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畜牧業管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圈圍羊群的羊圈。
背景技術:
羊圈是草原上牧民用來圈圍羊群的機構,通常到了晚上或者雨雪天,牧民們會將羊群趕進羊圈中休息。傳統的羊圈一般只是采用圍欄圍成一個圈,大羊小羊都關到一起,由于小羊處于成長期,需要進行更多次的喂養,如果直接將飼料丟進羊圈,則會被大羊搶食,而如果想要單獨對小羊進行喂養,則實際上很難實現,從而給牧民造成很大的難題。另外,藏羊野性大、膽小、容易受驚,抓羊困難,加之羊的力氣較大,而目前的羊圈無法在給羊只進行免疫注射時提供幫助,因此在這方面也會給牧民帶來較大的麻煩。還有,當羊只需要車運時,傳統方法都是幾個人將羊一只一只抬上車,十分費勁,效率也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可以給牧民帶來極大便利性的改進型羊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改進型羊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內外兩層圍欄,主內圍欄圍成作為羊圈主體部分的休息區和補飼區,主外圍欄圍于主內圍欄之外,主內圍欄與主外圍欄之間圍隔成作為小羊的進食區,所述主內圍欄采用豎向安裝結構;在羊圈的一邊設有注射區,注射區由注射區內圍欄和注射區外圍欄圍隔而成,且注射區內圍欄同時兼做羊圈該側的內圍欄;在羊圈的一角設有裝卸區,裝卸區具有裝卸臺,裝卸臺的入口位置高于羊圈內部地面;所述主外圍欄設有外圍欄門,外圍欄門往里的主內圍欄處設有內圍欄門;在羊圈的一角設有測定區,連接休息區、裝卸臺和注射區。
進一步地,所述主外圍欄與主內圍欄之間的進食區的寬度為90-110厘米;主內圍欄包括有管狀的立柱、上橫管、下橫管和豎欄管,上橫管固定于立柱的頂部,下橫管固定于立柱的下部,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地基內,豎欄管按豎向固定于上橫管與下橫管之間;相鄰豎欄管之間的間距為可供小羊進出的15-16厘米,立柱露出于地面的高度為110-130厘米,立柱伸入地基的長度為30-60厘米;在休息區和進食區中設有飼料槽。
進一步地,所述主外圍欄采用橫向安裝結構,其包括有立柱、上橫管、下橫管和橫欄管,上橫管固定于立柱的頂部,下橫管固定于立柱的下部,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地基內,橫欄管按橫向固定于相鄰兩立柱之間;立柱露出于地面的高度為110-130厘米,立柱伸入地基的長度為30-60厘米,橫欄管共設有五道,自下橫欄往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道橫欄管之間的間距均小于13厘米,第四道橫欄管與第五道橫欄管的間距為16-20厘米,第五道橫欄管與上橫管的間距為18-22厘米。
進一步地,注射區的寬度為65-75厘米,注射區內圍欄與注射區外圍欄所采用的圍欄安裝結構與主外圍欄的安裝結構相同,均為橫向安裝結構,且露出于地面的高度均為110-130厘米,立柱伸入地基的長度均為30-60厘米;但注射區內圍欄僅采用了四道橫欄管,橫欄管的間距小于13厘米,最上道橫欄管與上橫管的間距為38-40厘米。
進一步地,測定區的寬度大于進食區的寬度,為400X400厘米,其測定區外圍欄和測定區內圍欄具有與主外圍欄完全相同的結構。
進一步地,所述裝卸區還包括有裝卸區圍欄,而裝卸臺的入口處高度為130-150厘米,寬度為200-220厘米,裝卸臺自入口處至羊圈連接處呈臺階狀或斜坡狀傾斜,其長度為380-420厘米,裝卸區圍欄相配地傾斜狀安裝于裝卸臺的兩側;裝卸區圍欄包括有立柱、斜管和豎管,立柱的底部固定于地基內,立柱上部露出于裝卸臺的高度為110-130厘米,豎管固定于上下兩根斜管之間。
進一步地,外圍欄門包括門框架和橫管,五道橫管固定于門框架之間,橫管的間距與主外圍欄的橫欄管間距相同;內圍欄門包括有外框和豎管,豎管安裝于外框之間,豎管的間距為可供小羊進出的15-16厘米。
本實用新型采用特殊的結構設計,第一,設計小羊進食區,內圍欄采用豎向結構,小羊可以自由穿行,而大羊則不能穿過,便于小羊在進食區吃飼料;第二,設計注射區,且注射區的圍欄采用橫向結構,小羊大羊均不能穿過,其寬度可以固定羊只在注射過程中不能亂竄,便于注射,解決免疫的難題;第三,設計測定區,可便于進行品種鑒定、消毒、藥浴、抓羊等生產活動;第四,設計臺階狀或斜坡狀的裝卸區,可解決車運過程的裝卸難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圍欄門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外圍欄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內圍欄立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裝卸區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為外圍欄門,1A為門框架,1B為橫管,2為主外圍欄,2A為立柱,2B為上橫管,2C為下橫管,2D為橫欄管,3為主內圍欄,3A為立柱,3B為上橫管,3C為下橫管,3D為豎欄管,4為測定區內圍欄,5為注射區內圍欄,6為注射區外圍欄,7為裝卸區, 8為休息區,9為進食區,10為注射區,11為測定區,12為裝卸區圍欄,12A為立柱,12B為斜管,12C為豎管,13為內圍欄門,14為地基。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施例中,參照圖1-圖5,所述改進型羊圈,包括內外兩層圍欄,主內圍欄3圍成作為羊圈主體部分的休息區8和補飼區,主外圍欄2圍于主內圍欄3之外,主內圍欄3與主外圍欄2之間圍隔成作為小羊的進食區9,所述主內圍欄3采用豎向安裝結構;在羊圈的一邊設有注射區10,注射區10由注射區內圍欄5和注射區外圍欄6圍隔而成,且注射區內圍欄5同時兼做羊圈該側的內圍欄;在羊圈的一角設有測定區11,連接休息區、注射區和裝卸區7,裝卸區具有裝卸臺,裝卸臺入口處的位置高于羊圈內部地面;所述主外圍欄2設有外圍欄門1,外圍欄門1往里的主內圍欄3處設有內圍欄門13。
主外圍欄2與主內圍欄3之間的進食區9的寬度為90-110厘米;主內圍欄3包括有管狀的立柱3A、上橫管3B、下橫管3C和豎欄管3D,上橫管3B固定于立柱3A的頂部,下橫管3C固定立柱3A的下部,立柱3A的底部固定于地基14內,豎欄管3D按豎向固定于上橫管3B與下橫管3C之間;相鄰豎欄管3D之間的間距為可供小羊進出的15-16厘米,立柱3A露出于地面的高度為110-130厘米,立柱伸入地基14的長度為30-60厘米;在進食區9中設有飼料槽(未圖示)。
主外圍欄2采用橫向安裝結構,其包括有立柱2A、上橫管2B、下橫管2C和橫欄管2D,上橫管2B固定于立柱2A的頂部,下橫管2C固定于立柱2A的下部,立柱2A的底部固定于地基14內,橫欄管2D按橫向固定于相鄰兩立柱2A之間;立柱2A露出于地面的高度為110-130厘米,立柱2A伸入地基14的長度為30-60厘米,橫欄管2D共設有五道,自下橫欄往上,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道橫欄管之間的間距均小于13厘米,第四道橫欄管與第五道橫欄管的間距為16-20厘米,第五道橫欄管與上橫管2B的間距為18-22厘米。
注射區10的寬度為65-75厘米,注射區內圍欄5與注射區外圍欄6所采用的圍欄安裝結構與主外圍欄2的安裝結構相同,均為橫向安裝結構,且露出于地面的高度均為110-130厘米,立柱伸入地基的長度均為30-60厘米;但注射區內圍欄5僅采用了四道橫欄管,橫欄管的間距小于13厘米,最上道橫欄管與上橫管的間距為38-40厘米。
測定區11的寬度大于進食區9的寬度,其測定區外圍欄和測定區內圍欄4具有與主外圍欄2完全相同的結構。
所述裝卸區7還包括有裝卸區圍欄12,而裝卸臺的入口處高度為130-150厘米,裝卸臺自入口處到出口處呈臺階狀(或斜坡狀)傾斜,其長度為380-420厘米,裝卸區圍欄12相配地傾斜狀安裝于裝卸臺7的兩側;裝卸區圍欄12包括有立柱12A、斜管12B和豎管12C,立柱12A的底部固定于地基14內,立柱12A上部露出于裝卸臺7的高度為110-130厘米,豎管12C固定于上下兩根斜管12B之間。
外圍欄門1包括門框架1A和橫管1B,五道橫管1B固定于門框架1A之間,橫管1B的間距與主外圍欄2的橫欄管2D的間距相同;內圍欄門13包括有外框和豎管,豎管安裝于外框之間,豎管的間距為可供小羊進出的15-16厘米。
以上已將本實用新型做一詳細說明,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即凡依本申請范圍所作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涵蓋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