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黃梔子葉黑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梔子葉,為茜草科梔子屬植物山梔的葉,其富含山柰酚,槲皮素,京尼平苷,梔子苷,β-胡蘿卜苷等成分,具有活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因此其在茶類飲料中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然而現有的梔子葉茶飲料,主要是將梔子葉與其他中草藥復配制成保健茶,如《一種杯中含茶的保健涼茶及其生產方法》(申請號:
cn201510370673.0),公開了一種將羅漢果、菊花、相思藤葉、桑葉、茉莉花、梔子葉等,按常規工藝生產而成一種保健茶;再如《一種清熱消炎麥香苦蕎茶飲及其制備方法》(申請號:cn201610667344.7),公開了一種將苦蕎、桂花、大麥、荷葉、焦糖、梔子葉等經過,浸泡、攤曬、烘烤、浸提等步驟制成一種苦蕎茶飲料。以上兩種茶飲料,與常規的茶飲料相比,用料繁多,工藝簡單,且口感大多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黃梔子葉黑茶,化繁為簡,將黃梔子葉提取液與黑茶聯合發酵制茶,保留了梔子葉中有益成分,同時不改變黑茶本身醇正香甜的口感,受眾廣,易飲用。
本發明主要通過以下方案實現:
一種黃梔子葉黑茶,其特征在于,所述黃梔子葉黑茶由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按1:(5-10)的重量份比復合配置而成,主要包括以下制備步驟:
(1)按1:(5-10)的重量份比備好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
(2)將黃梔子葉提取液與黑茶混合發酵;
(3)將發酵后制得的黃梔子葉黑茶初品進行干燥;
(4)將干燥的黃梔子葉黑茶進行壓磚成品。
優選的,所述黃梔子葉提取液的制備方法為:取黃梔子葉洗凈、烘干后,按1:10的料液比浸入75-85%乙醇溶液中,浸泡30-90min;取上述混合液置于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1.5-3h,過濾,收集濾液,濾渣用8-10倍量75-85%乙醇重復提取一次,合并兩次濾液;取上述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濃縮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進行吸附,先用蒸餾水洗脫,再用55-6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后得到所述黃梔子葉提取液。
優選的,所述步驟(2)的混合發酵的方法為:將黑茶均勻堆于蔑墊上,厚度10-20cm,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分3次均勻噴灑在黑茶上,每次噴灑后加蓋棉麻布,2-3h后邊翻堆邊噴灑,堆放10-15h。
優選的,所述步驟(3)的干燥方法為:將發酵后的黃梔子葉黑茶,放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先將溫度降至-30-50℃,降溫速率為5℃/min,冷凍后保溫4-6h;抽真空至5-10pa;加熱至50-65℃,干燥10-12h出料。
本發明通過對黃梔子葉進行提取,所制得的提取液中槲皮素、梔子苷等成分的百分含量達到了95%以上,最大程度保留了其有效成分,同時以提取液的形式潤茶于無形,不會在泡茶時出現黃梔子葉的碎粒影響整杯茶的美感。
發酵階段,選用黃梔子葉提取液代替水,既可滿足茶葉發酵過程所需的水分,又可以在發酵初期就將黃梔子葉的提取液與黑茶葉充分混合發酵,極大提高了其口感和營養價值。
與傳統的日曬、火烤、電烘干等方式不同,本發明采用了真空冷凍干燥的方式,可以減少揮發性成分的損失,保持茶葉中原有營養成分;在茶葉凍結的狀態下進行干燥,可以保持茶葉的完整結構,不會出現斷裂、碎末等現象的發生,干燥后的茶葉疏松多孔,飲用時可快速沖泡,茶葉舒展、茶湯亮黃;真空冷凍干燥,可去除95%以上的水份,使茶葉能夠長期保存而不致變質。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料簡單,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梔子葉中的營養成分,同時不改變黑茶本身口感,茶味香甜,茶湯亮黃,長期飲用,可清熱解毒,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有緩和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本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它并不是本發明的限定。
實施例1
取黃梔子葉洗凈、烘干后,按1:10的料液比浸入85%乙醇溶液中,浸泡90min;取上述混合液置于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3h,過濾,收集濾液,濾渣用10倍量85%乙醇重復提取一次,合并兩次濾液;取上述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濃縮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進行吸附,先用蒸餾水洗脫,再用6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后得到所述黃梔子葉提取液。
按1:5的重量份比備好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
將黑茶均勻堆于蔑墊上,厚度10cm,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分3次均勻噴灑在黑茶上,每次噴灑后加蓋棉麻布,2h后邊翻堆邊噴灑,堆放10h。
將發酵后的黃梔子葉黑茶,放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先將溫度降至-50℃,降溫速率為5℃/min,冷凍后保溫4h;抽真空至5pa;加熱至5℃,干燥10h出料。
壓磚成品。
實施例2
取黃梔子葉洗凈、烘干后,按1:10的料液比浸入75%乙醇溶液中,浸泡30min;取上述混合液置于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1.5h,過濾,收集濾液,濾渣用8倍量75%乙醇重復提取一次,合并兩次濾液;取上述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濃縮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進行吸附,先用蒸餾水洗脫,再用5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后得到所述黃梔子葉提取液。
按1:10的重量份比備好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
將黑茶均勻堆于蔑墊上,厚度20cm,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分3次均勻噴灑在黑茶上,每次噴灑后加蓋棉麻布,3h后邊翻堆邊噴灑,堆放15h。
將發酵后的黃梔子葉黑茶,放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先將溫度降至-30℃,降溫速率為5℃/min,冷凍后保溫6h;抽真空至10pa;加熱至65℃,干燥12h出料。
壓磚成品。
實施例3
取黃梔子葉洗凈、烘干后,按1:10的料液比浸入85%乙醇溶液中,浸泡90min;取上述混合液置于水浴中加熱回流提取3h,過濾,收集濾液,濾渣用10倍量85%乙醇重復提取一次,合并兩次濾液;取上述濾液,減壓濃縮至無醇味,濃縮液通過ab-8大孔樹脂柱進行吸附,先用蒸餾水洗脫,再用65%乙醇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減壓濃縮后得到所述黃梔子葉提取液。
按1:8的重量份比備好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
將黑茶均勻堆于蔑墊上,厚度16cm,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分3次均勻噴灑在黑茶上,每次噴灑后加蓋棉麻布,2.5h后邊翻堆邊噴灑,堆放12h。
將發酵后的黃梔子葉黑茶,放置于真空冷凍干燥機中,先將溫度降至-40℃,降溫速率為5℃/min,冷凍后保溫5h;抽真空至8pa;加熱至58℃,干燥11h出料。
壓磚成品。
對比例1
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的重量份比為1:4。
對比例2
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的重量份比為1:11。
對比例3
與實施例1的區別僅在于,發酵時未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分3次噴灑在黑茶上。
功效驗證
分成6組,每組15人,均有口燥咽干、便秘尿黃的癥狀,每日飯后各泡一杯由實施例1-3和對比例1-3制備的黃梔子葉黑茶,持續30天,觀察效果。
30天后發現,飲用實施例1-3制備的黃梔子葉黑茶的3組人中,癥狀得到改善的分別為13,14,13人;而飲用對比例1-3制備的黃梔子葉黑茶的3組人中,癥狀得到改善的僅有5,8,7人,且反應茶味偏酸偏苦,口感不佳。
由此可見,以本發明的制備方法將黃梔子葉提取液和黑茶葉以特定的重量份比進行混合配制,所得到的黃梔子葉黑茶,口感香甜,可清熱解毒。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