滾動的球體55,該球體在該徑向壁孔54中滾動以實現連接支架5中心柱孔的開閉;在中心柱孔中設置有能夠在其中移動的滑動球體56,該球體上側與魚鉤機構3連接、下側設置有能夠與魚竿的釣線連接的吊環6。
工作原理為:首先,將構成魚鉤機構的若干魚鉤31拉出,用餌料將多枚魚鉤和沿立柱包裹在一起捏成餌料團7,此時的該立式爆炸魚鉤呈浮漂2朝下的倒立狀態,此時設置的滑動球體56處于中心柱孔中的上段部。其中,筒體機構內部的滑動閉鎖套52在鉛墜53的作用下,將徑向壁孔54中滾動的球體55推至中心柱孔中,將其鎖閉(即使得滑動球體56固定于中心柱孔中的上段部),然后再將魚竿釣線與吊環6連接,后將其拋在魚塘中,該立式爆炸魚鉤進入水中后由于浮漂產生的浮力,使得魚鉤的浮漂朝上呈如圖1所示的站立狀態。此時由于魚鉤站立,滑動閉鎖套52在鉛墜53的作用下下滑,徑向壁孔54中滾動的球體55則退至中心柱孔中,將其解鎖打開;回收魚鉤是通過魚竿釣線拉動吊環6,該吊環則拉動滑動球體56下滑至中心柱孔的中段和下段甚至拉出,將魚鉤3回收至中心柱孔中,同時將爆炸魚鉤回收。由此可以有效避免在回收過程中會出現抓草或勾在水底雜物上造成魚鉤的損壞或報廢現象的發生。
在構成上述立式爆炸魚鉤結構中:
——構成上述開關機構的結構還可以是在與筒體機構對應的連接支架的中部環向設置有三個(一個也可以實現鎖閉中心柱孔,防止滑動球體56下滑的目的)徑向壁孔54,在該壁孔中設置有可以滑動的相當于球體55的滑竿(該滑動插銷的截面形狀對應于該壁孔的截面形狀,既可以是圓柱形也可以是矩形);
——為了實現上述滾動的球體55或滑動的滑竿能夠在徑向壁孔54中實現滑動,其徑向壁孔54為如圖1所示的斜向設置;
——為了便于滑動閉鎖套52在鉛墜53的作用下的滑動,并有效控制滾動的球體55或滑竿在壁孔中滑動,有效實現對中心柱孔打開和關閉,筒體機構的內壁為對應設置的上段41、中段42和下段43三段臺階式結構;其中中段42的直徑與滑動閉鎖套52的直徑對應;并且滑動閉鎖套52的上端部522為斜面結構;
——構成上述筒體機構上段41與連接支架5通過插銷8連接固定;
——上述的魚鉤機構最好由多根長度一致、分為若干組的爆炸魚線31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