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薇菜加工系統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43940閱讀:265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薇菜加工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薇菜加工系統。
背景技術
薇菜,學名紫箕(Osmunda Japonica Thunb),屬多年生蕨類植物,在我國東北、陜西、甘肅等山區均有分布。薇菜采摘后需及時進行加工,否則薇菜會發生變質,影響薇菜的品質。因此需要將采回的鮮薇菜放入沸水中燙煮后撈出浙干;再將浙干的鮮菜撒入曬席上揉捻晾曬,使鮮菜逐漸失水變紅得到干燥的毛薇菜,再將干燥的毛薇菜泡發選取加工成成品待食用。但目前對于毛薇菜加工的手段還比較落后,加工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中對薇菜進行有效可靠加工的加工系統。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毛薇菜進行加工的薇菜加工系統,可對毛薇菜進行有效加工。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設置的對毛薇菜進行泡發的泡發機構、對泡發后的薇菜進行去雜的去雜機構、對去雜后的薇菜按大小進行分揀的分揀機構、對分揀后的薇菜進行真空包裝的包裝機構以及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機構。通過上述方 案構成的薇菜生產系統,可有效對毛薇菜進行連續的加工,提高薇菜的加工效率,減少生產成本。

圖1是二級清洗機構、二級去雜機構和分揀機構的裝配示意圖;圖2是本系統的流程示意圖;圖3為槽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5、6、7分別為夾持單元不同狀態、不同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薇菜加工系統,包括依次設置的對毛薇菜進行泡發的泡發機構、對泡發后的薇菜進行去雜的去雜機構、對去雜后的薇菜按大小進行分揀的分揀機構、對分揀后的薇菜進行真空包裝的包裝機構以及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機構。當然在后續操作中還可以增減殺菌機構、冷卻儲存機構分別對薇菜進行高溫殺菌和真空包裝,以獲取較長的保質期。具體的方案為,所述的泡發機構包括熱水泡發池和冷水泡發池,毛薇菜在水溫80 90°C的熱水泡發池泡發I 2h后轉至水溫15 25°C的冷水泡發池中泡發,冷水泡發至薇菜含水率為薇菜自然生長狀態含水率80 90%的狀態。通過上述分兩步對毛薇菜進行泡發,毛薇菜的泡發效果好、且毛薇菜泡發的耗時短,可有效提高薇菜的加工效率。檢測機構主要是檢測包裝好的薇菜中是否含有重金屬。薇菜在加工過程中,除了對薇菜的外表面進行清洗以外,還需要除去人工采摘和前序加工中引入的毛發等雜質以及不合格的薇菜,特別是毛發和尺寸較小的薇菜段。因此本申請進一步的方案為:所述的去雜機構包括用于除去變質薇菜、碎雜質的一級去雜機構和用于除去薇菜中的毛發的二級去雜機構20,所述的二級去雜機構20的出料口與分揀機構進料口相對應設置;所述的一級去雜機構和二級去雜機構20之間設置有對薇菜進行粗洗的一級清洗機構,二級去雜機構20和包裝機構之間設置有對薇菜進行精洗的二級清洗機構10。通過兩級去雜和清洗操作,從而有效除去薇菜中的變質薇菜、雜質、毛發和對薇菜進行有效可靠的清洗。在具體操作時,如圖2所示,所述的二級清洗機構10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對薇菜進行輸送和對薇菜外表進行洗刷的輥刷11構成,輥刷11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向薇菜噴淋洗刷用水的供水單元;所述的分揀機構包括輸送潮濕薇菜的第一輸送帶31,二級清洗機構10的入料端與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的薇菜下落口相對應布置,第一輸送帶31的外側還設置有用于刮去和收集第一輸送帶31的下層帶體外帶面上粘附的短薇菜與雜質的刮板16。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與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之間設置有用于分揀長尺寸薇菜和向二級清洗機構10均勻布料的橫桿12,該橫桿12設置在薇菜從第一輸送帶31落料端下落至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的下落路徑上且橫桿12沿第一輸送帶31帶寬方向設置,所述的二級清洗機構10靠近第一輸送帶31落料端的端部外側設置有外周面光滑的導輥15,導輥15平行于輥刷11布置,刮板16的下部向下延伸設置并與導輥15的上部外周面構成間隙配合,導輥15和與其相鄰的輥刷11之間的間隙構成短薇菜與雜質的下落口。上述方案中采用 平行列狀布置的輥刷11,從而實現對薇菜進行連續的刷洗,提高薇菜加工的效率。輥刷11所在的平面應平行于水平面或與水平面成小角度夾角布置。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端部輥刷11的外側設置有外周面光滑的導輥15,導輥15平行于輥刷11布置,導輥15與第一輸送帶31的下部外帶面之間設置有用于刮去第一輸送帶31外帶面上粘附的薇菜與雜質的刮板16,刮板16向下延伸設置并與導輥15的上部外周面構成間隙配合,導輥15與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端部輥刷11間的間隙構成短薇菜和雜質的下落口,下落口的下方設置有收集短薇菜和雜質的料斗18。由于二級去雜機構20通過第一輸送帶31與二級清洗機構10相連,因此在第一輸送帶31向二級清洗機構10送料時,需要防止薇菜在輥刷11的小區域范圍內堆積成層,因此通過設置上述橫桿12,這樣薇菜在從第一輸送帶31上下落過程中,會先掉落到橫桿12上,然后再從橫桿12上滑落至二級清洗機構10的輥刷11上,使得薇菜沿輥刷11的長度方向均勻的呈單層布設,防止薇菜堆積成層和相互纏繞為一體而造薇菜在二級清洗機構10上洗刷不充分。由于被發泡后的薇菜具有一定的柔性,因此,一些長度較大的薇菜就會吊掛在橫桿12上,操作人員就可以將吊掛在橫桿12上的尺寸長的薇菜取下,實現對長度較大的薇菜的分揀。設置的刮板16和導輥15主要是為了分揀出尺寸較小的薇菜和防止粘附在第一輸送帶31外帶面上的尺寸較小的薇菜和雜質再次進入二級去雜機構20,由于導輥15的外周面為光滑狀,因此下落在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端部輥刷11和導輥15上的短薇菜就會順延著兩者之間的間隙下落而被收集,實現對長度較小的薇菜的分揀。進一步的方案為,所述的二級去雜機構20包括水槽21和水槽21內設置的輸送單元,輸送單元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輸送輥22構成,輸送輥2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附毛發的氈毛,水槽21槽底設置用于向水槽21內鼓氣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風管口 24,水槽21的一側設置用于向輸送單元投料的投料口且該側的水槽21槽壁上設置有壓力水進水管口23,該進水管口 23的出水方向指向輸送輥22上部輥面處的線速度方向,水槽21的另一側為輸送單元的出料口。本實用新型中設置進水管口 23和鼓風管口 24的目的主要是保證薇菜在水槽21內可以沿著垂直于輸送棍22棍長方向進行輸送,鼓風管口 24鼓進的氣體使得薇菜懸浮在水槽21內,進水管口 23輸送的壓力水以及輸送輥22就會推送翻轉著薇菜,使得薇菜被不斷的打散、清洗且沿著垂直于輸送輥22輥長方向進行移動,同時薇菜內毛發等雜質就會被輸送輥22上設置氈毛吸附,從而實現對薇菜的清洗、輸送、除毛等處理,其操作方便快速。更為具體的方案為,所述的輸送單元為上、下布置的兩排輸送輥22構成,上、下排輸送輥22呈間隔交錯狀布置;所述的輸送單元進料端和出料端處的上排輸送輥22均排列設置至下排輸送輥22的外側,第一輸送帶31的進料端向下延伸至輸送單元出料端的上、下輸送輥22與水槽21槽底圍合的區域內。具體如圖1所示,其上排輸送輥22中的兩個相鄰輥體之間的下方布置下排輸送輥22的輥體,可理解為上、下排輸送輥22整體呈倒錐狀布置。通過將二級去雜機構20設置成上、下交錯布置的兩排輸送輥22構成,這樣對薇菜翻動、輸送、除毛的效果最佳。由于在連續化生產過程中,人工手動的從水槽21中撈出清洗、除毛后的薇菜并不容易,因此,通過設置的上述第一輸送帶31,這樣從二級去雜機構20清洗好的薇菜就會自動的落至第一輸送帶31的帶面上,被輸送出去,進入下一工序進行其他操作。由于第一輸送帶31的設置,位于第一輸送帶31下側的槽底就成為物料堆積的死區,為防止薇菜堆積在第一輸送帶31下側的槽底上,無法被及時輸送走,因此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為,如圖2、3所示,所述的進水管口 23設置在上、下排輸送輥22之間,進水管口 23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堆置薇菜的托料臺25,第一輸送帶31的帶寬、輸送輥22的輥長均與水槽21的槽寬相一致;所述的鼓風管口 24均勻布置在輸送輥22沿鉛垂方向在水槽21槽底的投影區域內,鼓風管口 24位于水槽21內的口部設置有隔網,第一輸送帶31正下方的水槽21槽底的槽底部21a設置成傾斜狀布置,槽底部21a的傾斜方向與第一輸送帶31的傾斜方向一致。將第一輸送帶31下側的槽底設置成傾斜狀,這樣位于槽底部21a上的薇菜就會順延滑落,再次被輸送輥22翻動輸送至第一輸送帶31上,防止水槽21內存在物料死區。由于在實際操作過程,薇菜中雜質,以及尺寸較小的薇菜會下沉,因此容易造成鼓風管口 24堵塞,因此,本實用新型中在鼓風管道24的口部設置隔網,這樣就可防止短薇菜和雜質對鼓風管道24的影響。在具體操作時,所述的第一輸送帶31為網格輸送帶,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上方設置有用于向第一輸送帶31噴淋清洗用水的淋水管14,淋水管14沿第一輸送帶31的帶寬方向設置。供水單元為沿輥刷11長度范圍設置的噴水管13構成,刷輥11的下方設置有用于收集洗刷用水的集水板17。所述的進水管口 23設置在上、下排輸送輥22之間,進水管口23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堆置薇菜的托料臺25,第一輸送帶31的帶寬、輸送輥22的輥長均與水槽21的槽寬相一致。進一步保證物料都能夠被及時的清洗、除毛和輸送。噴水管13和淋水管14均為一平行于輥刷11布置的長條形管體構成,管體的管壁上沿其管長方向開設噴淋孔,從而為洗刷噴淋供水。淋水管14的設置主要提高短薇菜和雜質與第一輸送帶31帶面之間的粘附作用,淋水管14的淋水量不宜太大。對于真空包裝機構的實施,優選采用如圖4所示的技術方案,所述的包裝機構包括對裝有薇菜的包裝袋進行間歇性輸送的第三輸送帶40,第三輸送帶40外側設置有殼體50,該殼體50的敞口端可自由的與第三輸送帶40的外帶面相貼合構成用于容置待封裝包裝袋60的密閉腔室,殼體50上設置有用于對密閉腔室進行抽真空的抽真空口,密閉腔室內設置有用于對包裝袋60進行夾持的夾持單元41以及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封裝的封裝單元。該方案中,當第三輸送帶40停止運轉時,殼體50與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構成密閉腔室,通過真空孔抽真空、封裝單元的封裝,從而實現對包裝袋的真空封裝。這里所指的第三輸送帶40間歇性輸送應按以下表述理解:第三輸送帶40停止輸送時進行真空包裝,殼體50與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構成密封腔室時,封裝單元對第三輸送帶40上且位于密閉腔室內的包裝袋60進行封裝,封裝結束后,殼體50與第三輸送帶40分離,第三輸送帶40再次啟動對包裝袋60進行輸送,當第三輸送帶40上下一批未封裝的包裝袋60到達與殼體50相對應的位置處,再次停止輸送,進行真空封裝,如此重復操作,從而形成第三輸送帶40的間歇性輸送。具體的方案為,如圖5、6、7所示,所述的夾持單元41和封裝單元沿第三輸送帶40的輸送方向先后設置;所述的殼體50固定在機架上,機架上設有驅使殼體50相對于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進行靠近和遠離運動的第一驅動機構。所述的封裝單元包括設置在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且沿第三輸送帶40帶寬范圍設置的條形塊狀的第一燙封塊42,第一燙封塊42與夾持單元41相對應設置,所述的殼體50上設置有與第一燙封塊42相吻合的第二燙封塊51和第二驅動機構,第二驅動機構驅使第一、二燙封塊42、51夾和對密閉腔室內的包裝袋60袋口進行燙封。由于夾持單元41、封裝單元沿第三輸送帶40帶長方向依次間隔先后設置,這樣操作人員就可以在第三輸送帶40停止輸送進行真空包裝的同時,在第三輸送帶40的入料端將帶封裝的包裝袋60排布固定在夾持單元41上,從而保證對包裝袋60進行連續快速的封裝和輸送。在具體操作時,可以設置一控制系統,通過對包裝袋60進行數據采集,以對第一、二驅動機構的動作進行控制,保證包裝袋60的封裝和輸送操作有序進行,提聞生廣效率。更具體的方案為,該夾持單元41包括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的夾和組件,所述的第三輸送帶40呈傾斜狀布置,第三輸送帶40的較高端為落料端、較低端為包布料端,包裝袋60呈臥狀固定在第三輸送帶40的外帶面上,所述的夾持單元41包括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設置的撐托包裝袋60防止其下滑的撐托件411,所述撐托件411與包裝袋60的袋底相對應布置,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設置的第一封燙塊42與包裝袋60袋口相對應,第一封燙塊42與撐托件411之間設置用于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的夾和組件。所述的夾和組件為沿第三輸送帶40帶寬范圍設置的壓桿412構成,第一燙封塊42本體向相鄰的壓桿412 —側延伸設置有一楔形過度部421,該楔形過渡部421垂直于第三輸送帶40輸送方向的截面面積沿第三輸送帶40輸送方向逐漸增大,所述的壓桿412與楔形過度部421相配合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 ,所述的壓桿412的兩端向第一燙封塊42 —側彎折后與第三輸送帶40構成鉸接連接,鉸接連接的鉸接軸與第三輸送帶40的寬度方向一致。壓桿412可為一桿件,其兩端可彎折成U型鉤狀,形成內置式的耳軸狀結構與輸送帶40或第一燙封塊42本體構成鉸接連接。所指的包裝袋60平臥布置,是指包裝袋60的帶面盡量貼合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布置,所述的第一燙封塊42為一凸出于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的條形塊構成,條形塊的長度方向與第三輸送帶40的帶寬方向一致。上述設置的夾持單元41主要是便于操作人員在第三輸送帶40布料端和落料端對包裝袋60進行固定排布和裝卸。通過將第三輸送帶40設置成傾斜布置和其上設置的擋板、壓桿412,這樣在第三輸送帶40布料端對包裝袋60進行固定排布時,將盛裝好物料的包裝袋60,平臥在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包裝袋60袋底抵靠在擋板上,然后按圖4中的B方向轉動壓桿412,壓桿412轉動到與包裝袋60的袋口處相貼合時,壓桿412與楔形過渡部421相互配合對袋口實施夾和約束,確保真空抽吸的實現并有效阻攔袋內的物料被抽出。另外,壓桿412與楔形過渡部421相配合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約束,使得包裝袋60輸送至密閉腔室內封裝時袋口整齊,保證封裝質量。楔形過渡部421的設置,壓桿412可更好的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使得包裝袋60袋口在第一封燙塊42本體和楔形過渡部421交合處呈現彎折狀,更好的保證包裝袋60內的氣體被完全抽除和防止物料被抽出。封裝好的包裝袋60在輸送帶30的落料端,由于輸送帶30進行彎曲運轉,壓桿412就會繞圖2中的A方向轉動,從而解除對包裝袋60袋口的夾和作用,使得包裝好的物料從第三輸送帶40落料端自然下落至料斗70中或進入下一工序進行其他操作。上述夾持單元41可實現對真空包裝時對包裝袋60的夾持作用,對包裝袋60布料時的夾持操作方便快速,能夠自動卸料且結構簡單,提高真空包裝和輸送的效率。具體實施時,所述的撐托件411為一沿第三輸送帶40帶寬范圍設置的擋板構成,擋板兩端的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設置有與第三輸送帶40固接為一體的連接件,擋板的兩端與連接件沿第三輸送帶40輸送方向構成滑動配合連接。真空包裝裝置還包括用于支撐第三輸送帶40 帶體的支撐件43,所述的支撐件43設置在第三輸送帶40的上、下層帶體之間且與殼體50相對應布置。所述的第三輸送帶40為相互鉸接連接塑性板體構成,夾持單元41和第一燙封塊42分別相對應的設置在各塑性板體外板面上,所述殼體50的敞口端端面上設置用于與塑性板體板面構成密封配合的密封件。所述的第一、二燙封塊42、51、壓桿412、擋板的長度均至少為包裝袋60帶口寬度的兩個整數倍,第三輸送帶40通過傳動機構與步進電機相連,殼體50與機架為鉸接連接且鉸接軸軸向與第三輸送帶40帶寬方向一致。殼體50與機架為鉸接連接主要是便于對殼體50內封裝單元、第二驅動機構的檢修,第一、二燙封塊42、51、壓桿412、擋板的長度設置的較大,這樣夾持單元41 一次就可布設夾持多個包裝袋60,相應的也就可以一次封裝多個包裝袋60,提高物料的輸送和真空封裝的效率。擋板與連接件的滑動配合主要是對擋板與第一封燙塊42之間的間距進行調節,以適應不同大小的包裝袋60的夾持。支撐件43的設置,是防止殼體50與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接觸時,壓迫第三輸送帶40使得第三輸送帶40與殼體50間無法構成密閉的腔室。當然,第三輸送帶40張緊度足夠時,可以不設置支撐件43。上述,系統方案中,輸送棍22、棍刷11的轉動方向均為逆時針方向。一級去雜機構可為一放置在料架上的撿取淺盤構成,一級清洗機構可為盛滿清洗的水槽構成。第一燙封塊42只是輸送帶40外表面上設置的一個條塊,以便于第二燙封塊51相配合加熱實現封裝,操作時,只有第二燙封塊51與電熱源相連。[0025]在實際操作時,先將毛薇菜放入水溫80 90°C的熱水泡發池中泡發I 2h,然后轉至水溫15 25°C的冷水泡發池中泡發0.8 1.2h,使得薇菜含水率為薇菜自然生長狀態含水率80 90%的狀態。將泡發好的薇菜堆放至白色的淺盤中進行一級去雜,向淺盤中加水,對薇菜進行人工撿取,去除碎雜質和變質的薇菜,然后將經一級去雜后的薇菜放入一級清洗機構中,清洗I 2次。再將一級清洗后的薇菜輸送至托料臺25上進行二級去雜、清洗和分揀,亦即將托料臺25上的薇菜從進水管口 23側不斷投入水槽21內,薇菜在水槽21內被壓力水和輸送輥22所推送,直至第一輸送帶31的進料端,薇菜被第一輸送帶31輸送,至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下落,下落的尺寸符合的薇菜經過橫桿12的布料均勻滑落分布至輥刷11上進行輸送和清洗,然后再由二級清洗機構的出料端下落至第二輸送帶32輸送至包裝機構進行稱量包裝;對于尺寸不合格的薇菜則分別被橫桿12和刮板16分離收集,其中短薇菜和雜質被收集在料斗18中。薇菜稱量裝填直至包裝袋60后,在第三輸送帶40處于停止輸送時,將待封裝的包裝袋60排布在第三輸送帶40的入料端低端的夾持單元41上,將壓桿412壓住包裝袋10的袋口,啟動第三輸送帶40進行輸送,當包裝袋60輸送至與殼體10相對應的位置處,第三輸送帶40停止輸送,第一驅動機構驅動殼體50靠近第三輸送帶40運動并與其形成密閉腔室,然后先后啟動抽真空和第二驅動機構進行真空封裝;真空封裝的同時再在布料端的夾持單元41上進行布料操作;封裝結束后,第二驅動機構驅動殼體50遠離第三輸送帶40,第三輸送帶40啟動輸送,封裝后的包裝袋10由第三輸送帶40的落料端高端下落置料斗70內被收集或進入下一工序進行檢測、高溫殺菌、冷卻儲存等等。在下一組未封裝的包裝袋60輸送至與殼體50相對應的位置,第一驅動機構再次驅動殼體50靠近第三輸送帶40運動,形成密閉腔室,進行真空封裝,如此反復,從而實現對物料的連續真空封裝和輸送。通過上述各機構的相互配合作用和輸送,從而實現對薇菜的自動清洗、除雜、揀分和真空包裝,從而提高薇菜的生產效率。總之,本實用新型公開的薇菜加工系統可有效快速的對毛薇菜進行加 工。
權利要求1.一種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設置的對毛薇菜進行泡發的泡發機構、對泡發后的薇菜進行去雜的去雜機構、對去雜后的薇菜按大小進行分揀的分揀機構、對分揀后的薇菜進行真空包裝的包裝機構以及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機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發機構包括熱水泡發池和冷水泡發池。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去雜機構包括用于除去變質薇菜、碎雜質的一級去雜機構和用于除去薇菜中的毛發的二級去雜機構(20 ),所述的二級去雜機構(20)的出料口與分揀機構進料口相對應設置;所述的一級去雜機構和二級去雜機構(20)之間設置有對薇菜進行初洗的一級清洗機構,二級去雜機構(20)和包裝機構之間設置有對薇菜進行精洗的二級清洗機構(10)。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級清洗機構(10)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對薇菜進行輸送和對薇菜外表進行洗刷的輥刷(11)構成,輥刷(11)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向薇菜噴淋洗刷用水的供水單元;所述的分揀機構包括輸送潮濕薇菜的第一輸送帶(31),二級清洗機構(10)的入料端與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的薇菜下落口相對應布置,第一輸送帶(31)的外側還設置有用于刮去和收集第一輸送帶(31)的下層帶體外帶面上粘附的短薇菜與雜質的刮板(16 )。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級去雜機構(20)包括水槽(21)和水槽(21)內設置的輸送單元,輸送單元由水平且平行布置的輸送輥(22)構成,輸送輥(22)的外周面上設置有用于粘附毛發的氈毛,水槽(21)槽底設置用于向水槽(21)內鼓氣防止薇菜下沉的鼓風管口(24),水槽(21)的一側設置用于向輸送單元投料的投料口且該側的水槽(21)槽壁上設置有壓力水進水管口( 23),該進水管口( 23)的出水方向指向輸送輥(22)上部輥面處的線速度方向,水槽(21)的另一側為輸送單元的出料口。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裝機構包括對裝有薇菜的包裝袋進行間歇性輸送·的第三輸送帶(40),第三輸送帶(40)外側設置有殼體(50),該殼體(50)的敞口端可自由的與第三輸送帶(40)的外帶面相貼合構成用于容置待封裝包裝袋(60)的密閉腔室,殼體(50)上設置有用于對密閉腔室進行抽真空的抽真空口,密閉腔室內設置有用于對包裝袋(60 )進行夾持的夾持單元(41)以及對包裝袋(60 )袋口進行封裝的封裝單元。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輸送帶(31)的落料端與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之間設置有用于分揀長尺寸薇菜和向二級清洗機構(10)均勻布料的橫桿(12),該橫桿(12)設置在薇菜從第一輸送帶(31)落料端下落至二級清洗機構(10)進料端的下落路徑上且橫桿(12)沿第一輸送帶(31)帶寬方向設置,所述的二級清洗機構(10)靠近第一輸送帶(31)落料端的端部外側設置有外周面光滑的導輥(15),導輥(15)平行于輥刷(11)布置,刮板(16)的下部向下延伸設置并與導輥(15)的上部外周面構成間隙配合,導輥(15)和與其相鄰的輥刷(11)之間的間隙構成短薇菜與雜質的下落口。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輸送單元為上、下布置的兩排輸送輥(22)構成,上、下排輸送輥(22)呈間隔交錯狀布置;所述的輸送單元進料端和出料端處的上排輸送輥(22)均排列設置至下排輸送輥(22)的外側,第一輸送帶(13)的進料端向下延伸至輸送單元出料端的上、下輸送輥(22)與水槽(21)槽底圍合的區域內。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水管口(23)設置在上、下排輸送輥(22 )之間,進水管口( 23 )的上方設置有用于堆置薇菜的托料臺(25 ),第一輸送帶(31)的帶寬、輸送輥(22)的輥長均與水槽(10)的槽寬相一致;所述的鼓風管口(24)均勻布置在輸送輥(22)沿鉛垂方向在水槽(21)槽底的投影區域內,鼓風管口(24)位于水槽(21)內的口部設置有隔網,第一輸送帶(31)正下方的水槽(21)槽底的槽底部(21a)設置成傾斜狀布置,槽底部(21a)的傾斜方向與第一輸送帶(31)的傾斜方向一致。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薇菜加工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夾持單元(41)和封裝單元沿第三輸送帶(40)的輸送方向先后設置;該夾持單元(41)包括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的夾和組件,所述的封裝單元包括設置在第三輸送帶(40)外帶面上且沿第三輸送帶(40)帶寬范圍設置的條形塊狀的第一燙封塊(42),所述的夾和組件為沿第三輸送帶(40)帶寬范圍設置的壓桿(412)構成,第一燙封塊(42)本體向相鄰的壓桿(412)—側延伸設置有一楔形過度部(421 ),該楔形過渡部(421)垂直于第三輸送帶(40)輸送方向的截面面積沿第三輸送帶(40)輸送方向逐漸增大,所述的壓桿(412)與楔形過度部(421)相配合對包裝袋(60)袋口進行夾和,所述的壓桿(412)的兩端向第一燙封塊(42)—側彎折后與第三輸送帶(40)構成鉸接連接,·鉸接連接的鉸接軸與第三輸送帶(40)的寬度方向一致。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薇菜加工系統,包括依次設置的對毛薇菜進行泡發的泡發機構、對泡發后的薇菜進行去雜的去雜機構、對去雜后的薇菜按大小進行分揀的分揀機構、對分揀后的薇菜進行真空包裝的包裝機構以及進行質量檢測的檢測機構。通過上述方案構成的薇菜生產系統,可有效對毛薇菜進行連續的加工,提高薇菜的加工效率,減少生產成本。
文檔編號A23L1/212GK203120908SQ2013200503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9日
發明者郭秉政, 郭銳, 李元元, 郭立兵 申請人:合肥元政農林生態科技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嘉荫县| 富锦市| 米脂县| 涟源市| 辽中县| 合水县| 安乡县| 东光县| 且末县| 三明市| 星子县| 甘泉县| 海门市| 唐山市| 临澧县| 普格县| 霸州市| 吕梁市| 韶关市| 那坡县| 乌鲁木齐县| 奉新县| 什邡市| 南汇区| 荆门市| 遵义市| 新化县| 永城市| 什邡市| 南乐县| 大方县| 张掖市| 木里| 洛川县| 沽源县| 贡觉县| 台北市| 台北县| 上林县| 岑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