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屬于海水養殖技術領域。為克服現有養殖筏架所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包括架桿,浮漂球通過漂繩連接在架桿上,架桿的兩端與海底底橛連接,在兩兩架桿之間連接苗繩,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桿為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兩端密封,在中空管體一端的頂部設有進排氣口,在中空管體的另一端的底部設有進排水口,進排氣口通過軟管與充放氣裝置相連,在軟管上設有控制閥;在中空管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沉石,其中進排氣口一端的沉石重量大于進排水口一端的沉石重量,所述中空管體兩端沉石的總重量小于中空管體進氣后在水中所產生的浮力。該筏架結構合理,操作簡便,通過控制充放氣裝置能夠靈活控制養殖筏架的升降。
【專利說明】
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海水養殖技術領域,具體是指一種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海上用于貝藻養殖筏架的結構如附圖1所示,其包括架繩1,架繩I由海底的底橛2固定,架繩上設有浮漂球3,在兩兩架繩之間設置苗繩4,苗繩4的兩端通過較細得吊繩5固定在架繩I之上,貝藻苗位于苗繩4上生長直至長成。該結構在進行貝藻水層調整時需要將吊繩5解開,通過調整吊繩5的長度控制苗繩4在水層中的深度,該項操作的勞動強度大,用工量大,且操作效率低下。另外,該結構的筏架,架繩I始終位于水平面之上,當遭遇臺風等惡劣氣候時,在風浪的襲擊下很容易造成筏架與苗繩之間分離或苗繩之間產生纏繞,或者造成貝藻直接丟失,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ZL200920275996.1公開了一種充排氣式浮筒升降貝類養殖筏架,在該專利文件中公開一種充排氣式浮筒,其由浮筒、充排氣軟管、氣門芯式密封閥門組成,在浮筒上方開與充排氣軟管配合的小孔,安裝充排氣軟管,并用密封膠對連接處進行密封,充排氣軟管末端安裝氣門芯密封閥門及軟管浮標。同時在浮筒下方沿圓周方向上均勻開四個浮筒充排水口用于海水進出浮筒腔室的流道。但實際證明,該結構的浮筒存在較大的技術問題,其升降性能較差,原因在于,當浮筒腔室中充滿海水,浮筒位于深水層時,當向浮筒內充氣時,需要較大的充氣壓力,當大壓力氣流通過較小直徑的進氣口充進浮筒內部后并不能保證浮筒內的海水平穩地由排水口排出,帶有壓力的氣體會對浮筒內的海水產生擾動,在擾動的同時,氣體會由充排水口直接排出,浮筒內的空氣不能得到有效密封進而造成浮筒升起失敗。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為克服現有養殖筏架所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而提供一種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包括架桿,浮漂球通過漂繩連接在架桿上,架桿的兩端與海底底橛連接,在兩兩架桿之間連接苗繩,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桿為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兩端密封,在中空管體一端的頂部設有進排氣口,在中空管體的另一端的底部設有進排水口,進排氣口通過軟管與充放氣裝置相連,在軟管上設有控制閥;在中空管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沉石,其中進排氣口一端的沉石重量大于進排水口一端的沉石重量,所述中空管體兩端沉石的總重量小于中空管體進氣后在水中所產生的浮力。
[0005]進一步的,所述進排水口上設有一垂直管,垂直管與架桿的內腔貫通。
[0006]進一步的,所述架桿上的浮漂球球為多個,其間隔連接在架桿上,浮漂球球的總浮力應大于沉石的總重量。
[0007]進一步的,所述架桿兩側的桿壁上均勻布置多個苗繩系環。
[0008]進一步的,所述漂繩上設有長度刻度。
[0009]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結構合理,操作簡便,通過控制充放氣裝置能夠靈活控制養殖筏架的升降,通過控制養殖筏架在水面下方的深度不但能夠實現貝藻在不同生長階段的水層調整,同時也能夠利用水面下方風浪小的特點使養殖筏架避免臺風等惡劣氣候的破壞。
【附圖說明】
[0010]附圖1為現有貝藻養殖筏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升降式養殖筏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2]附圖3為架桿的結構示意圖。
[0013]附圖4為養殖筏架位于水面上方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14]附圖5為養殖筏架位于水面下方的結構狀態示意圖。
[0015]圖中,1、架繩,2、底橛,3、浮漂球,4、苗繩,5、吊繩,6、架桿,7、進排氣口,8、進排水口,9、軟管,10、控制閥,11、沉石,12、漂繩,13、垂直管,14、苗繩系環。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
[0017]如附圖2所示,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包括架桿6,架桿6的作用相當于現有技術中的架繩I,架桿6的兩端通過纜繩與海底底橛2連接固定,海底底橛2通過打粧的形式固定在海底。
[0018]如附圖3所示,在本專利中,架桿6為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兩端密封,在中空管體一端的頂部設有進排氣口 7,在中空管體的另一端的底部設有進排水口 8。
[0019]如附圖2所示,進排氣口8通過軟管9與充放氣裝置相連(附圖中未示出充放氣裝置),在軟管上設有控制閥10。
[0020]如附圖2及附圖3所示,在中空管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沉石11,其中進排氣口一端的沉石重量大于進排水口一端的沉石重量,在本實施例中,進排氣口一端的沉石重量為進排水口一端的沉石重量的2倍,進排氣口端與進排水端沉石重量差異的作用在后續的描述中將會提及。
[0021]如附圖2及附圖3所示,多個浮漂球3通過漂繩12連接固定在架桿6上。
[0022]下面結合附圖2、附圖4及附圖5來描述該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的升降過程。
[0023]如附圖4所示,當養殖筏架位于海平面之上時,架桿6的內腔中充滿空氣,附圖2中所示的控制閥10關閉,進排水口8由海水封堵,架桿6的內腔中形成密封空間,依靠架桿6自身產生的浮力使整個筏架漂浮在海平面之上,此時,浮漂球3及漂繩12漂浮在海平面之上,浮漂球3產生的浮力對整個筏架不產生影響。由此可見,在設計沉石重量時,應將控制沉石11的總重量小于架桿6進氣后在水中所產生的浮力,以保證整個筏架能夠漂浮在海平面上。
[0024]如附圖3及附圖4所示,為防止架桿6在風浪的影響下發生扭轉造成進排水口8露出水面從而導致架桿6內腔的封堵失敗,海水與架桿內腔中的空氣發生交換,架桿內的空氣逸出而海水會由進排水口 8進入到架桿內腔中,在本實施例中,進排水口 8上設有一垂直管13,垂直管13與架桿6的內腔貫通,設計時,垂直管13的長度控制為30-60cm之間,確保架桿6在發生扭轉時,垂直管13下端開口始終位于海平面之下利用海水對架桿6的內腔形成封堵。
[0025]如附圖4及附圖5所示,當需要將整個筏架降至海平面之下時,打開軟管9上的控制閥10,架桿6在沉石11的拉動下海水由進排水口 8進入到架桿6的內腔中,而架桿6內的空氣在進入海水的推動下由架桿6上的進排氣口7排出,隨著架桿6內部海水的逐漸增多整個架桿6的重量增加,架桿6逐漸向海平面之下運動,當架桿6完全被海水淹沒后,架桿內的空氣被排盡,關閉控制閥10,架桿6繼續向下運動,當漂繩12完全被拉直后,依靠浮漂球3的浮力將整個筏架固定在水下的固定位置上靜止不動。由此可見,只要調整漂繩12的長度即可控制整個筏架降落的深度,這在貝藻生長階段用于調整水層深度帶來極大的便利,為方便觀察筏架在水層中的深度,漂繩12上可設置長度刻度,調整時,只需根據降落的深度將漂繩調整到規定刻度即可。漂繩12長度的調整可采用系扣的方式,將漂繩指定位置系在架桿6上即可。當臺風來臨時,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將整個筏架降落至海平面之下,利用水面之下風浪小的特點避免筏架遭受臺風的侵襲破壞。當然浮漂球3的個數應保證其總浮力大于沉石的總重量,在本實施例中,每根架桿6上設置3個浮漂球,其間隔設置在架桿的兩端及中間位置上。
[0026]當需要將水面之下的筏架升至水面之上時,先打開充放氣裝置,然后打開控制閥10,充放氣裝置將高壓氣體由進排氣口 7沖進架桿6內腔,架桿6內的海水在高壓氣體的推動下由進排水口8排出,當沖進一定量的氣體后,架桿6所產生的浮力大于沉石重量后,架桿6即向海平面方向移動,當架桿6完全升至海平面之上時,關閉控制閥10及充放氣裝置即可。在設計該架桿時,將進排氣口 7及進排水口 8分別設置在架桿的兩端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充進高壓氣體后,高壓氣體對內腔中的海水形成擾動,氣體直接由進排水口8排出。由于架桿6具備一定的長度,當在一端充進氣體后,該氣流只能對該端架桿內腔中的海水形成擾動并推動內腔中的海水向進排水口方向移動,從而達到將架桿內腔中海水排出的目的。如果進排氣口 7與進排水口 8之間的間距設置較小,會造成氣流穿過水體直接由進排水口 8逸出,不能保證內腔中的海水被完全排出。
[0027]在制作該升降式筏架時,沉石11的布置對整個筏架的平穩升降具有極大的影響。如附圖4及附圖5所示,當控制架桿6下降時,架桿6帶有進排水口8的一端首先進入海水,當海水在靠近該端的架桿內腔中逐漸增多后,架桿該端首先向水下移動,此時架桿形成傾斜下降,為防止該現象出現,通過增加架桿6進排氣口 7—端的沉石重量來達到架桿兩端的平衡,保證架桿6平穩入水下降。而當筏架上升時,架桿6帶有進排氣口 7的一端首先充進空氣,當空氣在靠近該端的架桿內腔中逐漸增多后,架桿該端首先向水上移動,此時架桿形成傾斜上升,而通過增加進排氣口 7—端的沉石重量來達到架桿兩端的平衡,同樣可保證架桿6平穩上升。架桿6兩端沉石11的重量配比可根據架桿的長度及直徑進行合理計算,在本實施例中,架桿直徑1cm,長度50m,架桿兩端的沉石重量比控制為1:2基本可保證架桿的平穩升降。
[0028]如附圖2所示,為方便架桿6與苗繩4之間的連接,架桿6兩側的桿壁上均勻布置多個苗繩系環14。
【主權項】
1.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包括架桿,浮漂球通過漂繩連接在架桿上,架桿的兩端與海底底橛連接,在兩兩架桿之間連接苗繩,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桿為中空管體,中空管體的兩端密封,在中空管體一端的頂部設有進排氣口,在中空管體的另一端的底部設有進排水口,進排氣口通過軟管與充放氣裝置相連,在軟管上設有控制閥;在中空管體的兩端分別連接沉石,其中進排氣口一端的沉石重量大于進排水口一端的沉石重量,所述中空管體兩端沉石的總重量小于中空管體進氣后在水中所產生的浮力。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排水口上設有一垂直管,垂直管與架桿的內腔貫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桿上的浮漂球球為多個,其間隔連接在架桿上,浮漂球球的總浮力應大于沉石的總重量。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桿兩側的桿壁上均勻布置多個苗繩系環。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式貝藻養殖筏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漂繩上設有長度刻度。
【文檔編號】A01G33/00GK105850708SQ201610240254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4月19日
【發明人】姜澤明, 關長濤, 李連森, 劉陽, 李姣, 常忠岳
【申請人】威海正明海洋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