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甘薯貯藏保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甘薯脫毒種薯的安全貯藏方法。
背景技術:
甘薯是我國主糧的重要補充,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目前我國甘薯脫毒種薯的貯藏主要是沿用粗放的窖藏方法,通過采用多菌靈等農藥對甘薯脫毒種薯入窖前進行噴灑或浸泡處理以延遲貯藏時間,這種貯藏方法往往導致甘薯脫毒種薯貯藏品質差,甘薯脫毒種薯因貯藏不當易感染病害而發生腐爛,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甘薯脫毒種薯的安全貯藏方法。
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甘薯脫毒種薯的安全貯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貯藏步驟:
(1)適時收獲,在甘薯收獲的季節晴天收獲脫毒甘薯,并篩選健康無病害、無機械損傷的完整薯塊作為種薯;
(2)對貯藏倉的前處理,對貯藏倉的通風排濕系統、升溫系統進行安全檢查,并用濃度為3%福爾馬林稀釋100倍對貯藏倉的四周、地面進行消毒滅菌處理10-15min;
(3)對脫毒種薯貯藏前的預處理,將脫毒種薯放到塑料筐內,并將每個塑料筐外套聚乙烯塑料袋,然后將濃度為0.8-1μl/l的1-甲基環丙烯裝入離心管并放在塑料筐內,迅速封好塑料袋,使1-甲基環丙烯在室溫條件下蒸發,并在室溫條件下密閉處理脫毒種薯18-24h,處理后通風8-10h;
(4)滅菌貯藏,將步驟(3)中預處理后的脫毒種薯放入貯藏倉,貯藏體積不要超過貯藏倉的三分之二,封嚴門窗,將貯藏倉升到35℃時,保溫72h,處理完畢,打開所有門窗通風散熱,控制貯藏溫度在10-15℃,然后將門窗關閉;
(5)通風防潮,在甘薯種的貯藏期間,在甘薯種的貯藏倉內安放3-5個濕度測試儀,在甘薯種貯藏堆表面加蓋麥秸厚度為15cm,控制相對濕度為85-90%,進行貯藏。
特別的,所述步驟(2)中的濃度為3%福爾馬林稀釋100倍替換為濃度為25%多菌靈稀釋300倍。
特別的,所述步驟(5)中的麥秸替換為濕草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采用1-甲基環丙烯對脫毒種薯進行預處理,有效保持了甘薯脫毒種薯貯藏過程中的品質及其新鮮度,通過對貯藏倉進行消毒滅菌處理以及嚴格控制貯藏期間溫度和相對濕度,防止了甘薯脫毒種薯因貯藏不當感染病害而發生腐爛,大大延長了甘薯脫毒種薯貯藏期,避免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一種甘薯脫毒種薯的安全貯藏方法,包括如下貯藏步驟:
(1)適時收獲,在甘薯收獲的季節晴天收獲脫毒甘薯,并篩選健康無病害、無機械損傷的完整薯塊作為種薯;
(2)對貯藏倉的前處理,對貯藏倉的通風排濕系統、升溫系統進行安全檢查,并用濃度為3%福爾馬林稀釋100倍對貯藏倉的四周、地面進行消毒滅菌處理10min;
(3)對脫毒種薯貯藏前的預處理,將脫毒種薯放到塑料筐內,并將每個塑料筐外套聚乙烯塑料袋,然后將濃度為0.8μl/l的1-甲基環丙烯裝入離心管并放在塑料筐內,迅速封好塑料袋,使1-甲基環丙烯在室溫條件下蒸發,并在室溫條件下密閉處理脫毒種薯24h,處理后通風10h;
(4)滅菌貯藏,將步驟(3)中預處理后的脫毒種薯放入貯藏倉,貯藏體積不要超過貯藏倉的三分之二,封嚴門窗,將貯藏倉升到35℃時,保溫72h,處理完畢,打開所有門窗通風散熱,控制貯藏溫度在10℃,然后將門窗關閉;
(5)通風防潮,在甘薯種的貯藏期間,在甘薯種的貯藏倉內安放3個濕度測試儀,在甘薯種貯藏堆表面加蓋麥秸厚度為15cm,控制相對濕度為85%,進行貯藏。
實施例2
一種甘薯脫毒種薯的安全貯藏方法,包括如下貯藏步驟:
(1)適時收獲,在甘薯收獲的季節晴天收獲脫毒甘薯,并篩選健康無病害、無機械損傷的完整薯塊作為種薯;
(2)對貯藏倉的前處理,對貯藏倉的通風排濕系統、升溫系統進行安全檢查,并用濃度為25%多菌靈稀釋300倍對貯藏倉的四周、地面進行消毒滅菌處理15min;
(3)對脫毒種薯貯藏前的預處理,將脫毒種薯放到塑料筐內,并將每個塑料筐外套聚乙烯塑料袋,然后將濃度為1μl/l的1-甲基環丙烯裝入離心管并放在塑料筐內,迅速封好塑料袋,使1-甲基環丙烯在室溫條件下蒸發,并在室溫條件下密閉處理脫毒種薯18h,處理后通風8h;
(4)滅菌貯藏,將步驟(3)中預處理后的脫毒種薯放入貯藏倉,貯藏體積不要超過貯藏倉的三分之二,封嚴門窗,將貯藏倉升到35℃時,保溫72h,處理完畢,打開所有門窗通風散熱,控制貯藏溫度在15℃,然后將門窗關閉;
(5)通風防潮,在甘薯種的貯藏期間,在甘薯種的貯藏倉內安放5個濕度測試儀,在甘薯種貯藏堆表面加蓋濕草袋厚度為15cm,控制相對濕度為90%,進行貯藏。
上面對本發明進行了示例性描述,顯然本發明具體實現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發明的方法構思和技術方案進行的各種改進,或未經改進直接應用于其它場合的,均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