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園林機械領域,尤其涉及新型植樹挖坑器。
背景技術:
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生態環境、防風固沙,必須從植樹造林開始。改革開放以來,全國義務植樹超過了475.7億株,森林覆蓋率由20世紀80年代初的12%提高至現在的18.21%;城市城建區的綠化覆蓋率已由1981年的10.1%上升至如今的31.66%。綠色改善了我們的生態環境,也在人們心中植下了綠蔭。
目前在種樹作業中,挖坑是最為重要,也是勞動強度最大的一環,而現今挖坑采用的方式普遍為人工挖坑,但人工挖坑,不僅給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勞動負擔,效率還無法保障,從而影響了連續作業的進度,此外,部分挖坑設備,普遍體型龐大,當遇到地形狹窄、崎嶇環境時,便無法進行快速方便的移動,鑒于以上缺陷,實有必要設計新型植樹挖坑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新型植樹挖坑器,來解決目前傳統采用人工方式挖坑,費時費力,效率低下,而大型挖坑設備,不便進行移動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新型植樹挖坑器,包括殼體、滑輪、轉軸、凸輪、推板、滑動座、電機、攪龍、彈簧、活塞,所述的滑輪位于殼體左側四角處,所述的滑輪與殼體螺紋相連,所述的轉軸貫穿殼體內部上端,所述的轉軸與殼體轉動相連,所述的凸輪貫穿于轉軸中端,所述的凸輪與轉軸緊配相連,所述的推板位于殼體內部中端,所述的推板與殼體滑動相連,所述的滑動座位于推板底部,所述的滑動座與推板螺紋相連,所述的電機位于滑動座內部,所述的電機與滑動座螺紋相連,所述的攪龍位于電機底部,所述的攪龍與電機緊配相連,且所述的攪龍與滑動座轉動相連,所述的彈簧位于殼體內部中端左右兩側,所述的彈簧與殼體活動相連,所述的活塞位于彈簧頂部,所述的活塞與彈簧焊接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殼體頂部右側還設有把手,所述的把手與殼體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殼體前端右側還設有開關,所述的開關與殼體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殼體內部右側下端還設有蓄電池,所述的蓄電池與殼體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殼體底部四角處還設有支撐架,所述的支撐架與殼體螺紋相連。
進一步,所述的轉軸右側還設有手桿,所述的手桿與轉軸一體相連。
與現有技術相比,該新型植樹挖坑器,使用時,工作人員首先握住把手,推動該裝置,使滑輪帶動該裝置整體進行移動,當該裝置移動到所需挖坑位置時,工作人員將該裝置轉動90°,使支撐架貼合地面,即通過支撐架的作用,對該裝置進行有效的支撐固定,然后,工作人員可打開開關,使電機驅動攪龍進行旋轉,同時,工作人員握住手桿,并轉動手桿,使手桿帶動轉軸聯動凸輪同步進行轉動,當凸輪高點接觸推板時,通過凸輪擠壓的作用,使推板順著殼體內壁作由上向下運動,即推板帶動滑動座聯動電機連同攪龍同步向下,當攪龍接觸地面時,通過攪龍自身旋轉以及向下擠壓兩種共同的作用,實現對地面泥土的挖坑,同時,工作人員可往復轉動手桿,即實現攪龍往復上下,從而提高了挖坑的效果,當挖坑完畢后,工作人員便可轉動手桿,使凸輪地點接觸推板,因彈簧回彈力的作用,使活塞推動推板順著殼體內部作由下向上運動,即推板帶動滑動座聯動電機連同攪龍同步作向上運動,最終使得攪龍縮回殼體內部,接著,工作人員便可關閉開關,使電機停止工作,再將該裝置向左側放倒,即使滑輪接觸地面,然后,工作人員推動該裝置移動到下個挖坑點即可,該新型植樹挖坑器,結構巧妙,功能強大,通過使用該裝置,能夠提高挖坑效果,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此外,還能夠將該裝置進行方便的移動,從而提高了連續作業的效果,同時,蓄電池是為了給電機提供能量供應,使得該裝置能夠無線使用,因蓄電池與電機為導線相連,從而實現了能量的正常供應。
附圖說明
圖1是新型植樹挖坑器的使用狀態主視圖;
圖2是新型植樹挖坑器的使用狀態剖視圖;
圖3是新型植樹挖坑器的移動狀態主視圖。
殼體1、滑輪2、轉軸3、凸輪4、推板5、滑動座6、電機7、攪龍8、彈簧9、活塞10、把手101、開關102、蓄電池103、支撐架104、手桿301。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闡述了多種特定細節,以便提供對構成所描述實施例基礎的概念的透徹理解,然而,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很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可以在沒有這些特定細節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況下來實踐,在其他情況下,沒有具體描述眾所周知的處理步驟。
如圖1、圖2、圖3所示,新型植樹挖坑器,包括殼體1、滑輪2、轉軸3、凸輪4、推板5、滑動座6、電機7、攪龍8、彈簧9、活塞10,所述的滑輪2位于殼體1左側四角處,所述的滑輪2與殼體1螺紋相連,所述的轉軸3貫穿殼體1內部上端,所述的轉軸3與殼體1轉動相連,所述的凸輪4貫穿于轉軸3中端,所述的凸輪4與轉軸3緊配相連,所述的推板5位于殼體1內部中端,所述的推板與5殼體1滑動相連,所述的滑動座6位于推板5底部,所述的滑動座6與推板5螺紋相連,所述的電機7位于滑動座6內部,所述的電機7與滑動座6螺紋相連,所述的攪龍8位于電機7底部,所述的攪龍8與電機7緊配相連,且所述的攪龍8與滑動座6轉動相連,所述的彈簧9位于殼體1內部中端左右兩側,所述的彈簧9與殼體1活動相連,所述的活塞10位于彈簧9頂部,所述的活塞10與彈簧9焊接相連,所述的殼體1頂部右側還設有把手101,所述的把手101與殼體1螺紋相連,所述的殼體1前端右側還設有開關102,所述的開關102與殼體1螺紋相連,所述的殼體1內部右側下端還設有蓄電池103,所述的蓄電池103與殼體1螺紋相連,所述的殼體1底部四角處還設有支撐架104,所述的支撐架104與殼體1螺紋相連,所述的轉軸3右側還設有手桿301,所述的手桿301與轉軸3一體相連。
該新型植樹挖坑器,使用時,工作人員首先握住把手101,推動該裝置,使滑輪2帶動該裝置整體進行移動,當該裝置移動到所需挖坑位置時,工作人員將該裝置轉動90°,使支撐架104貼合地面,即通過支撐架104的作用,對該裝置進行有效的支撐固定,然后,工作人員可打開開關102,使電機7驅動攪龍8進行旋轉,同時,工作人員握住手桿301,并轉動手桿301,使手桿301帶動轉軸3聯動凸輪4同步進行轉動,當凸輪4高點接觸推板5時,通過凸輪4擠壓的作用,使推板5順著殼體1內壁作由上向下運動,即推板5帶動滑動座6聯動電機7連同攪龍8同步向下,當攪龍8接觸地面時,通過攪龍8自身旋轉以及向下擠壓兩種共同的作用,實現對地面泥土的挖坑,同時,工作人員可往復轉動手桿301,即實現攪龍8往復上下,從而提高了挖坑的效果,當挖坑完畢后,工作人員便可轉動手桿301,使凸輪4地點接觸推板5,因彈簧9回彈力的作用,使活塞10推動推板5順著殼體1內部作由下向上運動,即推板5帶動滑動座6聯動電機7連同攪龍8同步作向上運動,最終使得攪龍8縮回殼體1內部,接著,工作人員便可關閉開關102,使電機7停止工作,再將該裝置向左側放倒,即使滑輪2接觸地面,然后,工作人員推動該裝置移動到下個挖坑點即可,同時,蓄電池103是為了給電機7提供能量供應,使得該裝置能夠無線使用,因蓄電池103與電機7為導線相連,從而實現了能量的正常供應。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做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