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創造屬于菌類生產收獲機具,主要涉及一種針對菌包生產養殖木耳的采摘收獲機械。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木材資源的減少,傳統的以椴木為生長基的木耳菌類生產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木材鋸末為生長基的菌包類木耳生產方式,由于該方式采用木材生產產生的廢棄物,近年來在木耳菌類生產中得到愈來愈廣泛的應用。目前,菌包類木耳的收獲方式均以人力手工逐個木耳摘取方式進行,勞動強度大、作業效率低是突出的問題,尤其是隨著農業勞動力的轉移,農業用工費用大幅提高,收獲作業成本大幅增加。為解決人力手工采摘菌包木耳存在的上述問題,一些粗糙、簡單的采摘工具已有使用,但對采摘菌包木耳的質量得不到保證,而且易將木耳菌根系從菌包的鋸末生長基中帶出,影響了木耳生產的總產量和經濟效益。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就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菌包木耳生產收獲作業的實際需要,設計提供一種專用的菌包木耳采摘機,達到采摘木耳作業質量好、作業效率高、不破壞木耳菌根系的目的。
本發明創造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機架上安裝電動機,主動皮帶輪固裝在電動機的電機軸上,在所述機架上端部上通過軸承座總成相互平行的配裝柔性毛刷第一滾輪和柔性毛刷第二滾輪,在所述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的同一側部上分別固裝主動圓柱齒輪和從動圓柱齒輪,所述主動圓柱齒輪與從動圓柱齒輪嚙合,在所述柔性毛刷第一滾輪的另一側端部上固裝從動皮帶輪,傳動帶套配在主動皮帶輪和從動皮帶輪上,在所述機架上、位于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的下方部位處配置收集箱,至此構成菌包木耳采摘機。
本發明創造采用相互反向旋轉的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對菌包上的木耳進行柔性刮刷,在完成對大木耳的采摘作業時,又保護剛長出的小木耳不被采摘下來,且避免將木耳菌根系從菌包鋸末生長基中被挖出,具有結構新穎、簡單、合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低、適用性好、作業效率高、作業質量好、使用可靠、操作簡易方便、勞動強度低的特點,填補了菌包木耳采摘收獲作業機具的空白。
附圖說明
圖1是菌包木耳采摘機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向視圖;
圖3是圖1的左向視圖。
圖中件號說明:
1、電動機、2、機架、3、主動皮帶輪、4、從動皮帶輪、5、軸承座總成、6、柔性毛刷第一滾輪、7、主動圓柱齒輪、8、萬向行走支撐輪、9、收集箱、10、柔性毛刷第二滾輪、11、傳動帶、12、從動圓柱齒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實施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一種菌包木耳采摘機,在機架2上安裝電動機1,主動皮帶輪3固裝在電動機1的電機軸上,在所述機架2上端部上通過軸承座總成5相互平行的配裝柔性毛刷第一滾輪6和柔性毛刷第二滾輪10,在所述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6、10的同一側部上分別固裝主動圓柱齒輪7和從動圓柱齒輪12,所述主動圓柱齒輪7與從動圓柱齒輪12嚙合,在所述柔性毛刷第一滾輪6的另一側端部上固裝從動皮帶輪4,傳動帶11套配在主動皮帶輪3和從動皮帶輪4上,在所述機架2上、位于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6、10的下方部位處配置收集箱9。在所述機架2下端部上配裝萬向行走支撐輪8。
作業使用時,電動機1的旋轉動力經主動皮帶輪3、傳動帶11、從動皮帶輪4驅動柔性毛刷第一滾輪6轉動,再經主動圓柱齒輪7、從動圓柱齒輪12同步驅動柔性毛刷第二滾輪10做與柔性毛刷第一滾輪6旋轉方向相反方向的轉動,采摘工人手持木耳菌包將其外表面各部位處分別與柔性毛刷第一、二滾輪6、10接觸,完成菌包木耳的采摘,采摘的木耳下落至收集箱9內集中。依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