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果蔬貯藏保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龍眼(Dimocarpus longana Lour.)是我國南亞熱帶著名特產水果,也是福建省馳名中外的特產之一,其果實俗稱桂圓。龍眼果實營養豐富,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保健作用,龍眼自古以來被視為珍貴補品,具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的作用,可作為治療神經衰弱、貧血、病后體虛、婦女產后血虧等癥的滋補品,素有“南方人參”的美譽。我國的龍眼及其加工制品如桂圓干,糖水龍眼罐頭曾以其獨特的優勢,受到國內外消費者歡迎,為重要出口商品,暢銷東南亞和歐美市場。我國是世界上龍眼品種最多,種植面積最大,產量也最高的國家;福建省是我國龍眼主產區之一,中國龍眼種質資源圃就設在福建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內。我國龍眼成熟期處在8 - 9月高溫季節,因此采后生理代謝旺盛,鮮果易變色、 變質,不耐貯運,通常在室溫下,3天左右發生果皮褐變,一周左右則全部變質腐爛。果皮褐變是龍眼采后品質劣變最為突出的問題,嚴重影響果實的外觀品質和商品價值,是限制龍眼長期貯藏和遠距離運銷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開發控制龍眼果實褐變的技術措施以延長其保鮮期,已經成為龍眼保鮮迫切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該方法能夠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的褐變,保持其較好的外觀品質及口感,延長貨架期;而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是通過龍眼采收、預冷、分級挑選、清洗、殺菌劑處理,褐變抑制劑處理,晾干,包裝、冷藏或者流通銷售這些步驟實現的,其具體步驟如下
(1)龍眼果實經采收預冷后,挑選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新鮮果實;
(2)將挑選出的龍眼果實清洗后,用殺菌劑進行殺菌處理;
(3)對殺菌后的龍眼果實用褐變抑制劑進行褐變抑制處理,晾干;
(4)褐變抑制劑處理后的龍眼果實采用自發氣調包裝;
(5)將包裝好的果實進行貯藏或流通銷售。步驟(1)所述的新鮮果實的成熟度為八-九成熟。步驟(2)所述的殺菌劑是戴挫霉;所述的殺菌處理是把龍眼果實浸泡在體積分數為0. 05%-0. 1%的戴挫霉溶液中3-5 min。步驟(3)所述的褐變抑制劑是濃度為0. 01%-0. 1%的醅酸丙酯;所述的褐變抑制處理的時間是10-20 min。步驟(4)所述的包裝是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裝,薄膜袋厚度為0. 015-0. 030 mm。
步驟(5)所述的貯藏溫度為10°C -20°C。其余各操作,包括采收、預冷、清洗、晾干均為果蔬貯藏保鮮的一般采后處理方法。本發明的方法能夠使龍眼果實在10-20°C下貯藏IOd仍未見果實出現果皮褐變癥狀,較好保持果實的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提高經濟效益。本發明的顯著優點
(1)在保持龍眼鮮果的食用品質、藥用價值和加工價值基礎上,應用防腐保鮮劑處理、 褐變抑制劑處理及自發氣調包裝相結合的方法對新鮮龍眼果實進行保鮮處理,解決采后龍眼果實貯藏保鮮中常見的問題,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的褐變,保持其較好的外觀品質及口感,延長貨架期,提升鮮果的經濟效益,為龍眼果實的貯藏保鮮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2)本發明所用的殺菌劑屬于國際通用、使用安全的殺菌劑;自發氣調包裝屬于無毒、無農藥殘留的物理處理方法。(3)安全該技術中所用的褐變抑制劑的成分無毒、為食品級,是我國允許添加的抗氧化劑,因此用于采后水果保鮮是安全的。(4)方法簡單,可操作性強,易推廣。(5)成本低。
圖1是龍眼果實采后第8天的褐變情況(1)未經處理的(2)經褐變抑制劑處理的。圖2是采后天數與褐變指數的關系曲線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列實施例是對本發明的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不限于此。實施例1
操作流程按照以下步驟
采收一預冷一分級挑選一清洗一殺菌劑處理一褐變抑制劑處理一晾干一自發氣調包裝一貯藏或流通銷售
(1)預冷將采收后的龍眼果實品溫降至20-25°C;
(2)分級挑選挑選大小均勻、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新鮮‘福眼’龍眼果實,果實約九成熟;
(3)清洗流動水沖洗;
(4)殺菌劑處理0.05%(V/V,每升水中含0. 5 mL戴挫霉)戴挫霉殺菌劑浸果3_5 min ;
(5)褐變抑制劑處理用0.01%醅酸丙酯浸泡20min ;
(6)晾干去除表面多余水分
(7)自發氣調包裝聚乙烯薄膜袋包裝,薄膜袋厚度為0.015mm,且每袋裝果50個;
(8)貯藏或流通銷售貯藏溫度為20°C,流通過程中應采用冷鏈系統。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20°C下貯藏8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較好保持果實的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
實施例2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 05%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20 V。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20°C下貯藏8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3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1%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20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20°C下貯藏9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4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01%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5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5°C下貯藏10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5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05%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5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5°C下貯藏10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6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1%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5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5°C下貯藏12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7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01%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0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0°C下貯藏12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8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05%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0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0°C下貯藏12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實施例9
處理時,使用濃度為0.1%的醅酸丙酯處理20 min,貯藏溫度為10 °C。處理前后的其他方法同實施例1。采用本方法處理及貯藏的‘福眼’龍眼果實在10°C下貯藏12 d仍未見果實出現嚴重褐變癥狀,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保持較好的果實外觀品質及口感,從而延緩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1)龍眼果實經采收預冷后,挑選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新鮮果實;(2)將挑選出的龍眼果實清洗后,用殺菌劑進行殺菌處理;(3)對殺菌后的龍眼果實用褐變抑制劑進行褐變抑制處理,晾干;(4)褐變抑制劑處理后的龍眼果實采用自發氣調包裝;(5)將包裝好的果實進行貯藏或流通銷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所述的新鮮果實的成熟度為八-九成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所述的殺菌劑是戴挫霉;所述的殺菌處理是把龍眼果實浸泡在體積分數為 0. 05%-0. 1%的戴挫霉溶液中3-5 min。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 所述的褐變抑制劑是濃度為0. 01%-0. 1%的醅酸丙酯;所述的褐變抑制處理的時間是10-20 min。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所述的包裝是用聚乙烯薄膜袋包裝,薄膜袋厚度為0. 015-0. 030 m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所述的貯藏溫度為10°C -20°C。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采后龍眼果實果皮褐變的控制方法,包括采收、預冷、分級挑選、清洗、殺菌劑處理、褐變抑制劑處理、晾干、自發氣調包裝、貯藏或流通銷售。本發明在保持龍眼鮮果的食用品質、藥用價值和加工價值基礎上,應用防腐保鮮劑處理、醅酸丙酯處理及自發氣調包裝相結合的方法對新鮮龍眼果實進行保鮮處理,能明顯推遲采后龍眼果實果皮的褐變,使龍眼果實保持新鮮顏色達9天以上,且操作方便、安全性高。
文檔編號A23B7/154GK102356775SQ20111030990
公開日2012年2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13日
發明者孔祥佳, 李輝, 林河通, 林藝芬, 林鐘銓, 陳夢茵, 陳洪彬, 陳藝暉 申請人: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