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面條生產組合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12227閱讀:29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面條生產組合設備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
背景技術
對于面條的制作加工大致分為和面一壓面一卷面一切面等幾個步驟,通過上述步驟最終獲得成型的面條。如果按照傳統加工方式,對每一個步驟進行人工加工,整個過程不僅耗時耗力,而且獲得的面條數量非常少。雖然能夠滿足以家庭為單位的較少食用量,但是無法滿足面條加工企業的大規模生產。目前針對手工制作面條效率低下的問題,市場上已有壓面機、切面機等生產設備。在一定程度上雖然緩解了面條加工企業的生產壓力,但是由于現有設備功能較為單一,所以仍然面臨著面條生產效率低下的問題。以壓面機和切面機為例,在壓面機生產之前,首 先需要獲得揉制好的面團,由于企業對于面團有獨立的生產設備,所以獲得的面團或許會從一個車間運送到另一個車間,在面團運輸的過程中由于路程相對較長,無法保證面團不會受到污染;其次在面團放入壓面機之后,通過壓面機獲得的面皮為了方便下一步驟的加工,需要對面皮進行相應的卷繞,卷繞成型后的面皮再次被運輸到相應的車間進行面皮的切割;最終獲得成型的面條。通過上述對現有技術的描述不難看出,采用生產設備若想要獲得最終成型的面條,需要對每一個生產設備采取人工上料以及人工取料的過程。若對上料取料的過程進行時間累加計算,對于生產效率是一個不小的影響和制約。同時,上料和取料采用人工運輸的方式也同樣耗費著人力的合理利用。再者,現有生產設備由于相互獨立,每一個設備需要一套動力生成裝置,對于長時間不間斷生產的面條加工企業在能耗上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也就是說現有的功能單一的面條生產設備,為企業的生產成本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能夠有效的將和面、壓面、卷面以及切面機整合在一個設備上,并且只提供一套動力生成裝置即可,是面條生產不僅效率高,而且降低能能耗。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包括設置在機架內部的驅動裝置,以及設置在機架外部的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通過動力傳輸機構連接的電動機和減速器,所述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分別通過第一傳輸機構、第二傳輸機構、第三傳輸機構以及第四傳輸機構與減速器連接;所述減速器包括外殼、轉軸組和減速齒輪組,其中轉軸組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減速齒輪組包括一級減速齒輪和二級減速齒輪;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三轉軸的軸線屬于同一條直線,第一轉軸與第三轉軸的相對端間隔設置且在同一孔中各自設有軸承,第一轉軸與第三轉軸的分離端分別伸出所述外殼并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所述第二轉軸貫穿所述外殼,且兩端均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第二轉軸的軸線平行于第一轉軸和第三轉軸的軸線;所述一級減速齒輪對應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相對于第一轉軸減速,所述二級減速齒輪對應設置在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上,第三轉軸相對于第二轉軸減速;所述第一轉軸伸出機殼的一端上分別通過所述動力傳輸機構與電動機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一傳輸機構與和面機連接;所述第三轉軸伸出機殼的一端上分別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壓面機連接,以及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卷皮機連接;與第三轉軸同側伸出機殼的第二轉軸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切面機連接;所述壓面機的出料口與卷皮機的入料口對應設置,所述卷皮機的出料口與切面機的入料口對應設置。進一步,所述動力傳輸機構為電動機皮帶輪包括電動機主動皮帶輪和電動機從動皮帶輪,電動機主動皮帶輪與電動機的動力輸出軸連接,電動機從動皮帶輪與第一轉軸連接。
·
進一步,所述和面機包括設有入料口、出料口的和面桶,以及位于和面桶中心軸線上的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和垂直攪拌軸間隔設置的攪拌翅,所述攪拌軸貫穿和面桶的兩端并通過軸承座與和面桶連接,所述和面桶與所述機架固定;攪拌軸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一傳輸機構包括和面機主動皮帶輪以及和·面機從動皮帶輪,和面機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一轉軸連接,和面機從動皮帶輪與所述攪拌軸連接。進一步,所述和面機與減速器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和面機主動皮帶輪套接在第一轉軸上并形成間隙配合,離合器則對應和面機主動皮帶輪設置在第一轉軸上,用于連接或斷開和面機與減速器之間的傳動關系。進一步,所述攪拌翅在攪拌軸上至少設置有三排。進一步,所述壓面機包括外部設有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壓面機座,以及安裝在壓面機座內部的擠壓裝置;所述擠壓裝置包括一組平行設置的內壓輥和外壓輥,內壓輥與外壓輥之間留有間隙,外壓輥上設置位移調節機構,用于調節外壓輥與內壓輥之間的間隙;所述內壓輥的一端與外壓輥通過齒輪傳動連接,內壓輥的另一端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二傳輸機構包括壓面機主動鏈輪和壓面機從動鏈輪,壓面機主動鏈輪與減速器的第三轉軸連接,壓面機從動鏈輪與所述內壓輥連接。進一步,所述卷皮機包括面皮傳輸機構和卷皮機構,其中,面皮傳輸機構包括覆蓋有輸送帶且相互平行的主動輥以及從動輥組,卷皮機構包括卷皮輥以及支承架,支承架固定在輸送帶末端的兩側,支承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夾角,支承架的下端靠近輸送帶末端的位置處設有限位部件,所述卷皮輥的兩端搭設在支承架上且與從動輥組平行,卷皮輥的初始位置通過限位部件的限位處于支承架的下端,卷皮輥可沿支承架的支承面上下滾動;卷皮輥與輸送帶之間以面皮為介質保持接觸;所述主動輥的一端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三傳輸機構包括輸送帶主動皮帶輪和輸送帶從動皮帶輪,輸送帶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三轉軸連接,輸送帶從動皮帶輪與所述主動輥連接。進一步,所述切面機包括設有出料口與入料口的面刀支座以及面刀,所述面刀包括刀墩、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其中,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各自包括有輥軸和等間隔設置在輥軸上的環狀刀片,兩個輥軸相互平行并且分別通過軸承與刀墩連接,兩個輥軸之間通過切刀齒輪連接;所述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上的環狀刀片相互嵌入,相鄰兩個環狀刀片的側面形成間隙配合,主動切刀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從動切刀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從動切刀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主動切刀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所述主動切刀輥軸的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四傳輸機構包括切面機主動皮帶輪和切面機從動皮帶輪,切面機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二轉軸連接,切面機從動皮帶輪與所述輥軸連接。進一步,所述切面機與減速器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切面機主動皮帶輪套接在第二轉軸上并形成間隙配合,所述離合器對應切面機主動皮帶輪設置在第二轉軸上,用于連接或斷開切面機與減速器之間的傳動關系。進一步,所述機架上設有物料堆積平臺,該物料堆積平臺的位置位于切面機的出料口處。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將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同時設置在一個機架上,并且通過各自的傳輸機構分別與減速器連接,再由減速器與電動機連接,最終在一臺設備上實現了面條從和面到切面的整套制作程序,同時還能夠保證僅使用一套動力生成裝置就能夠帶動上述的各項生產設備,以此達到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能耗的目的。


圖I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中減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中和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和面機中攪拌翅的分布圖;圖5是本發明中壓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5的傳動結構示意圖;圖7-圖9是本發明中卷皮機的工作狀態圖;圖10是卷皮機中轉臂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圖10的A-A剖視圖;圖12是本發明中切面機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切面機中面刀的結構示意圖;圖14是圖13的B— B剖視圖;圖15是切面機中主動切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16是切面機中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軸向剖視圖;圖17是切面機中主動切刀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核心思路是,在一個機架上同時設置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通過各自的傳輸機構共同與一個動力生成裝置連接,以此實現同步工作的目的,進而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為面條生產企業節約成本。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參見圖1,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包括設置在機架I內部的驅動裝置,也就是的動力生成裝置,以及設置在機架I外部的和面機3、壓面機4、卷皮機6以及切面機7。驅動裝置包括通過動力傳輸機構連接的電動機2和減速器8。和面機3、壓面機4、卷皮機6以及切面機7分別通過第一傳輸機構、第二傳輸機構、第三傳輸機構以及第四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在本發明中驅動裝置包括的電動機為現有電動機,而減速器8則是本發明中的重點所在。減速器8的具體結構如下參見圖2,減速器8包括外殼、轉軸組和減速齒輪組,其中轉軸組包括第一轉軸801、第二轉軸802和第三轉軸803,減速齒輪組包括一級減速齒輪和二級減速齒輪。關于轉軸組第一轉軸801和第三轉軸803的軸線屬于同一條直線,第一轉軸801與第三轉軸803的相對端間隔設置且在同一孔中各自設有軸承,第一轉軸801與第三轉軸803的分離端分別伸出所述外殼并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第二轉軸802貫穿外殼并且伸出外殼的兩端均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第二轉軸802的軸線平行于第一轉軸801和第二轉軸802的軸線。 關于減速齒輪組一級減速齒輪包括一級主動齒輪812和一級從動齒輪811,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一轉軸801和第二轉軸802上,第二轉軸802相對于第一轉軸801減速;二級減速齒輪包括二級主動齒輪822和二級從動齒輪821,分別對應設置在第二轉軸802和第三轉軸803上,第三轉軸803相對于第二轉軸802減速。轉軸組與各部分裝置的對應連接第一轉軸801伸出機殼的一端通過動力傳輸機構與電動機2連接,同時還通過第一傳輸機構與和面機3連接;第三轉軸803伸出機殼的一端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壓面機4連接,同時還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卷皮機6連接;與第三轉軸803同側伸出機殼的第二轉軸802 —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切面機7連接。動力傳輸機構為電動機皮帶輪包括電動機主動皮帶輪和電動機從動皮帶輪800,電動機主動皮帶輪與電動機的動力輸出軸連接,電動機從動皮帶輪800與第一轉軸801連接。以此電動機2提供的原始動力通過減速器8的各級傳動帶動各部分裝置的同步工作。在本發明中,為了滿足面條制作的連續性,所以壓面機4的出料口與卷皮機6的入料口通過面皮連接,卷皮機6卷繞成形的面皮卷與切面機7通過面皮連接。如圖I中所示,卷皮機6的輸送帶下部設置有接面盒5,該接面盒5用于盛放壓面機及輸送帶掉下的碎面削。下面分別對和面機3、壓面機4、卷皮機6以及切面機7進行詳細描述參見圖3和圖4,和面機3包括設有入料口的和面桶313,以及位于和面桶313中心軸線上的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314和垂直攪拌軸314間隔設置的攪拌翅315。攪拌翅315在攪拌軸314上至少可以設置三排,但攪拌翅315的設置并不僅僅局限于這一形式,依照具體生產需求調整即可。攪拌軸314貫穿和面桶313的兩端,通過軸承座311與和面桶313連接。和面桶313在工作狀態時,通過鎖緊銷312與軸承座311鎖緊;當和面桶313結束工作后,放松鎖緊銷312將和面桶313翻轉使入料口向下,將和好的面團倒出即可。和面桶313與機架I之間可以通過軸承座311固定。這樣使得攪拌軸314與和面桶313之間、和面桶313與機架I之間只需通過軸承座311就能夠同時完成兩種連接方式,為整個設備的制作節省了材料,簡化了設備結構。結合和面機3的結構進一步說明與減速器8的連接關系和面機3中攪拌軸314的一端通過第一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而第一傳輸機構包括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以及和面機從動皮帶輪302,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與減速器8的第一轉軸801連接,和面機從動皮帶輪302與攪拌軸314連接。由于和面是整個面條生產的準備過程,所以和面可以與后續生產分開單獨進行。為了不對后續制面設備的工作產生影響,所以在和面機3與減速器8之間設置了離合器831。此時,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需要套接在第一轉軸801上并與之形成間隙配合,而離合器831對應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則應當固定在第一轉軸801上。當和面機3開始工作時,離合器831與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嚙合,實現和面機3與減速器831之間傳動關系的聯通;當和面機3結束工作時,離合器831和面機主動皮帶輪301分離,也就使得和面機3與減速器831之間傳動關系及時斷開。參見圖5和圖6,壓面機4包括壓面機座413以及安裝在壓面機座413內部的動力裝置和擠壓裝置,壓面機座413外部設有入料口和出料口。其中,擠壓裝置包括一組壓輥,分別為內壓輥415和外壓輥414。外壓輥414與內壓輥415各自的輥軸426相互平行。所 以外壓棍414的棍面與內壓棍415相對設置。內壓棍415的棍軸426 —端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實現傳動,第二傳輸機構的外部罩有保護盒421 ;內壓輥415的輥軸426另一端則與外壓輥414的輥軸426之間通過傳動齒輪420實現傳動連接,傳動齒輪420的外部罩有起保護作用的齒輪盒419。由于壓輥的設置是為了讓面團通過并壓制成面皮,所以內壓輥415與外壓輥414之間留有間隙。為了進一步壓制面皮的能力,故在外壓輥414的輥軸上設置有位移調節機構,該位移調節機構包括設置在外壓輥414輥軸兩端的軸承座418、設置在兩個軸承座418下方的導軌、以及與兩個軸承座418對應設置的兩個相同偏心輪424。兩個偏心輪424通過偏心輪軸425實現同軸連接,兩個偏心輪424上至少有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點位置對應相同,這樣的設置保證了兩個偏心輪424在轉動時位置完全相同。其中,偏心輪424的圓周與軸承座418的側面相抵;兩個偏心輪424通過偏心輪軸425同步轉動,兩個軸承座418通過兩個偏心輪424沿導軌同步位移。為了方便調整軸承座418的位移量,偏心輪軸425的一端設有偏心輪手柄423。由于軸承座418的對應設置了完全相同的兩個偏心輪424,所以對偏心輪軸425轉動調解時,外壓輥414不會發生偏移,保證了面皮成型的薄厚均勻。對外壓輥414的具體調節過程如下當偏心輪手柄423的旋轉方向與外壓輥414相對時,軸承座418被偏心輪424推擠,進而外壓輥414沿導軌向內壓輥415位移,外壓輥414與內壓輥415之間的間隙縮小;當偏心輪手柄423的旋轉方向與外壓輥414相背時,上述過程反向進行,最終外壓輥414與內壓輥415之間的間隙增大。由于面團在壓制面皮的過程中,面皮容易粘連在壓輥的輥面上,以至于面皮成型不均勻或者根本無法形成面皮,所以在外壓輥414與內壓輥415相背轉動的出口位置分別設置有刮片411。該刮片411的一邊通過刮橋412與壓面機座413固定,另一邊則與相應壓輥的輥面接觸。刮片411的寬度與壓輥的輥面寬度相同。刮片411與壓輥接觸的一邊設置為銳角。這樣,刮片411就能夠輕易將粘連在壓輥上的面皮從壓輥上剝離下來。結合壓面機4的結構進一步說明與減速器8的連接關系。壓面機4中內壓輥415的一端與外壓輥414通過齒輪420傳動連接,該齒輪420外罩有齒輪盒419 ;內壓輥415的另一端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第二傳輸機構包括壓面機主動鏈輪401和壓面機從動鏈輪402,壓面機主動鏈輪401與減速器8的第三轉軸803連接,壓面機從動鏈輪402與內壓輥415連接。參見圖7至圖9,自動面皮卷繞裝置包括固定在卷皮支座619上的面皮傳輸機構和卷皮機構。其中,面皮傳輸機構包括傳動棍以及覆蓋在傳動棍上的輸送帶615,傳動棍包括相互平行的主動輥616和從動輥組。由于從動輥組與輸送帶615之間具有摩擦力,所以能夠與主動輥616保持同步轉動。主動輥616對應輸送帶615輸送方向的首端,從動輥組則是對應輸送帶615輸送方向的末端。卷皮機構是包括卷皮輥612以及支承架611,支承架611通過卷皮支座619固定在輸送帶615輸送方向末端的兩側,支承架611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夾角。為了在卷繞過程中不讓面皮在卷皮輥612上壓得太緊,所以將支承架611下段設置為直線形、上段設置為弧形的結構。支承架611的下段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為30°,上段與水平面之間的夾角從30°漸變到15°。卷皮輥612的兩端則是搭設在支承架611上,方便在卷繞過程中卷皮輥612沿支承架611進行滾動位移。卷皮輥612與從動輥組始終保持平行。為了保持卷皮輥612 在支承架611上滾動位移的穩定性,所以在支承架611相對的一側設有滑道,該滑道的軌跡與支承架611相同,卷皮輥612的兩端便搭設在該滑道上。在卷皮的過程中,卷皮輥612通過滑道沿支承架611的支承面進行上下滾動位移。由于卷皮輥612為圓柱體,同時也因為支承架611與水平面之間形成了一定的夾角,所以在未進行卷繞的狀態下,卷皮輥612通過自身的重力位于支承架611的下端。同時,為了保證卷皮輥612不會脫離支承架611滾落到輸送帶615上,在支承架611的下端靠近輸送帶615末端的位置處設有一段限位部件,也就是彎曲部610,該彎曲部610的彎曲處與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輥612外圓周相切。在整個卷繞過程中,卷皮輥612與輸送帶615之間以面皮為介質始終保持接觸。為了能夠讓面皮在工作時,更加順利的完成整個過程的自動上卷,所以面皮傳輸機構還設置了弓I導機構,該引導機構的具體結構如下如圖10和圖11所示,引導機構包括兩個相同的轉臂613。為了使兩個轉臂613實現同步工作,兩個轉臂613之間通過兩個相互平行的拉桿621連接,兩個轉臂613對應設置在兩個拉桿621的兩端,通過六角螺母622的旋緊實現拉桿621拉緊固定轉臂613的目的。兩個轉臂613對應設置是指兩個轉臂613上至少有三個不屬于同一直線上的點,其位置相同且對應。為了保證面皮輸送機構的順利傳輸,兩個轉臂613之間的距離一定是大于輸送帶615的帶寬。為了節省空間兩個轉臂613之間的距離稍大于輸送帶615的帶寬即可。轉臂613具有引導功能其重點在于結構的設置。轉臂613包括三個頂點,其中兩個頂點之間呈一個內凹的弧形。轉臂613上的三個頂點分別對應套接有從動棍組中的從動輥617。轉臂613位于從動輥617的兩端,三個從動輥617均與轉臂613形成間隙配合。轉臂613上還設置有支承軸614,該支承軸614的兩端伸出轉臂613通過支承座623固定在卷皮支座619上。由于轉臂613上設置有支承軸614,所以轉臂613可帶動從動輥617繞支承軸614同步轉動。將轉臂613上弧形的一側與主動輥616相對定為轉臂613轉動的初始位置;而轉臂613上弧形的一側與主動輥616相背則定位轉臂613轉動的結束位置。為了實現轉臂613帶動面皮傳輸機構對面皮的引導工作,所以在轉臂613位于初始位置時,轉臂613弧形一側對應覆蓋的輸送帶615與位于初始位置的卷皮輥612外圓周形成局部包裹,被局部包裹的卷皮輥612外圓周占卷皮輥612整體的1/2左右。當轉臂613位于結束位置時,轉臂613上覆蓋的輸送帶615為平直狀態,與卷有面皮的卷皮輥612相切。由于輸送帶615的長度一定,所以轉臂613在轉動的初始位置,通過卷皮輥612的卡位會自行繃緊限位。但是當卷繞開始后,則必須對轉臂613采用一定的限位裝置,目的是為了防止轉臂613的過度轉繞。采取的措施是,在卷皮支座619上固定一個限位銷,限位銷的位置處于轉臂613弧形一側的轉動軌跡上,以此便能夠限制轉臂613轉動的結束位置。卷皮機6的工作過程當面皮卷繞初始時,輸送帶615會承載面皮的端頭進入輸送帶615被包裹的卷皮輥612之間,面皮通過轉臂613的弧形一側引導上升,直至面皮的端頭位于初始位置卷皮輥612的上方。此時,面皮雖然脫離引導,但 是由于初速度和重力的共同作用,面皮實現了在卷皮輥612上的初步卷繞。在面皮卷繞的過程中,要使面皮自動卷繞,即卷繞在卷皮輥612上的面卷能夠轉動,則輸送帶615與面卷之間需要產生一個轉動力矩,并且該轉動力矩應當大于卷皮輥612在支承架611上的滾動阻力。所以支承架611相對水平面傾斜設置,這樣才能夠使面卷與輸送帶615之間始終具有摩擦力。隨著面卷的不斷增大,面卷對輸送帶615的摩擦力也會增加;由于面卷的半徑增大,轉動力矩也在變大;同時由于面卷重量增大,卷皮輥612在支承架611上的滾動阻力也會增大。因為轉動力矩是圓周力與面卷半徑的乘積,所以轉動力矩比滾動阻力增加速度要快得多。因此,將支承架611傾斜設置為面皮的自動卷繞提供了必要條件。結合卷皮機6的結構進一步說明與減速器8的連接關系。卷皮機6中主動棍616的一端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第三傳輸機構包括輸送帶主動皮帶輪601和輸送帶從動皮帶輪602,輸送帶主動皮帶輪601與減速器8的第三轉軸803連接,輸送帶從動皮帶輪602與所述主動輥616連接。參見圖5,為了在有限的空間中擱置已卷好的面皮卷,可在機架I上設置支架417。同時,卷好的面皮卷可能會經過再次壓制,以獲得筋道、爽滑的口感,所以支架417對應設置在壓面機4的入料口處。為了方便面皮卷進行再次壓制,支架417與壓面機4的入料口之間可設置引導槽416。參見圖12,切面機7包括面刀支座712以及面刀711,其中面刀支座712上設有出料口與入料口。面刀711則通過緊固螺釘713與面刀支座712連接,也就是說面刀711相對于面刀支座712為可拆卸狀態,如果面刀711在工作過程中損壞能夠方便整體更換。參見圖13和圖14,面刀711包括刀墩719、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其中,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各自包括有輥軸和等間隔設置在輥軸上的環狀刀片。兩個輥軸相互平行并且分別通過軸承與刀墩719連接,主動切刀717輥軸的兩端通過滾動軸承714與刀墩719連接,從動切刀718輥軸的兩端則通過滑動軸承715與刀墩719連接。兩個輥軸之間則是通過切刀齒輪716連接,以此實現相對轉動。主動切刀717輥軸的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實現傳動,用于提供整個切面機7的動力源。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上的環狀刀片相互嵌入,相鄰兩個環狀刀片的側面形成間隙配合。主動切刀717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從動切刀718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從動切刀718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主動切刀717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值得說明的是,本發明中刀片之所以設置為環狀,是為了隨著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的相對轉動,面皮能夠被連續不間斷的滾切,最終所獲面條的長度可再根據生產或者用戶需要自行剪切。整個過程方便簡單,面條長短形狀也能夠人為的進行控制。對于最重要的剪切部件,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中的輥軸與刀片的結合方式包括兩種,一種為整體結構,另一種為組合結構,具體如下由于從動切刀718與上述主動切刀717形狀相同,所以在此以主動切刀717的結構為例進行說明。參見圖15和圖16,主動切刀的整體結構由于在主動切刀717的輥軸722上等間隔設置環形凹槽724,相鄰環形凹槽724也就是刀槽之間會形成環形槽壁,該環形槽壁即為環狀刀片723,所以環狀刀片723與輥軸722為一個整體。為了使環狀刀片723能夠相互嵌入,環形凹槽724的寬度應當略大于環狀刀片723的厚度,同時主動切刀717上的環狀刀片723與從動切刀718的環狀刀片723形成間隙配合。在實際生產中,環形凹槽724的寬 度大于環狀刀片723的厚度約有5絲左右。這樣設置的目的是為了,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上的環狀刀片723不僅能夠相互嵌入,而且不會產生過大的間隙,以免切出的面條變不夠光滑產生毛刺。參見圖16,相互嵌入的環狀刀片723,嵌入的深度為I. 5mm-2mm。同時環狀刀片723的外圓周與相對的環形凹槽724底部之間留有間隙,該間隙一定大于待切面皮的厚度。參見圖17,主動切刀的組合結構主動切刀717的輥軸722為一端設有棱臺,另一端設有旋入輥軸722軸心的圓螺母726,該圓螺母726的帽檐直徑大于輥軸722的軸徑。由于環狀刀片723套接在輥軸722上并位于圓螺母726的帽檐與棱臺之間,所以帽檐和棱臺的設置起到了限位的目的。相鄰兩個環狀刀片723之間設有墊片725。環狀刀片723通過圓螺母726的旋緊以及帽檐與棱臺的限位固定在輥軸722上。由于有墊片725的緩沖,當圓螺母726旋緊時,不會對環狀刀片723造成過度擠壓,甚至變形。當然相鄰兩個環狀刀片723之間的間距相等,并且該間距一定大于環狀刀片723的厚度。通過對主動切刀717和從動切刀718結構上的介紹可知,當面皮從機架的入料口進入相對轉動的切刀之間時,由于主動切刀717與從動切刀718上環狀刀片之間形成了間隙配合,所以面皮很容易被切斷。又因為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也就是在整體結構中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相對的環形凹槽底部之間留有間隙,在組合結構中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相對的墊片之間留有間隙,并且間隙大于面皮的厚度,所以面皮通過滾動剪切后形成的面條不會明顯改變厚度,保證了面條本身的厚度。由于對于面條形狀的需求不同,所以本發明中的面刀I包括多種不同形狀的刀片可進行更換,以便獲得不同形狀的面條,具體如下面條的截面為矩形環狀刀片的外圓周和棍軸的外圓周均為光滑連續的外圓周面,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上環狀刀片相互嵌入的位置為矩形。當面皮經過相互轉動的主動刀片和從動刀片之間后,會產生截面為矩形的面條。面條的截面為圓形將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設置為截面為半圓的環形凹槽,該半圓環形凹槽的直徑與環狀刀片厚度相等,與環狀刀片對應的輥軸外圓周則對應設置為互補的半圓環形凹槽,并且環狀刀片外圓周的兩側與輥軸的外圓周相抵,相抵處形成一個完整的圓形。當面皮經過相互轉動的主動刀片和從動刀片之間后,會產生圓柱形面條。面條的截面為菱形將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設置為截面為鈍角的環形凹槽,與環狀刀片對應的輥軸外圓周則設置有對稱的鈍角環形凹槽,并且環狀刀片外圓周的兩側與輥軸的外圓周相抵,相抵處形成菱形。當面皮經過相互轉動的主動刀片和從動刀片之間后,會產生菱形面條。上邊所說的兩種面條,即截面為圓形的面條與截面為菱形的面條,由于需要環狀刀片外圓周的兩側與輥軸的外圓周相抵,所以之前所說的環狀刀片外圓周與輥軸外圓周之間的間隙是指,面條能夠通過的槽型通道。參見圖14,由于面皮本身具有一定粘性,在由主動刀片和從動刀片滾動剪切后,很可能在輥軸的外圓周上產生粘連。為了使面條能夠與切刀順利及時的分離,以便完成連續的切面加工,所以針對切刀設置了切刀刮梳721。該切刀刮梳721的包括梳座和梳齒,其中,切刀刮梳721的梳座通過刮橋720與刀墩719固定連接,梳齒則與環狀刀片之間的輥軸外圓周相接觸。并且為了充分的對起到進行刮梳,切刀刮梳721的梳齒個數與環狀刀片之間的間隔個數相同。同時為了能夠更好的達到面條與切刀的分離,切面刮梳上的梳齒與輥軸圓周接觸的一側呈銳角。 結合切面機7的結構進一步說明與減速器8的連接關系。切面機7中主動切刀717中輥軸的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減速器8連接,第四傳輸機構包括切面機主動皮帶輪701和切面機從動皮帶輪702,切面機主動皮帶輪701與減速器8的第二轉軸802連接,切面機從動皮帶輪702與主動切刀717的輥軸連接。在切面過程中,切面可單獨進行工作或停止工作,所以在切面機7與減速器8之間設置了離合器832。此時,切面機主動皮帶輪701需要套接在第二轉軸802上形成間隙配合,而離合器832對應切面機主動皮帶輪701則應當固定在第二轉軸802上。當切面機7開始工作時,離合器832與切面機7主動皮帶701輪嚙合,實現切面機7與減速器8之間傳動關系的聯通;當切面機7結束工作時,離合器832與切面機主動皮帶輪701分離,使切面機7與減速器8之間傳動關系及時斷開。在卷皮機6中有卷皮支座619,該卷皮支座619固定在面刀支座712的上方,所以卷皮機6固定在切面機7的上方。在機架I上設有物料堆積平臺,物料堆積平臺的位置位于切面機7的出料口處,用于承接切好的面條。以上為本發明中各個設備的結構以及與減速器8之間的連接關系描述。現對本發明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細說明首先,在和面機3中加入面粉、水等原料,開始進行面團的攪拌生成。此時和面機3的轉速以達到和面的質量要求而定。攪拌一段時間后,獲得面團。其次,將和好的面團從壓面機4的入料口中放入,經過壓面機4的壓制面團成為面皮。壓制之前可對壓面機4壓輥之間的間隙進行調整,以獲得所需面皮厚度。再次,由于壓面機4的出料口對應設置在卷皮機6的入料口處,所以壓制好的面皮通過卷皮機6中輸送機構的輸送,以及引導機構的引導,面皮將自動卷饒至卷皮輥上。在獲得合適大小的面皮卷后,將面皮卷切斷取下。最后,將面皮卷的端頭喂入切面機7的入料口中,通過切刀的滾動切斷,最終獲得成型面條,面條最終的長短可通過用戶的需要自行剪切。在本發明中,和面機3的轉速是以達到和面質量而定,壓面機4、卷皮機6以及切面機7之間的速度是相互匹配的。通過減速器8的減速傳動,卷皮機6輸送帶的線速度與壓面機4出面皮的速度一致。上述過程中,由于切面機7在切面皮時需要與壓面機4的最后一道壓皮程序同時進行。也就是說,放在支架417上的面卷,經過壓面機6再次壓制掉落在卷皮機6的輸送帶上,當面皮被輸送至輸送帶末端時,面皮可不經過卷皮直接掉入切面機7的兩切刀間,自動切制面條。由此可以看出,為了達到上述生產流程,壓面機4、卷皮機6以及切面機7三者線速度應一至,才不會在產生過程中造成面皮的堆積或拉斷。由于壓面機4中的壓輥、卷皮機6中的傳動輥以及切面機7中的切刀直徑各不相同,因此它們的轉速是不相同的。為達到本發明中各裝置所需轉速要求,故將各裝置均與減速器8進行傳 動連接,以此實現速度統一,并簡化了傳動。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不應視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應當以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為準。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包括設置在機架內部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外部設有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所述驅動裝置包括通過動力傳輸機構連接的電動機和減速器,所述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分別通過第一傳輸機構、第二傳輸機構、第三傳輸機構以及第四傳輸機構與減速器連接;所述減速器包括外殼、轉軸組和減速齒輪組,其中轉軸組包括第一轉軸、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減速齒輪組包括一級減速齒輪和二級減速齒輪;所述第一轉軸和第三轉軸的軸線屬于同一條直線,第一轉軸與第三轉軸的相對端間隔設置且在同一孔中各自設有軸承,第一轉軸與第三轉軸的分離端分別伸出所述外殼并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所述第二轉軸貫穿所述外殼,且兩端均通過軸承與外殼連接,第二轉軸的軸線平行于第一轉軸和第三轉軸的軸線;所述一級減速齒輪對應設置在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上,第二轉軸相對于第一轉軸減速,所述二級減速齒輪對應設置在第二轉軸和第三轉軸上,第三轉軸相對于第二轉軸減速;所述第一轉軸伸出機殼的一端上分別通過所述動力傳輸機構與電動機連接,以及通過所述第一傳輸機構與和面機連接;所述第三轉軸伸出機殼的一端上分別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壓面機連接,以及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卷皮機連接;與第三轉軸同側伸出機殼的第二轉軸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切面機連接;所述壓面機的出料口與卷皮機的入料口對應設置,所述卷皮機的出料口與切面機的入料口對應設置。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傳輸機構為電動機皮帶輪包括電動機主動皮帶輪和電動機從動皮帶輪,電動機主動皮帶輪與電動機的動力輸出軸連接,電動機從動皮帶輪與第一轉軸連接。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和面機包括設有入料口、出料口的和面桶,以及位于和面桶中心軸線上的攪拌機構,該攪拌機構包括攪拌軸和垂直攪拌軸間隔設置的攪拌翅,所述攪拌軸貫穿和面桶的兩端并通過軸承座與和面桶連接,所述和面桶與所述機架固定;攪拌軸的其中一端通過第一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一傳輸機構包括和面機主動皮帶輪以及和面機從動皮帶輪,和面機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一轉軸連接,和面機從動皮帶輪與所述攪拌軸連接。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和面機與減速器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和面機主動皮帶輪套接在第一轉軸上并形成間隙配合,離合器則對應和面機主動皮帶輪設置在第一轉軸上,用于連接或斷開和面機與減速器之間的傳動關系。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翅在攪拌軸上至少設置有三排。
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壓面機包括外部部設有入料口和出料口的壓面機座,以及安裝在壓面機座內部的擠壓裝置;所述擠壓裝置包括一組平行設置的內壓輥和外壓輥,內壓輥與外壓輥之間留有間隙,外壓輥上設置位移調節機構,用于調節外壓輥與內壓輥之間的間隙;所述內壓輥的一端與外壓輥通過齒輪傳動連接,內壓輥的另一端通過第二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二傳輸機構包括壓面機主動鏈輪和壓面機從動鏈輪,壓面機主動鏈輪與減速器的第三轉軸連接,壓面機從動鏈輪與所述內壓輥連接。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皮機包括面皮傳輸機構和卷皮機構,其中,面皮傳輸機構包括覆蓋有輸送帶且相互平行的主動輥以及從動輥組,卷皮機構包括卷皮輥以及支承架,支承架固定在輸送帶末端的兩側,支承架與水平面之間形成夾角,支承架的下端靠近輸送帶末端的位置處設有限位部件,所述卷皮輥的兩端搭設在支承架上且與從動輥組平行,卷皮輥的初始位置通過限位部件的限位處于支承架的下端,卷皮輥可沿支承架的支承面上下滾動;卷皮輥與輸送帶之間以面皮為介質保持接觸;所述主動輥的一端通過第三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三傳輸機構包括輸送帶主動皮帶輪和輸送帶從動皮帶輪,輸送帶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三轉軸連接,輸送帶從動皮帶輪與所述主動輥連接。
8.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機包括設有出料口與入料口的面刀支座以及面刀,所述面刀包括刀墩、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其中,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各自包括有輥軸和等間隔設置在輥軸上的環狀刀片,兩個輥軸相互平行并且分別通過軸承與刀墩連接,兩個輥軸之間通過切刀齒輪連接;所述主動切刀和從動切刀上的環狀刀片相互嵌入,相鄰兩個環狀刀片的側面形成間隙配合,主動切刀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從動切刀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從動切刀環狀刀片的外圓周與主動切刀輥軸的外圓周之間留有間隙;所述主動切刀輥軸的一端通過第四傳輸機構與所述減速器連接,所述第四傳輸機構包括切面機主動皮帶輪和切面機從動皮帶輪,切面機主動皮帶輪與減速器的第二轉軸連接,切面機從動皮帶輪與所述輥軸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切面機與減速器之間設有離合器,所述切面機主動皮帶輪套接在第二轉軸上并形成間隙配合,所述離合器對應切面機主動皮帶輪設置在第二轉軸上,用于連接或斷開切面機與減速器之間的傳動關系。
10.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設有物料堆積平臺,該物料堆積平臺的位置位于切面機的出料口處。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面條生產組合設備,屬于食品加工設備。由于在同一個機架上設置了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機架的內部還設有包括減速器的驅動裝置。通過各自的傳輸機構,和面機、壓面機、卷皮機以及切面機分別通過各自對應的傳輸機構與減速器連接,再由減速器與電動機連接,最終在一臺設備上實現面條的整套制作程序,同時還能夠保證使用一套動力生成裝置就能夠帶動上述的各項生產設備,以此達到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耗的目的。
文檔編號A23L1/16GK102754770SQ20121026496
公開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7日
發明者伍元林 申請人:四川五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绥中县| 什邡市| 日喀则市| 霍邱县| 石首市| 万安县| 邛崃市| 南乐县| 西乌珠穆沁旗| 盐源县| 兴海县| 疏勒县| 宝鸡市| 兰考县| 宾阳县| 梨树县| 尼勒克县| 彰化市| 信宜市| 营口市| 黄冈市| 崇仁县| 体育| 邵东县| 和顺县| 惠州市| 红河县| 太和县| 河南省| 隆子县| 繁峙县| 蕉岭县| 多伦县| 湖南省| 阿拉尔市| 贺兰县| 五常市| 汶上县| 鲁甸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