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畜牧業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能提高后備母豬發性能的功能型復合氨基酸。
背景技術:
養豬業是我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規模化豬場母豬的生產力低于國外母豬生產水平,除了與妊娠期和哺乳期母豬營養與飼養管理有關外,后備期母豬營養與飼養管理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據報道,規模化豬場后備母豬不發情或發情推遲的比例達20%~30%,給養豬生產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后備母豬初情期啟動意味著母豬繁殖周期的開始,初情日齡較早有利于提高母豬的繁殖性能。國內規模場后備母豬的初情時間差異較大,初情期為160~240日齡,初情率較低,進入配種環節的淘汰率較高。營養調控和飼養管理技術能有效解決初情期啟的問題。飼糧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水平影響著后備母豬的生長發育和初情期啟動。有研究表明,改變營養和蛋白攝入水平可引起卵泡液成分變化,進而影響卵母細胞質量和隨后的胚胎發育,增加飼糧蛋白質水平,能提高后備母豬血清促黃體素(LH)和雌二醇(E2)濃度。目前有關飼糧氨基酸營養對后備母豬生長發育和繁殖性能影響的研究仍然鮮有報道。本專利為后備母豬氨基酸營養調控技術提供參考。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提高后備母豬發性能的功能型復合氨基酸,應用于后備母豬飼糧中,可顯著提早后備母豬的初情日齡,提高其發情率。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能提高后備母豬發性能的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在后備母豬體重為70-100kg階段,其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L -賴氨酸鹽酸鹽(含L -賴氨酸78.0%)45.0%,DL -蛋氨酸(純度為99.0%)7.5%,L -蘇氨酸(純度為98.5%)5.0%,L -色氨酸(純度為98.5%)2.5%和脫酯米糠40.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100-125kg階段,該功能型復合氨基酸由以下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L -賴氨酸鹽酸鹽(含L -賴氨酸78.0%)45.0%,DL -蛋氨酸(純度為99.0%)5.0%,L-蘇氨酸(純度為98.5%)2.5%,L -色氨酸(純度為98.5%)2.5%和脫酯米糠45.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70-100kg階段,按所述的比例配制成復合氨基酸,應用于后備母豬飼糧中;其中飼糧的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玉米70.0%,大豆粕12.0%,麥皮8.0%,膨化大豆6.0 %,50%氯化膽堿0.12 %,石粉0.78 %,磷酸氫鈣1.80 %,食鹽0.40 %,復合氨基酸0.40 %和預混料0.5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100-125kg階段,按所述的比例配制成復合氨基酸,應用于后備母豬飼糧中;其中飼糧的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玉米70.0%,大豆粕14.0%,麥皮12.0%, 50%氯化膽堿0.12 %,石粉0.78 %,磷酸氫鈣1.80 %,食鹽0.40 %,復合氨基酸0.40 %和預混料0.50%。
所述的預混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為:五水硫酸銅0.2%,一水硫酸亞鐵10.0%,一水硫酸鋅8.56%,一水硫酸錳1.28%,1%碘酸鈣0.8%,1%亞硒酸鈉0.6%,維生素A 0.48%,維生素D3 0.12%,維生素E 1.8%,維生素K3 0.04%,維生素B1 0.08%,維生素B2 0.12%,維生素B60.08%,1%維生素B12 0.04%,煙酸0.3%,泛酸0.2%,葉酸0.02%,2%d-生物素0.4%和脫酯米糠74.88%。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在后備母豬飼糧中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能提高后備母豬生長性能,并通過調控代謝激素和生殖激素變化,促進后備母豬的初情啟動,可顯著提早后備母豬的初情日齡,提高其發情率。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用下列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下列實施例。
實施例1
一種能提高后備母豬發性能的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在后備母豬體重為70-100kg階段,其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L -賴氨酸鹽酸鹽(含L -賴氨酸78.0%)45.0%,DL -蛋氨酸(純度為99.0%)7.5%,L -蘇氨酸(純度為98.5%)5.0%,L -色氨酸(純度為98.5%)2.5%和脫酯米糠40.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100-125kg階段,該功能型復合氨基酸由以下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L -賴氨酸鹽酸鹽(含L -賴氨酸78.0%)45.0%,DL -蛋氨酸(純度為99.0%)5.0%,L-蘇氨酸(純度為98.5%)2.5%,L -色氨酸(純度為98.5%)2.5%和脫酯米糠45.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70-100kg階段,按所述的比例配制成復合氨基酸,應用于后備母豬飼糧中;其中飼糧的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玉米70.0%,大豆粕12.0%,麥皮8.0%,膨化大豆6.0 %,50%氯化膽堿0.12 %,石粉0.78 %,磷酸氫鈣1.80 %,食鹽0.40 %,復合氨基酸0.40 %和預混料0.50%。
在后備母豬體重為100-125kg階段,按所述的比例配制成復合氨基酸,應用于后備母豬飼糧中;其中飼糧的原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玉米70.0%,大豆粕14.0%,麥皮12.0%, 50%氯化膽堿0.12 %,石粉0.78 %,磷酸氫鈣1.80 %,食鹽0.40 %,復合氨基酸0.40 %和預混料0.50%。
所述的預混料組成按質量分數計為:五水硫酸銅0.2%,一水硫酸亞鐵10.0%,一水硫酸鋅8.56%,一水硫酸錳1.28%,1%碘酸鈣0.8%,1%亞硒酸鈉0.6%,維生素A 0.48%,維生素D3 0.12%,維生素E 1.8%,維生素K3 0.04%,維生素B1 0.08%,維生素B2 0.12%,維生素B60.08%,1%維生素B12 0.04%,煙酸0.3%,泛酸0.2%,葉酸0.02%,2%d-生物素0.4%和脫酯米糠74.88%。
試驗設計:隨機對比飼養試驗。以后備母豬為試驗對象,對照組日糧參照NRC(1998)后備母豬營養需要標準配制,試驗組在保持飼糧其它營養水平與對照組相同的情況下,飼糧中添加按特定比例配制的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對照組、試驗組各40頭后備母豬,每個含4個重復,每個重復10頭豬,飼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飼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測定指標與測定方法:
1) 生長性能指標
初始體重:試驗開始時試驗豬禁食24 h的體重,結束體重:試驗豬體重約100 kg和后備豬群出現發情征狀時試驗豬禁食24 h的體重,第一個階段的結束體重作為第二階段的初始體重。統計每個重復(欄)試驗期的喂料量,分別計算二個階段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料重比(F/G)。
2) 飼料蛋白質和氨基酸指標
飼料粗蛋白質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5009.5-2010[11]推薦的方法,采用全自動凱氏定氮儀(Kjeltec TM-8400,丹麥福斯公司)測定。飼料氨基酸分析方法:飼料樣品粉碎過60目篩,在水解管內加6 mol/L鹽酸10 mL,真空泵抽真空,110±1 ℃恒溫干燥箱內水解24 h,冷卻定容,采用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立L-8800,日本日立公司)測定氨基酸含量。飼料粗蛋白質和氨基酸含量為2個樣品測定值的平均值。
3) P2背膘厚
后備豬個體稱重后的同時,在左側最后肋骨處距離背中線6.5 cm處測定,采用背膘測定儀(亞衛8800 型,亞衛畜牧廣州新技術有限公司)測定。
4) 發情率:發情率系指發情母豬頭數占母豬總頭數的比例,其統計時間為豬群內出現發情后的1個月。
5) 血液指標
試驗豬個體稱重后,每個重復隨機選取2頭豬,前腔靜脈采血約10 ml,靜置1 h ,5000 r/min離心15 min,收集血清,血清樣品在-20 ℃貯存,待測血清生化指標。血清尿素氮(UN)采用脲酶法,儀器為上海分析儀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6000(PC)。血清葡萄糖(GLU)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儀器為酶標儀(Multiskan-3,美國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血清胰島素(INS)、類胰島素生長因子Ⅰ(IGF-Ⅰ)、促黃體素(LH)和雌二醇(E2)采用ELISA方法,儀器為美國Biotek公司ELX800型酶標儀。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
5)所有試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試驗結果與說明:
1)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飼糧對后備母豬生長性能的影響,結果詳見表2。
表2 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對后備母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注:上表同行數據肩注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從表2可見:70-100kg階段試驗組比對照組平均日增重提高了5.52%,料重比降低4.48%,差異均顯著(P<0.05);100-125kg階段試驗組比對照組料重比降低1.28%,差異顯著(P<0.05)。
2)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飼糧對后備母豬背膘厚、發情日齡和發情率的影響,結果詳見表3。
表3 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飼糧對后備母豬背膘厚、發情日齡和發情率的影響
注:上表同行數據肩注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由表3可知,試驗組比對照組初情日齡7.87天,差異顯著(P<0.05),發情率提高4.17個百分點,差異顯著(P<0.05)。說明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能促進后備母豬的初情啟動,提高其發情率。
3)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飼糧對后備母豬血清代謝產物和代謝激素的影響,結果詳見表4。
表4 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對后備母豬血清代謝產物和代謝激素的影響
注:上表同行數據肩注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從表4可知,70-100kg階段:試驗組比對照組血清尿素氮降低10.0%,差異顯著(P<0.05),血清葡萄糖、胰島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濃度差異不顯著(P>0.05);100-125kg階段:試驗組比對照組血清尿素氮降低19.28%,差異顯著(P<0.05),血清葡萄糖濃度差異不顯著(P>0.05),胰島素濃度提高56.89%(P<0.05),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濃度提高31.11%,差異顯著(P<0.05)。
4)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飼糧對后備母豬血清生殖激素的影響,結果詳見表5。
表5 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對后備母豬100-125kg階段血清生殖激素的影響
注:上表同行數據肩注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
由表5可知,100-125kg階段:試驗組比對照組血清促黃體素濃度提高29.92%,差異顯著(P<0.05),血清雌二醇濃度10.41%,差異顯著(P<0.05)。
通過試驗結果可知,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后備母豬血清代謝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胰島素)和生殖激素(促黃體素、雌二醇)濃度均出現顯著增加,促成后備母豬初情日齡提早和發情率的提高,說明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對后備母豬初情期啟動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改變代謝激素(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胰島素)分泌的代謝途徑,而參與情期啟動的調控,胰島素樣生長因子-Ⅰ作為化學信號介導對垂體前葉促性腺激素(促黃體素)分泌的調節,性腺軸接收促黃體素的化學信號,刺激排卵和增加雌激素(雌二醇)的分泌。因此,試驗結果也進一步驗證了飼糧氨基酸對母豬初情期啟動調控的影響。
上述試驗結果表明,飼糧添加功能型復合氨基酸能提高后備母豬生長性能,并通過調控代謝激素和生殖激素變化,促進后備母豬的初情啟動,提高發情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做的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的涵蓋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