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農耕機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
背景技術:
目前在我國依然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維持我國的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物質需求,在我國平原地區普遍使用機械化耕種,包括耕地、播種、收割等耕作步驟,但是在丘陵、山地地區,農民在農業生產中基本依然是手工或牛耕來耕作,這樣的耕種模式非常的落后,不僅費時費力,而且生產效率低下,丘陵、山地地區土地形狀復雜,農用機械掉頭轉彎困難,為解決上述問題,就需要適合我國丘陵和山地地區使用的一種農業耕種設備,因此需要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包括機架,所述機架的上方安裝有內燃機,所述內燃機的一側設有行走機構,且內燃機與行走機構通過皮帶連接,所述機架遠離內燃機的一側下方安裝有輔助行走結構,所述機架的一端安裝有手扶把手,所述輔助行走結構包括與機架焊接的連接板,所述連接板遠離機架的一側兩端垂直焊接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另一端開設有圓柱形滑槽,所述圓柱形滑槽的底部內壁焊接有彈簧,所述彈簧的另一端焊接有與圓柱形滑槽內壁滑動連接的活動板,所述活動板的另一端安裝有傳感器,所述圓柱形滑槽開口處滑動套接有活動桿,所述活動桿伸出圓柱形滑槽的一端垂直焊接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的兩端活動套接有滾輪,所述支撐桿的一側安裝有與連接桿連接的液壓缸。
優選的,所述行走機構包括兩組軸承座,兩組所述軸承座上活動套接有轉軸,轉軸上固定套接有與皮帶對接的帶輪,所述轉軸的兩端活動套接滾輪。
優選的,所述機架上還安裝有控制箱和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通過油管與液壓缸連接,所述油管上安裝有電磁閥,所述控制箱的內部安裝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與傳感器和電磁閥電連接。
優選的,所述圓柱形滑槽沿其長度方向安裝有滑軌,所述滑軌通過滑塊分別與活動板和活動桿滑動連接。
優選的,所述液壓缸的一端與連接板固定連接,所述液壓缸的另一端為活塞端,且活塞端與連接桿連接。
優選的,所述機架的一端焊接有工具對接用掛鉤。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通過在機架的下方設置的連接板、支撐桿、圓柱形滑槽、彈簧、活動板、傳感器、活動桿、連接桿、滾輪和液壓缸,在農耕機械進行爬坡時對其進行輔助,調節農耕機械的傾斜角度,使農耕機械的中心向農耕機械的機頭位置移動,減小農耕機械爬坡阻力,提高農耕機械的爬坡能力,使農耕機械適應山區坡地耕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輔助行走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架、2內燃機、3行走機構、4輔助行走結構、5手扶把手、6連接板、7支撐桿、8圓柱形滑槽、9彈簧、10活動板、11傳感器、12活動桿、13連接桿、14滾輪、15液壓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參照圖1-2,一種便于爬坡的農耕機械,包括機架1,機架1的上方安裝有內燃機2,內燃機2的一側設有行走機構3,且內燃機2與行走機構3通過皮帶連接,機架1遠離內燃機2的一側下方安裝有輔助行走結構4,機架1的一端安裝有手扶把手5,輔助行走結構4包括與機架1焊接的連接板6,連接板6遠離機架1的一側兩端垂直焊接有支撐桿7,支撐桿7的另一端開設有圓柱形滑槽8,圓柱形滑槽8的底部內壁焊接有彈簧9,彈簧的另一端焊接有與圓柱形滑槽8內壁滑動連接的活動板10,活動板10的另一端安裝有傳感器11,圓柱形滑槽8開口處滑動套接有活動桿12,活動桿12伸出圓柱形滑槽8的一端垂直焊接有連接桿13,連接桿13的兩端活動套接有滾輪14,支撐桿7的一側安裝有與連接桿13連接的液壓缸15。
行走機構3包括兩組軸承座,兩組軸承座上活動套接有轉軸,轉軸上固定套接有與皮帶對接的帶輪,轉軸的兩端活動套接滾輪,機架1上還安裝有控制箱和液壓泵,液壓泵通過油管與液壓缸15連接,油管上安裝有電磁閥,控制箱的內部安裝有控制器,控制器與傳感器11和電磁閥電連接,圓柱形滑槽8沿其長度方向安裝有滑軌,滑軌通過滑塊分別與活動板10和活動桿12滑動連接,液壓缸15的一端與連接板6固定連接,液壓缸15的另一端為活塞端,且活塞端與連接桿13連接,機架1的一端焊接有工具對接用掛鉤。
本實用新型中,爬坡時,農耕機械向后傾,農耕機械的中心偏離機頭位置,使活動桿12對活動板10的壓力增加,這時候型號為DJSX-25的拉壓力傳感器11,檢測到活動桿12對活動板10的壓力,然后傳輸至型號為ARM單片機的控制器,這時候控制器根據傳感器11的數值,通過控制液壓泵上的電磁閥進而控制液壓缸15的伸出長度,從而調整機架1的整體傾斜度,該設計在農耕機械進行爬坡時對其進行輔助,調節農耕機械的傾斜角度,使農耕機械的中心向農耕機械的機頭位置移動,減小農耕機械爬坡阻力,提高農耕機械的爬坡能力,使農耕機械適應山區坡地耕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實用新型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