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包括機架、上輥及下棍,且下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的下方;所述機架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套筒,所述上輥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偏心安裝在一對套筒內;所述套筒的外端面上具有蝸輪;所述機架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蝸桿,且蝸桿與蝸輪相嚙合,所述蝸桿通過伺服電機驅動。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已有技術輥間距受面帶硬度影響的缺陷,且改變了傳動方式,提高傳動效率和平穩性,使整個壓延過程厚度可控,并能夠自動根據面帶軟硬度調整各輥之間壓延比及轉速比,保證產品品質。
【專利說明】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食品壓延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的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是單向調節形式,下壓輥固定在機架上,上輥上下位置可調。上輥上方有機械限位裝置,用于限定上輥的上極限位置,上輥下方沒有限位。調節限位裝置的位置,可以確定上輥的最高位置,間接確定了通過輥間面帶的厚度。但上輥下方沒有限位裝置,是靠中間面帶變形產生的推力最終確定其實際位置的。這種調節方式形成的輥間距受面帶硬度影響較大,如果面帶硬度較小,則上輥不能達到上極限位置,輥間距偏小,面帶會變薄,就會在后道壓延機構前形成面帶堆疊。而且輥間傳動為齒輪傳動,因需要調整輥間距,兩個傳動齒輪的中心距也隨之發生變化,使齒輪傳動過程中側隙較大,從而造成系統噪音過大,齒輪壽命過短等問題。此外,這類連壓機采用一個動力傳動,各道連壓機構動力靠鏈條傳遞,機械效率非常低,故障率高,不具備單道轉速調節功能,操作復雜。
[0003]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克服已有技術輥間距受面帶硬度影響的缺陷,且改變了傳動方式,提高傳動效率和平穩性,使整個壓延過程厚度可控,并能夠自動根據面帶軟硬度調整各輥之間壓延比及轉速比,保證產品品質。
[0005]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包括機架、上輥及下棍,且下輥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的下方;所述機架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套筒,所述上輥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偏心安裝在一對套筒內;所述套筒的外端面上具有蝸輪;所述機架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蝸桿,且蝸桿與蝸輪相嚙合,所述蝸桿通過伺服電機驅動。
[0006]所述上輥的軸線位于一對套筒的軸線的下方。
[0007]所述下棍通過其右端的直連式電機減速器驅動,且上輥及下棍的左端分別固定有被動同步帶輪和主動同步帶輪;所述機架的左端安裝有兩個張緊輪,且張緊輪位于主動同步帶輪的下方,主動同步帶輪通過環形同步帶及兩個張緊輪帶動被動同步帶輪轉動。
[0008]所述套筒與蝸輪為一體結構。
[0009]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的優點和效果:
[0010]1、本實用新型實現了輥間距自動調節,且具備輥間距鎖定功能,多道壓延聯動時可實時調整輥間距,使整個壓延過程厚度可控,保證面帶通過連壓機時不產生跑偏、斷裂、堆積現象。
[0011]2、本實用新型實現了每道壓延獨立傳動,使每對壓輥轉速可根據需要獨立調整,提高了傳動效率和平穩性,并能夠自動根據面帶軟硬度調整各輥之間壓延比及轉速比,保證廣品品質。[0012]3、本實用新型輥間傳動采用同步帶傳動,克服了齒輪傳動噪音大、壽命短且齒輪潤滑油脂易產生污染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左端面結構示意圖,
[0015]圖3為本實用新型同步帶傳動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結合附圖1、2、3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0017]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包括機架1、上輥2及下棍3,且下輥3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I的下方。所述機架I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套筒4,所述上輥2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偏心安裝在一對套筒4內,并使上輥2的軸線位于一對套筒4的軸線的下方;所述套筒4的外端面上具有蝸輪5,所述機架I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蝸桿6,且蝸桿6與蝸輪5相嚙合,所述蝸桿6通過伺服電機7驅動。
[0018]所述套筒4與蝸輪5為一體結構。所述下棍3通過其右端的直連式變頻電機減速器8驅動,且上輥2及下棍3的左端分別固定有被動同步帶輪9和主動同步帶輪10 ;所述機架I的左端安裝有兩個張緊輪11,且張緊輪11位于主動同步帶輪10的下方,主動同步帶輪10通過環形同步帶12及兩個張緊輪11帶動被動同步帶輪9轉動。
[0019]本實用新型根據偏心調節原理,伺服電機7驅動蝸桿6,通過蝸桿6帶動蝸輪5,進而使套筒4轉動。當套筒4轉動時,上輥2的軸線相對于套筒4外圓上下移動,從而實現輥間距的調整。
[0020]實際應用中的連續壓延機就是將本實用新型順序連接在一起,完成連續壓延過程。而且由于物料物理特性不同,要求調整每道壓輥間距及壓輥轉速。比如在掛面生產連續壓延過程中,如果前道與后道壓輥之間轉速或間距不匹配就會出現面帶拉緊或堆疊的情況。本實用新型不但實現了每道壓延獨立傳動,使每對壓輥轉速可根據需要獨立調整,提高了傳動效率和平穩性;而且實現了輥間距自動調整,并具備輥間距鎖定功能,使多道壓延聯動時可實時調整輥間距,使整個壓延過程面帶厚度可控,并能夠自動根據面帶軟硬度調整各輥之間壓延比及轉速比,保證面帶通過連壓機時不產生跑偏、斷裂、堆積現象,保證產品品質。
[0021]上述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實施范圍,故凡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同變化,均應包括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范圍以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包括機架(I)、上輥(2)及下棍(3),且下輥(3)通過軸承安裝在機架(I)的下方,其特征是:所述機架(I)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套筒(4),所述上輥(2)的兩端通過軸承分別偏心安裝在一對套筒(4)內;所述套筒(4)的外端面上具有蝸輪(5),所述機架(I)的上方對稱安裝有一對蝸桿(6),且蝸桿(6)與蝸輪(5)相嚙合,所述蝸桿(6 )通過伺服電機(7 )驅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上輥(2)的軸線位于一對套筒(4)的軸線的下方。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下棍(3)通過其右端的直連式電機減速器(8)驅動,且上輥(2)及下棍(3)的左端分別固定有被動同步帶輪(9)和主動同步帶輪(10);所述機架(I)的左端安裝有兩個張緊輪(11),且張緊輪(11)位于主動同步帶輪(10)的下方,主動同步帶輪(10)通過環形同步帶(12)及兩個張緊輪(11)帶動被動同步帶輪(9)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食品壓延機輥間距調節機構,其特征是:所述套筒(4)與蝸輪(5)為一體結構。
【文檔編號】A21C3/02GK203608764SQ201320595946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5日
【發明者】馮寶明, 蘭輝, 雷洪闖, 李超寧 申請人:寶雞市馮氏面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