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茶葉烘焙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防止熱氣外漏的茶葉烘焙設備。
背景技術:
茶葉是指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槚、茗、荈,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綠灌木茶樹的葉子以及用這些葉子泡制的飲料。茶葉中所含的成份很多,將近500種。主要有咖啡堿、茶堿、可可堿、膽堿、黃嘌呤、黃酮類及甙類化合物、茶鞣質、兒茶素、萜烯類、酚類、醇類、醛類、酸類、酯類、芳香油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蛋白質和氨基酸。氨基酸有半胱氨酸、蛋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等。茶中還含有鈣、磷、鐵、氟、碘、錳、鉬、鋅、硒、銅、鍺、鎂等多種礦物質。茶葉中的這些成份,對人體是有益的,其中尤以錳能促進鮮茶中維生素C的形成,提高茶葉抗癌效果。在茶葉的加工過程中,焙茶是必不可少的步驟,焙茶又稱制茶、炒茶,即用溫火烘茶,一方面是為了通過物理變化降低水份含量、確保存放期間的品質,另一方面是為了改善或調整茶的色、香、味、形。
現有的茶葉烘焙設備大多采用熱氣灶以及設置在熱氣灶上的烘焙爐來對茶葉進行烘焙加熱,烘焙灶上開設通孔,烘焙爐直接放置在通孔中。烘焙爐與通孔間存在間隙,此種烘焙方式容易導致熱氣從間隙中溜出,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烘焙爐直接放置在烘焙灶上的通孔中容易導致熱氣溜出的缺陷,本發明特提供一種防止熱氣外漏的茶葉烘焙設備。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防止熱氣外漏的茶葉烘焙設備,包括熱氣灶以及烘培罐,熱氣灶上開設有通孔,通孔內設置有內螺紋,烘培罐的下端設置有與通孔內螺紋連接的外螺紋,熱氣灶上固定有與通孔相通連接的圓柱環,圓柱環的側壁上開設有環形槽,烘培罐上位于外螺紋的上端設置有環形凸起,環形凸起的高度大于環形槽的高度,所述圓柱環為彈性塑膠底座,環形凸起卡設在環形槽中。烘培罐的下端與熱氣灶上的通孔螺紋連接,連接處不容易存在間隙,避免熱氣溜出。環形凸起的高度大于環形槽的高度,圓柱環具有彈性,烘培罐上的環形凸起將擠入環形槽中,形成一密封層,即使熱氣從螺紋連接處溜走也將被擋住,大大地節約了能源,增加了烘焙效率。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結構,所述烘培罐上設置有氣體傳感器,氣體傳感器位于圓柱環的上方。本方案中的氣體傳感器與外部的控制器連接,氣體傳感器探測到氣體后將傳遞信號給控制器,若熱氣泄露,工作人員可第一時間對茶葉烘焙設備進行檢修。
進一步地,還包括擋板、轉軸、盛放裝置,擋板轉動設置在烘焙罐中且擋板的形狀與烘焙罐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貫穿擋板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的側壁上,盛放裝置固定在烘培罐的上端。在本方案中,轉動轉軸,通過改變擋板與烘培罐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當水平夾角較小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少,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低,當水平夾角較大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多,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水平夾角為零時,擋板將阻斷熱氣的上升,使之不再對茶葉進行烘烤。本方案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進一步地,所述盛放裝置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過渡段以及擋圈,底座中設置有篩網;所述底座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的上端。在本方案中,茶葉鋪設在篩網的上端,熱氣將通過篩網上的孔進入底座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中拋出。
進一步地,所述擋圈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便于盛放裝置的安裝和拆卸。
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轉軸穿出烘焙罐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手握端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烘培罐的下端與熱氣灶上的通孔螺紋連接,連接處不容易存在間隙,避免熱氣溜出。環形凸起的高度大于環形槽的高度,圓柱環具有彈性,烘培罐上的環形凸起將擠入環形槽中,形成一密封層,即使熱氣從螺紋連接處溜走也將被擋住,大大地節約了能源,增加了烘焙效率。
2、本方案中的氣體傳感器與外部的控制器連接,氣體傳感器探測到氣體后將傳遞信號給控制器,若熱氣泄露,工作人員可第一時間對茶葉烘焙設備進行檢修。
3、在本方案中,轉動轉軸,通過改變擋板與烘培罐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當水平夾角較小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少,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低,當水平夾角較大時,進入盛放裝置中的熱氣較多,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水平夾角為零時,擋板將阻斷熱氣的上升,使之不再對茶葉進行烘烤。本方案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4、茶葉鋪設在篩網的上端,熱氣將通過篩網上的孔進入底座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中拋出。
5、把手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便于盛放裝置的安裝和拆卸。
6、手握端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附圖說明
圖1為環形凸起卡設在環形槽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烘焙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3烘培罐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為篩網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零部件名稱如下:1-熱氣灶,2-烘培罐,3-通孔,4-外螺紋,5-圓柱環,6-環形槽,7-環形凸起,8-氣體傳感器,9-擋板,10-轉軸,11-盛放裝置,12-底座,13-過渡段,14-擋圈,15-篩網,16-把手,17-手握端。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地說明,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一種防止熱氣外漏的茶葉烘焙設備,包括熱氣灶1以及烘培罐2,熱氣灶1上開設有通孔3,通孔3內設置有內螺紋,烘培罐2的下端設置有與通孔3內螺紋連接的外螺紋4,熱氣灶1上固定有與通孔3相通連接的圓柱環5,圓柱環5的側壁上開設有環形槽6,烘培罐2上位于外螺紋4的上端設置有環形凸起7,環形凸起7的高度大于環形槽6的高度,所述圓柱環5為彈性塑膠底座,環形凸起7卡設在環形槽6中。烘培罐2的下端與熱氣灶1上的通孔3螺紋連接,連接處不容易存在間隙,避免熱氣溜出。環形凸起7的高度大于環形槽6的高度,圓柱環5具有彈性,烘培罐2上的環形凸起7將擠入環形槽6中,形成一密封層,即使熱氣從螺紋連接處溜走也將被擋住,大大地節約了能源,增加了烘焙效率。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結構,所述烘培罐2上設置有氣體傳感器8,氣體傳感器8位于圓柱環5的上方。本方案中的氣體傳感器8與外部的控制器連接,氣體傳感器探測到氣體后將傳遞信號給控制器,若熱氣泄露,工作人員可第一時間對茶葉烘焙設備進行檢修。
進一步地,還包括擋板9、轉軸10、盛放裝置11,擋板9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中且擋板9的形狀與烘焙罐2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10貫穿擋板9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的側壁上,盛放裝置11固定在烘培罐2的上端。在本實施例中,轉動轉軸10,通過改變擋板9與烘培罐2間的水平夾角大小即可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當水平夾角較小時,進入盛放裝置11中的熱氣較少,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低,當水平夾角較大時,進入盛放裝置11中的熱氣較多,分散到每個茶葉上的溫度相對較高,當水平夾角為零時,擋板9將阻斷熱氣的上升,使之不再對茶葉進行烘烤。本實施例操作簡單方便,解決了因烘烤溫度、時間不能及時控制而影響成型茶葉質量的缺陷。
進一步地,所述盛放裝置11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12、過渡段13以及擋圈14,底座12中設置有篩網15;所述底座12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2的上端。在本實施例中,茶葉鋪設在篩網15的上端,熱氣將通過篩網15上的孔進入底座12中對茶葉進行烘烤,擋圈14的設置對茶葉起到了阻擋作用,避免茶葉從盛放裝置11中拋出。
進一步地,所述擋圈14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16。把手16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提拉盛放裝置11,便于盛放裝置11的安裝和拆卸。
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轉軸10穿出烘焙罐2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17。手握端17的設置便于工作人員轉動轉軸10,保證能夠較好地控制烘烤溫度及烘烤時間。
實施例1
一種防止熱氣外漏的茶葉烘焙設備,包括熱氣灶1以及烘培罐2,熱氣灶1上開設有通孔3,通孔3內設置有內螺紋,烘培罐2的下端設置有與通孔3內螺紋連接的外螺紋4,熱氣灶1上固定有與通孔3相通連接的圓柱環5,圓柱環5的側壁上開設有環形槽6,烘培罐2上位于外螺紋4的上端設置有環形凸起7,環形凸起7的高度大于環形槽6的高度,所述圓柱環5為彈性塑膠底座,環形凸起7卡設在環形槽6中。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所述烘培罐2上設置有氣體傳感器8,氣體傳感器8位于圓柱環5的上方。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或實施例2的基礎上,還包括擋板9、轉軸10、盛放裝置11,擋板9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中且擋板9的形狀與烘焙罐2的內腔形狀相匹配,轉軸10貫穿擋板9的中心位置轉動設置在烘焙罐2的側壁上,盛放裝置11固定在烘培罐2的上端。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3的基礎上,所述盛放裝置11包括從下至上依次相通連接的底座12、過渡段13以及擋圈14,底座12中設置有篩網15;所述底座12的下端套設在烘焙罐2的上端。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4的基礎上,所述擋圈14的外側壁上設置有把手16。
實施例6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3或實施例4或實施例5的基礎上,所述轉軸10穿出烘焙罐2的一端上連接有手握端17。
如上所述,可較好地實現本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