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聯合收割機的側開式省力大糧箱,屬于農業機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聯合收割機的糧箱其功能是收割時囤放谷物的裝置,糧箱容積越大,其囤積的糧食越多,收割機的卸糧頻率越低,收割工作效率也越高,側開式大糧箱方便維護和清理關鍵部位,傳統結構一側依賴于U型板支撐,另一側靠糧箱骨架本體支撐,旋轉時克服自身平面接觸的摩擦力開啟,但由于大體積糧箱及自重大摩擦系數高,造成開啟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聯合收割機的側開式省力大糧箱,其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聯合收割機的側開式省力大糧箱,包括底盤機架、糧箱組合和垂直送糧筒組件,所述底盤機架設置在糧箱組合的下方,
所述底盤機架包括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支撐平面A和支撐平面B;所述糧箱組合包括糧箱本體、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和輔助型側面滾輪;所述垂直送糧筒組件包括送糧筒、U型連接板和支撐骨架;
所述送糧筒從糧箱本體靠近底部的側壁引出后,垂直向上伸出,送糧筒通過U型連接板與糧箱本體和底盤機架連接固定,通過支撐骨架支撐固定;
所述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的所在圓與送糧筒的所在圓為同心圓,所述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包圍著送糧筒設置,所述支撐平面A設置在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下方,所述支撐平面B設置在輔助型側面滾輪。
所述支撐平面A與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之間開設有避空并留有間隙S1,支撐平面B與輔助型側面滾輪之間開設有避空并留有間隙S2。
所述間隙S1和間隙S2均為1~3mm。
所述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安裝于靠近糧箱本體旋轉中心安裝座處,所述輔助型側面滾輪安裝在糧箱本體遠離旋轉中心處。
所述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和輔助型側面滾輪與糧箱本體均通過螺栓緊固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本實用新型的糧箱本體在檢修或者維護時,將糧箱本體推動圍繞送糧筒旋轉,糧箱本體從底盤機架上旋轉開,便于打開和內部檢修。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糧箱本體開啟時,使用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和輔助型側面滾輪將傳統的線、面摩擦轉化位滾動摩擦,摩擦系數由原來的0.1μ降到0.002μ,降低了50倍,同時大大減輕了開啟和關閉糧箱的作用力,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 是圖1中的M處局部放大圖,
圖3 是圖1中的N處局部放大圖,
圖4是圖1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列表:1—糧箱組合,2—底盤機架,3—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4—輔助型側面滾輪,5—垂直送糧筒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結合附圖可見,本聯合收割機的側開式省力大糧箱,包括底盤機架2、糧箱組合1和垂直送糧筒組件5,所述底盤機架2設置在糧箱組合1的下方,底盤機架2對糧箱組合1起到支撐固定的作用。
所述底盤機架2包括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支撐平面A和支撐平面B;所述糧箱組合1包括糧箱本體、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和輔助型側面滾輪4;所述垂直送糧筒組件5包括送糧筒、U型連接板和支撐骨架;送糧筒和糧箱本體及底盤機架2通過U型連接板及支撐骨架用螺栓固定連接。
所述送糧筒從糧箱本體靠近底部的側壁引出后,垂直向上伸出,送糧筒通過U型連接板與糧箱本體和底盤機架2連接固定,通過支撐骨架支撐固定;糧箱本體中的糧食通過送糧筒輸送出去。
所述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的所在圓與送糧筒的所在圓為同心圓,所述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包圍著送糧筒設置,圖2 是圖1中的M處局部放大圖,圖3 是圖1中的N處局部放大圖,結合附圖可見,所述支撐平面A設置在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下方,所述支撐平面B設置在輔助型側面滾輪4。所述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安裝于靠近糧箱本體旋轉中心安裝座處,所述輔助型側面滾輪4安裝在糧箱本體遠離旋轉中心處。當推動糧箱本體時,糧箱旋轉中心安裝座圍繞送糧筒旋轉,糧箱本體和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同步圍繞送糧筒旋轉,進而讓整個糧箱本體從底盤機架2垂直上方轉移出來。
所述支撐平面A與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之間開設有避空并留有間隙S1,支撐平面B與輔助型側面滾輪4之間開設有避空并留有間隙S2,所述間隙S1和間隙S2均為1~3mm。間隙S1和間隙S2給糧箱本體預留壓力下沉空間,也避免糧箱本體的重力全部壓在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和輔助型側面滾輪4,減輕旋轉糧箱本體的推動力。
所述承重型復合軸承滾輪3和輔助型側面滾輪4與糧箱本體均通過螺栓緊固連接。提高連接的穩固性。
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于上述技術手段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征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
以上述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實用新型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實用新型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其技術性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