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香油制備領域,具體為一種健胃的香油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香油,北方多稱為芝麻油,麻油,是從芝麻中提煉出來的,具有特別香味,故稱為香油。按榨取方法一般分為壓榨法、壓濾法和水代法,小磨香油為傳統工藝水代法制作的香油。
其中南陽香油香味地道,源于南陽盆地當地氣候所生長的芝麻,南陽盆地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地處秦嶺山脈與桐柏山脈之間,氣候溫和、環境宜人、土質肥沃,非常適宜芝麻的生長,被確立為中科院芝麻科技種植示范基地,芝麻香油謂南陽的地道名產。
至今為止還有沒有一種香油具有健胃功效。
據《宿州志》、《宿縣志》記載:“王棗子生長在宿縣北部符離、夾溝、曹村、國家森林公園皇藏峪一帶山區,是野生藥食兩用植物。”它具有抗菌消炎、退燒解毒、止咳平喘、整腸健胃等功效。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是瘡不是瘡,三碗王棗子湯,天天喝一碗,身體保健康”的諺語。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健胃的香油的制作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健胃的香油的制作方法,其制作原料包括:王棗子葉0.5-0.8斤、山楂葉0.5-1斤、陳皮0.3-0.5斤、黃芪0.3-0.6斤、調和油3-6斤以及芝麻油2-4斤,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6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30-5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2-20mpa下,慢火加熱至100-16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00-260℃,保持3-5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優選的,王棗子葉0.6斤、山楂葉0.8斤、陳皮0.4斤、黃芪0.4斤、調和油5斤以及芝麻油3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王棗子葉0.5斤、山楂葉0.5斤、陳皮0.5斤、黃芪0.6斤、調和油6斤以及芝麻油2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王棗子葉0.8斤、山楂葉1斤、陳皮0.3斤、黃芪0.3斤、調和油3斤以及芝麻油2-4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6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4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5mpa下,慢火加熱至13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30℃,保持4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3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20mpa下,慢火加熱至16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00℃,保持5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5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5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2mpa下,慢火加熱至10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60℃,保持3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王棗子葉中的營養成分完全提取出來,融合至調和油中,同時調和油加入了芝麻油,使香油更具有獨特的口味以及營養,同時降低了純芝麻油的成本,加入了山楂葉、陳皮、黃芪,使日常的實用油兼具健胃的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的說明,但是下文中的具體實施方式不應當做被理解為對本體發明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在本發明基礎上顯而易見地作出的各種改變和變化,應該均在發明的范圍之內。
一種健胃的香油的制作方法,其制作原料包括:王棗子葉0.5-0.8斤、山楂葉0.5-1斤、陳皮0.3-0.5斤、黃芪0.3-0.6斤、調和油3-6斤以及芝麻油2-4斤,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6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30-5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2-20mpa下,慢火加熱至100-16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00-260℃,保持3-5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優選的,王棗子葉0.6斤、山楂葉0.8斤、陳皮0.4斤、黃芪0.4斤、調和油5斤以及芝麻油3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王棗子葉0.5斤、山楂葉0.5斤、陳皮0.5斤、黃芪0.6斤、調和油6斤以及芝麻油2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王棗子葉0.8斤、山楂葉1斤、陳皮0.3斤、黃芪0.3斤、調和油3斤以及芝麻油2-4斤。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6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4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5mpa下,慢火加熱至13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30℃,保持4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3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20mpa下,慢火加熱至16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00℃,保持5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
作為可選的技術方案,加工過程如下:將王棗子葉、山楂葉放入調和油中并慢火加熱至120℃,保持5.5小時,使王棗子成分逐漸析出,隨后將調和油冷卻降溫,降溫的同時進行攪拌,直至調和油降至50℃,隨后將冷卻后的調和油沉淀、過濾得到調和油ⅰ,將調和油ⅰ中加入芝麻油,隨后將兩者融合物在壓力為12mpa下,慢火加熱至100℃,得到調和油ⅱ,之后將陳皮、黃芪按照設定的比例融合,之后進行融合物破碎得到粉末融合物,將調和油ⅱ中加入粉末融合物進行勻速攪拌并加熱至260℃,保持3小時得到成品,隨后將成品進行沉淀、過濾以及裝瓶。