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制備技術,具體是一種七子餅茶成形模具。
技術背景
傳統的餅茶模具在茶葉壓制時需要復雜的工序,首先是由操作人員把茶葉放入布袋,揉捻布袋成圓形,再把布袋捻緊,之后才可以把它放入壓機內壓制。由于人工每次揉捻布袋的方法、力度不能保證一致,所以壓制成形后的餅茶外形規則就不會統一,使得成品合格率下降,反工的茶葉產品量大,既浪費了工時和各方面能耗,又給茶葉的外形質量造成大幅度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七子餅茶成形模具,它不但能實現簡單投料、成形和脫模工序,更能準確統一完成餅茶成品的外形尺寸,大大提高生產率和成品合格率。
本發明的餅茶成形模具由模具外腔、模具座子、脫模外圈、脫模芯子、復位彈簧,推動油缸、模具壓頭組成,模具外腔連接在模具座子上、脫模芯子置于模具外腔的中間,脫模外圈置于模具外腔和脫模芯子之間,脫模芯子、脫模外圈與模具外腔同心,復位彈簧裝于脫模芯子與脫模外圈之間,復位彈簧的上端連接脫模外圈,下端連接脫模芯子,模具座子底部裝有推動油缸,推動油缸連接脫模芯子底部,模具壓頭置于模具外腔上部。
本發明的七子餅茶成形模具不但能實現簡單投料、成形和脫模工序,更能準確統一完成餅茶成品的外形尺寸,大大提高成品合格率。采用這一種方式生產時,不但減少了人工勞動力,也免除了傳統餅茶壓制時的裝袋、揉袋、緊袋等幾個復雜人工合成工序,大大提高了茶品衛生標準和生產率。是傳統餅茶壓制的替代生產工具。
圖1是本發明的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結構示意圖(脫餅狀態剖開圖)。
圖2是本發明的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結構示意圖(壓餅狀態剖開圖)。
圖3是本發明的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結構外形示意圖。圖中,1 一模具壓頭,2—模具外腔,3—模具座子,4一脫模外圈,5—脫模芯子,6—復位彈簧,7—油缸螺孔,8—油缸孔, 9-固定槽,10—模具外腔內部凹陷的部分為模腔,11 一脫模到位的限位臺階。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由模具外腔2、模具座子3、脫模外圈4、脫模芯子5、復位彈簧6,推動油缸、模具壓頭1等組成,模具外腔2通過螺絲連接在模具座子3 上、脫模芯子5 (T字形)置于模具外腔2的中間,與模具外腔同心,脫模外圈4置于模具外腔2和脫模芯子5之間,復位彈簧6裝于脫模芯子5與脫模外圈4之間,復位彈簧的上端連接脫模外圈,下端連接脫模芯子,模具座子3的底部裝有推動油缸,推動油缸連接脫模芯子 5的底部,模具壓頭1置于模具外腔2的上部。模具壓頭通過固定槽9與壓機連接固定。
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當模具壓頭1離開下模具時,把茶葉原料投入模具中的模腔10,投料完成之后把模具壓頭1與模腔10合上。此時整個模具的工作情況和結構如圖2 所示。適當加壓之后移出模具壓頭1,由底部的推動油缸穿過油缸孔8向上推動脫模芯子 5,由于復位彈簧6的彈力支撐作用,此時的脫模外圈4跟隨脫模芯子5同時向上推出,脫模外圈4的上端到達模具外腔2的上口時,被模具外腔2內部的脫模到位限位臺階11限住不再上升,而這時的底部推動油缸還要推著脫模芯子5壓回復位彈簧6,繼續往上升出25毫米才可安全脫模成功。取出成形的茶成品后,使推動油缸向下收回脫模芯子5和脫模外圈4。
權利要求
1. 一種七子餅茶成形模具,其特征在于由模具外腔、模具座子、脫模外圈、脫模芯子、復位彈簧,推動油缸、模具壓頭組成,模具外腔連接在模具座子上、脫模芯子置于模具外腔的中間,脫模外圈置于模具外腔和脫模芯子之間,脫模芯子、脫模外圈與模具外腔同心,復位彈簧裝于脫模芯子與脫模外圈之間,復位彈簧的上端連接脫模外圈,下端連接脫模芯子,模具座子底部裝有推動油缸,推動油缸連接脫模芯子底部,模具壓頭置于模具外腔上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一種七子餅茶成形模具。由模具外腔、模具座子、脫模外圈、脫模芯子、復位彈簧,推動油缸、模具壓頭組成,模具外腔連接在模具座子上、脫模芯子置于模具外腔的中間,脫模外圈置于模具外腔和脫模芯子之間,脫模芯子、脫模外圈與模具外腔同心,復位彈簧裝于脫模芯子與脫模外圈之間,復位彈簧的上端連接脫模外圈,下端連接脫模芯子,模具座子底部裝有推動油缸,推動油缸連接脫模芯子底部,模具壓頭置于模具外腔上部。其不但能實現簡單投料、成形和脫模工序,更能準確統一完成餅茶成品的外形尺寸,減少了人工勞動力,也免除了傳統餅茶壓制時的裝袋、揉袋、緊袋等幾個復雜人工合成工序,大大提高了茶品衛生標準和生產率。
文檔編號A23F3/06GK102511574SQ20111043810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3日
發明者黃一峰 申請人:黃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