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酶解玉米生產淀粉的綜合工藝及其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酶發酵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酶解玉米生產淀粉的綜合工藝流程以及其中所用的設備。
背景技術:
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我國玉米產量為1億噸左右。玉米最有價值的部分是其子粒。子粒的表面覆蓋著皮層,在皮層的下面是胚芽和胚乳,其中胚芽含油量高, 韌性強;而胚乳的外層包裹著糊粉層(渣皮),而里面充滿淀粉顆粒。玉米子粒營養成分豐富,除了淀粉之外,還包括蛋白質、油脂、纖維素、可溶性糖、礦物質等。為了有效利用玉米中的各營養成分,目前國內玉米淀粉加工中大多采用的是如圖 1所示的綜合加工流程,通過各個工序分別得到玉米漿、玉米胚芽及胚芽油、玉米纖維、玉米蛋白和玉米淀粉。這些工序及其設備除了表述方式略有不同之外,在中國專利02144742 和中國專利申請200510135112中都有詳細內容的介紹,而且這兩個專利文獻還詳細闡述了工藝中廢水的循環利用,但是沒有對浸泡工藝和干燥后廢氣排放及綜合利用方面有所啟
7J\ ο在上述過程中,首先的步驟是浸泡,即將玉米子粒在50°C左右的約0. 3% (w/w)亞硫酸水溶液中常壓浸泡72小時左右。這一步驟對充分分離玉米漿和其他產物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由于使用了亞硫酸,造成在后續步驟中的液體和氣體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二氧化硫污染物。為此,中國專利申請200810051296公開了一種新的玉米淀粉生產中的浸泡方法,其中在加壓環境中浸泡玉米,浸泡液中使用了高濃度的蛋白酶和纖維素酶。該方法的特點是不使用而且也不能使用亞硫酸浸泡,因為其中所使用的市場銷售的蛋白酶和纖維素酶在PH中性乃至堿性的環境中才有高活性,在加了亞硫酸的pH酸性環境中活性很低乃至喪失,因而其具有減少二氧化硫污染和浸泡時間短的優點。但是,該方法也有如下缺點浸泡需要使用加壓容器,這對于該專利申請中以IOL 規模進行的試驗室測試來說是可行的,但是現在工廠生產中動輒以噸計的常壓浸泡罐,幾乎無法改造成加壓容器,需要全部更換,成本不菲而且造成了原有浸泡罐的浪費;加壓需要的運行和維護成本較高,而且加壓后比常壓運行多了一個事故隱患,即隨著設備的老化,加壓會引起壓力容器的爆炸,這對于安全生產被日益重視的今天,也是不容易推廣的;其中使用的蛋白酶和纖維素酶的用量較大,成本較高,而且這是長期的運行成本;其中使用了蛋白酶,造成蛋白質降解為水溶性多肽和氨基酸而流失,從而使得后續的玉米蛋白質產量大幅降低,極大減少了一個較高利潤的產品的產量。另外,雖然該方法浸泡時間短,但是由于目前國內玉米淀粉加工業普遍在較偏遠地區,場地充足,加之常壓浸泡罐便宜而且易于維護, 目前已經普遍采用大量浸泡罐并行運行來克服浸泡時間長的缺點。本發明人經過長期的研究并結合目前國內玉米淀粉加工業的實踐,發現采用亞硫酸浸泡的現有玉米深加工技術都只著重于治理液體中的二氧化硫,而無論胚芽的處理、纖維的獲得、蛋白的制備,還是最終獲得淀粉成品,都需要干燥機來干燥,干燥蒸發出的氣體
4含有較多二氧化硫被排除污染環境,因而發明了一套新的技術方案,在無需更換目前使用的浸泡罐等設備的情況下,首先,在浸泡過程中使用了本發明人發現的耐酸性纖維素酶,可以有效降低浸泡過程中亞硫酸的使用量,在保持浸泡效果的情況下,減少干燥蒸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其次,收集干燥蒸發出的氣體,通過本發明人組合設計的尾氣處理設備,不但使得氣體的熱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進一步脫除氣體中的二氧化硫,使得氣體排放中的二氧化硫濃度低于5mg/立方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的酶解玉米深加工的方法,其在使用常壓浸泡設備的情況下,通過加入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減少了亞硫酸的用量,從源頭上控制了二氧化硫氣體的產生,而且添加了新的干燥尾氣處理設備,不但充分利用了尾氣的熱能,而且基本上消除尾氣中的二氧化硫,使得對環境友好。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和新的干燥尾氣處理設備。具體而言,在第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酶解玉米深加工的方法,其包括在亞硫酸水溶液中浸泡清除雜質后的玉米子粒并將浸泡液經蒸發器蒸發成玉米漿,粗磨破碎浸泡得到的固體物并將粗磨破碎出的胚芽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干燥和榨油處理,精磨篩洗粗磨破碎出的胚乳并將精磨篩洗出的渣皮依次進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纖維,經分離機分離精磨篩洗得到的粗淀粉乳并將分離出的麩質水依次進行濃縮和干燥從而獲得蛋白粉,以及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加入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和,所述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經過脫硫處理。優選其中,所述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的過程中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不經過脫硫處理。因為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盡管中間步驟產生的仍舊會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硫,但是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的過程中產生的尾氣中二氧化硫已經非常少了。在本文中,廢水的處理可以根據背景技術部分公開的專利文獻來進行。然而,能用于工業生產的現有技術僅僅啟示了對玉米深加工中產生的廢水中二氧化硫污染物的處理, 沒有研究和實踐對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處理問題。而本發明人經長期研究和實踐發現,在浸泡罐中浸泡,只要浸泡罐是密封的,就不會往外排出氣體,即使不密封,也可以將浸泡罐排出的尾氣通過管道直接通入本發明的脫硫處理系統的脫硫塔中脫硫;其他除了干燥步驟產生的尾氣之外,其他部件如果不是密封的,由于溫度低,尾氣蒸發慢而數量少,尾氣也可通過管道直接通入本發明的脫硫處理系統的脫硫塔中脫硫,只是由于直接蒸發含亞硫酸的浸泡液,蒸發器蒸發的水蒸氣中二氧化硫的濃度很高,直接脫硫不損失亞硫酸太多,因此通常經冷凝后通過管道回流入浸泡罐;但是,干燥步驟中產生的尾氣量大,而且干燥蒸發出的尾氣中二氧化硫未達到可有效循環利用的含量。因此,本發明人首先通過在浸泡過程中加入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來有效降低亞
5硫酸的使用量,在不降低產品質量和產量的情況下,降低了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其次, 通過脫硫處理來進一步脫除尾氣中的二氧化硫,達到環境友好的效果。由于尾氣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從源頭已經減少,因此脫硫處理中的運行成本降低了,例如諸如NaOH溶液等堿液的消耗就減少了。在本文中,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指的是,粗磨破碎出的胚芽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干燥和榨油處理的過程中,精磨篩洗出的渣皮依次進行脫水和干燥的過程中,分離出的麩質水依次進行濃縮和干燥的過程中,以及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的過程中,任何一個、兩個、三個或全部過程中的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的過程中,干燥蒸發出的尾氣中二氧化硫含量已經低于一些非常嚴格的排放標準,因此可以不經過脫硫處理。因此,在本發明中,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優選指的是,除了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的過程中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之外的其余三個過程的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的匯聚。因此,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如果僅僅為了制備玉米淀粉而無論其他中間產物,則本發明提供了酶解制備玉米淀粉的方法,其包括在亞硫酸水溶液中浸泡清除雜質后的玉米子粒,粗磨破碎浸泡得到的固體物,精磨篩洗粗磨破碎出的胚乳,經分離機分離精磨篩洗得到的粗淀粉乳,以及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加入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并任選更優選地,所述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不經過脫硫處理。因為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盡管中間步驟產生的仍舊會含有較多的二氧化硫,但是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的過程中產生的尾氣中二氧化硫已經非常少了。本發明的耐酸性纖維素酶活性高,而且耐酸性環境而顯效,為了避免其高效水解而降低玉米纖維的產量,使用較少的該耐酸性纖維素酶,這樣還節約了運行成本。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述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量為1 12iu/g玉米子粒,優選為2 8IU/g玉米子粒,更優選為3 5IU/g玉米子粒。本發明的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可以有效減少亞硫酸的含量。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亞硫酸的濃度為0. 1 0.(w/w),優選為 0. 12 0. 2% (w/w),更優選為 0. 15 ~ 0. 18% (w/w)。延續使用目前已經在國內企業推廣使用的設備,則能大幅降低改造成本,也便于本發明的推廣。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述浸泡的壓強為常壓。這樣,可以延續使用包括現有浸泡罐在內的常壓設備。本發明的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浸泡所需的溫度和時間,提供了浸泡效率,并節約了能源。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述浸泡的溫度為38 60°C,優選為45 55°C,更優選為48 53°C。也優選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
6述浸泡的時間為35 70小時,優選為40 60小時,更優選為45 54小時。尾氣可以直接通入脫硫塔脫硫,但是由于尾氣中含有塵埃,而且尾氣溫度較高,容易造成下游設備老化,直接進入脫硫塔將浪費能源,而且容易堵塞脫硫塔。因此,在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所述脫硫處理包括將所述尾氣依次通過洗滌塔、風機、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和脫硫塔。洗滌塔通過噴淋水,吸收塵埃。尾氣經過風機調節速度夠通入蒸發器的蒸氣管中,而浸泡液流過蒸氣管表面,從而加熱將浸泡液蒸發成玉米漿。因此也優選,所述蒸發器將從其排出的尾氣溫度降低至30 60°C,優選為40 55°C,更優選為45 50°C。 這樣可以更有效率地節約能源。在第二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該酶可以在本發明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應用。優選本發明第二個方面提供的是由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在第三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編碼本發明第二個方面所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基因。根據DNA重組技術,根據已知的氨基酸序列可以容易地設計出基因。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優選所述基因的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在第四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包含本發明第三個方面所述的基因的載體,優選是表達載體。當前已經有許多載體商品化了,通過轉化、轉染或者其他基因重組手段可以將本發明第三個方面所述的基因導入載體中。在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中,優選的載體是 pPICZ α A質粒,其是酵母表達載體。在第五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轉化或轉染了本發明第四個方面所述的載體的宿主細胞。該宿主細胞可用于表達本發明第二個方面所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本發明第五個方面的宿主細胞優選是酵母,更優選是畢赤酵母,最優先是畢赤酵母GS115。在第六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制備本發明第二個方面所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的方法,其包括在適宜表達的條件下,培養本發明第五個方面所述的細胞,并純化表達出的本發明第二個方面所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在第七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用于玉米深加工中的脫硫處理系統,其包括洗滌塔、 風機、蒸發器和脫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滌塔包括,能通入玉米深加工中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的通入孔、能通入冷凝水的噴淋孔、篩板、排水孔和與所述風機的進氣口通過管道相連的排氣孔;所述風機的出氣口與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的進氣口通過管道相連;和,脫硫塔包括與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的出氣口通過管道相連的進氣孔,能通入堿液的通水孔,排水孔和掃氣孔。優選在本發明第七個發面的脫硫處理系統中,通入孔位于洗滌塔下半部分,排氣孔位于洗滌塔上半部分,這樣有利于尾氣通過篩板接觸噴淋下來的水;噴淋孔優選位于洗滌塔的頂部,這樣有利于水自上而下更有效地與尾氣接觸;篩板上有孔,優選均勻分布有孔,另外洗滌塔中有一個或多個(如,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平行排列的篩板,優選篩板排列在通入孔和排氣孔之間的位置上,這樣有利于水均勻下落從而更有效地與尾氣接觸;和 /或,排水孔位于洗滌塔下半部分比通入孔低的位置,優選位于洗滌塔的底部,這樣當洗滌
7塔中的水面要淹過通入孔時,可以將其中的水排出,如排到現有技術所述的廢水處理系統中去。優選在本發明第七個發面的脫硫處理系統中,蒸發器的蒸氣管呈迂回形狀,這樣更利于擴大接觸面而增加蒸發效率。優選在本發明第七個發面的脫硫處理系統中,進氣孔位于脫硫塔中堿液(如, NaOH溶液)液面的下面,優選位于脫硫塔下半部分,從而使尾氣通過堿液脫硫;排氣孔位于脫硫塔中堿液(如,NaOH溶液)液面的上面,優選位于脫硫塔上半部分,防止堿液從排氣孔流出;和/或,排水孔位于脫硫塔下半部分,優選位于脫硫塔的底部,這樣在堿液液面過高或者堿液PH值被中和成7左右的時候,排出液體,通過通水孔補充堿液。本發明第七個方面的脫硫處理系統可以用在玉米深加工中。因此,在第八個方面, 本發明提供了本發明第七個方面的脫硫處理系統在玉米深加工方法中的應用,優選在本發明第一個方面的方法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降低氣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對環境有益;減少亞硫酸的用量,降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浸泡的時間,提高浸泡的效率,節約時間和能源; 能夠工業規模使用,不降低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可以延用當前國內企業使用的設備,降低設備更新成本,更便于推廣。為了便于理解,以下將通過具體的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地描述。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具體實例和附圖僅是為了說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范圍的限制。顯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文說明,在本發明的范圍內對本發明做出各種各樣的修正和改變,這些修正和改變也納入本發明的范圍內。另外,本發明引用了公開文獻,這些文獻也是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發明,它們的全文內容均納入本發明進行參考,就好像它們的全文已經在本發明說明書中重復敘述過一樣。
圖1顯示了玉米深加工過程的流程圖。圖2顯示了本發明的脫硫處理過程的流程圖。圖3顯示了本發明的脫硫處理系統的示意圖,其中,洗滌塔1包括,能通入尾氣A 的通入孔11、能通入冷凝水B的噴淋孔12、篩板13、排水孔14和與風機2的進氣口 21通過管道相連的排氣孔15 ;風機2的出氣口 22與蒸發器3的蒸氣管31的進氣口 32通過管道相連;而且,脫硫塔4包括與蒸發器3的蒸氣管31的出氣口 33通過管道相連的進氣孔42, 能通入堿液D的通水孔42,排出經中和而對環境無害的廢液F的排水孔43和高于液面E的排氣孔44,其能排出對環境無害的廢氣G。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本文將通過具體的實施例來描述發明。如未特別指明之處,可根據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悉的《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第三版)(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I^ress)、《玉米淀粉工業手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等手冊以及本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中所列的方法來實施。另外,實施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設備及其部件除有特別說明外,均可通過商業途徑從市場上購買。
8
實施例1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克隆和純化根據本發明人長期篩選得到的一株耐酸性青霉菌(Penicillium purporogenum), 通過商業途徑委托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克隆出了多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0:1所示的纖維素酶基因,其編碼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 :2所示的纖維素酶,并根據常規方法按照正常讀框克隆到酵母分泌表達載體pPICZaA(可購自^witrogen公司)上并轉化入畢赤酵母GS115株(可購自^witrogen公司),經PCR和測序檢驗正確后,將表達陽性的酵母克隆返還本發明人。根據hvitrogen的廠商說明,將酵母克隆(單菌落)接種于25mL BMGH培養基,于 30°C、250rpm振搖培養至0D600達到5。然后離心,棄上清,將酵母菌體重懸于IOOmL BMMH 培養基中,于30°C、250rpm振搖培養,期間每M個小時加入終濃度為(ν/ν)的甲醇,共進行3天。然后,離心收集上清液(約IOOmL),冰浴加入硫酸銨達到80 %飽和度,冰浴鹽析 6小時,15000rpm離心15分鐘,沉淀重溶于20mL 25mM Bis-tris緩沖液(pH5. 5),在25mM Bis-tris緩沖液(pH5.幻中透析過夜。將透析過的液體上樣于Q Sepharose Fast Flow層析柱(購自GE Healthcare),以含O 0. 3M NaCl的Bis-tris緩沖液(ρΗ5· 5)進行梯度洗脫,收集其中最大的峰,經SDS-PAGE檢測分子量正確并進行蛋白定量,由此獲得耐酸性纖維素酶液。將顏色標記的 AZCL-HE-纖維素(可購自 Megazyme International Ireland, Ltd.)懸浮于0. IM不同pH值(pH4. 0 6. 5)的檸檬酸緩沖液中,配成含AZCL-HE-纖維素 0. 2% (w/w)的溶液。向200ul新鮮配制的AZCL-HE-纖維素的溶液中加入2oul不同稀釋度的上述純化的酶液,于50°C、500rpm震蕩孵育20分鐘,,然后以3000rpm離心5分鐘,取上清液間徹595nm處的吸光度,以纖維素酶標準品為對照,計算酶活性。結果如表1所示, 表明本發明的酶能夠耐酸起效。表1本發明的酶對不同pH的纖維素的酶活性
權利要求
1.酶解制備玉米淀粉的方法,其包括在亞硫酸水溶液中浸泡清除雜質后的玉米子粒, 粗磨破碎浸泡得到的固體物,精磨篩洗粗磨破碎出的胚乳,經分離機分離精磨篩洗得到的粗淀粉乳,以及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加入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
2.酶解玉米深加工的方法,其包括在亞硫酸水溶液中浸泡清除雜質后的玉米子粒并將浸泡液經蒸發器蒸發成玉米漿,粗磨破碎浸泡得到的固體物并將粗磨破碎出的胚芽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干燥和榨油處理,精磨篩洗粗磨破碎出的胚乳并將精磨篩洗出的渣皮依次進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纖維,經分離機分離精磨篩洗得到的粗淀粉乳并將分離出的麩質水依次進行濃縮和干燥從而獲得蛋白粉,以及將分離出的淀粉依次進行洗滌、脫水和干燥從而獲得淀粉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加入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和,所述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經過脫硫處理。
3.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加入量為1 12IU/g玉米子粒,優選為2 8IU/g玉米子粒,更優選為3 5IU/g玉米子粒;和/或,所述亞硫酸水溶液中亞硫酸的濃度為0. 1 0.(w/w),優選為0. 12 0. 2% (w/w),更優選為 0. 15 0. 18% (w/w)。
4.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的壓強為常壓;所述浸泡的溫度為38 60°C,優選為45 55°C,更優選為48 53°C;和/或,所述浸泡的時間為35 70 小時,優選為40 60小時,更優選為45 M小時。
5.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硫處理包括將所述尾氣依次通過洗滌塔、風機、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和脫硫塔。
6.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發器將從管束干燥機排出的尾氣溫度由75 95°C降低至30 60°C,優選為40 55°C,更優選為45 50°C。
7.如下(a)或(b)的耐酸性纖維素酶,(a)由SEQ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組成的纖維素酶;(b)上述(a)中的氨基酸序列經過取代、缺失和/或添加一個或幾個氨基酸而得到的耐酸性的纖維素酶。
8.編碼權利要求7所述的耐酸性纖維素酶的基因,其載體、宿主細胞或制備方法。
9.用于玉米深加工中的脫硫處理系統,其包括洗滌塔、風機、蒸發器和脫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滌塔包括,能通入玉米深加工中干燥步驟之任一、任何組合或全部所蒸發出的尾氣的通入孔、能通入冷凝水的噴淋孔、篩板、排水孔和與所述風機的進氣口通過管道相連的排氣孔;所述風機的出氣口與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的進氣口通過管道相連;和,脫硫塔包括與所述蒸發器的蒸氣管的出氣口通過管道相連的進氣孔,能通入堿液的通水孔,排水孔和排氣孔。
10.權利要求9所述的處理系統在玉米深加工方法(優選權利要求2 6之任一所述的方法)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屬于酶發酵技術領域,其提供了酶解玉米深加工的方法,其包括在亞硫酸水溶液中加入耐酸性纖維素酶,和對干燥步驟所蒸發出的尾氣經過脫硫處理。另外,本發明還提供了基于上述方法的酶解制備玉米淀粉的方法以及耐酸性纖維素酶和脫硫處理系統等。
文檔編號C12N5/10GK102433368SQ201110349930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8日
發明者劉鑫, 劉鴻, 曹洪, 馬吉銀 申請人:寧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