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土壤治理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
背景技術:
1904年,德國微生物學家Lorenz Hiltner提出了根際概念,他將根際定義為根系周圍、受根系生長影響的土體。100多年來,根際研究方興未艾,根際概念也不斷得以豐富和完善。
根際是指由于植物根系活動的影響,在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上不同于土體的動態微域,它是植物-土壤-微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的場所。現已有對根際環境的探索,研究不同根室的理化指標等。但是對于根際土壤的收獲,一直沒有比較嚴謹的取樣方法,因為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植物的根系伸張長度基本遍布整個花盆,在這種情況下,不能較好的取得根際土與非根際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是解決至少上述問題,并提供至少后面將說明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其能夠根據需要自由的設置根箱的各個隔層的大小,使用更加靈活。
本實用新型還有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能夠方便的對土壤進行取樣,降低了取樣難度,便于試驗進行。
為了實現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這些目的和其它優點,提供了一種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包括:
箱體,其為上部開口的長方形框體,所述箱體的長邊上設置有可滑動的豎直設置的卡槽;
隔片組,其設置為2組,2組隔片組沿所述箱體的長邊對稱設置,以將所述箱體分隔為根系生長室及對稱分布在所述根系生長室兩側的左土壤室及右土壤室;每組所述隔片組包括平行設置的2-4片隔片,所述隔片為帶有邊框的網片,所述網片的網目為200-500目,所述隔片插于所述卡槽內;
爪夾,其固定所述隔片。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開口處的長邊上設置有以長邊中心為原點,分別向兩側延伸的刻度尺。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卡槽的數量與所述隔片的數量相對應。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網片的網目為300目。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相鄰隔片之間的距離設置為4-10毫米。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箱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為可拆卸設置。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箱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的下部對稱開設有多個通孔,所述通孔內穿設有軟水管,所述軟水管上均勻分布有出水口,且相鄰兩根軟水管的水流方向相反。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軟水管上鋪設有海綿墊層。
優選的是,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中,所述箱體的前面板和背板設置為透明板。
本實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箱體的長邊上設置卡槽,通過將卡槽移動到試驗需要的位置后,插入隔片后用爪夾進行固定,然后進行試驗,使得試驗人員可以根據對土壤采樣的需求任意調節根箱隔室的大小,從而使得試驗更加靈活易行,方便不同采集試驗的需求。
通過將隔片上網片的網目設置為200-500目,使得網片的孔隙大小既不影響土壤中微生物及根系分泌物等的層間遷移活動,而又能防止植物的根系穿過隔片伸入其他隔室,即在降低了土壤采樣難度的同時,也保證了采樣的精度。
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優點、目標和特征將部分通過下面的說明體現,部分還將通過對本實用新型的研究和實踐而為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理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令本領域技術人員參照說明書文字能夠據以實施。
應當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術語并不配出一個或多個其它元件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包括:箱體100,其為上部開口的長方形框體,所述箱體100的長邊上設置有可滑動的豎直設置的卡槽101;隔片組200,其設置為2組,2組隔片組200沿所述箱體100的長邊對稱設置,以將所述箱體100分隔為根系生長室110及對稱分布在所述根系生長室兩側的左土壤室120及右土壤室130;每組所述隔片組200包括平行設置的2-4片隔片201,所述隔片201為帶有邊框的網片,所述網片的網目為200-500目,所述隔片201插于所述卡槽101內;爪夾300,其固定所述隔片201。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調節卡槽在箱體長邊上的位置,然后插入隔片,可以將箱體分為試驗需要的任意大小的隔室,從而可以滿足不同試驗對于隔室大小的需求,使得試驗更加靈活。
如圖1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開口處的長邊上設置有以長邊中心為原點,分別向兩側延伸的刻度尺102。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在箱體上設置刻度尺,可以方便調節卡槽的位置,使得各個隔室的分布均勻,更好的控制各個隔片之間的距離,使得試驗的結果更加準確。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卡槽101的數量與所述隔片201的數量相對應。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卡槽的數量與隔片的數量相對應,使得隔片能相應的插入卡槽內,然后通過調整卡槽間的距離,以取得離根際不同距離的土壤進行試驗。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網片的網目為300目。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大量的實驗數據的采集,將網片的網目設置為300目,使得網片的孔隙大小既不影響土壤中微生物及根系分泌物等的層間遷移活動,而又能防止植物的根系穿過隔片伸入其他隔室,即在降低了土壤采樣難度的同時,也保證了采樣的精度。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相鄰隔片201之間的距離設置為4-10毫米。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設置隔片間的距離為4-10毫米,滿足了一般實驗需要采樣的根際土兩側的土壤范圍。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箱體100的左側板和右側板可拆卸。
在上述方案中,將箱體的左側板和右側板設置為可拆卸的,在土壤取樣時將側板拆下,使得取樣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試驗效率。
如圖1所示,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箱體100的左側板和右側板的下部對稱開設有多個通孔103,所述通孔103內穿設有軟水管400,所述軟水管400上均勻分布有出水口,且相鄰兩根軟水管400的水流方向相反。
在上述方案中,在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底部設置軟水管,可以在根箱底部對土壤進行灌水,避免了常用的從頂部向下澆灌造成的灌水不均一,同時,將相鄰的軟水管設置為流向相反,使得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底部灌水時,水分分布更加均勻,避免了水分分布不均造成的土體中養分向一側遷移,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軟水管400上鋪設有海綿墊層500。
在上述方案中,在軟水管上鋪設海綿墊層,使得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底部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能夠有效的降低試驗中人工澆水的次數,從而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且簡化了試驗步驟,同時,海綿墊層的設置,也使得水分的分布更加均勻,進一步避免了土體中養分的遷移,提高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
一個優選方案中,所述箱體100的前面板和背板設置為透明板。
在上述方案中,通過將箱體的前面板和背面板設置為透明板,可以使試驗人員觀察到根箱內植物的根系發育,幫助試驗人員準確的把握土壤的取樣時間。
利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進行植物根際土微域研究的具體方法為:
1、選取進行試驗的植物,例如設置需要確定限制植物根系生長的根系生長室的寬度為65mm,需要采樣的為距根系生長室5mm、10mm和15mm處的土壤;
2、根據確定的數據,依照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上的刻度尺調整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內的卡槽位置;
3、在相應卡槽內插入隔片,并用爪夾將隔片固定在箱體上;
4、將土壤研細過篩后,根據各隔室的大小,添加相應的土壤量至各隔室;
5、將植物定植于根系生長室,并向箱體底板處的軟水管內通水;
6、待觀察植物根系生長至需要進行根際土壤取樣時,將箱體的左右側板拆下,通過分別向兩側逐次取下隔片,即得到了需要進行取樣化驗的各層土壤。
本實用新型的可調節的多隔層根箱的箱體可以采用PVC板制成,使得箱體質量輕,方便移動。
盡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案已公開如上,但其并不僅僅限于說明書和實施方式中所列運用,它完全可以被適用于各種適合本實用新型的領域,對于熟悉本領域的人員而言,可容易地實現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離權利要求及等同范圍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細節和這里示出與描述的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