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它以烏龍茶新品種(系)——新選308(“春閨”)的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曬青、做青、殺青、造型、干燥、精制、焙火等工序,制作成特殊風格的烏龍茶新產品--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其干茶顆粒緊結,色澤烏綠微帶白霜,有濃郁的栗香帶花香;沖泡后湯色淺橙黃、明亮;香氣顯,栗香帶花香,還微帶甜味;茶湯中香氣明顯,滋味醇爽、回甘;葉底黃綠、亮、勻整;耐沖泡。與清香型烏龍茶相比,兼有栗香、花香復合香氣,茶湯適口性好,融有烏龍茶、綠茶的共性。
【專利說明】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的加工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 法。
【背景技術】
[0002] 伴隨上世紀80年代初掀起的"烏龍茶熱"的升溫,福建烏龍茶新產品的研發也不 懈進取,20世紀80年代至今,基于閩南烏龍茶傳統工藝,集成了區域品種、臺灣制法、高新 技術等,衍生了清香型烏龍茶等新產品。清香型烏龍茶外形圓結緊實,色澤潤綠,香氣較傳 統烏龍茶更清香,高雅悅鼻,花香顯,滋味醇和鮮爽,因而2001年前后在國內外市場異軍突 起,迅速走俏。然而,近年來茶葉消費市場中鐵觀音(濃香型和清香型)獨領風騷的市場格局 已經逐漸改變,紅茶、大紅袍、黑茶、白茶等茶類的熱銷分流了鐵觀音市場,使其有所下滑。 在應對產能過剩、政策制約、質量問題以及茶市熱點轉移等問題的同時,研發新風味、新形 態、多元化的新產品更成為提升閩南烏龍茶茶企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0003] 福建傳統烏龍茶的初加工工藝流程基本為:鮮葉一萎凋一做青(搖青與晾青相互 交替)一殺青一揉捻(包揉造型)一烘干一毛茶,各工藝環環相扣,相互協調。不同品類和工 藝的烏龍茶加工工序基本一致,其品質特征的差異主要是由各道工序不同的參數、程度控 制等造成的,其中鮮葉是基礎,"做青"則被視為烏龍茶加工最關鍵的工藝。因此,新產品研 發的著力點主要集中于采用新品種(系)的鮮葉和改變做青工藝,本發明正是基于這兩個 重要突破口研制新型烏龍茶產品。
[0004] 新選308 (春閨)系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宄所育成的烏龍茶新品種,屬灌木 型,小葉類,晚生種,其春季茶梢干物質中生化成分豐富,水浸出物達41. 4%,其中約含茶多 酚17. 83%、游離氨基酸4. 2%、咖啡堿3. 75%,且產量較高,制烏龍茶、綠茶品質均優,制烏龍 茶沖泡后茶湯有特殊花香,滋味醇厚,有甘韻,制綠茶茶湯花香亦顯,滋味濃爽,適宜在福建 省烏龍茶、綠茶產區推廣應用。在做青工藝上,本發明采用輕發酵做青技術及空調等溫濕度 調控設備,對傳統閩南式烏龍茶工藝進行改進,從而制成具有特殊風味的烏龍茶。
【發明內容】
[0005]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采用輕發酵做青技 術及空調等溫濕度調控設備,對傳統閩南式烏龍茶工藝進行改進,從而制成具有特殊風味 的烏龍茶。
[0006]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將鮮葉經過凋萎、做青、殺青、包揉造型、干燥、 精制、焙火工序制作出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
[0007] 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 鮮葉采摘:晴天12:00至15:00,采摘春季茶樹第一批小至中開面3~4葉梢; (2) 萎凋:鮮葉回加工場后先置于清潔、陰涼處攤放,厚20~30cm,待陽光較弱時,再移 到室外,鮮葉按照0. 5kg/m2薄攤于潔凈的布上曬青,歷時30~60min,失水率為4. 5~7. 0%, 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葉質柔軟,聞之清香帶花香,曬青結束后及時將茶青移至做青間,攤 于水篩上晾青; (3) 做青:采用空調控制做青間溫度在19-22°C,相對濕度63-67%,采用竹籠搖青機搖 青,轉速23r / min,每次搖青后將青葉均勾攤于水篩上涼青;具體做青參數如下表所示。
[0008] 表1做青工藝參數表
【權利要求】
1. 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將鮮葉經過凋萎、做青、殺青、 包揉造型、干燥、精制、焙火工序制作出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 括以下步驟: (1) 鮮葉采摘:晴天12:00至15:00,采摘春季茶樹第一批小至中開面3~4葉梢; (2) 萎凋:鮮葉回加工場后先置于清潔、陰涼處攤放,厚20~30cm,待陽光較弱時,再移 到室外,鮮葉按照0. 5kg/m2薄攤于潔凈的布上曬青,歷時30~60min,失水率為4. 5~7. 0%, 葉色由鮮綠轉為暗綠,葉質柔軟,聞之清香帶花香,曬青結束后及時將茶青移至做青間,攤 于水篩上晾青; (3) 做青:采用空調控制做青間溫度在19-22°C,相對濕度63-67%,采用竹籠搖青機搖 青,轉速23r / min,每次搖青后將青葉均勻攤于水篩上涼青;(4)殺青:在次日12:00前后, 采用液化氣殺青機殺青,溫度300°C,每鍋投葉量1. 5kg,每鍋殺青歷時2min ; (5) 包揉造型:按閩南烏龍茶工藝造型方法; (6) 干燥:采用烘焙機,攤葉厚lcm,70°C烘溫下歷時2. Oh烘至足干,毛茶含水率為 5%~6°/〇 ; (7) 精制:揀剔毛茶中的茶梗,去除黃片、粉末; (8) 焙火:采用烘焙機,攤料厚2cm,120°C下烘焙2. 5h后及時下機,置于通風、干燥、潔 凈的空間迅速冷卻至常溫,成茶密封并放避光、陰涼、干燥處保存。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栗香帶花香型烏龍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做青具體工藝參數為第一次搖青時間在17:30,攤葉厚度為3cm,歷時2min ;第二次搖青時 間在19:00,攤葉厚度為2cm,歷時5min;第三次搖青時間在21 :00,攤葉厚度為lcm,歷時 8min〇
【文檔編號】A23F3/06GK104430996SQ201410794697
【公開日】2015年3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22日
【發明者】陳常頌, 王秀萍, 陳泉賓 申請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