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到保健飲品,它是用普洱茶加中草藥制成的具有解毒、解署的清熱涼茶。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人們工作節(jié)奏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喝酒的人群在不斷減少,喜愛喝清涼飲料的人數(shù)在逐漸增多,工作之余喝點用普洱茶加含有解署清火功能中藥材制成的清熱涼茶,能幫助人們消除疾病有利身體健康。人體在出汗過多時,體內(nèi)礦物質丟失頗多,從而導致身體虛弱、精神怠倦,表情淡漠等癥狀,嚴重時還可以產(chǎn)生肌肉痙攣,循環(huán)障礙,重則昏迷、直至發(fā)生意外。所以在盛夏酷暑或長期在炎熱中工作和運動的人們,渴時須多喝點清涼飲料,以補充因大量出汗而喪失的水份,從而調(diào)節(jié)肌體酸堿平衡、迅速恢復體液,精力充沛,現(xiàn)公開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希望能給人們生活帶來福音。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它主要選用普洱茶為主料加一些中藥材其中由菊花、槐花、甘草等組成,各種藥材和普洱茶用量份數(shù)為:普洱茶3——5份菊花2——4份槐花3——5份甘草8——10份白糖10——15份純凈水500——1000份上述藥材中的菊花味微辛、甘、苦,性微寒,能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平肝陽,解毒。槐花味苦、性微寒,歸肝、大腸經(jīng),入血斂降,體輕微散,具有涼血止血,清肝瀉火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歸十二經(jīng),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痙以至抗癌等藥理作用。在中醫(yī)上,甘草補脾益氣,滋咳潤肺,緩急解毒,調(diào)和百藥。普洱茶作為一種富于神奇色彩的傳統(tǒng)飲料,是中國茶葉史上震古爍今的茶品。它作為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癥的克星,它產(chǎn)自云南邊疆,陳香陳韻。它所含化學成份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等,它外表色澤褐紅或棕紅色,條索肥嫩,緊結,內(nèi)質湯色紅濃有陳香,滋味醇和,回甘滑爽。普洱茶能調(diào)節(jié)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調(diào)節(jié)人體,自然平衡體內(nèi)機能,因而有強身和美容的效果。事實醫(yī)學證明:茶葉中的茶多酚能促進乙醇代謝,對肝臟有保護作用,使乙醇代謝能正常順利進行。喝茶能增加血管收縮功能,茶堿具有利尿作用,能促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夕卜,減少酒醉后的危害。飲茶還可以補充酒精水解所需的維生素C,興奮被酒精麻醉的大腦中樞,因而起到解酒作用。普洱茶與中草藥結合,充分展示各成份的藥用特性,經(jīng)常服用能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具體研制方法如下:先稱取菊花2-4份、槐花3-5份、甘草8-10份、白糖10_15份、純凈水500-1000份,一起放在容器中,用火煮沸,時間5分鐘,再燜5分鐘,然后加入普洱茶3-5份,進行浸泡,當溫度下降至50度左右將茶液用紗布趁熱過濾,最后將濾液裝罐即可飲用。本發(fā)明的原料全部純天然配制,不加任何防腐劑,口感以微甜,有天然花香味。本清熱涼茶為飲料,對大人、老人、兒童都能適用,特別在盛夏季節(jié)飲用,是一種理想的解署飲料。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本實施例中清熱涼茶,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原料制備而成,菊花2份槐花3份甘草8份白糖10份純凈水500份,一起放在容器中,用火煮沸,時間5分鐘,再燜5分鐘,然后加入普洱茶3份,進行浸泡,當溫度下降至50度左右將茶液用紗布趁熱過濾,最后將濾液裝罐即可飲用。實施例2本實施例中清熱涼茶,由以下重量份數(shù)原料制備而成,菊花4份槐花5份甘草10份白糖15份純凈水1000份,一起放在容器中,用火煮沸,時間5分鐘,再燜5分鐘,然后加入普洱茶3份,進行浸泡,當溫度下降至50度左右將茶液用紗布趁熱過濾,最后將濾液裝罐即可飲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它主要選用普洱茶為主料加一些中藥材其中由菊花、槐花、甘草等組成,各種藥材和普洱茶用量份數(shù)為: 普洱茶3—5份菊花2—4份 槐花3——5份甘草8——10份 白糖10——15份純凈水500——1000份。
2.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先稱取菊花2-4份、槐花3-5份、甘草8-10份、白糖10-15份、純凈水500-1000份,一起放在容器中,用火煮沸,時間5分鐘,再燜5分鐘,然后加入普洱茶3-5份,進行浸泡,當溫度下降至50度左右將茶液用紗布趁熱過濾,最后將濾液裝罐即可飲用 。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清熱涼茶的制作方法,具體研制方法如下先稱取菊花2-4份、槐花3-5份、甘草8-10份、白糖10-15份、純凈水500-1000份,一起放在容器中,用火煮沸,時間5分鐘,再燜5分鐘,然后加入普洱茶3-5份,進行浸泡,當溫度下降至50度左右將茶液用紗布趁熱過濾,最后將濾液裝罐即可飲用。本發(fā)明的原料全部純天然配制,不加任何防腐劑,口感以微甜,有天然花香味。
文檔編號A23F3/14GK103238690SQ20121003714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10日
發(fā)明者吳舒克 申請人:吳舒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