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昆蟲誘捕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夜蛾誘捕器。
背景技術:
夜蛾是一種暴食性的食葉害蟲,會危害蔬菜、煙草、棉花、油菜等農作物,并且隨著化學農藥的濫用和其自身不斷的繁殖,使其產生了較高的抗藥性。為此,需要尋求更為有效地辦法進行夜蛾的防治,減少其對農作物的危害,降低農業經濟的損失。
如授權公告號為CN204168920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夜蛾誘捕器,其包括筒體、可拆卸連接在筒體的上端的筒蓋、以及可拆卸連接于筒蓋并伸入筒體內的誘芯固定棒,其中誘芯固定棒包括伸出筒蓋外的圓形手柄和伸入筒體內的棒體,并且棒體上從上至下依次設有小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大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小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大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和兩個小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之間設有用于纏繞誘捕線的固定孔;圍繞筒體的周向均勻布設有五角或五角以上的多角星形夜蛾飛入孔和呈蛾形的誘劑散發孔,筒體的下端一體連接有內螺紋管,內螺紋管的外側一體連接有呈圓錐狀的套袋架。
其中,多角星形夜蛾飛入孔具有阻止夜蛾飛出筒體的功能,其具體的結構為:包括圍繞筒體的周向開設的矩形窗口、卡接固定在窗口上的孔板、以及開設于孔板上的兩個六角星形夜蛾飛入孔。
使用時,先將夜蛾誘捕芯插接在小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和大型夜蛾誘捕芯固定孔內,然后將誘捕線纏繞在用于纏繞誘捕線的固定孔內,最后將可吸性誘劑的紙板連接在誘芯固定棒的下端;以上即完成了誘劑的放置。此時,將筒體懸掛在樹上或者支撐物上,然后把塑料袋固定在套袋架上即完成了夜蛾誘捕器的安裝。
另外,夜蛾誘捕芯、誘捕線和可吸性誘劑的紙板可任意組合放置。
放置在筒體內的誘劑通過誘劑散發孔散發至空氣中,夜蛾在誘劑的作用下,從多角星形夜蛾飛入孔飛入筒體內,由于多角星形夜蛾飛入孔的結構設置,能夠起到阻止夜蛾飛出筒體的作用;餓死在筒體內的夜蛾掉入塑料袋中,定期對塑料袋進行處理即可。
但是為了保證塑料袋中不發出惡臭而影響夜蛾誘捕器的誘蟲效果,塑料袋的更換周期要比較短,最好是一天一更換,如此一來即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并且也不滿足節能環保的理念。所以還存在很大的優化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夜蛾誘捕器,使用豎直管和導蟲管將蟲體導入土壤中,只需要定期將豎直管和導蟲管從筒體上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后,即可重復使用,具有節能環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夜蛾誘捕器,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下端豎直向下延伸有設有活動卡扣的連接部,還包括套接于所述連接部且內壁上開設有與所述活動卡扣卡接的卡口的豎直管,所述豎直管遠離所述筒體的一端一體連接有傾斜向下設置并伸入土壤中的導蟲管。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餓死在筒體內的夜蛾掉入到豎直管中并沿著導蟲管的管壁滑入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如此一來,不會產生惡臭而影響夜蛾誘捕器的誘蟲效果;另外一方面,只需要定期將豎直管及導蟲管從筒體上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后,即可重復使用,具有節能環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優點。
作為優選,所述導蟲管伸入土壤中的第二管口為斜口。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斜口相對于直口,具有口徑較大的優點。
作為優選,所述豎直管與所述導蟲管的連接處可拆卸有支撐腳。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支撐腳起到支撐豎直管和導蟲管的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支撐腳插入土壤中的一端呈錐狀。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便于將支撐腳插入土壤中。
作為優選,所述豎直管與所述導蟲管的連接處固定連接有夾板組,所述夾板組包括具有間距的兩塊夾板,所述支撐腳夾在兩塊所述夾板之間,并通過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夾板。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便于拆卸、固定結構穩定的優點。
作為優選,所述活動卡扣包括滑插于所述連接部的卡塊、一體連接于所述卡塊位于所述連接部內的一端并延伸出所述連接部的撥塊、以及設于所述撥塊與所述連接部之間的彈性件。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固定夜蛾誘捕器和豎直管時,施力于撥塊使撥塊連同卡塊向連接部內滑移,同時使彈性件發生形變并儲存彈性勢能,然后將連接部穿入豎直管的管口內,并使卡塊與卡口對齊;此時撤去撥塊上的外力,彈性件釋放彈性勢能并推動撥塊及卡塊向連接部外滑移,使得卡塊卡入卡口內,從而實現筒體與豎直管及導蟲管的固定連接;拆卸時,施力于撥塊使撥塊連同卡塊向連接部內移動,使得卡塊與卡口脫離,然后將連接部與豎直管分離即可;具有安裝拆卸快捷方便的優點。
作為優選,所述活動卡扣設有兩個,且兩個所述活動卡扣相對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安裝和拆卸時,使用兩個手指向著靠近連接部的方向按壓撥塊即可,具有便于操作的優點。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可拆卸連接于筒體的豎直管及導蟲管,將筒體內的蟲體引導至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減少惡臭氣體的產生;另外,只要定期將豎直管及導蟲管從筒體上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后,即可重復使用,具有節能環保及降低管理成本的優點;
其二,導蟲管伸入土壤中的管口為斜口,相對于直口,具有口徑較大的優點;
其三,可拆卸連接于豎直管及導蟲管的連接處的支撐腳起到支撐豎直管及導蟲管的作用,并且支撐腳插入土壤中的一端呈錐狀,有助于支撐腳插入土壤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筒體與豎直管的連接結構圖。
圖中,1、筒體;2、活動卡扣;3、豎直管;4、導蟲管;5、夾板;6、支撐腳;7、固定件;11、連接部;21、撥塊;22、卡塊;23、彈性件;31、卡口;32、第一管口;41、第二管口。
具體實施方式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連接”、“相連”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也可以是電性連接;可以是直接連接,也可以是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含義。此外,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若干”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一種夜蛾誘捕器,請參見圖1,包括內部放置有誘劑的筒體1,筒體1的下端豎直向下一體成型有連接部11;請參見圖2,沿連接部11的周向滑插有兩個對稱設置的活動卡扣2,活動卡扣2包括滑插在連接部11內的卡塊22、一體成型于卡塊22位于連接部11內的一端并穿出連接部11的撥塊21、以及設置在撥塊21和連接部11之間的彈性件23;本實施例中的彈性件23采用的是彈簧23。
請再轉回圖1,連接部11外套接有豎直管3,請參見圖2,豎直管3上靠近第一管口32的內壁上開設有卡口31;在將筒體1與豎直管3固定連接時,向著靠近筒體1的方向按壓撥塊21使撥塊21與卡塊22一同向連接部11內移動,與此同時擠壓彈簧23,使彈簧23壓縮形變;然后將連接部11從第一管口32穿入豎直管3內并在卡塊22與卡口31對齊后,撤去施加在撥塊21上的外力,使得撥塊21及卡塊22在彈簧23的回復力推動下向連接部11外移動,使得卡塊22卡入卡口31內,并與卡口31的上壁相抵接,從而實現筒體1與豎直管3的固定連接。
請再次轉回圖1,豎直管3遠離筒體1的一端一體成型有傾斜向下設置的導蟲管4,且導蟲管4的第二管口41為斜口并伸入土壤中。如此一來,筒體1內的蟲體掉入豎直管3內后,沿導蟲管4的內壁滑出至土壤中,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從而能夠減少惡臭氣體的產生。
本實施例中的豎直管3和導蟲管4采用的是PVC管。
在豎直管3和導蟲管4的連接處一體成型有兩塊具有間距的夾板5,并且在兩塊夾板5之間夾有支撐腳6,支撐腳6通過貫穿支撐腳6和夾板5的螺釘7實現與夾板5的固定連接。
支撐腳6遠離夾板5的一端呈錐狀,并插入土壤中,從而起到支撐豎直管3和導蟲管4的作用。
本實用新型只要定期將豎直管3及導蟲管4拆卸下來進行清洗,即可實現重復循環使用,具有節能環保及降低成本的優點。
拆卸豎直管3及導蟲管4的操作步驟如下:1)向著靠近筒體1的方向按壓撥塊21使其帶動卡塊22一同向連接部11內移動,從而使卡塊22與卡口31脫離;2)向著遠離豎直管3的方向將連接部11從豎直管3內移出;3)將支撐腳6和導蟲管4從土壤中取出;4)擰出螺釘7,并將支撐腳6從兩塊夾板5之間取出;以上即完成了豎直管3及導蟲管4的拆卸工作,然后對豎直管3和導蟲管4進行清洗,并在晾干后繼續使用。
使用時需先進行安裝,安裝的操作過程為: 1)在待懸掛筒體1的位置的側下方的地上挖一個坑,然后將導蟲管4的第二管口41放入坑中,并用土覆蓋;2)放置好導蟲管4及豎直管3,使豎直管3的第一管口32位于待懸掛筒體1的正下方位置;3)將支撐腳6的一端夾入兩塊夾板5之間,呈錐狀的另一端插入土壤中,并擰緊螺釘7使支撐腳6和夾板5固定連接;4)將卡塊22卡入卡口31中,使得筒體1與豎直管3固定連接;5)把筒體1懸掛在樹上或者其它支撐物上,即可投入正常的夜蛾誘捕工作。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