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養蜂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蜂箱,具體為一種高密度泡沫交尾蜂箱。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有西方蜜蜂780多萬群,為了保證蜜蜂有高繁殖力和高的采集力,每年每群蜂都要進行更換新蜂王,少數掌握育王技術的蜂農可以自己培育蜂王,但因育王期和生產期往往時間沖突,所以目前大多數蜂農選擇購買蜂王,因此涌現出很多專門生產蜂王的科研型和生產型的育王場。這些生產蜂王的單位需要大量的交尾蜂箱用于蜂王交尾。
交尾蜂箱是蜜蜂育王場專門用于承接培育處女蜂王出臺交尾至產卵的一種專用型蜂箱。因為這種蜂箱不擔任生產蜂產品的任務,所容納的蜜蜂數量少,所以非專業育王場所用的交尾箱一般是將標準蜂箱中間用閘板隔開成二區或四區,每區各開巢門。專業育王場多數用標準蜂箱一半的1/2型或1/4型交尾箱。二區、四區或1/2型、1/4型交尾箱所用的蜜蜂數量少,經濟方便。但不管是上述哪種交尾箱,都是由木質材料制成,對木材使用量大,隔熱效果較差,且箱體重量大,不方便運輸和安放。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密度泡沫交尾蜂箱,不僅節約了木材,而且隔熱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提供一種高密度泡沫交尾蜂箱,該蜂箱包括由高密度泡沫板組成的箱體和箱蓋,所述箱體內固定有將箱體分為交尾區和飼料區的隔王柵,與所述隔王柵相對的交尾區箱壁上開設有巢門。
本方案的箱體由高密度泡沫材料制成,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木材原料、箱體輕便、便于操作、易于運輸和安放;而且該交尾蜂箱還具有良好的隔熱功能,在烈日下暴曬時,箱內升溫緩慢,可以避免蜜蜂因為巢溫過高而引起的降溫行為,從而節省了蜜蜂大量的體力。
作為優化,所述交尾區和飼料區中與所述隔王柵相對的箱壁均包括自箱體底板向上延伸的底梁和插接于所述底梁頂部的通風片,便于箱內通風,在夏天容易將熱空氣排出。
進一步地,所述底梁的高度為箱體高度的1/3~1/2,方便通風片的固定,并保證箱體的強度。
作為優化,所述隔王柵下方的箱體底板上固設有向上延伸的泡沫壁,隔王柵插接于所述泡沫壁的頂部,泡沫壁的設置方便隔王柵固定,并對箱體結構強度起到加強作用。
進一步地,所述泡沫壁的高度為箱體高度的1/4~1/3,以保證隔王柵插接的牢固性。
作為優化,所述飼料區的箱壁內側設有帶痕線的凸起,方便工蜂沿凸起的痕線吸食飼料。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正視圖(不含箱蓋);
圖2為圖1俯視圖(不含箱蓋);
圖3 為隔王柵結構示意圖;
由于箱蓋無特殊結構,且屬于現有技術,因此不再用附圖表示。
圖中所示:
1、箱體,2、通風片,3、交尾區,4、隔王柵,5、飼料區, 6、巢門。
具體實施方式
為能清楚說明本方案的技術特點,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方案進行闡述。
如圖1所示一種高密度泡沫交尾蜂箱,包括由高密度泡沫板組成的箱體1和箱蓋,箱體1內固定有將箱體分為交尾區3和飼料區5的隔王柵4,隔王柵4下方的箱體底板上設有向上延伸的泡沫壁,隔王柵4插接于該泡沫壁的頂部,且泡沫壁的高度為箱體高度的1/4。
交尾區3是交尾蜂箱的前區,專供即將出臺的或剛剛出臺的處女蜂王等待出巢交尾的區域,此區可放二張1/2型巢脾。飼料區是交尾蜂箱的后區,為添加蜜蜂取食用的蜂蜜或糖漿飼料的場所。
在與隔王柵4相對的交尾區箱壁上開設有巢門6工蜂可由巢門6直接進出交尾區3,蜂王在出巢交尾時也從巢門進出交尾。
交尾區3和飼料區5中與隔王柵4相對的箱壁均包括自箱體底板向上延伸的底梁和插接于底梁頂部的通風片2,底梁的高度為箱體高度的1/3,以保證箱體的足夠強度。通風片2上開設有可通風又可阻止工蜂通過的微孔,在夏季高溫時,可以將箱蓋稍稍抬起0.5~1.0cm,露出通風片,將箱內熱空氣排出。
為方便工蜂進食,飼料區5的箱壁內側設有帶痕線的凸起,工蜂可以沿著凸起的痕線在箱壁吸食飼料。
當然,上述說明也并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實用新型未經描述的技術特征可以通過或采用現有技術實現,在此不再贅述;以上實施例及附圖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并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參照優選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宗旨,也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