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旋蓋式培養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旋蓋式培養皿。
背景技術:
目前,實驗室用培養皿培養,為避免細菌感染或進行厭氧培養,通常用封口膜進行密封,但是應用封口膜存在著些不足之處,大量的使用封口膜造成資源浪費,用過的封口膜不能重復利用,很多封口膜都是塑料制成的,大量使用也會帶來環境污染,有的封口膜在撕扯過程中力道太重會撕斷,太輕密封性不好還會造成浪費,并且有的時候封口膜易被腐蝕,清洗起來也不是很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以上問題的提出,而研究設計一種旋蓋式培養皿,用以解決現有的培養皿大多數用封口膜進行封口,很多封口膜都是塑料制成的,大量使用也會帶來環境污染,有的封口膜在撕扯過程中力道太重會撕斷,太輕密封性不好還會造成浪費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手段如下: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包括:底盤、皿蓋、上螺紋、下螺紋和凹陷部;所述底盤上部外表面設有下螺紋,所述皿蓋下部內表面設有上螺紋,所述上螺紋和下螺紋相互配合,所述底盤上部通過上螺紋和下螺紋螺紋連接有皿蓋,所述皿蓋的直徑大于底盤的直徑,所述皿蓋上方兩側相對設有兩處凹陷部。作為優選所述凹陷部內設有防滑紋。
作為優選所述底盤底部和下部外表面設有磨砂面。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具有通過螺紋連接的皿蓋,可重復利用,減少了用封口膜密封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環保,不會產生塑料垃圾造成環境污染,清洗更方便,旋開皿蓋即可清洗,不需要先處理封口膜,并且皿蓋上具有凹陷部,方便旋轉用力,結構簡單,螺紋連接封閉性強,密封性好,是一種新型旋蓋式培養皿。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包括:底盤1、皿蓋2、上螺紋3、下螺紋4和凹陷部5 ;所述底盤I上部外表面設有下螺紋4,所述皿蓋2下部內表面設有上螺紋3,所述上螺紋3和下螺紋4相互配合,所述底盤I上部通過上螺紋3和下螺紋4螺紋連接有皿蓋2,使皿蓋2能夠旋轉蓋在底盤I上,螺紋連接封閉性強,密封性好,所述皿蓋2的直徑大于底盤I的直徑,所述皿蓋2上方兩側相對設有兩處凹陷部5,所述凹陷部5方便人旋轉用力,使用更加方便。所述凹陷部5內設有防滑紋6,所述防滑紋6讓人在凹陷部5用力時,不會打滑,使皿蓋2更容易旋轉在底盤I上,或旋開皿蓋2進行清洗。所述底盤I底部和下部外表面設有磨砂面,使底盤I放在實驗臺或拿在手上不易打滑,使用過程更加安全。使用時,將物品放入培養皿中,將皿蓋2旋轉蓋在底盤I上,將培養皿放在試驗臺放好,實驗結束后,將培養皿直接進行清洗,洗凈后存放起來,等到下一次使用。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其發明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內。
權利要求1.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盤(I)、皿蓋(2)、上螺紋(3)、下螺紋(4)和凹陷部(5);所述底盤(I)上部外表面設有下螺紋(4),所述皿蓋(2)下部內表面設有上螺紋(3),所述上螺紋(3)和下螺紋(4)相互配合,所述底盤(I)上部通過上螺紋(3)和下螺紋(4 )螺紋連接有皿蓋(2 ),所述皿蓋(2 )的直徑大于底盤(I)的直徑,所述皿蓋(2 )上方兩側相對設有兩處凹陷部(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5)內設有防滑紋(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盤(I)底部和下部外表面設有磨 砂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包括底盤、皿蓋、上螺紋、下螺紋和凹陷部;所述底盤上部外表面設有下螺紋,所述皿蓋下部內表面設有上螺紋,所述上螺紋和下螺紋相互配合,所述底盤上部通過上螺紋和下螺紋螺紋連接有皿蓋,所述皿蓋的直徑大于底盤的直徑,所述皿蓋上方兩側相對設有兩處凹陷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旋蓋式培養皿具有通過螺紋連接的皿蓋,可重復利用,減少了用封口膜密封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環保,不會產生塑料垃圾造成環境污染,清洗更方便,是一種新型旋蓋式培養皿。
文檔編號C12M1/22GK203159609SQ201320162100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2日
發明者付玉, 姜健, 崔相玉 申請人: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