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鑒定鯉魚抗寒性狀的分子標記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養殖魚類育種中生產性狀鑒定技術,尤其是利用分子標記鑒定不同鯉魚品種抗寒與不抗寒性狀的技術。
背景技術:
鯉魚是我國內陸淡水傳統養殖的優良品種,由于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在我國得到大面積的推廣。但是我國南北氣溫差異比較顯著,一些優良鯉魚品種由于其抗寒能力差不能在北方安全越冬。如,柏氏鯉、荷包紅鯉等,可以耐受2~6℃的低溫時間為數天或1~2個月,但是北方的冰封期長達4~6月,所以此類魚在北方不能安全越冬。因此提高某些優質鯉魚的抗寒能力是鯉魚育種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在鯉魚抗寒育種的過程中鑒定和篩選抗寒個體以往都是采用、長達6個月的冰下抗寒實驗,在此期間以表型特征確定其抗寒與否,即能正常存活的個體被視為抗寒否則為不抗寒。而遺傳特性在其基因組是由堿基按一定順序排列而成的,它不因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發生改變。分子標記正是以這些有固定序列的堿基為基礎,通過PCR技術對某些遺傳特性做出存在與否的判定。
將分子標記的PCR技術引入鯉魚的抗寒育種,可以達到對鯉魚雜交后代群體進行早期抗寒性狀定向選擇,無需冰下抗寒篩選,提高抗寒育種選擇強度,縮短育種周期的目的。
發明內容
為了能夠獲得與鯉魚抗寒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本發明以幾種鯉魚的DNA樣品為材料,用不同的隨機引物對其進行PCR檢測,獲得了一個與鯉魚抗寒性狀相關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分子標記,并把它進一步轉化成穩定、快速、簡便的SCAR(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分子標記。
本發明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利用DNA合成儀合成10個堿基的隨機引物,通過對不同品種的鯉魚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獲得了一個與鯉魚抗寒性狀相關的RAPD分子標記RS1043。將此標記從瓊脂糖凝膠上進行回收,并與pMD18-T vector連接,對克隆片段進行序列分析,根據得到的序列重新設計合成了一對SCAR引物。其中,正向引物包含18bp,堿基序列為AACAAGTGGCAAAGGTCA;反向引物大小為20bp,堿基序列為CATCAAACAGATACGGAAAA。用這對引物對幾個鯉魚品種進行PCR檢測,鏡鯉、松浦鯉等幾個抗寒鯉魚品種可獲得903bp電泳帶,興國紅鯉、玻璃紅鯉等幾個不抗寒鯉魚品種則無此帶,達到對鯉魚品種是否具有抗寒能力進行鑒定、區分的目的。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獲得了一個在PCR檢測中穩定的、與鯉魚抗寒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這一標記可以對不同種鯉魚是否具有抗寒性狀進行檢測,無需再通過越冬實驗來區分這些個體,達到提高鯉魚抗寒育種中對耐寒性狀的選擇強度,降低選取擇成本的效果。
權利要求
1.一個對抗寒與不抗寒鯉魚品種進行鑒定的DNA分子標記SCS1043,其特征是SCS1043標記的一對引物堿基序列為AACAAGTGGCAAAGGTCA和CATCAAACAGATACGGAAAA,用此標記對鯉魚進行PCR檢測,抗寒鯉魚可獲得903bp電泳帶,不抗寒鯉魚品種則無此帶。
2.根據權力要求1所述的在抗寒、不抗寒鯉檢測中具有特異性的DNA分子標記SCS1043,其特征是SCS1043一對引物大小為18bp和20bp,堿基序列為AACAAGTGGCAAAGGTCA和CATCAAACAGATACGGAAAA。用此對引物對抗寒、不抗寒鯉魚DNA進行PCR檢測,抗寒鯉魚可獲得903bp電泳帶,不抗寒鯉魚則無此帶。
全文摘要
一種鯉魚抗寒性狀的分子標記鑒定技術。它是利用PCR技術對鯉魚基因組DNA進行PCR擴增后獲得的一個與鯉魚耐寒性狀相關的DNA分子標記SC1043。該標記的一對SCAR引物包含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其中,正向引物18bp,堿基序列為AACAAGTGGCAAAGGTCA;反向引物20bp,堿基序列為CATCAAACAGATACGGAAAA。用此對引物對幾個鯉魚品種DNA樣品進行PCR檢測,具有抗寒特性的鯉魚品種可獲得903bp電泳帶,否則將無此帶。達到對鯉魚雜交后代群體進行早期抗寒性狀定向選擇,無需冰下抗寒篩選,提高鯉魚抗寒育種選擇強度,縮短育種周期的目的。
文檔編號C12Q1/68GK1958807SQ20051001048
公開日2007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0月31日
發明者梁利群, 孫效文, 高俊生, 李少戊, 常玉梅, 曹頂臣, 閆學春 申請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