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A、萎凋,將鮮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陽光下照射一定時間至其呈現發蔫狀;B、復活,將萎凋后的茶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陰暗環境下,使其重新呈現鮮潤狀;C、初揉,將經過復活的茶葉揉捻至茶汁略出止;D、再次萎凋;E、復揉;F、風干,在15~35℃的溫度下,進行風力干燥。采用本發明,由于實行生態的加工方法,沒有使茶鮮葉中具有的干物質受損或變質,只是微量流失,因此,既有利于提高茶葉的品質,又具有提神醒腦,祛火,且有助于抗菌的保健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通常,我們制茶的方法是:將茶鮮葉依次進行殺青、揉捻、理條和烘干后即可,在此過程中,我們需要采用加熱的手段配合進行,這樣,在去除水分同時,也會導致茶鮮葉中的干物質大量減少,甚至受損或變質,如茶鮮葉中的氨基酸、多糖、有機酸、類脂類、色素和維生素等,從而影響了茶葉的品質和功能。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能避免茶鮮葉中干物質大量減少,甚至受損或變質的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
[0004]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A、萎凋,將鮮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陽光或具有陽光特性的光線下照射一定時間,溫度保持在10?35°C之間,至其呈現發蔫狀;B、復活,將上述經過第一次萎凋的茶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陰暗且具有一定濕度的環境下,使其重新呈現鮮潤狀;C、初揉,將經過至少一次萎凋和復活的茶葉揉捻至茶汁略出止;D、再次萎凋,將經過初揉的茶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陽光或具有陽光特性的光線下照射一定時間,溫度保持在10?35°C之間,至其呈現發蔫狀;E、復揉,將經再次萎凋的茶葉揉捻至茶汁略出止;F、風干,在15?35°C的溫度下,進行風力干燥。
[0005]所述的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萎凋和復活時應保持茶葉處于透風狀。
[0006]所述的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風干應在自然環境下進行。
[0007]采用本發明,由于實行生態的加工方法,沒有使茶鮮葉中具有的干物質受損或變質,只是微量流失,因此,既有利于提高茶葉的品質,又具有提神醒腦,祛火,且有助于抗菌的保健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08]下面結合具體的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它包括下列步驟:
一、萎凋,將鮮葉抖散攤開后(放置的地方應保持茶葉上下透風)置于陽光(如室外)或具有陽光特性的光線下照射一定時間,溫度保持在10?35°C之間,時間以不超過5小時為宜,至其呈現發蔫狀;如果溫度超過35°C,則應立即停止照射并采取降溫措施。
[0009]二、復活,將上述經過第一次萎凋的茶葉抖散攤開后(放置的地方應保持茶葉上下透風)置于陰暗且具有一定濕度的環境下(如夜晚室外露天環境),時間以不超過5小時為宜,使其重新呈現鮮潤狀(表面有露水狀);
三、重復上述萎凋和復活各一次或一次以上(也可不進行此步驟);
四、初揉,將經過二次萎凋和復活的茶葉采用手工揉捻至茶汁略出止;五、再次萎凋(同上述萎凋方法一致);
六、復揉,將經再次萎凋的茶葉采用手工揉捻(比初揉力度加大)至茶汁略出止;
七、風干,在15?35°C的溫度和自然環境下,進行自然風干至含水量在5?8%。
【權利要求】
1.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列步驟:A、萎凋,將鮮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陽光或具有陽光特性的光線下照射一定時間,溫度保持在10?35°C之間,至其呈現發蔫狀;B、復活,將上述經過第一次萎凋的茶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陰暗且具有一定濕度的環境下,使其重新呈現鮮潤狀;C、初揉,將經過至少一次萎凋和復活的茶葉揉捻至茶汁略出止;D、再次萎凋,將經過初揉的茶葉抖散攤開后,置于陽光或具有陽光特性的光線下照射一定時間,溫度保持在10?35°C之間,至其呈現發蔫狀;E、復揉,將經再次萎凋的茶葉揉捻至茶汁略出止;F、風干,在15?35°C的溫度下,進行風力干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萎凋和復活時應保持茶葉處于透風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葉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風干應在自然環境下進行。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704381SQ201310600261
【公開日】2014年4月9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方振翔, 陸少諱, 陸少坎, 陸杰星 申請人:浙江芹陽茶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