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茶膏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品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術:
茶葉是山茶科植物茶的芽葉,是世人喜愛的飲用品。其味苦甘,性涼、無毒,入心肺胃腎四經。茶葉本身具有很高的養生保健價值。歷代本草學都認為茶葉具有幾大功效即降火散風,清醒頭目;釋滯消雍、祛脂減肥;除煩止渴,悅志提神;化痰平喘,利尿解毒。目前茶葉按炮制加工之不同,大體可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三種。紅茶采用全發酵工藝,綠茶經鍋炒不發酵,烏龍茶采用半發酵工藝。現代研究表明,茶葉含有3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主要成份為咖啡堿、可可豆堿、茶堿、黃嘌呤、茶多酚及其衍生物以及維生素E、維生素C、維生素P及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藥理實驗表明,茶葉能延長體外培養的人胚肺細胞傳代次數,延長黑腹果蠅的壽命;能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血清脂過氧化物的含量,可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茶葉還能夠增強免疫功能,顯著促進脾淋巴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2及粒細胞集落細胞刺激因子,抑制變應原和癌細胞,同時又具有抗輻射損傷和預防細胞感染的作用。茶色素還能調整異常的脂代謝,降低血中脂蛋白a的水平;抑制膽固醇在動脈壁沉著,并能縮小動脈內膜質斑塊面積;其具有抗動脈硬化、降低血粘度、抗纖溶、改善微循環和血清度變學指標的作用,同時對對心臟缺血損傷具有保護作用。總之,茶能養生,有益健康。但現實生活中,若想喝到一杯品質上乘的好茶,卻是一件費時費事的事情。首先,泡茶方法很有講究,一般來說,在泡茶時茶葉的用量,茶與水的用量配比,以及泡茶水溫、沖泡時間等等,都對所沏出的茶湯的品質都有很大的影響。如泡茶時,茶水比例會影響茶湯的純香氣味。沖泡時間對有效浸出茶葉內有效成份有很大關系,沖泡時間過短,茶湯缺少應有的刺激味,沖泡時間過長,則喝起來鮮爽減弱,苦澀味增加。再如泡茶時水的溫度與沖泡時間也有很大的關聯度,溫度與時間掌握不好,茶的色、香、味就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茶湯中所含化學成份也有所不同。通常,當水溫過高、時間過長時,茶葉中的營養成份及有益物質會被破壞。當水溫過低、時間過短時,茶湯的顏色不鮮明,味道也不醇厚,茶葉的有效成份亦不能被充分浸出。
由此可見,茶的養生保健價值雖高,但簡便、快捷、科學地飲用卻非易事。另外,茶葉還存在不宜倉儲的缺點。眾所周知,茶葉在倉儲過程的許多外在因素對其品質都有很大影響。如春天新采制的茶葉放置一個夏天即變為陳茶,新茶和陳茶在口味、氣味及營養成分上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而生活節奏快又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們更是迫切地希望能有一種品質上乘且可方便飲用的茶制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就是提供一種茶膏,以便使人們可以很方便、快捷地飲到高品質的茶湯。
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可以工業化生產這種茶膏的方法,以滿足廣大消費者的需求。
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該茶膏的新用途。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本發明所提供的茶膏,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鹽0.1~0.3份。
本發明所提供的茶膏的優選原料配比為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2份;食用鹽0.1~0.12份。
本發明所提供的茶膏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重量份比稱取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鹽0.1~0.3份;茶葉可選用新茶,也可選用陳茶。可選用成品茶,也可選用半成品茶。
b、將茶葉清洗后,加入沸水,保持微沸,煎煮兩次,第1次8~10分鐘,第2次12~15分鐘;合并濾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0~1.50的浸膏(50~60℃測)。
清洗茶葉,是為了去掉茶葉中的浮塵,一般用常溫水即可。加入沸水的量一般以茶葉全部被水浸泡到即可。
茶葉與沸水的優選用量比為1∶3~6。
如茶葉選用的是半成品茶,水的用量可選擇較低的量,如茶葉選用的是成品茶,則水的用量可選擇較高的量。
本步驟中的濾液濃縮,可選用常壓加熱法濃縮,也可選用常規的減壓濃縮法濃縮。
其優選的濾液濃縮方法是濾液濃縮先采用武火熬至相對密度為1.10~1.25(50~60℃測),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飄逸出時,改用文火熬至相對密度為1.40~1.50(50~60℃測),文火熬制時,要逆時針勻速攪拌,攪拌速度為1~2轉/秒。
該步驟是既可熬制出茶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茶葉有效成分的優選方案。
c、將食用鹽與蔗糖放置容器內焙至顏色微黃后,磨末成細粉,在文火中均勻撒布在b步驟中的浸膏中,逆時針攪拌,至膏體成金黃色絲狀后改小火,繼續攪拌至膏體成金色片狀后,趁熱,將其置入模具內,自然冷卻。
該步驟可使茶膏直接而快速成為干浸膏。它克服了一般直火濃縮法所存在的濃縮物易糊、所制浸膏粘稠、不易干燥等的缺點。
本發明所提供的茶膏在使用時,可取茶膏1克,加入90~95℃的水200ml沖制成茶湯即可飲用。
本發明茶膏飲用方便,它為忙碌工作的人群,提供了一種快捷方便的茶飲品。用本發明茶膏沖制成的茶湯其色澤清澈明亮,香氣純而不鈍,溢味鮮而不熟,飲之可口沁心。
經雙盲實驗對比表明,本發明茶膏沖制成的茶湯(實驗組飲用)與按照茶藝要求用茶葉沖泡的茶湯(對照組飲用)相比,其色、香、味均優于陳茶,與新茶無差異。
(實驗時,本發明茶膏所選用的茶葉和茶藝要求進行沖泡所選用的茶葉為同一種茶葉。)本發明茶膏經加工制造后,其味溫和,它克服了一般茶葉所固有的寒性。因而,其特別適宜于老年人和胃寒人群飲用。
用本發明方法制備的茶膏,還具有良好的防腐抗陳功效。實驗表明,本發明茶膏放置時間愈長,其香味愈濃烈,沖泡出的茶湯,品味愈好。可謂愈陳愈香。它克服了普通茶葉保質期短,存放時間長即有味異的缺點。
本發明同時提供了一種該茶膏的新用途,即該茶膏在卷煙煙制造中的應用。
本發明人在實際應用中發現,該茶膏具有阻止、吸附焦油、煙堿的作用。因此將其應用于香煙制造具有良好的有益效果。
眾所周知,卷煙中的焦油、煙堿(尼古丁)嚴重威脅著人體生命健康。如能有效阻止焦油、煙堿(尼古丁)等有害物質隨煙體進入人體,無疑會減輕吸煙對煙民的傷害。
將本發明茶膏研成粉末,放置在卷煙煙絲與過濾嘴的結合部,當煙民吸煙時,煙氣首先通過茶膏粉的吸附后再通過過濾嘴過濾,此時,茶膏即可將煙體中的焦油和煙堿吸附在茶膏自身上。從而有效減少了焦油和尼古丁的吸入量。
本發明茶膏阻止、吸附卷煙中的焦油和煙堿的作用,通過下述實驗得到了驗證。
實驗用卷煙,選用以下四種品牌云煙(規格84mm)昆明卷煙廠生產,以下簡稱“云”;白沙煙(規格84mm) 長沙卷煙廠生產,以下簡稱“白”;紅塔山(規格84mm) 玉溪卷煙廠生產,以下簡稱“紅”;迎客松(規格84mm) 蕪湖卷煙廠生產,以下簡稱“迎”。
每種品牌的卷煙各取10支,其中5支原封不動(作為對照組),另外5支將過濾嘴棒截下,去掉5mm,分別加入0.1克、0.15克的茶膏粉,與被截留下的過濾嘴合成一體,再制成與原裝過濾嘴相同長度的香煙(分別作為實驗組1、實驗組2、)。
卷煙焦油、煙堿量測定方法按GB5606.5-1996進行。
測定時,以5支煙為一個單元組,測定其焦油和煙堿的含量,取其平均值,即為每支卷煙所含焦油和煙堿量。該數值作為實驗對比參數。
實驗結果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本發明茶膏可以明顯降低煙氣中的焦油和煙堿量,且茶膏用量加大,其降低焦油和煙堿量的作用更為顯著。
由于茶膏本身具有濃郁的茶香,而煙草與茶本身均屬于植物的葉片,故兩者互不排斥。因而,在卷煙中加入本茶膏不但不會令煙民感到不適,其反而使香煙氣味更加醇香。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的實施例可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發明。
實施例1a、取半成品茶葉1000kg,蔗糖0.1kg;食用鹽0.1kg;b、將茶葉清洗后,加入沸水3000kg,保持微沸,煎煮兩次,第1次8~10分鐘,第2次12~15分鐘;合并濾液,濾過,濾液濃縮先采用武火熬至相對密度為1.10(60℃測)),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飄逸出時,改用文火熬至成相對密度為1.40~1.50的浸膏(60℃測)。文火熬制時,逆時針勻速攪拌,攪拌速度為1~2轉/秒。c、將食用鹽與蔗糖放置容器內焙至顏色微黃后,磨末成細粉,在文火中均勻撒布在b步驟中的浸膏中,逆時針攪拌,至膏體成金黃色絲狀后改小火,繼續攪拌至膏體成金色片狀后,趁熱,將其置入模具內,自然冷卻。成膏量為180kg。
實施例2a、取陳茶葉800kg,蔗糖0.5kg;食用鹽0.3kg;b、將茶葉清洗后,加入沸水4000kg,保持微沸,煎煮兩次,第1次8~10分鐘,第2次12~15分鐘;合并濾液,濾過,濾液采用常規減壓濃縮法,濃縮制成相對密度為11.50(50℃測)的浸膏,移至文火上的容器中;c、將食用鹽與蔗糖放置容器內焙至顏色微黃后,磨末成細粉,在文火中均勻撒布在b步驟中的浸膏中,逆時針攪拌,至膏體成金黃色絲狀后改小火,繼續攪拌至膏體成金色片狀后,趁熱,將其置入模具內,自然冷卻。成膏量為160kg。
以下實施例只是原料的用量配比有所不同,其制備方法同實施例1基本相同,只是工藝參數在本發明所述范圍之內進行了選擇。但所有實施例均具有本發明所述效果。
實施例3-6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鹽0.1~0.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膏,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2份;食用鹽0.1~0.12份。
3.一種茶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驟a、按重量份比稱取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鹽0.1~0.3份;b、將茶葉清洗后,加入沸水,保持微沸,煎煮兩次,第1次8~10分鐘,第2次12~15分鐘;合并濾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0~1.50的浸膏。c、將食用鹽與蔗糖放置容器內焙至顏色微黃后,磨末成細粉,在文火中均勻撒布在b步驟中的浸膏中,逆時攪拌,至膏體成金黃色絲狀后改小火,繼續攪拌至膏體成金色片狀后,趁熱,將其置入模具內,自然冷卻。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茶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a步驟中的加入沸水,其茶葉與水的用量比為1∶5~6。
5.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茶膏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的b步驟中濾液濃縮采用先武火熬至相對密度為1.10~1.25,茶汁呈黑亮色,茶香飄逸出時,改用文火熬至相對密度為1.40~1.50,文火熬制時,逆時針勻速攪拌,攪拌速度為1~2轉/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茶膏,在卷煙制造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茶膏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它是由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制成的茶葉800~1000份;蔗糖0.1~0.5份;食用鹽0.1~0.3份。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按重量份比各組分;b、將茶葉清洗后,加入沸水,煎煮兩次,合并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40~1.50的浸膏。c、將食用鹽與蔗糖放置容器內焙至顏色微黃后,磨末成細粉,在文火中均勻撒布在b步驟中的浸膏中,后置模具內冷卻。本發明茶膏,色澤清澈明亮,香氣純厚,飲用方便。該茶膏還具有阻止、吸附焦油、煙堿的作用。因此將其應用于卷煙制造具有良好的有益效果。
文檔編號A23F3/30GK1939135SQ200610048230
公開日2007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1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1日
發明者高書海 申請人:高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