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農業(y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
技術背景
芡實,屬睡蓮科芡實屬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主要產于中部和南部地區(qū)。芡實的種仁營養(yǎng)豐富,淀粉和蛋白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低,芡實富含各類礦質元素、氨基酸和維生素,此外芡實還含有甾醇類、黃酮類、環(huán)肽類和腦苷脂類等活性成分。芡實是藥食兩用,除了是很好的食材外,還具有抗氧化、提高肌體免疫力等功效。芡實外層為芡實殼,在芡實加工利用過程中,大量的芡實殼成為廢料,芡實殼中含有多種微量金屬元素和油酸、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多酚類物質。很多農民把芡實殼作為一種普通燃料,其價值沒有很好的開發(fā)和利用,既浪費了芡實殼資源還破壞了環(huán)境。
發(fā)明具體內容: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提供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解決了傳統(tǒng)芡實殼得不到充分利用,且飼料添加劑在采用的原料上存在較多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具體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將芡實殼進行預處理:對芡實殼干燥后進行粉碎,粉碎后的芡實殼的粒度為30~50目;
(2)按質量百分比計,取玉米25~30%、米糠粕15~20%、魚粉5~10%以及水混合均勻后粉碎成粒度為30~40目的粗粉;
(3)將步驟(1)制得的芡實殼和步驟(2)制得的粗粉混合即得所述飼料,所述芡實殼和所述粗粉的質量配比為1:1~1:3。
進一步的,步驟(1)中所述芡實殼的干燥方式為烘干,溫度為40~60℃,壓力為常壓。
進一步的,步驟(2)所述粗粉含水量<10%。
進一步的,所述芡實殼和所述粗粉的質量配比為1:2。
有益效果:
通過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解決了傳統(tǒng)芡實殼得不到充分利用,且飼料添加劑在采用的原料上存在較多的問題,本發(fā)明利用大量廢棄且污染環(huán)境的芡實殼制造飼料添加劑,制得的飼料具有無污染、毒副作用小、生產成本低等優(yōu)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實施例,對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芡實殼進行預處理:對芡實殼烘干后進行粉碎,粉碎后的芡實殼的粒度為30目;烘干溫度為45℃,壓力為常壓;
(2)按質量百分比計,取玉米25%、米糠粕15%、魚粉5%以及水混合均勻后粉碎成粒度為30目的粗粉;所制得的粗粉含水量為8%;
(3)將步驟(1)制得的芡實殼和步驟(2)制得的粗粉混合即得所述飼料,所述芡實殼和所述粗粉的質量配比為1:1。
實施例2
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芡實殼進行預處理:對芡實殼烘干后進行粉碎,粉碎后的芡實殼的粒度為40目;烘干溫度為50℃,壓力為常壓;
(2)按質量百分比計,取玉米28%、米糠粕18%、魚粉8%以及水混合均勻后粉碎成粒度為35目的粗粉;所制得的粗粉含水量為5%;
(3)將步驟(1)制得的芡實殼和步驟(2)制得的粗粉混合即得所述飼料,所述芡實殼和所述粗粉的質量配比為1:2。
實施例3
一種利用芡實殼制備飼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芡實殼進行預處理:對芡實殼烘干后進行粉碎,粉碎后的芡實殼的粒度為50目;烘干溫度為60℃,壓力為常壓;
(2)按質量百分比計,取玉米30%、米糠粕20%、魚粉10%以及水混合均勻后粉碎成粒度為40目的粗粉;所制得的粗粉含水量為9%;
(3)將步驟(1)制得的芡實殼和步驟(2)制得的粗粉混合即得所述飼料,所述芡實殼和所述粗粉的質量配比為1:3。
通過上述方法制得的飼料具有無污染、毒副作用小、生產成本低等優(yōu)點,有利于推廣使用。
以上所述僅為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企圖據(jù)以對本發(fā)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fā)明精神下所作有關本發(fā)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皆仍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意圖保護之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