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農作物收獲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
【背景技術】
[0002]隨著我國農業(yè)種植業(yè)的發(fā)展和農業(yè)機械化的推廣,大多平川地域多采用大,中型收割機械。而對于丘陵、山地、梯田等復雜地形,大、中型機械難以作業(yè),人工收割耗時費力且效率低下。而適用于丘陵、山地、梯田等復雜地形的適宜小面積農作物收割的農業(yè)機械,尚未見記載。
【發(fā)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可替代人工收割的小型手扶式農作物收獲機,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適宜小面積農作物收割的特點。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包括固定機架18,在固定機架18的后半部上通過三角支撐架安裝有動力裝置,在固定機架18的左右兩側通過地輪軸21連接有地輪20,在固定機架18后端安裝有手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機架18的前端安裝有分禾裝置和與動力裝置相連的收割裝置,分禾裝置設置在收割裝置的上方。
[0006]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安裝在三角支撐架上的汽油機13,汽油機13上通過間隙盤套19與傳動軸11的一端相連,傳動軸11的另一端與分禾裝置上的撥禾輪軸5的下側相連,撥禾輪軸5的下端與收割裝置中水平設置的收割盤2通過斜齒輪副25連接。
[0007]所述的傳動軸11的前部1/3處以U型塊24固定,U型塊24與高度調節(jié)閥22上的絲桿10以焊接方式固定。
[0008]所述的傳動軸11設置在軸套管12內。
[0009]所述的收割盤2上設置有防護罩3,防護罩3為鐵皮制成的無縫圓罩。
[0010]所述的防護罩3前端設置可彈開或關閉的折翼1。
[0011]所述的分禾裝置包括設置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撥禾輪支撐架7,撥禾輪支撐架7前端安裝有撥禾輪軸5,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撥禾輪4,撥禾輪軸5底端連接有收割裝置,在撥禾輪支撐架7的兩側設置有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的底端分別通過連接桿23連接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兩側,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設置有三角形分禾器6,
[0012]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上中下三個位置依次均勻設置,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之間兩兩對應位置的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兩個撥禾輪4。
[0013]所述的分禾器6直角部位設置于第一扶禾器8上,分禾器6的另一銳角部位設置在第二扶禾器9上。
[0014]所述的汽油機13上連接有油門控制閥14,油門控制閥14與手扶裝置上的扶手16通過扣環(huán)栓15相連。
[0015]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6]本發(fā)明在對農作物的收割作業(yè)時由于秸桿取舍高度不同設置了收割盤2,收割盤2可根據(jù)調節(jié)絲桿10進行高度調節(jié),在收割盤2上端架有防護罩3在收割機工作時有效防止稻谷濺飛到操作人員身上,收割機不工作時有效防護刀片不外露;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推行至梯田、山地農田進行收割,適宜小面積農作物收割,可替代人工收割,是理想的小型手扶式農作物收獲機。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9]如圖1所示: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包括固定機架18,在固定機架18的后半部上通過三角支撐架安裝有動力裝置,在固定機架18的左右兩側通過地輪軸21連接有地輪20,在固定機架18后端安裝有手扶裝置,在固定機架18的前端安裝有分禾裝置和與動力裝置相連的收割裝置,分禾裝置設置在收割裝置的上方。
[0020]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安裝在三角支撐架上的汽油機13,汽油機13上通過間隙盤套19與傳動軸11的一端相連,傳動軸11的另一端與分禾裝置上的撥禾輪軸5的下側相連,撥禾輪軸5的下端與收割裝置中水平設置的收割盤2通過斜齒輪副25連接。
[0021]所述的傳動軸11的前部1/3處以U型塊24固定,U型塊24與高度調節(jié)閥22上的絲桿10以焊接方式固定。
[0022]所述的傳動軸11設置在軸套管12內。
[0023]所述的收割盤2上設置有防護罩3,防護罩3為鐵皮制成的無縫圓罩。
[0024]所述的防護罩3前端設置可彈開或關閉的折翼1。
[0025]所述的分禾裝置包括設置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撥禾輪支撐架7,撥禾輪支撐架7前端安裝有撥禾輪軸5,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撥禾輪4,撥禾輪軸5底端連接有收割裝置,在撥禾輪支撐架7的兩側設置有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的底端分別通過連接桿23連接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兩側,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設置有三角形分禾器6,
[0026]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上中下三個位置依次均勻設置,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之間兩兩對應位置的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兩個撥禾輪4。
[0027]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直角部位設置于第一扶禾器8上,分禾器6的另一銳角部位設置在第二扶禾器9上。
[0028]所述的汽油機13上連接有油門控制閥14,油門控制閥14與手扶裝置上的扶手16通過扣環(huán)栓15相連。
[0029]所述三角形分禾器6采用Q235八號空心管以大直角三角形結構,在收割高桿農作物時斜邊具有導向使其農作物重心偏離從而達到撥倒作用。
[0030]所述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采用Q235八號空心管,其上有3個固定螺栓,用于固定分禾器6 ;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主要起固定分禾器6支撐農作物。
[0031]所述傳動傳動軸11、收割盤2、汽油機13采用內部齒輪傳動結構;所述防護罩3其結構為折彎技術一體成型。
[0032]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
[0033]本發(fā)明收割機的動力裝置包括汽油機13,汽油機13的油門控制器為動力裝置供油。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出通過傳動輸送軸11將其動力輸送到收割盤2,收割盤2在對農作物進行收割時,扶禾器對農作物起支撐作用,隨著農作物的堆積,通過分禾器6的斜邊使其農作物重心偏離將農作物撥向一邊,同時在撥禾輪4的作用下將分禾器6推過來的作物撥倒。行走時由人手持扶手推動地輪20前行。在對農作物的收割作業(yè)時由于秸桿取舍高度不同設置了收割盤2的高度調節(jié)閥22,在收割盤2上端架有防護罩3在收割機工作時有效防止稻谷濺飛到操作人員身上,收割機不工作時有效防護刀片不外露。
【主權項】
1.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包括固定機架(18),在固定機架(18)的后半部上通過三角支撐架安裝有動力裝置,在固定機架(18)的左右兩側通過地輪軸(21)連接有地輪(20),在固定機架(18)后端安裝有手扶裝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機架(18)的前端安裝有分禾裝置和與動力裝置相連的收割裝置,分禾裝置設置在收割裝置的上方。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動力裝置包括安裝在三角支撐架上的汽油機(13),汽油機(13)上通過間隙盤套(19)與傳動軸(11)的一端相連,傳動軸(11)的另一端與分禾裝置上的撥禾輪軸(5)的下側相連,撥禾輪軸(5)的下端與收割裝置中水平設置的收割盤(2)通過斜齒輪副(25)連接。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軸(11)的前部1/3處以U型塊(24)固定,U型塊(24)與高度調節(jié)閥(22)上的絲桿(10)以焊接方式固定。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軸(11)設置在軸套管(12)內。5.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割盤(2)上設置有防護罩(3),防護罩(3)為鐵皮制成的無縫圓罩。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護罩(3)前端設置可彈開或關閉的折翼(1)。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禾裝置包括設置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撥禾輪支撐架(7),撥禾輪支撐架(7)前端安裝有撥禾輪軸(5),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撥禾輪(4),撥禾輪軸(5)底端連接有收割裝置,在撥禾輪支撐架(7)的兩側設置有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的底端分別通過連接桿(23)連接在固定機架(18)前端的兩側,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設置有三角形分禾器(6)。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在第一扶禾器(8)和第二扶禾器(9)之間上中下三個位置依次均勻設置,所述的三角形分禾器(6)之間兩兩對應位置的撥禾輪軸(5)上安裝有兩個撥禾輪(4)。9.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禾器(6)直角部位設置于第一扶禾器(8)上,分禾器¢)的另一銳角部位設置在第二扶禾器(9)上。10.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油機(13)上連接有油門控制閥(14),油門控制閥(14)與手扶裝置上的扶手(16)通過扣環(huán)栓(15)相連。
【專利摘要】一種山地作物收獲裝置,包括固定機架,在固定機架的后半部上通過三角支撐架安裝有動力裝置,在固定機架的左右兩側通過地輪軸連接有地輪,在固定機架后端安裝有手扶裝置,在固定機架的前端安裝有分禾裝置和與動力裝置相連的收割裝置,分禾裝置設置在收割裝置的上方;動力裝置的動力輸出通過傳動輸送軸將其動力輸送到收割盤,收割盤在對農作物進行收割時扶禾器對農作物起支撐作用,隨著農作物的堆積通過分禾器的斜邊使其農作物重心偏離將農作物撥向一邊,同時在撥禾輪的作用下將分禾器推過來的作物撥倒;收割盤進行收割;本發(fā)明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重量輕,操作簡單的特點。
【IPC分類】A01D34/68, A01D34/74, A01D75/18, A01D75/20
【公開號】CN105248037
【申請?zhí)枴緾N201510744288
【發(fā)明人】張學林, 李萬梅, 高紅霞, 杜曉龍, 馬欣輝, 候世蓮, 林建智, 王貴忠, 周生召, 王勝, 楊生存
【申請人】青海林豐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1月20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