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及其制備方法

文檔序號:462075閱讀:396來源:國知局
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及其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該結構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0%(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50%(重量)以上。本發明還提供上述結構油脂的一種制備方法。本發明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其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和Sn-2位的棕櫚酸均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櫚酸的同時補充二十碳四烯酸,符合脂肪的母乳化方向,可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以及其他需要補充二十碳四烯酸的食品或保健品中。
【專利說明】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食用油脂,具體涉及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油脂即脂肪或甘油三酯(簡稱甘三酯),由甘油與三個脂肪酸酯化而成,其中位于中間位的脂肪酸稱為Sn-2位脂肪酸,位于兩端的脂肪酸稱為Sn-1,3位脂肪酸。結構油脂是指在特定位置上具有特定脂肪酸的油脂。
[0003]人乳脂肪中的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具有高度特異性的位置分布,該特異性結構對營養的有效吸收具有重要意義。人乳中棕櫚酸(C16:0)是主要的飽和脂肪酸,占人乳中總脂肪酸的20-25%,其中70-75%的棕櫚酸在甘油三酯的Sn_2位酯化。
[0004]人體胰脂肪酶系統以高度位置特異性處理甘油三酯,脂解作用主要在Sn-1和Sn-3位發生,產生兩個游離脂肪酸和一個2-單酸甘油酯。單酸甘油酯吸收好,與其組成脂肪酸無關,相反,游離脂肪酸的吸收則取決于其化學結構。游離單不飽和脂肪酸和游離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吸收好;游離長鏈飽和脂肪酸(如棕櫚酸)的吸收相對較低,原因是游離長鏈飽和脂肪酸的熔點高于體溫,以及在腸道酸性環境下傾向于與鈣或鎂形成脂肪酸皂。研究表明,棕櫚酸在甘油三酯的Sn-2位上比在Sn-1,3位上,更容易消化吸收。
[0005]傳統嬰幼兒配方食品(如配方奶粉)中的脂肪主要來自牛乳和植物油。牛乳與人乳的脂肪含量相當,約為3.8%,但人乳中的脂肪與牛乳中的脂肪的成分是不同的,主要有以下兩方面:一是脂肪酸組成的不同;二`是甘油三酯的結構不同,即脂肪酸在甘油骨架上的分布不同。牛乳中存在的棕櫚酸主要是在Sn-1和Sn-3位酯化,而Sn_2位主要被不飽和脂肪酸所占據。同樣,常見植物油中存在的棕櫚酸主要是在Sn-1和Sn-3位酯化,而Sn_2位主要被不飽和脂肪酸所占據。
[0006]除了營養作用外,與用配方食品喂養的嬰兒相比,母乳喂養的嬰兒對脂肪和鈣的吸收更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母乳中的脂肪酶是具有活性的,但配方奶粉中的脂肪酶因加工過程的殺菌而失去活性;二是母乳中含有較高的在甘油三酯的Sn-2位的棕櫚酸。
[0007]對于用配方食品喂養的嬰兒,鈣的利用度取決于配方食品的組成,如上所述,甘油三酯的消化包括Sn-1和Sn-3位的脂解,形成游離脂肪酸和2-單酸甘油酯。當棕櫚酸位于Sn-1,3位時,則棕櫚酸作為游離脂肪酸釋放,其傾向于形成不溶性鈣皂;相反,在人乳中,在Sn-2位酯化的棕櫚酸則不會形成鈣皂。因此,用含有高水平的Sn-1,3位棕櫚酸的配方食品喂養的嬰兒鈣的吸收率較低,排出的糞便中鈣較多。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容易便秘,但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嬰兒就容易便秘;而且,鈣皂與糞便硬度呈正相關,配方食品喂養的嬰兒的糞便硬度明顯高于母乳喂養的嬰兒。
[0008]二十碳四烯酸(ARA)屬于n-6系列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由于二十碳四烯酸(ARA)是許多二十碳衍生物(如前列腺素E、前列環素、血栓烷A和白三烯等物質)的前體,因此,二十碳四烯酸(ARA)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益智健腦、提高視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加血管彈性、降低血液黏度、調節血細胞功能、調節血脂和血糖、保護皮膚、抗炎癥、預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為人乳汁的天然成分,二十碳四烯酸(ARA)對嬰兒的神經及其生理的發育必不可少,對嬰幼兒的生長發育以及大腦和視網膜的功能完善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被認為是人類早期發育的必需營養素。在正常人體內,二十碳四烯酸(ARA)可通過亞油酸部分轉化生成得到,但是此類途徑轉化效率極低,且必須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嬰幼兒、兒童及中老年體內的此類酶活性很低,造成二十碳四烯酸(ARA)的合成受到阻礙,因此,通過外界攝入補充二十碳四烯酸(ARA),對于嬰幼兒及酶活性低的中老年人尤為重要。
[0009]1999年,中國衛生部正式批準二十碳四烯酸(ARA)為營養強化劑,到2001年底已有近百個國家批準了二十碳四烯酸(ARA)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GB10765《嬰兒配方食品》中規定,如果嬰兒配方食品中添加了二十二碳六烯酸(22:6n-3),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二十碳四烯酸(20:4n-6)。在GB1076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也將二十碳四烯酸(ARA)作為可選擇添加成分。在GB1488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營養強化劑使用標準》中,也規定了花生四烯酸可用于兒童用調制乳粉,其使用量不大于1% (占總脂肪酸的百分比)。

【發明內容】
[0010]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以及這種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這種結構油脂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櫚酸的同時補充二十碳四烯酸(ARA)。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11]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0% (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50% (重量)以上。
[0012]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0% (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50% (重量)以上。
[0013]本發明還提供上述結構油脂的一種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0014](I)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15]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所述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1:1至5:1 ;
[0016](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17](3)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18]通過酶法酯交換反應,將原料油脂中部分Sn-1脂肪酸和部分Sn-3位脂肪酸置換為二十碳四烯酸,從而增加所得結構油脂中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含量;同時,由于原料油脂中部分在Sn-1和Sn-3位的棕櫚酸被置換出來,因此所得結構油脂中在Sn_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比例提高。
[0019]優選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I 一 8%,反應溫度為60 - 75°C,反應時間為I 一 6小時。步驟(1)的酶法酯交換反應可在無溶劑體系中進行。
[0020]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0021]優選步驟(3)中,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
[0022]優選步驟(3)中,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23]上述原料油脂可以是棕櫚油、豬油和牛油中的一種或其中多種的混合物。棕櫚油中總棕櫚酸約占總脂肪酸的43.4% (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櫚酸約占總棕櫚酸的14.5%(重量);豬油中總棕櫚酸約占總脂肪酸的23.9% (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櫚酸約占總棕櫚酸的67.3% (重量);牛油中總棕櫚酸約占總脂肪酸的26.7% (重量),其中在Sn-2位的棕櫚酸約占總棕櫚酸的17% (重量)。優先選用豬油作為原料油脂。
[0024]上述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可以是游離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中的一種或其中多種的混合物。采用游離二十碳四烯酸作為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時,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是游離脂肪酸;采用二十碳四烯酸甲酯作為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時,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是脂肪酸甲酯;采用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作為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時,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是脂肪酸乙酯。
[0025]本發明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其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和Sn_2位的棕櫚酸均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在提供Sn-2位棕櫚酸的同時補充二十碳四烯酸,符合脂肪的母乳化方向,可用 于嬰幼兒配方食品中以及其他需要補充二十碳四烯酸的食品或保健品中。
【具體實施方式】
[0026]實施例1
[0027]本實施例中,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28](1)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29]上述原料油脂是豬油,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2:1。
[0030]進行反應時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混合,反應過程中可進行攪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31]本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5%,反應溫度為70°C,反應時間為3小時。
[0032](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33]本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
[0034](3)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該副產物為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35]在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可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性能更優的結構油脂。
[0036]制得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該結構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2% (重量) ,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71% (重量)。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2%(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71% (重量)。
[0037]上述過濾方法、離心方法、蒸餾方法、脫色處理、脫臭處理等均可采用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0038]實施例2
[0039]本實施例中,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40](I)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41]上述原料油脂是棕櫚油,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2:1。
[0042]進行反應時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混合,反應過程中可進行攪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43]本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8%,反應溫度為60°C,反應時間為3小時。
[0044](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45]本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
[0046](3)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該副產物為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47]在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可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性能更優的結構油脂。
[0048]制得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該結構油脂中,在Sn-1, 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3% (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52% (重量)。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3%(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52% (重量)。
[0049]上述過濾方法、離心方法、蒸餾方法、脫色處理、脫臭處理等均可采用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0050]實施例3
[0051]本實施例中,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52](I)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53]上述原料油脂是豬油,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3:1。
[0054]進行反應時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混合,反應過程中可進行攪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55]本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1%,反應溫度為75°C,反應時間為6小時。
[0056](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57]本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
[0058](3)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該副產物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59]在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可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性能更優的結構油脂。
[0060]制得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該結構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5% (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72% (重量)。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5%(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72% (重量)。
[0061]上述過濾方法、離心方法、蒸餾方法、脫色處理、脫臭處理等均可采用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0062]實施例4
[0063]本實施例中,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64](1)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65]上述原料油脂是棕櫚油和牛油的混合物(其中棕櫚油和牛油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游離二十碳四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甲酯的混合物(其中游離二十碳四烯酸和二十碳四烯酸甲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5:1。
[0066]進行反應時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混合,反應過程中可進行攪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67]本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2%,反應溫度為65°C,反應時間為4小時。
[0068](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69]本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
[0070](3)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該副產物為游離脂肪酸和脂肪酸甲酯),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71 ] 在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可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性能更優的結構油脂。
[0072]制得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該結構油脂中,在Sn-1,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8% (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60% (重量)。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8%(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60% (重量)。
[0073]上述過濾方法、離心方法、蒸餾方法、脫色處理、脫臭處理等均可采用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0074]實施例5
[0075]本實施例中,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76](1)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
[0077]上述原料油脂是豬油和牛油的混合物(其中豬油和牛油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的混合物(其中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重量各占一半),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1:1。[0078]進行反應時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混合,反應過程中可進行攪拌,使其混合更加充分。
[0079]本步驟(1)中,專一性Sn-1,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4%,反應溫度為75°C,反應時間為I小時。
[0080](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
[0081]本步驟(2)中,可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 3脂肪酶。
[0082](3)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該副產物為脂肪酸甲酯和脂肪酸乙酯),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0083]在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可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性能更優的結構油脂。
[0084]制得的結構油脂富含二十碳四烯酸,該結構油脂中,在Sn-1, 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6% (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68% (重量)。也就是說,上述結構油脂中,在Sn-1和Sn-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的總量占結構油脂總脂肪酸的46%(重量),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結構油脂總棕櫚酸的68% (重量)。
[0085]上述過濾方法、離心方法、蒸餾方法、脫色處理、脫臭處理等均可采用常規技術,在此不作詳細描述。
[0086]采用下述方法對實施例1 一 5制得的結構油脂進行檢測:
[0087]一、Sn-2位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比例的檢測,按GBT24894 “甘三酯分子2_位脂肪酸組分的測定”中規定的方法檢測。
[0088]二、Sn-1, 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含量的檢測規程如下:
[0089]I方法原理
[0090]具有相同碳原子數目的甘三酯基團可在程序控溫的條件下直接通過氣相色譜法從油或脂肪的溶液中加以分離,通過與標準甘三酯溶液加以對比而得以確定。以內標法定量,結果以碳數為C56的甘三酯計其含量。
[0091]2試劑材料和儀器
[0092]2.1試劑材料
[0093]2.1.1正己烷:色譜純。
[0094]2.1.2十八碳甘油三酯標準品:純度≥99%。
[0095]2.1.31,3- 二 ARA2-棕櫚酸甘三酯標準品:純度≥99%。
[0096]2.1.4 氮氣純度≥ 99.999%.[0097]2.2 儀器
[0098]2.2.1氣相色譜儀,配有FID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0099]2.2.2色譜柱:100% 二甲基聚硅氧烷耐高溫柱(柱長15m,內徑0.25mm,膜厚.0.1 μ m)或具同等性能的色譜柱。
[0100]2.2.3進樣口溫度:320°C ;檢測器溫度:370°C。
[0101]2.2.4升溫程序:300°C,保持3.0min,以20°C /min的速率升溫至380°C,保持IOmin0
[0102]2.2.5載氣:氮氣,恒壓模式,柱頭壓10.5psi。
[0103]2.2.6 分流比:20:1 ;流速:42.5ml/min ;[0104]2.2.7 進樣體積:1 μ L。
[0105]3分析步驟
[0106]3.1標準液的配制:
[0107]3.1.1十八碳酸甘三酯標準溶液(lmg/mL):稱取25mg十八碳甘油三酯于25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溶解,并定容到刻度線,搖勻。儲存于0°C的環境中,低溫出現結晶現象屬正常,需要使用時,取出回溫,使結晶溶解。
[0108]3.1.21,3- 二 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標準溶液(lmg/mL):稱取25mgl,3- 二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標準樣品于25mL的容量瓶中,加正己烷溶解,定容,搖勻。儲存于0°C的環境中。
[0109]3.1.3十八碳酸甘油三酯和1,3_ 二 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混合標樣的配制:移取十八碳甘油三酯標準溶液(lg/mL)和1,3- 二 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標準液(lmg/mL)到10mL的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到刻度,搖勻。儲存于0°C的環境中。
[0110]3.2 測定
[0111]3.2.1校正因子的測定
[0112]移取2mL的混標溶液到進樣瓶中,在規定的色譜條件下進行色譜分析,記錄十八碳甘油三酯和1,3- 二 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的峰面積,每個星期需分析一次。
[0113]3.2.2樣品的測定
[0114]稱取樣品20-30mg樣品于25mL的容量瓶中,然后加入2mL內標樣十八碳甘油三酯標準液(lmg/mL),然后定容到刻度,移取2mL到進樣瓶中,進行色譜分析,記錄需要組分的峰面積。`
[0115]3.3結果計算
[0116]3.3.1試樣中1,3_ 二 ARA2-棕櫚酸甘油三酯以質量分數&計,數值均以%表示,按公式(1)計算:
【權利要求】
1.一種富含二十碳四烯酸的結構油脂,其特征在于所述結構油脂中,在sn-l,3位的二十碳四烯酸占總脂肪酸的40% (重量)以上,在Sn-2位的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50% (重量)以上。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使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在專一性Sn-1,3脂肪酶存在下進行酶法酯交換反應;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體與所述原料油脂的重量比例為1:1至5:1 ;(2)酶法酯交換反應后,除去所述專一性Sn-1,3脂肪酶,得到中間產物;(3)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油脂是棕櫚油、豬油和牛油中的一種或其中多種的混合物。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十碳四烯酸供體是游離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甲酯和二十碳四烯酸乙酯中的一種或其中多種的混合物。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專一性Sn-1, 3脂肪酶的用量為原料油脂與二十碳四烯酸供體總重量的1 一 8%,反應溫度為60 —75°C,反應時間為1 一 6小時。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采用過濾方法或離心方法除去專一性Sn-1,3脂肪酶。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采用蒸餾方法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結構油脂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除去中間產物中剩余的二十碳四烯酸供體和酶法酯交換反應的副產物之后,還進行脫色處理和/或脫臭處理,得到所述結構油脂。
【文檔編號】C12P7/64GK103695483SQ20131071253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李建平, 任國譜 申請人:潤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海阳市| 闽清县| 岳普湖县| 福泉市| 内乡县| 仁布县| 贡山| 乐至县| 黄浦区| 本溪市| 沅陵县| 长武县| 修武县| 彰化市| 北安市| 沅江市| 合阳县| 双柏县| 曲沃县| 肥城市| 赤城县| 黑河市| 阳新县| 易门县| 同心县| 右玉县| 南城县| 铜陵市| 南丰县| 石家庄市| 崇仁县| 平阳县| 明溪县| 黎城县| 句容市| 五大连池市| 鸡东县| 万荣县| 榆树市| 文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