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茶飲料制作工藝,尤其涉及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通過對清明至小滿節氣時間采摘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山泉水清洗,竹簟濾干,鐵鍋殺青,揉茶,回鍋,再揉捻,最后冷卻,分級包裝等幾個步驟的純手工操作,生產出來的莓茶,飲用起來口感更純正,有效成份損失更小。
【專利說明】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飲料的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0002]莓茶又叫端午茶、藤婆茶,系顯齒蛇葡萄科的嫩莖葉,英文名稱為vine tea。據權威分析,莓茶所含的可溶性糖、氨基酸、微量元素能生津止渴,所含黃酮類是中草藥藥效的主要成分,臨床用于消炎止咳、祛痰、擴張冠狀血管和降低血管脆性,還可用于防治高血壓及腦溢血的輔助治療劑,是集營養、醫療、保健為一身的新型綠色藥食飲品。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公開一種純手工制作莓茶的方法,運用此法能有效保護大湘西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手工制作莓茶的技藝,與工業化,機械化批量生產相比,用此法生產的莓茶,飲用起來口感更純正,有效成份損失更小。
[0004]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采摘:每年清明至小滿節氣的時間,用竹萎采摘莓茶嫩葉和嫩芽;
(2)清洗:用山泉水對采摘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清洗;
(3)濾干:用竹簟對清洗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濾水,自至莓茶嫩葉和嫩芽上看不見明顯水份;
(4)殺青:將清洗濾干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放入大鐵鍋,或用殺青機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60 — 7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
(5)揉茶:將殺青過后的莓茶放入簸箕進行揉捻,時間控制在5- 15分鐘;
(6)回鍋:將揉捻過后的莓茶放入大鐵鍋再炒,溫度控制在50- 6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
(7)揉捻:將回鍋后的莓茶放入簸箕,再次揉捻,使其散開不成團;
(8)冷卻:用竹簟將揉捻過后的莓茶放至陰涼處冷卻5- 10小時,然后再用微火烘干。
【具體實施方式】
[0005]下面用本發明的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質性內容,但并不以此限制本發明。
[0006]實施例1:
用竹萎采摘清明至小滿節氣時間的莓茶嫩葉和嫩芽,用山泉水對采摘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清洗,用竹簟對清洗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濾水,自至莓茶嫩葉和嫩芽上看不見明顯水份為止;然后將清洗濾干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放入大鐵鍋,或用殺青機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60 - 7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再將殺青過后的莓茶放入簸箕進行揉捻,時間控制在5 - 15分鐘;然后再將揉捻過后的莓茶放入大鐵鍋回鍋再炒,溫度控制在50 -6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再將回鍋后的莓茶放入簸箕,再次揉捻,使其散開不成團;然后再用竹簟將揉捻過后的莓茶放至陰涼處冷卻5 — 10小時,再用微火烘干;最后分級包裝,即為成品。
【權利要求】
1.一種莓茶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采摘:每年清明至小滿節氣的時間,用竹萎采摘莓茶嫩葉和嫩芽; (2)清洗:用山泉水對采摘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清洗; (3)濾干:用竹簟對清洗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進行濾水,自至莓茶嫩葉和嫩芽上看不見明顯水份; (4)殺青:將清洗濾干后的莓茶嫩葉和嫩芽放入大鐵鍋,或用殺青機進行殺青,溫度控制在60 — 7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 (5)揉茶:將殺青過后的莓茶放入簸箕進行揉捻,時間控制在5- 15分鐘; (6)回鍋:將揉捻過后的莓茶放入大鐵鍋再炒,溫度控制在50- 60°C,時間控制在3至5分鐘; (7)揉捻:將回鍋后的莓茶放入簸箕,再次揉捻,使其散開不成團;(8)冷卻:用竹簟將揉捻過后的莓 茶放至陰涼處冷卻5- 10小時,然后再用微火烘干。
【文檔編號】A23F3/34GK104012735SQ201410287138
【公開日】2014年9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5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5日
【發明者】向彬 申請人:向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