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條狀食品成形機,尤指用以成形如蒟蒻面條等條狀食品的成形機。
背景技術:
現今如蒟蒻面條等條狀食品的制造過程,以蒟蒻面條為例,是先將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與一種堿劑進行混合,使所述原料膠化凝固,并通過一成形裝置成形成面條狀,接著在經過清洗過后,進行切段作業,再將切段后的蒟蒻面條浸泡在堿水中,以延長蒟蒻面條的保存時間,并在殺菌后,將所述蒟蒻面條及堿水包裝制成蒟蒻面條的便利包。
為了量產前述蒟蒻面條的便利包等產品,目前業界均是利用條狀食品生產設備來制造。該條狀食品生產設備包含攪拌裝置、具有成形裝置的成形裝置、清洗槽以及殺菌包裝裝置等。
但是前述條狀食品生產設備中,攪拌裝置、成形裝置、清洗槽以及殺菌包裝裝置,均為各自獨立的機構,彼此間并未依據條狀食品的制造流程依序串連整合。其中,如通過清洗槽清洗后的長條狀蒟蒻面條,必須先由人力的方式進行蒟蒻面條的切段作業,之后,再移送殺菌包裝裝置處進行切段后的蒟蒻面條與堿水定量置入包裝袋,包裝袋抽真空及封合及殺菌等步驟,以達到延長保存時間的效果。
前述中,因現今條狀食品生產設備尚未有所述蒟蒻面條的自動化切段裝置,人力的方式進行蒟蒻面條的切段作業,成本高、切段后的蒟蒻面條長短差異大,品質不穩定,且有作業的效率緩慢的問題。
再者,現今的條狀食品生產設備中,用以攪拌混合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的攪拌裝置,是僅通過一攪拌組件進行所述原料及所述堿劑的攪拌、混合作業,故容易導致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混合不均勻,進而有所述原料的膠化凝固的效果不佳的問題。
此外,現今用以成形所述條狀食品的成形裝置為一體成形的構件,該成形裝置的頂端設有組裝部,且該成形裝置內形成一容置空間,該成形裝置的底面形成多個間隔排列的成形孔,這些成形孔連通該容置空間,當所述原料在成形過程中,所述原料是直接自該容置空間中進入這些成形孔中,導致所述原料在成形成條狀時,會因為所述呈條狀的原料的密度不高而有不緊實的問題,進而影響條狀食品在食用時的口感。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今制造工藝設備中,攪拌裝置無法均勻攪拌混合原料與所述堿劑,導致原料膠化凝固的效果不佳的問題,通過成形裝置成形的條狀食品有不緊實的問題,以及現今以人力進行切段作業的成本高且有品質不穩定以及效率緩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條狀食品成形機,其包含一儲料裝置、一原料攪拌裝置、至少一成形模具、一清洗槽、一切段裝置、一輸送裝置、一包裝裝置及一殺菌裝置。
該儲料裝置包含至少一原料桶及一出料管,該出料管連通所述原料桶底部;
該原料攪拌裝置與該儲料裝置相連通,該原料攪拌裝置包含一基座、一第一混合槽、一第一混合組件、一入料桶、一第二混合槽及一第二混合組件;
該第一混合槽設置在該基座上,該第一混合槽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混合槽內形成一第一混合空間,且該第一混合槽的頂面鄰近第一端處形成一入料口,該第一混合槽頂面中段處連接一混合液注入管,該混合液注入管位于該第一混合槽的入料口與該第一混合槽的第二端之間;
該第一混合組件設置在該基座上,并伸入該第一混合槽的第一混合空間中,該第一混合組件包含一第一驅動件、兩個并列的第一驅動桿及兩個第一混合件,該第一驅動件設置在該基座上,該兩個第一驅動桿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基座上并伸入該第一混合空間中,每一第一驅動桿具有一第一齒輪,其中一第一驅動桿連接受控在該第一驅動件,該兩個第一驅動桿的第一齒輪相互嚙合,該兩個第一混合件分別固設在該兩個第一驅動桿上,每一第一混合件具有多個間隔排列的第一混合單元,該兩個第一混合件的這些第一混合單元呈交錯排列;
該入料桶設置在該第一混合槽上,該入料桶內形成一容室,該容室連通該入料口,該入料桶的一側邊連接該入料管,該入料管連通該容室及該儲料裝置的原料桶;
該第兩個混合槽設置在該基座上,該第二混合槽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二混合槽內部形成一第二混合空間,該第二混合槽底部鄰近第一端處連接一連通該第二混合空間的出料管,該第一混合槽的第二端與該第二混合槽的第二端之間設有一連通管,該連通管的兩端分別連通該第一混合空間及該第二混合空間;以及
該第二混合組件設置在該基座上,并伸入該第二混合槽的第二混合空間中,該第二混合組件包含一第二驅動件、兩個并列的第二驅動桿及兩個第二混合件,該第二驅動件設置在該基座上,該兩個第二驅動桿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基座上并伸入該第二混合空間中,每一第二驅動桿具有一第二齒輪,其中一第二驅動桿連接受控在該第二驅動件,該兩個第二驅動桿的第二齒輪相互嚙合,該兩個第二混合件分別固設在該兩個第二驅動桿上,每一第二混合件具有一呈螺旋狀的第二混合單元,該兩個第二混合件的第二混合單元內部形成多個孔洞,且該兩個第二混合件的第二混合單元呈交錯排列;
至少一成形模具,其連通該原料攪拌裝置的出料管,每一成形模具包含一外殼及一模塊;
該外殼由一上殼體及一下殼體組裝而成,該上殼體的頂面形成一進料口,該下殼體設置在該上殼體的底端,該下殼體的底部形成一貫通的開孔,該下殼體形成一環繞該開孔的限位部,該上殼體與該下殼體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連通該進料口及該開孔;以及
該模塊設置在該外殼的上殼體及下殼體之間,并位于該容置空間中,該模塊底面抵靠該下殼體的限位部,且該上殼體的底面壓抵該模塊的頂面,該模塊的頂面形成多個溝槽,每一溝槽的寬度由上往下尺寸遞減,且該模塊在每一溝槽的內底面形成多個間隔排列且貫通的成形孔,這些成形孔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該容置空間及該開孔;
該清洗槽設置在所述成形模具的下方,該清洗槽頂面形成一清洗水道,該清洗水道在鄰近該成形模具處設有一入水口,并在遠離該入水口處設有一出水口,該清洗槽在鄰近該入水口處用在連接一水源,該清洗水道自該入水口至該出水口向下傾斜;
該切段裝置鄰接該清洗槽的出水口,該切段裝置包含一支撐架、一輸送模塊及一切段模塊;
該輸送模塊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該輸送模塊的前端鄰接該清洗槽的出水口,該輸送模塊設置在該支撐架上,該輸送模塊包含一輸送臺座、一輸送驅動件及一輸送帶,該輸送臺座由前端向后端向上傾斜地設置在該支撐架上,該輸送驅動件設置在該輸送臺座上,該輸送帶可移動地設置在該輸送臺座上并連接受控在該輸送驅動件,該切段模塊設置在該支撐架,并位于該輸送模塊后端的下方;以及
該切段模塊包含一延伸座、一切段組件及一推抵組件,該延伸座設置在該支撐架上,并位于該輸送模塊后端的下方,該切段組件設置在該延伸座上,該切段組件包含一切段驅動件及一切段件,該切段驅動件設置在該延伸座上,該切段件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延伸座上,并連接受控在該切段驅動件,該推抵組件包含兩個復位件及一推抵件,該兩個復位件分別設置在該延伸座的兩側,且該兩個復位件的后端固設在該延伸座的后端,該推抵件可前后移動地設置在該延伸座上,并位于該切段件的后方,且該推抵件的兩端可轉動地設在該兩個復位件的前端,該切段件與該推抵件之間形成一切段通道,該切段件間歇性地推抵該推抵件;
該輸送裝置具有輸入端及輸出端,該輸送裝置的輸入端位于該切段裝置的切段通道的下方;
該包裝裝置鄰接該輸送裝置的輸出端,該包裝裝置具有一產品輸出端;以及
該殺菌裝置鄰接該包裝裝置的產品輸出端處。
如上所述的條狀食品成形機,該儲料裝置包含至少一攪拌器,所述攪拌器設置在所述原料桶上。
如上所述的條狀食品成形機,該清洗水道為呈連續S字型蜿蜒的水道。
如上所述的條狀食品成形機,該原料攪拌裝置的入料桶包含一桶體及一攪拌組件,該桶體設置在所述第一混合槽上,所述容室形成在該桶體內,該攪拌組件設置在該桶體頂部,且該攪拌組件包含一攪拌驅動件及一攪拌桿,該攪拌驅動件設置在該桶體頂部,該攪拌桿可轉動地連接受控在該攪拌驅動件,且該攪拌桿伸入該桶體的容室中。
如上所述的條狀食品成形機,該輸送帶為具有多個空隙的網材,且該輸送模塊包含一回流道,該回流道設置在該輸送臺座的下方。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是應用于如蒟蒻面條等條狀食品的制造過程,以蒟蒻面條為例,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會先容置在該儲料裝置中,再流至該原料攪拌裝置內與堿劑進行攪拌、混合作業,并在攪拌、混合后,通過該成形模具成形成面條狀的蒟蒻面條,接著進入該清洗槽進行清洗作業,再進入該切段裝置進行自動化切段作業,并通過該輸送裝置輸送至包裝裝置以進行真空包裝,最后再置入該殺菌裝置進行高溫高壓的殺菌作業,即可完成所述蒟蒻面條的制造過程,因此,本實用新型借此整合性的機具實用新型,使其能夠執行一貫性的自動化條狀食品制造流程,減少人工作業,并能確保產品的品質與均一性。
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原料攪拌裝置可提供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二次的混合作業,可有效均勻混合所述原料及所述堿劑,進而提高所述原料的膠化凝固效果,且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成形模具可使所述原料在通過這些成形孔時,先行匯集在這些溝槽處,且所述溝槽的寬度由上而下尺寸遞減,故所述原料進入所述溝槽時,所述溝槽可增加原料通過時的壓力,使成形后的蒟蒻面條較為緊實,進而使蒟蒻面條在食用時更有嚼勁。
該切段裝置可通過該切段件間歇性地推抵推抵組件,產生自動化剪切作用,以達到自動化剪切所述蒟蒻面條的效果,故可有效減少作業成本并可有效提高產品品質以及作業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儲料裝置的前視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原料攪拌裝置的前視平面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原料攪拌裝置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原料攪拌裝置的俯視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成形模具連接出料管的前視平面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成形模具連接出料管的俯視平面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成形模具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成形模具連接出料管的剖面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切段裝置的側視平面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的切段裝置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 儲料裝置 11 原料桶
12 入料管 13 攪拌器
20 原料攪拌裝置 21 基座
22 第一混合槽 221 第一混合空間
222 入料口 223 混合液注入管
23 第一混合組件 231 第一驅動件
232 第一驅動桿 233 第一混合件
234 第一齒輪 235 第一混合單元
24 入料桶 241 容室
242 桶體 243 攪拌組件
244 攪拌驅動件 245 攪拌桿
25 第二混合槽 251 第二混合空間
252 出料管 253 連通管
254 分向閥 26 第二混合組件
261 第二驅動件 262 第二驅動桿
263 第二混合件 264 第二齒輪
265 第二混合單元 266 孔洞
30 成形模具 31 外殼
311 上殼體 312 下殼體
313 進料口 314 開孔
315 限位部 316 容置空間
32 模塊 321 溝槽
322 成形孔 40 清洗槽
41 清洗水道 42 入水口
43 出水口 50 切段裝置
51 支撐架 52 輸送模塊
521 輸送臺座 522 輸送驅動件
523 輸送帶 524 回流道
53 切段模塊 531 延伸座
532 切段組件 533 推抵組件
534 切段驅動件 535 切段件
536 復位件 537 推抵件
538 切斷通道 60 輸送裝置
70 包裝裝置 71 產品輸出端
80 殺菌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圖及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
請參閱圖1,為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的一種較佳實施例,其包含一儲料裝置10、一原料攪拌裝置20、至少一成形模具30、一清洗槽40、一切段裝置50、一輸送裝置60、一包裝裝置70及一殺菌裝置80。
如圖2所示,該儲料裝置10包含至少一原料桶11及一入料管12,該入料管12是連通所述原料桶11底部,此外,該儲料裝置10可進一步包含至少一攪拌器13,所述攪拌器13是設置在所述原料桶11上,并伸入所述原料桶11中。
如圖1所示,該原料攪拌裝置20與該儲料裝置10相連通,如圖3至圖5所示,該原料攪拌裝置20包含一基座21、一第一混合槽22、一第一混合組件23、一入料桶24、一第二混合槽25及一第二混合組件26。
該第一混合槽22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該第一混合槽22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一混合槽22內形成一第一混合空間221,且該第一混合槽22的頂面鄰近第一端處形成一入料口222,該第一混合槽22頂面中段處連接一混合液注入管223,該混合液注入管223位于該第一混合槽22的入料口222與該第一混合槽22的第二端之間。
如圖5所示,該第一混合組件23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并伸入該第一混合槽22的第一混合空間221中,該第一混合組件23包含一第一驅動件231、兩個并列的第一驅動桿232及兩個第一混合件233,該第一驅動件231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該兩個第一驅動桿232是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基座21上并伸入該第一混合空間221中,每一第一驅動桿232具有一第一齒輪234,其中一第一驅動桿232連接受控在該第一驅動件231,該兩個第一驅動桿232的第一齒輪234相互嚙合,該兩個第一混合件233是分別固設在該兩個第一驅動桿232上,每一第一混合件233具有多個間隔排列的第一混合單元235,該兩個第一混合件233的這些第一混合單元235呈交錯排列。
如圖3、圖4所示,該入料桶24是設置在該第一混合槽22上,該入料桶24內形成一容室241,該容室241連通該入料口222,該入料桶24的一側邊連接該入料管12,該入料管12連通該容室241及該儲料裝置10的原料桶11,其中,該入料桶24進一步包含一桶體242及一攪拌組件243,該桶體242是設置在所述第一混合槽22上,所述容室241是形成在該桶體242內,該攪拌組件243是設置在該桶體242頂部,且該攪拌組件243包含一攪拌驅動件244及一攪拌桿245,該攪拌驅動件244是設置在該桶體242頂部,該攪拌桿245是可轉動地連接受控在該攪拌驅動件244,且該攪拌桿245是伸入該桶體242的容室241中。
如圖3、圖5所示,該第二混合槽25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該第二混合槽25具有相對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該第二混合槽25內部形成一第二混合空間251,該第二混合槽25底部鄰近第一端處連接一連通該第二混合空間251的出料管252,該第一混合槽22的第二端與該第二混合槽25的第二端之間設有一連通管253,該連通管253的兩端分別連通該第一混合空間221及該第二混合空間251。
如圖5所示,該第二混合組件26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并伸入該第二混合槽25的第二混合空間251中,該第二混合組件26包含一第二驅動件261、兩個并列的第二驅動桿262及兩個第二混合件263,該第二驅動件261是設置在該基座21上,該兩個第二驅動桿262是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基座21上并伸入該第二混合空間251中,每一第二驅動桿262具有一第二齒輪264,其中一第二驅動桿262連接受控在該第二驅動件261,該兩個第二驅動桿262的第二齒輪264相互嚙合,該兩個第二混合件263是分別固設在該兩個第二驅動桿262上,每一第二混合件263具有一呈螺旋狀的第二混合單元265,該兩個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單元265內部形成多個孔洞266,且該兩個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單元265呈交錯排列。
如圖6至圖8所示,所述成形模具30連通該原料攪拌裝置20的出料管252,每一成形模具30包含一外殼31及一模塊32。
如圖8、圖9所示,該外殼31是由一上殼體311及一下殼體312組裝而成,該上殼體311的頂面形成一進料口313,該下殼體312是設置在該上殼體311的底端,該下殼體312的底部形成一貫通的開孔314,該下殼體312形成一環繞該開孔314的限位部315,該上殼體311與該下殼體312之間形成一容置空間316,該容置空間316連通該進料口313及該開孔314。
如圖8、圖9所示,該模塊32是設置在該外殼31的上殼體311及下殼體312之間,并位于該容置空間316中,該模塊32底面抵靠該下殼體312的限位部315,且該上殼體311的底面壓抵該模塊32的頂面,該模塊32的頂面形成多個溝槽321,每一溝槽321的寬度是由上往下尺寸遞減,且該模塊32在每一溝槽321的內底面形成多個間隔排列且貫通的成形孔322,這些成形孔322的上下兩端分別連通該容置空間316及該開孔314。
此外,如圖6、圖7所示,當該條狀食品成形機具有多個成形模具30時,該出料管252可進一步設置一分向閥254,作業人員可依照需求調整該分向閥254,使所述原料與堿劑通過具有不同模塊32的成形模具30,進而成形出不同樣式的條狀食品。
如圖1所示,該清洗槽40是設置在所述成形模具30的下方,該清洗槽40頂面形成一清洗水道41,該清洗水道41在鄰近該成形模具30處設有一入水口42,并在遠離該入水口42處設有一出水口43,該清洗槽40在鄰近該入水口42處連接一水源(圖未示),該清洗水道41是自該入水口42至該出水口43向下傾斜,其中該清洗水道41為呈連續S字型蜿蜒的水道。
如圖1、圖10所示,該切段裝置50是鄰接該清洗槽40的出水口43,該切段裝置50包含一支撐架51、一輸送模塊52及一切段模塊53。
該輸送模塊52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該輸送模塊52的前端鄰接該清洗槽40的出水口43,該輸送模塊52是設置在該支撐架51上,該輸送模塊52包含一輸送臺座521、一輸送驅動件522及一輸送帶523,該輸送臺座521是由前端向后端向上傾斜地設置在該支撐架51上,該輸送驅動件522是設置在該輸送臺座521上,該輸送帶523是可移動地設置在該輸送臺座521上并連接受控在該輸送驅動件522,其中該輸送帶523為具有多個空隙的網材,且該輸送模塊52包含一回流道524,該回流道524是設置在該輸送臺座521的下方。
該切段模塊53是設置在該支撐架51,并位于該輸送模塊52后端的下方,該切段模塊53包含一延伸座531、一切段組件532及一推抵組件533,該延伸座531是設置在該支撐架51上,并位于該輸送模塊52后端的下方,該切段組件532是設置在該延伸座531上,該切段組件532包含一切段驅動件534及一切段件535,該切段驅動件534是設置在該延伸座531上,該切段件535是可轉動地設置在該延伸座531上,并連接受控在該切段驅動件534,該推抵組件533包含兩個復位件536及一推抵件537,該兩個復位件536是分別設置在該延伸座531的兩側,且該兩個復位件536的后端是固設在該延伸座531的后端,該推抵件537是可前后移動地設置在該延伸座531上,并位于該切段件535的后方,且該推抵件537的兩端是可轉動地設在該兩個復位件536的前端,該切段件535與該推抵件537之間形成一切段通道538,該切段件535是間歇性地推抵該推抵件537。
如圖1所示,該輸送裝置60具有輸入端及輸出端,該輸送裝置60的輸入端位于該切段裝置50的切段通道538的下方。
如圖1所示,該包裝裝置70是鄰接該輸送裝置60的輸出端,該包裝裝置70具有一產品輸出端71。
如圖1所示,該殺菌裝置80是鄰接該包裝裝置70的產品輸出端71處。
如圖1、圖2所示,當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應用在條狀食品制造時,以制造蒟蒻面條便利包產品為例,在進行蒟蒻面條便利包的制造過程時,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會容置在該儲料裝置10的原料桶11中,所述原料桶11的攪拌器13可用以攪拌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如圖3至圖5所示,接著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會流入該入料管12中,并進入該原料攪拌裝置20的入料桶24中,所述原料會自該入料桶24流入該第一混合槽22內,同時,堿劑會自該混合液注入管223處流入該第一混合槽22內,該第一驅動件231會帶動該兩個第一驅動桿232轉動,使該兩個第一混合件233轉動,該兩個第一混合件233的第一混合單元235會攪動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以進行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的初步混合作業。
如圖3、圖5所示,接著經過初步混合作業的原料與堿劑會通過所述連通管253,并進入該第二混合槽25內,該第二驅動件261會帶動該兩個第二驅動桿262轉動,使該兩個第二混合件263轉動,該兩個第二混合件263的第二混合單元265會攪動并推動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以進行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的二次混合作業,并同時將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向該出料管252方向推動,其中在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攪拌、混合的過程中,所述原料會逐漸膠化凝固。
如圖1、圖6、圖9所示,接著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混合物會自該出料管252流至所述成形模具30內的容置空間316中,并先行匯集在這些溝槽321內,再自這些成形孔322擠出,使所述混合物成形成長條狀的蒟蒻面條落入該清洗槽40的入水口42處,該清洗槽40會不斷的自該入水口42處注入如清水等(清洗液),以清洗所述蒟蒻面條表面殘留的堿劑,所述蒟蒻面條與清洗液會自該入水口42處沿著該清洗水道41流動至該出水口43處,并輸送至該切段裝置50上。
如圖11所示,當所述蒟蒻面條及清洗液輸送至該切段裝置50的輸送帶523前端部上,該切段裝置50的輸送模塊52會帶動所述蒟蒻面條向該輸送模塊52的后端移動,且在此同時,清洗液會自該輸送帶523的空隙流至該回流道524,所述蒟蒻面條移動至該輸送模塊52的后端時,所述蒟蒻面條會垂直地落入該切段通道538內,該切段組件532的切段驅動件534會帶動該切段件535轉動,并使該切段件535推抵并撥動該推抵件537,此時,如圖1所示,所述蒟蒻面條會因為該切段件535推抵該推抵件537而截斷,并掉落至該輸送裝置60的輸入端上。
如圖1所示,該輸送裝置60會將落下的蒟蒻面條自該輸入端向該輸出端方向輸送,并輸送至該包裝裝置70中,該包裝裝置70可將所述蒟蒻面條定量分裝包裝袋中并以真空包裝的方式進行包裝封合,接著再將包裝后的蒟蒻面條產品置入該殺菌裝置80中,將所述包裝后的蒟蒻面條產品進行高溫高壓的殺菌作業,即可完成蒟蒻面條便利包的制造過程。
其中,如圖5所示,所述蒟蒻面條的原料可通過該原料攪拌裝置20進行二次混合作業,可使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能均勻混合,進而可提高所述原料膠化凝固的效果,此外,如圖9所示,由在所述成形模具30的溝槽321的寬度是由上而下尺寸遞減,故所述原料進入所述溝槽321時,所述溝槽321可增加原料通過時的壓力,可有效提高原料通過該成形孔322時的密度,使所述呈條狀的原料較為緊實。
如圖11所示該切段裝置50可通過該切段模塊53的切段驅動件534帶動該切段件535轉動,使被驅動旋轉的切段件535搭配能前后彈性位移的推抵件537產生自動化剪切作用,故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切段裝置50可自動化地進行所述條狀食品的切段作業,可使所述條狀食品在切段時的長度相近,可進一步控制切段后的條狀食品的品質,并可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作業效率。
此外,本實用新型條狀食品成形機所制成的蒟蒻面條的便利包可省去所述蒟蒻面條的清洗程序,即可進行所述蒟蒻面條的調理,可提高消費者食用所述蒟蒻面條的便利性,且所述蒟蒻面條在食用時不會有堿水的味道,可進而提高食用時的風味。
綜上所述,該原料攪拌裝置20可提供所述原料與所述堿劑二次的混合作業,可有效均勻混合所述原料及所述堿劑,進而提高所述原料的膠化凝固效果,成形模具30可使成形后的條狀食品較為緊實,進而使條狀食品在食用時更有嚼勁,該切段裝置50可提供自動化剪切所述條狀食品的效果,可有效減少作業成本并可有效提高產品品質以及作業效率,故本實用新型借此整合性的機具實用新型,使其能夠執行一貫性的自動化條狀食品制造流程,減少人工作業,并能確保產品的品質與均一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