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名稱為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屬于調和油領域,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包括機架(1)、電機(2)、配料桶(3)、攪拌裝置、進料口(7)、出料口(8),所述電機(2)設在機架(1)橫向架上,位于配料桶(3)上部,電機(1)帶動攪拌裝置旋轉,進料口(7)設置于配料桶(3)蓋上,出料口(8)設置于配料桶(3)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套(5)和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軸套(5)上活動安裝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葉片(6)沿攪拌軸套(6)軸向設置不少于兩層。通過本方案能將調和油的各種油料進行充分的混勻,提高成品油的口感和出油率。
【專利說明】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調和油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調和油又稱高合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以上經精煉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調制配成的食用油。調和油澄清、透明,可作熘、炒、煎、炸或涼拌用油。調和油一般選用精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棉籽油等為主要原料,還可配有精煉過的米糠油、玉米胚芽油、油茶籽油、紅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特種油脂。其加工過程是:根據需要選擇上述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脂,再經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
[0003]從營養學角度來看,調和油通過選擇不同種類植物油,合理配比各成份含量,特別是山茶油、橄欖油等在營養學界都是被公認的營養價值高的油種,長期食用對人體健康起到保健作用。因此,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0004]而在調和油加工過程中,將兩種以上精煉過的油脂需要進行混合,由于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混入的雜質和磷脂、蛋白、脂肪酸、黏液、樹脂、固醇等非油脂性物質,而且油脂略帶黏性,因此在混合的時候非常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能將調和油的各種油料進行充分的混勻,提高成品油的口感和出油率。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包括機架、電機、配料桶、攪拌裝置、進料口、出料口,所述電機設在機架橫向架上,位于配料桶上部,電機帶動攪拌裝置旋轉,進料口設置于配料桶蓋上,出料口設置于配料桶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攪拌軸套和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軸套上活動安裝攪拌葉片,所述攪拌葉片沿攪拌軸套軸向設置不少于兩層;優選為3-7層,更優選為5層。通過本方案的攪拌裝置可以保證調和油的均勻度,以使成品油色澤均勻。
[0006]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與攪拌軸套螺栓連接,可拆卸,便于清洗。
[0007]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沿攪拌軸套徑向設置片數為4-8片,優選為6片。
[0008]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在攪拌軸套軸向設置距離為50-100厘米,優選65-75厘米,更優選60厘米。
[0009]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的長度與配料箱壁距離為20-35厘米,優選25-30厘米,更優選28厘米。
[0010]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的厚度為3-10毫米,優選5-8暈米,更優選為7暈米。
[0011]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優選方案之一,所述攪拌葉片、攪拌軸套的材料為SUS304不銹鋼。[0012]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13]1、攪拌葉片在轉軸軸向上面的多層設置,使各種油脂的混合效果最好,提高成品調和油的視覺效果,保證色澤均勻。
[0014]2、攪拌葉片可拆卸,便于清洗。
[0015]3、食品級不銹鋼SUS304,減少油品的污染。
[0016]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混料效果好,尤為適合于企業進行大量調和油混料應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19]I機架,2電機,3配料桶,4攪拌軸,5攪拌軸套,6攪拌葉片,7進料管,8出料口。
[0020]【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包括機架1、電機2、配料桶3、攪拌裝置、進料口 7、出料口 8,所述電機2設在機架I橫向架上,位于配料桶3上部,電機I帶動攪拌裝置旋轉,進料口 7設置于配料桶3蓋上,出料口 8設置于配料桶3底部;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套5和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軸套5上螺栓安裝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葉片6沿攪拌軸套5軸向設置兩層,所述攪拌葉片4片,厚度為6毫米,與離配料桶3壁距離為35厘米。
[0022]實施例2,在實施例1中,將攪拌葉片6、攪拌軸套5的材料設置為SUS304不銹鋼。
[0023]實施例3,在實施例1中,將攪拌葉片6沿攪拌軸套5軸向設置為4層,軸向設置距離為50厘米。
[0024]通過本方案的攪拌可以保證調和油的均勻度,以使成品油色澤均勻。
[0025]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優選實施方式,還可在本實用新型要求和說明書限定的精神內,進行多種形式的變換和改進,能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并取得預期的技術效果,故不重述。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內容直接或聯想到的所有方案,只要在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之內,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包括機架(I)、電機(2)、配料桶(3)、攪拌裝置、進料口(7 )、出料口( 8 ),所述電機(2 )設在機架(I)橫向架上,位于配料桶(3 )上部,電機(I)帶動攪拌裝置旋轉,進料口( 7 )設置于配料桶(3 )蓋上,出料口( 8 )設置于配料桶(3 )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裝置包括攪拌軸(4)、攪拌軸套(5)和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軸套(5)上活動安裝攪拌葉片(6),所述攪拌葉片(6)沿攪拌軸套(6)軸向設置不少于兩層。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沿攪拌軸套(5)軸向設置為3-7層。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與攪拌軸套(5)螺栓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與攪拌軸套(5)徑向設置片數為4-8片。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在攪拌軸套(5)軸向設置距離為50-100厘米。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的長度與配料桶(3)壁距離為20-35厘米。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的厚度為3-10毫米。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葉片(6)攪拌軸套(5)的材料為SUS304不銹鋼。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茶籽調和油混料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料口(7)不少于2個。
【文檔編號】A23D9/04GK203789031SQ201420171667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10日
【發明者】李建明 申請人:湖南宏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