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藥食同源涼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保健飲品范圍,特別涉及一種藥食同源涼茶。
背景技術:
早在距今近千年的北宋時期,江西民間就有食涼茶治療和預防感冒的習慣,說明涼茶藥用作用很早就被發現,特別是再與其它中藥材的配合,藥用作用會更加明顯,現在市面上涼茶種類很多,也各具特色,也各有各自的局限性,但涼茶比市面上普遍的碳酸飲料要好很多是大家的共識,因此,涼茶被評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最濃厚的根源,代表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沉積的養生文化,因此,大力發展涼茶是符合國家飲料結構調整的產業政策,開發涼茶產品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滿足市場的需要。 傳統涼茶一般包括下列中藥材,金銀花,蒲公英,菊花,魚腥草,薄荷,比如專利200510080294. 4。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涼茶配方,能在“下火”“清熱”的基礎上,對四時感冒,苦、臭、干、咽喉腫痛,煙酒過多,胸悶腹脹,熬夜上火,引起的一些輕微功能性障礙癥狀(未病),通過飲用“涼茶”迅速得到緩解和康復。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藥食同源涼茶,是由金銀花、蒲公英、菊花、魚腥草、薄荷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涼茶增加夏至草(I)中藥材。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藥食同源涼茶,其特征在于是按如下重量比例配制而成,金銀花50g,蒲公英30g,菊花50g,夏至草20g (I),魚腥草20g,薄荷IOg.金銀花性味甘,寒。歸經歸肺、心、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用于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蒲公英性味苦、甘,寒。歸經歸肝、胃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用于疔瘡腫毒,乳癰,瘰癘,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菊花性味甘、苦,微寒。
歸經歸肺、肝經。功能主治撒風清熱,平肝明目。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魚腥草性味辛,微寒。歸經歸肺經。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用于肺癰吐膿,痰熱喘咳,熱痢,熱淋,癰腫瘡毒。薄荷性味辛,涼。歸經歸肺、肝經。功能主治宣散風熱。清頭目,透疹。用于風熱感冒,風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風疹,麻疹,胸脅脹悶。夏至草性味味辛;微苦;性寒歸經歸肝經功能主治養血活血;清熱利濕。主月經不調;產后瘀滯腹痛;血虛頭昏;半射不遂;跌打損傷;水腫;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瘡癰;凍瘡;牙痛;皮疹瘙癢
具體實施例方式選取優質金銀花,蒲公英,菊花,夏至草,魚腥草,薄荷,按下列重量或重量配比金銀花50g,蒲公英30g,菊花50g,夏至草20g (I),魚腥草20g,薄荷10g,加入藥材100的水浸泡4小時,煎煮I小時,濾取濾液備用。具體實施例選取備用的濾液,按一比一的比例與涼茶混合后就制成本發明的涼茶。
權利要求
1.一種藥食同源涼茶,是由金銀花、蒲公英、菊花、魚腥草、薄荷配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涼茶增加夏至草(I)中藥材。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藥食同源涼茶,其特征在于是按如下重量比例配制而成, 金銀花50g,蒲公英30g,菊花50g,夏至草20g (I),魚腥草20g,薄荷IOg.。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藥食同源涼茶配方,本涼茶采用下列中藥材金銀花、蒲公英、菊花、夏至草、魚腥草、薄荷,按一定比例配制開發出的一種防病以未然、防治兼施的功能性飲品,本涼茶能在“下火”“清熱”的基礎上緩解和康復下列輕微功能性障礙癥狀(未病),(1)四時感冒,(2)苦、臭、干、咽喉腫痛,(3)煙酒過多,(4)胸悶腹脹,(5)熬夜上火,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飲品中的佳品。
文檔編號A23F3/34GK102934720SQ20121049061
公開日2013年2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8日
發明者楊少雄 申請人:楊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