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用于食品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腐竹撿拾器。
背景技術:
腐竹,又叫腐筋,其色淡黃,油面光亮,豆香濃郁,味道鮮美,含有蛋白質45%,是素食上品。其傳統的生產工藝如下:1.精選原料:制作腐竹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先選擇顆粒飽滿,色澤黃亮,無霉變的新鮮黃豆,通過過篩清除劣豆、雜質和砂土,然后置于電動萬能磨中,去掉豆衣;2.浸豆磨漿:把去衣的黃豆加入清水浸泡并除去浮在水面的雜質,撈起置于籮筐上瀝水并用布覆蓋豆面,讓豆片膨脹,排水后置于缸或桶內,加布覆蓋,讓其豆片肥大,即進行磨漿;3.濾漿上鍋:把豆漿過濾后倒入特制平底鐵鍋內;4.煮漿挑膜:煮漿是腐竹制作的一個技術關鍵。其操作過程是:先旺火猛攻,當鍋內豆漿煮開后,爐灶即停止鼓風,采用木炭或煤火,去除鍋面的白色泡沫,過5~6分鐘,漿面自然結成一層薄膜,即為腐竹膜,此時用剪刀對開剪成兩半,再用竹竿沿著鍋邊挑起,使腐竹膜形成一條竹狀,通常每口鍋4條竹竿,每條竹竿長80厘米,可掛腐竹20條,每口鍋15公斤豆漿可揭30張,共60條豆腐筋;5.烘干成竹:豆腐筋宜烘干不宜曬,日曬易發霉。將起鍋上竿的腐竹膜放入烘房,烘房內設烘架,其長5米,高1米,并設火爐,把掛竿的腐竹懸于烘房內,保持60℃火溫。若火溫過高,會造成竹腳燒焦,影響色澤。一般烘6小時~8小時即干,干后頭尾理齊,包裝入庫。
由于以上工藝復雜,尤其是煮漿揭膜這一環節中,需要兩個以上的工人配合,對工人操作技術要求極高,工作強度大,而且容易出現燙傷。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以降低工傷事故和工作強度的腐竹撿拾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腐竹撿拾器,包括豆漿加熱槽、設在豆漿加熱槽內的撿拾桿支架、橫向設在撿拾桿支架上的撿拾桿以及可驅動所述撿拾桿在豆漿加熱槽內升降的提升裝置,所述提升裝置包括垂直于撿拾桿縱向設在豆漿加熱槽前后兩端撿拾桿支架上的升降繩以及可張緊或松弛升降繩的牽引機構,撿拾桿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對應升降繩的中部連接。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撿拾桿的兩端設有連接升降繩的環形卡槽。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升降繩的中部設有可嵌入所述環形卡槽內的扣環。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升降繩的中部于環形卡槽內至少纏繞一周。
進一步作為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牽引機構包括步進電機和設在步進電機輸出端的繞線輪,繞線輪上設有可同步卷起或釋放豆漿加熱槽前后兩端的升降繩的繞線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裝置在豆漿加熱過程中還沒有形成豆膜之前將撿拾桿放入撿拾桿支架上,豆漿液面沒過撿拾桿,在形成一定厚度的豆膜時,通過提升裝置將撿拾桿提升,豆膜貼附于撿拾桿表面而提出豆漿面,接著放入對應新一批撿拾桿,循環操作,一直到豆膜全部提完。人工撿拾豆膜要在90℃以上進行操作容易出現燙傷,工作強度大,使用本裝置可以降低工傷事故和工作強度,此外,加入適當的自動生產裝置可以提高生產率,同時減少成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升降繩與撿拾桿聯動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以下將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各元件的結構特點,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及后) 時,是以圖1所示的結構為參考描述,但本實用新型的實際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
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腐竹撿拾器,包括豆漿加熱槽1、設在豆漿加熱槽1內的撿拾桿支架2、橫向設在撿拾桿支架2上的撿拾桿3以及可驅動所述撿拾桿3在豆漿加熱槽1內升降的提升裝置,所述提升裝置包括垂直于撿拾桿3縱向設在豆漿加熱槽1前后兩端撿拾桿支架2上的升降繩4以及可張緊或松弛升降繩4的牽引機構,升降繩4可采用鋼絲或其他無毒無害絲線。撿拾桿3的前后兩端分別與對應升降繩4的中部連接,所述撿拾桿3的兩端設有連接升降繩4的環形卡槽,當升降繩4處于松弛狀態時,撿拾桿3在自重作用下使升降繩4呈V字形,保證撿拾桿3沒入豆漿液面以下;升降繩4張緊時,升降繩4逐漸拉直,撿拾桿3則隨升降繩4一起上升,并最終露出液面。
參見圖2,本裝置在使用時可將多個豆漿加熱槽1并排放置,每個豆漿加熱槽1內的撿拾桿3共用兩條升降繩4,本裝置在豆漿加熱過程中還沒有形成豆膜之前將撿拾桿放入撿拾桿支架2的升降繩4上,豆漿液面沒過撿拾桿3,在形成一定厚度的豆膜時,通過提升裝置將撿拾桿3提升,豆膜貼附于撿拾桿3表面而提出豆漿面,接著放入對應新一批撿拾桿3,循環操作,一直到豆膜全部提完。人工撿拾豆膜要在90℃以上進行操作容易出現燙傷,工作強度大,使用本裝置可以降低工傷事故和工作強度,此外,加入適當的自動生產裝置可以提高生產率,同時減少成本。
撿拾桿3與升降繩4可采用兩種方式連接,其一,所述升降繩4的中部設有可嵌入所述環形卡槽內的扣環,該連接方式中撿拾桿3可與扣環配合連接,連接過程快捷方便,定位準確;其二,所述升降繩3的中部于環形卡槽內至少纏繞一周,從而將撿拾桿3定位在升降繩4的中部,此種連接方式則無需添加其他部件,直接采用纏繞方式便可實現在撿拾桿3上的連接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牽引機構包括步進電機和設在步進電機輸出端的繞線輪,繞線輪上設有可同步卷起或釋放豆漿加熱槽1前后兩端的升降繩4的繞線槽,步進電機正轉時,繞線輪將升降繩4緩緩盤繞收緊,撿拾桿升起;步進電機反轉時,繞線輪將升降繩緩緩釋放,在重力作用下撿拾桿沒入豆漿液面以下,豆漿加熱槽前后兩端的升降繩采用統一步進電機驅動,可保證撿拾桿前后兩端升降動作的同步性。
當然,本發明創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還可作出等同變形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