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制作面條的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面條起源于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制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既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面條是一種用谷物或豆類的面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后或壓或搟制或抻成片,再使用搓、拉、捏等手段,制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后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
目前,面條通常采用壓面機制得,即將片狀的面團放面斗引入兩面輥之間直至切面刀,即可得到面條。但是片狀的面團剛切割成若干面條時,若干面條會并列排放,由于此時的面條仍具有一定的粘性,會造成多根面條粘連在一起,需要進行再加工,無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面條是否有勁道可直接判斷面條的優劣性,面條的勁道跟面團的制作工藝和面條的形狀有很大關系,面團的制作工藝已十分成熟,但面條的形狀比較單一,可通過改變面條的形狀提高面條的勁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面條切割機,以解決面條成型時容易粘連在一起和因面條形狀單一而造成的勁道不夠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基礎方案如下:面條切割機,包括機架和切割機構,所述切割機構包括傳輸帶和切割框架,所述傳輸帶和切割框架均設于機架上,所述切割框架位于傳輸帶的輸出端,且切割框架低于傳輸帶;所述切割框架內等距設有若干刀具,且每個刀具的頂部均設有觸發開關;每個所述刀具內均設有用于放置面粉的儲料室,且儲料室靠近觸發開關一端的內壁上設有風機,所述風機與觸發開關電連接;每個所述刀具的外壁上均設有若干彈性凸起,每個所述彈性凸起上均設有噴孔,所述噴孔與儲料室相通;還包括若干位于刀具下方的回收機構,且每個回收機構位于相鄰兩個刀具之間;所述回收機構包括傳輸管道和吸塵器,所述傳輸管道設于機架上,所述傳輸管道的兩側交錯設有回收管道,且回到管道與傳輸管道相通;所述吸塵器包括抽風機和吸塵箱,所述抽風機的吸氣口與回收管道相通,所述吸塵箱與儲料室相通,且吸塵箱靠近儲料室的一端位于風機下方。
基礎方案的原理:操作時,啟動傳輸帶和抽風機,傳輸帶帶動片狀的面團向切割框架的方向移動。
面團移至切割框架處,面團擠壓觸發開關使得風機工作,同時面團在刀具的作用下開始切割成面條,風機吹散儲料室內的面粉,面粉經彈性凸起上的噴孔噴灑在面條上,使得相鄰的面條不會發生粘連;并且,在彈性凸起的作用下面條的兩側呈凹凸狀,以此完成面條的初步加工。
初步加工完成后的面條進入傳輸管道內,抽風機工作對面條產生吸力,使得面條呈現波浪狀,以此面條加工完成;同時還能吸引面條上的多余面粉進入回收通道內,抽風機將回收通道內的多余面粉吸收至吸塵箱內,多余面粉重新進入儲料室內,可再作用于面條上。
基礎方案的優點:本方案利用刀具切割片狀的面團制得面條,同時風機吹散出料室內的面粉經噴孔噴灑在面條上,使得面條的表面被面粉干燥,相較于傳統的面條成型,有效的避免了相鄰面條發生粘連;交錯設置的抽風機對面條產生的吸力可使得面條的呈波浪狀,相較于傳統的面條形狀,通過改變了面條的形狀,增強了面條的勁道。
另外:1、傳輸帶既能對面團起到傳輸的作用,還能提供面團進入切割框架內的動力。2、觸發開關設置于刀具的端口處,利用面團進入切割框架時對刀具頂部產生的擠壓啟動觸發開關,風機則開始運轉,無需另設動力源,環保且省電;面團切割完后,刀具頂部的擠壓力消失,風機停止運轉,實用性較強。3、面條在彈性凸起的作用下面條的兩側形成凹凸狀,增強了面條的勁道;同時面條擠壓彈性凸起,使得彈性凸起發生壓縮產生氣壓差,再利用彈性凸起自身的彈性回復至初始狀態,可對儲料室內的面粉產生吸力,加快面粉從噴孔噴灑在面條上的速度,使得面條在面粉作用下能夠更快的定型。4、利用抽風機可吸收面條上多余的面粉至吸塵箱,面粉再由吸塵箱進入儲料室回收再用;并且,抽風機還能對面條產生吸力,加強面條的凹凸程度,進而增強了面條的勁道。
優選方案一:作為基礎方案的優選方案,所述機架上位于傳輸帶的兩側分別設有輔助架,且兩個輔助架之間設有壓板,通過上述設置,利用的輔助架上的壓板可保證面團的厚度一致,同時還能對面團進入切割框架內起到導向作用。
優選方案二:作為優選方案一的優選方案,所述彈性凸起呈弧狀,且噴孔位于彈性凸起的頂端,通過上述設置,彈性凸起的頂端對應面條側面的凹陷部分,面粉從彈性凸起的噴孔噴灑在面條側面的凹陷部分,進一步保證面條能夠更全面的被面粉覆蓋。
優選方案三:作為優選方案二的優選方案,所述機架上還設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位于傳輸管道的正下方,通過上述設置,收集箱可對加工完成后的面條進行收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面條切割機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傳輸管道與吸塵器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機架1、傳輸帶2、切割框架3、刀具4、觸發開關5、儲料室6、風機7、橡膠凸起8、噴孔9、傳輸管道10、回收管道11、抽風機12、吸塵箱13、輔助架14、壓板15、收集箱16。
實施例基本如附圖1、圖2所示:面條切割機,包括機架1和切割機構,切割機構包括傳輸帶2和切割框架3,傳輸帶2和切割框架3均固接于機架1上,切割框架3位于傳輸帶2的輸出端,且切割框架3低于傳輸帶2。機架1上位于傳輸帶2的兩側分別固接有輔助架14,且兩個輔助架14之間設置有壓板15,壓板15可保證面團的厚度一致,同時還能對面團進入切割框架3內起到導向作用。
切割框架3內等距安裝有若干刀具4,且每個刀具4的頂部均安裝有觸發開關5;每個刀具4內均設置有用于放置面粉的儲料室6,且儲料室6的上端內壁上安裝有風機7,風機7與觸發開關5電連接;每個刀具4的外壁上均設有若干橡膠凸起8,橡膠凸起8呈弧狀,且橡膠凸起8的頂端設置有噴孔9,噴孔9與儲料室6相通,橡膠凸起8的頂端對應面條側面的凹陷部分,面粉從橡膠凸起8的噴孔9噴灑在面條側面的凹陷部分,進一步保證面條能夠更全面的被面粉覆蓋。
還包括若干位于刀具4下方的回收機構,且每個回收機構位于相鄰兩個刀具4之間;回收機構包括傳輸管道10和吸塵器,傳輸管道10固接于機架1上,傳輸管道10的兩側交錯安裝有回收管道11,且回到管道與傳輸管道10相通;吸塵器包括抽風機12和吸塵箱13,抽風機12的吸氣口與回收管道11相通,吸塵箱13與儲料室6相通,且吸塵箱13的上端位于風機7下方。
此外,機架1上還設置有收集箱16,且收集箱16位于傳輸管道10的正下方,收集箱16可對加工完成后的面條進行收集。
本實施例中,操作時,啟動傳輸帶2和抽風機12,傳輸帶2帶動片狀的面團在壓板15的作用下向切割框架3的方向移動。
面團移至切割框架3處,面團擠壓觸發開關5使得風機7工作,同時面團在刀具4的作用下開始切割成面條,風機7吹散儲料室6內的面粉,面粉經橡膠凸起8上的噴孔9噴灑在面條上,使得面條的表面被面粉干燥,相較于傳統的面條成型,有效的避免了相鄰面條發生粘連;并且,在橡膠凸起8的作用下面條的兩側呈凹凸狀,以此完成面條的初步加工。
初步加工完成后的面條進入傳輸管道10內,交錯設置的抽風機12工作對面條產生吸力,使得面條呈波浪狀,相較于傳統的面條形狀,通過改變了面條的形狀,增強了面條的勁道。由于傳統的條形面條掉落至收集箱16內容易發生斷裂,而本方案制得的面條呈波浪狀,可降低面條發生斷裂機率;并且,抽風機12還能吸引面條上的多余面粉進入回收通道內,抽風機12將回收通道內的多余面粉吸收至吸塵箱13內,多余面粉重新進入儲料室6內,可再作用于面條上。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和/或特性等常識在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