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用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水稻機糧倉卸糧裝置都是采用機械傳動機構,圖1為現有技術中機械傳動式的糧倉卸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發動機通過皮帶4帶動換向體2工作,皮帶輪3用于與皮帶嚙合,換向體2改變傳動方向,并與水平攪龍1通過花鍵連接,帶動水平攪龍轉動,糧倉5開始卸糧。這種結構存在諸多弊端。如,整機重量大,拆裝維護不方便。且因采用皮帶傳動,存在皮帶需要定期更換、打滑以及當負荷變大會產生燒皮帶的問題。而當糧倉堵塞,攪龍會因外力作用變形,堵塞導致停轉時不能反轉,此時只能人工清除糧食,維護性差。另外,卸糧操控多為通過拉線漲緊皮帶,操控力大,舒適性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該機構采用液壓馬達,并通過花鍵套使得液壓馬達直接帶動水平攪龍旋轉卸糧,較現有裝置減少換向體的設置,使得結構布置更加簡單,故障率較低,且液壓機構扭矩可以更大,維護性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該機構包括:傳動裝置和液壓系統;
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齒輪馬達、動力輸出支架、水平攪龍、糧倉主體和水平攪龍支持軸承;
所述齒輪馬達通過所述動力輸出支架裝配在所述糧倉主體上,所述動力輸出支架內部裝設有所述水平攪龍支持軸承以支撐所述水平攪龍,所述齒輪馬達與所述水平攪龍通過花鍵套傳遞動力。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液壓系統包括齒輪馬達進油管、齒輪馬達出油管、齒輪泵出油管、多路閥回油管、液壓油箱、油管接頭、控制閥、齒輪泵吸油管和齒輪泵;
所述齒輪馬達連通有所述齒輪馬達進油管和所述齒輪馬達出油管,所述齒輪馬達進油管和所述齒輪馬達出油管連通所述控制閥,所述控制閥通過所述油管接頭分別與所述齒輪泵出油管和所述多路閥回油管連通,所述齒輪泵出油管連通所述齒輪泵,所述齒輪泵連通所述齒輪泵吸油管,所述齒輪泵吸油管和所述多路閥回油管與所述液壓油箱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控制閥內設置溢流閥。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花鍵套上設置卡簧。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水平攪龍支持軸承上設置軸承限位卡簧。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齒輪馬達裝配在所述動力輸出支架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動力輸出支架裝配在所述糧倉主體上。
進一步的,所述的一種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所述水平攪龍位于所述糧倉主體下部。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與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構取消了傳統裝置的機械換向體傳動結構,省去換向體,改用液壓驅動,采用液壓馬達,通過花鍵套連接,帶動糧倉水平攪龍旋轉卸糧。該結構布置更加簡單,故障率低,水平攪龍可以反轉,清除堵塞,維護性更好,且省去皮帶傳動,旋開大糧倉時候拆除部件更少。
2.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采用液壓機構扭矩可以更大,且輸出扭矩可控。液壓馬達控制閥內設定壓力,當負荷增大達到馬達額定工作壓力時溢流閥打開,可以防止水平攪龍受到載荷沖擊出現葉片變形的問題。
3.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采用液壓驅動,不需要新增液壓泵,可以直接借用原車上液壓系統的齒輪泵提供流量,布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機械傳動式的糧倉卸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傳動裝置的結構拆分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液壓系統的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液壓系統的的原理圖。
附圖標記說明:1-齒輪馬達、2-動力輸出支架、3-水平攪龍、4-糧倉主體、5水平攪龍支持軸承、6-軸承限位卡簧、7-動力輸出支架固定螺栓、8-齒輪馬達固定螺栓、9-花鍵套、10-卡簧、11-齒輪馬達進油管、12-齒輪馬達出油管、13-齒輪泵出油管、14-多路閥回油管、15-液壓油箱、16-油管接頭、17-控制閥、18-齒輪泵吸油管、19-齒輪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更加詳細的描述。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
圖2、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該機構包括傳動裝置和液壓系統。傳動裝置包括齒輪馬達1、動力輸出支架2、水平攪龍3、糧倉主體4和水平攪龍支持軸承5。
其中,齒輪馬達1通過齒輪馬達螺栓8固定裝配在動力輸出支架2上,齒輪馬達1通過花鍵套9連接水平攪龍3以實現聯動,動力輸出支架通過動力輸出支架固定螺栓7裝配在糧倉主體4上,水平攪龍3位于糧倉主體4下部,動力輸出支架2內部裝設有水平攪龍支持軸承5以支撐水平攪龍3。齒輪馬達1與水平攪龍3通過花鍵套9傳遞動力,卡簧10防止花鍵套9左右竄動,軸承限位卡簧6防止水平攪龍支持軸承5竄動。
圖4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液壓系統的的結構示意圖。液壓系統包括齒輪馬達進油管11、齒輪馬達出油管12、齒輪泵出油管13、多路閥回油管14、液壓油箱15、油管接頭16、控制閥17、齒輪泵吸油管18和齒輪泵19。
其中,齒輪馬達1連通有齒輪馬達進油管11和齒輪馬達出油管12,齒輪馬達進油管11和齒輪馬達出油管12連接控制閥17,控制閥17通過油管接頭16分別連通有齒輪泵出油管13和多路閥回油管14,齒輪泵出油管13連接齒輪泵19,齒輪泵19連接齒輪泵吸油管18,齒輪泵吸油管18和多路閥回油管14與液壓油箱15連接。控制閥17內設溢流閥。
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提出的水稻收獲機械卸糧系統液壓傳動機的液壓系統的的原理圖。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當機器處于工作狀態,齒輪泵19通過齒輪泵吸油管18從液壓油箱15中吸取低壓油,高壓油再通過齒輪泵出油管13留向控制閥17,控制閥塊15a換向時,高壓油從馬達進油管進去,齒輪馬達1開始旋轉,齒輪馬達1帶動花鍵套9旋轉,花鍵套9帶動水平攪龍3旋轉,糧倉開始進行卸糧工作。根據需要扭矩的大小設定溢流閥15a的溢流壓力使得齒輪馬達1達到所需要的旋轉扭矩,當卸糧載荷過大,超過齒輪馬達1額定旋轉扭矩的時,溢流閥打開泄流,可以起到防止水平攪龍變形的作用。當糧倉卸糧堵塞的時候,通過改變換向閥15a的方向,使得齒輪馬達1向相反方向旋轉,此時水平攪龍3轉向改變,堵塞的糧倉隨著水平攪龍3旋回糧倉4里面,堵塞問題解決。
本實用新型齒輪泵和齒輪馬達的選型以及整個系統匹配性能可以根據要求選擇適合的齒輪泵、齒輪馬達。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非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但凡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所做的等效變化及修飾,皆應認為落入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