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茶機械【技術領域】,提供一種提高導熱油的換熱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時提高茶葉分散殺青作用的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包括筒體,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與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之間形成供導熱油流通的流通道,所述左右密封蓋上分別設有與流通道想通的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茶機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茶葉滾筒式殺青機,大都采用燃料如煤、油、柴作為熱源,以火焰直接加熱滾筒或向滾筒內通以加熱產生的熱空氣。中國專利93224114.X公開了一種滾筒外圍設置電熱裝置加熱的滾筒式殺青機,雖然革除了傳統燃燒加熱方式,但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如容易出現滾筒表面溫度不均勻,即有電熱棒處溫度明顯高于無電熱棒部位,溫度控制難度大,殺青效果不夠理想,為解決前述問題,現有技術采用在滾筒上設有導熱油流通槽,利用導熱油的高傳熱性,達到使得滾筒表面溫度均勻的目的,但是導熱油槽的流通路徑都過于簡單,使得導熱油流通過程中來不及得到完成換熱,換熱效率低,造成能量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
[0003]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提高導熱油的換熱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同時提高茶葉分散殺青作用的新型茶葉殺青滾筒。
[0004]為實現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的解決方案為: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包括筒體,所述筒體開設有用于茶葉殺青作用的殺青腔,所述筒體的兩端上分別設有左密封蓋和右密封蓋,所述左密封蓋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進料端口,所述右密封蓋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出料端口,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與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之間形成供導熱油流通的流通道,所述左右密封蓋上分別設有與流通道相通的進油口和出油口,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
[0005]進一步的是: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內壁上設有螺旋導流紋。
[0006]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設計的新型茶葉殺青滾筒,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則通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設計,使得導熱油的流通道的流通路徑加長,導熱油與流通道的接觸面積大于相同體積的圓柱體的接觸面積,即提升了導熱油在流通過程中的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即在流通道內等間隔交替地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使流通道的截面形狀沿軸向方向周期性發生變化,使導熱油以湍流的形態流動,進一步的提高換熱面積,均勻地對導熱油整體換熱,提高換熱效率,充分的運用導熱油的能量,起到節能效果;進一步的,在殺青腔的圓周內壁上設有螺旋導流紋,螺旋導流紋引導茶葉橫向運動并可以將茶葉帶至更高高度,加強筒內攪拌,增大換熱面積,從而增加換熱效率,實用性高。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08]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一凹槽的截面圖。
[0009]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第二凹槽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參考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揭示的是,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包括筒體1,所述筒體I開設有用于茶葉殺青作用的殺青腔,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內壁上設有螺旋導流紋2,所述筒體I的兩端上分別設有左密封蓋11和右密封蓋12,所述左密封蓋11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進料端口 13,所述右密封蓋12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出料端口 14,所述筒體I的圓周內壁與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之間形成供導熱油流通的流通道3,所述左右密封蓋上分別設有與流通道3相通的進油口 31和出油口 32,所述筒體I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4,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5,所述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4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I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5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I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
[0012]所述新型茶葉殺青滾筒,所述筒體I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4,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5,則通過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的設計,使得導熱油的流通道的流通路徑加長,導熱油與流通道的接觸面積大于相同體積的圓柱體的接觸面積,即提升了導熱油在流通過程中的換熱面積,提高換熱效率,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4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5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即在流通道內等間隔交替地設置有第一凹槽4和第二凹槽5使流通道的截面形狀沿軸向方向周期性發生變化,使導熱油以湍流的形態流動,進一步的提高換熱面積,均勻地對導熱油整體換熱,提高換熱效率,充分的運用導熱油的能量,起到節能效果;進一步的,在殺青腔的圓周內壁上設有螺旋導流紋2,螺旋導流紋2引導茶葉橫向運動并可以將茶葉帶至更高高度,加強筒內攪拌,增大換熱面積,從而增加換熱效率,實用性高。
[0013]綜上所述設計的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加大了導熱油和茶葉的換熱面積,提升了換熱效率,提高了換熱效果,能量利用率高。
[0014]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包括筒體,所述筒體開設有用于茶葉殺青作用的殺青腔,所述筒體的兩端上分別設有左密封蓋和右密封蓋,所述左密封蓋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進料端口,所述右密封蓋上設有與殺青腔相通的出料端口,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與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之間形成供導熱油流通的流通道,所述左右密封蓋上分別設有與流通道相通的進油口和出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體的圓周內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一凹槽,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外壁上沿軸向開設有多排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交替排列,所述第一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所述第二凹槽沿其長度方向的軸線與所述筒體的中心軸線呈45°角傾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茶葉殺青滾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殺青腔的圓周內壁上設有螺旋導流紋。
【文檔編號】A23F3/06GK203913250SQ201420340074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4日
【發明者】林福興 申請人:林福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