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復合大米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大米是稻谷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清理工序就是利用合適的設備,通過適當的工藝流程和妥善的操作方法,將混入稻谷中的各類雜質除去,以提高大米成品的質量,同時利用磁鐵除去稻谷中的鐵釘、鐵屑等,以保證生產安全,礱谷工序就是用橡膠輥礱谷機或金剛砂礱谷機將稻谷的穎殼脫下,并使穎殼與糙米分離,碾米工序即用碾米機碾削、摩擦糙米使皮層和胚乳分離,然后再進行刷米、去糠、去碎、晾米等處理,這樣就可得到所需等級的大米,現代新型大米還應用色選、風選、去菌除塵、滅菌絕蟲、抗菌、阻氧、抑酶、仿生包裝等加工技術以使大米更衛生安全,鮮香營養,損耗更小。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衣食住行的追求越來越高,復合有機大米越來越受到人們的熱愛,復合有機大米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外,還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及11種礦物質,能為人體提供全面的營養,而且復合有機大米除了營養功效,還具有相應的一些藥理功效。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有機大米80-100份、粳米50-60份、小麥30-40份、高粱20-30份、紫薯10-14份、山芋4-8份和馬鈴薯4-6份。
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采用篩選機對上述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和依次進行篩選和色選,去除癟粒,用電子秤稱取經過篩選后的上述重量份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分別放入到容器內進行浸泡,浸泡時清水需超出3-4厘米,浸泡時間為1-2h,在浸泡過程用木棍進行輕輕均勻攪拌,去除上面漂浮的輕質雜質,撈出后放置到陽光下進行曝曬晾干,將曬干后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經過膨化、粉碎和篩分后得到雜糧混合粉。
(2)將上述的紫薯、山芋和馬鈴薯進行蒸煮,蒸煮溫度為60-70℃,蒸煮時間為25-35min,蒸熟后將紫薯、山芋和馬鈴薯調質呈糊狀薯類混合物。
(3)將上述的雜糧混合粉和糊狀薯類混合物放入到攪拌機內進行均勻攪拌得到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放入到蒸皿內并加入少量去離子水,進行蒸煮,蒸煮溫度為65-80℃,蒸煮時間為20-35min,混合物料經蒸煮后調質呈糊狀。
(4)將步驟(3)中經過蒸煮后的混合物料放入到擠壓機內進行造粒處理,得到顆粒狀米粒。
(5)將步驟(4)中的顆粒狀米粒放入到45-55℃環境中干燥處理25-35min,使得顆粒狀米粒中的含水量縮小到23-25%,再經過紫外線消毒和表面拋光處理后進行裝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發明所述的配方和方法生產加工的復合有機大米,生產制作方法簡單、工序簡單明了且加工成本低,且通過本方法生產加工的復合有機大米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紫薯風味口感。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對本發明進一步闡述。
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組成:有機大米80-100份、粳米50-60份、小麥30-40份、高粱20-30份、紫薯10-14份、山芋4-8份和馬鈴薯4-6份。
一種紫薯風味的高淀粉有機復合大米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1)采用篩選機對上述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和依次進行篩選和色選,去除癟粒,用電子秤稱取經過篩選后的上述重量份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分別放入到容器內進行浸泡,浸泡時清水需超出3-4厘米,浸泡時間為1-2h,在浸泡過程用木棍進行輕輕均勻攪拌,去除上面漂浮的輕質雜質,撈出后放置到陽光下進行曝曬晾干,將曬干后的有機大米、粳米、小麥和高粱經過膨化、粉碎和篩分后得到雜糧混合粉;(2)將上述的紫薯、山芋和馬鈴薯進行蒸煮,蒸煮溫度為60-70℃,蒸煮時間為25-35min,蒸熟后將紫薯、山芋和馬鈴薯調質呈糊狀薯類混合物;(3)將上述的雜糧混合粉和糊狀薯類混合物放入到攪拌機內進行均勻攪拌得到混合物料,將混合物料放入到蒸皿內并加入少量去離子水,進行蒸煮,蒸煮溫度為65-80℃,蒸煮時間為20-35min,混合物料經蒸煮后調質呈糊狀;(4)將步驟(3)中經過蒸煮后的混合物料放入到擠壓機內進行造粒處理,得到顆粒狀米粒;(5)將步驟(4)中的顆粒狀米粒放入到45-55℃環境中干燥處理25-35min,使得顆粒狀米粒中的含水量縮小到23-25%,再經過紫外線消毒和表面拋光處理后進行裝袋。采用本發明所述的配方和方法生產加工的復合有機大米,生產制作方法簡單、工序簡單明了且加工成本低,且通過本方法生產加工的復合有機大米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具有紫薯風味口感。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步驟實施例的限制,步驟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